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平台的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模式探究
2015-03-18刘求梅
刘求梅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00)
基于实践平台的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模式探究
刘求梅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00)
针灸推拿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模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又决定着这门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通过运用实践平台,整合多种资源,对针灸推拿专业学生进行全方位、多领域的综合训练,既可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拥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从分析目前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入手,着重探究以实践平台为基础的切实有效的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模式,以更好地促进该学科的发展,培养更实用、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实践平台;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模式
针灸推拿学是针灸推拿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针刺、艾灸及推拿等方法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临床学科,是以研究经络腧穴理论、针刺艾灸方法及推拿手法为主要内容的应用型学科[1]。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多,针灸推拿学在国内外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在保障群众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与其他相关学科融会贯通,逐步形成了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临床应用为教学目标的综合课程体系,也是中医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创新针灸推拿学教学模式,有效提高针灸推拿质量,推动学科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本文以理论和实践交叉运用为培养规律指导建立实践平台,并以实践平台为基础采用理论—实践—应用的针灸推拿学教学模式,探讨其对针灸推拿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1 针灸推拿专业教学目标
1.1 全面培养应用型人才
针灸推拿学形成于《黄帝内经》时期,是建立在庞大的中医基础理论之上的,对针灸推拿基础理论的记忆和理解在该课程中尤为重要。针灸推拿具有治疗手段独特且不可替的特点,在预防治疗、养生保健中的应用范围日趋扩大,仅理论研究明显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全面培养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和临床应用能力,已经成为针灸推拿专业的重要目标。
1.2 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
针灸推拿学与现代医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联系紧密,通过学习并融会贯通中医及西医理论,利用中西医结合理论可进行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综合培养。复合型针灸推拿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针灸推拿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掌握西医理论知识,熟悉社科常识,了解科技发展现状。通过学科间的相互融合,建立针灸推拿专业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模式,从而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复合型人才更有利于将针灸推拿学由理论型转向研究型,进而促进针灸推拿学的国际化。
1.3 突出培养外向型人才
针灸推拿以其绿色、无毒副作用的优点在西方国家备受关注,各国学者对以针灸推拿手段防治疾病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2,3],目前世界上已有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该方法防治疾病,部分国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或设立学校进行针灸推拿培训,如创办了四年制中医药针灸学院的加拿大,拥有近十个针灸专门学校的法国,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也设立了针灸推拿相关课程,可见针灸推拿学已逐步走向国际化。因此,将培养外向型人才作为针灸推拿专业的教学目标,使其在熟练使用外语的基础上,将针灸推拿理论和技术推向国际医学领域,已是必然趋势。
2 针灸推拿专业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纵观我国高等院校及相关机构针灸推拿学教学模式,其突出特点体现在:教学方式灵活;对针灸推拿学科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尽管如此,目前针灸推拿专业教学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该学科的发展。
2.1 培养标准参差不齐
虽然针灸推拿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渐渐被高等院校和社会认可,但开设针灸推拿专业的院校差异较大,有成人教育学校、职业技术学校、高职高专院校,也有普通本科学校;学历水平参差不齐,有大专学历也有博士学历[4]。院校之间教学水平的差异和生源差异导致针灸推拿专业教学目标不一致,人才培养标准不统一,影响了专业发展,阻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2 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中医中药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融合的知识体系[5]。然而,目前我国开设针灸推拿专业的学校多为中医药院校,社会资源相对匮乏,学生示范教学和见习机会相对不足,缺乏相应的实践平台。同时,中医院校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相对薄弱,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难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无法满足针灸推拿专业发展需要。
2.3 教学内容相对局限
针灸推拿专业教学内容陈旧、更新缓慢,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实践平台单一,临床教学不足。此外,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中、西医研究存在矛盾的地方,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不理解,教学质量不高。
3 基于实践平台创新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模式
3.1 加强基础理论学习,调整课程体系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巩固。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样重要,二者都是激发学生潜能的原动力。而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是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学习基础理论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梳理和模型展示以及学生提问等环节,学生源源不断地接收中医针灸推拿理论,为日后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我国中医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开设的课程较为局限,特别是西医、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课程较少,不能满足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应适当增设西医理论、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类学科课程,形成完整的针灸推拿专业课程体系。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和国际医学前沿,紧跟医学科研步伐大胆创新。另外,加强对外语教学的重视,加强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鼓励其阅读国外相关文献,了解针灸推拿在国际领域的研究现状[6]。
3.2 统筹多种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虽然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占重要位置,但中医理论、针灸推拿学基础理论等知识较难理解,部分知识更是与西医理论相悖,传统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因此,针灸推拿专业课堂教学应做适当调整。首先,应用形象化教具。相对于西医的器官而言,中医理论中的经络、穴位更为抽象,难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因此,利用可视化教具和多媒体演示,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促进学生对中医理论和针灸推拿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其次,增加读书交流环节。中医理论多出自于经典文献,对这些经典文献的理解无疑可促进对针灸推拿理论的理解。教师可采用讲解经典方式,也可让学生根据兴趣阅读并理解经典文献,然后组织演讲或小组讨论并提交报告,让学生自主学习、增进理解、强化记忆、掌握精髓。再次,定期开展知识竞赛,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针灸推拿知识的兴趣,为实践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3.3 整合多种实践途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后,要着重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整合多种实践平台,适时让学生进行针灸推拿操作,体会针灸推拿