APP下载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中医药职业教育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5-03-18牛彦辉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学历证书资格证书职业技能

牛彦辉

(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中医药职业教育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牛彦辉

(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

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中医药;职业教育

1 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史上,有两次特殊的机遇:第一次是在民国初年,民族资本经济快速发展,对初级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许多教育家和实业家应时代需要,大力提倡职业教育,黄炎培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华职业教育学校,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职业教育思想,成为这一时期职业教育的先锋和模范。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第二次大好时机。这一时期,职业教育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今天的社会背景与黄炎培所处的时代已经有了很大不同,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层次也提高了,但是黄炎培早期的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特别是“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的职业教育理念,对于构建中医药职业教育新模式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中医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以医药卫生岗位需求为标准,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求,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熟练操作技能的技能型、服务型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1]。这就要求中医药职业教育必须建立能体现职业教育的属性和特点,切实有效、自成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中医药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与医药卫生行业实际需求对接、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对接、与职业资格认证对接,构建由课程设置工学一体化、教学环境工学一体化和职业资格工学一体化组成的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中医药职业教育新模式。

目前,国内关于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教育模式引入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中药等专业教育教学过程的研究已有文献报道[2],但只是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说明,而对于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教育机制引入中医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体系建设等多层面的系统研究尚不多。因此,中医药职业院校应以医药卫生行业的岗位需求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将中医药相关技术类专业纳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人才培养中,引导学生在学制内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前提下,取得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研究并构建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就是在基础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以岗位为中心,围绕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职业资格教育,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直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 研究内容

2.1 理论研究

2.1.1 政策研究(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章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订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3)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指出:大力开发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认真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使城乡新增劳动力上岗前都能受到必需的职业训练,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4)《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年)指出: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到2010年,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学生考核合格后,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指出: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的开发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因此,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相互沟通与衔接,有着充分的政策支持依据,这为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也充分说明中医药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需要一系列完善的、信誉度高的、普遍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以促进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1.2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研究并建构“工学结合、行业融入、学做练一体化”的中医(针灸推拿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型针灸推拿人才为目标,按照“加强职业素养、突出实践技能”的专业发展理念,以能力、素质培养为本位,充分利用学校、医院合作共建的教学平台,在行业专家指导下,研究并建构以工学结合为先导,以行业融入为主线,以“学中教、教中学,学中做、做中练”为主体的“工学结合、行业融入、学做练一体化”中医(针灸推拿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

(2)研究并建构“任务引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三段式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医药企业专家指导下,研究并建构以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引领,以工学交替为主线,以阶梯式能力提升为主体的“任务引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三段式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研究并建构“三统一、两贯穿”的中医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对学校、医院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分析护理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研究并建构教学环境与医院环境统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护理工作任务统一、专业教师与护理专家及技术能手统一,将职业资格培训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人文素质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三统一、两贯穿”的中医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1.3 课程体系研究(1)研究并建构“学做练一体化”的中医(针灸推拿方向)专业课程体系。在对医药卫生行业岗位群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中医(针灸推拿方向)专业的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确定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按照行业专家对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选择与岗位知识需求、职业资格考试紧密衔接的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研究,并建构“学做练一体化”的中医(针灸推拿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2)研究并建构以任务为引领的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中药专业中药调剂、制剂、药品营销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对医药企业职业岗位群工作过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在增加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学时间的前提下,将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实际操作部分、用人单位岗前培训内容进行整合,开设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考试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岗前培训考核相结合,研究并建构中药专业以任务为引领的课程体系。

(3)研究并建构“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医护理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与行业专家共同根据岗位需求和国家护士执业资格准入的要求,对中医护理专业岗位及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明确中医护理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在增加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学时间的前提下,将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实务部分、用人单位岗前培训内容进行整合,开设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考试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相结合,形成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并能体现工学深度融合的“双证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2.1.4 教材体系研究(1)中医(针灸推拿方向)专业“学做练一体化”教材体系:在中医(针灸推拿方向)专业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坚持“贴近实际、关注需求、注重实践、突出特色”的基本原则,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导向,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现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为纲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标准和卫生职称助理中医师(士)考试大纲的考点,研发了“学做练一体化”的中医(针灸推拿方向)专业特色教材[4]。

(2)中药专业以任务为引领的教材体系:在中药专业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打破长期以来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二元分离的格局,以任务引领为主线,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标准和卫生职称药剂师(士)考试大纲的考点,研发了以任务为引领的中药专业特色教材[5]。

(3)中医护理专业“双证书”人才培养教材体系:在中医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考点,根据新时期护理行业的实际需求,体现“实用为本,够用为度”的特点,注重将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相结合,研发了“双证书”人才培养的中医护理专业特色教材[6]。

2.2 实践研究

2.2.1 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实施“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1)根据用人单位提供的人才培养规格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中贯穿“以解决岗位实际问题”这条主线,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对接、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内容对接,建构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岗位实训课程模块,形成自成体系的“工学结合、双证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双证书”人才培养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通过引进、培养和培训等途径,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教师的技能水平,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通过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及让医学类专业毕业的教师参加执业医师(药师、护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等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引导、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相关工种的培训和鉴定,使其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三是通过学校与医药卫生机构联合办学的渠道,安排相关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和实训教师走出校园,到临床、生产一线进行实践,以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技能和技巧。

(3)加强教师培养,提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质量。结合职业鉴定、培训的实际,对所有从事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中青年教师,通过与专业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使其具备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娴熟的教学技巧。一是建立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种的实训中心,开展教师岗位练兵活动,强化实践操作;二是定期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考评员培训班,聘请省内外相关专家对职业技能教师进行短期培训,规范职业技能操作,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三是对于新开展的工种或需要大力改进的工种,选派教师到相关机构脱产进修,并将评选出的优秀职业技能教师送出去,在社会上参与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活动,不断提高其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水平。

2.2.2 适应中医药职业教育发展 积极探索“多证书”教育机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实施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相互衔接、相互融通的“多证书”教育机制。根据岗位需求,制订满足多证书培训要求的教学计划,其中基础课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兼顾未来发展的需要;专业课教学内容以突出实用性、针对性为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职业技能培训、鉴定需设置各专业培训模块,并制订相应的培训和鉴定计划,强化培训、鉴定,将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通过“多证书”考核,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中医(针灸推拿方向)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在确保专业课程学习、取得毕业证书的基础上,可取得保健按摩师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可取得保健刮痧师等的职业资格证书。

3 结语

依据中医药职业院校学生的现实状况和职业资格考试的现实需要,以岗位实际工作为引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优化课程设置;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导向强化教材建设。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结合专业内涵,研究并建构了中医(针灸推拿方向)专业、中药专业、中医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导向,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为纲领,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研究并建构了中医(针灸推拿方向)专业、中药专业、中医护理专业的教材体系。这样做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为中医药职业院校建立健全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教育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双证书”通过率,有利于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就业率的提高。

[1]毛春燕,王凤丽,牛彦辉.中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甘肃中医,2008(B1):50-52.

[2]王宁,郑文诚,李芳.卫生系统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衔接的研究——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施“双证衔接”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2):41-42.

[3]王干一.针灸推拿专业“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3):22-23.

[4]邱连利.针灸推拿综合技能实训教程[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2.

[5]王凤丽.中药炮制技术[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1.

[6]牛彦辉,符秀华.药物应用护理[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

G630

A

1671-1246(2015)10-0015-0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ZJYJZ12012)成果

猜你喜欢

学历证书资格证书职业技能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对完善查验员资格管理机制的思考
论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五个对接的实现
浅议高校档案馆提高学历证书翻译效率的对策
关于国家资格框架的功能探讨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应用研究——以安防技术应用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例
职业资格证书查询将全国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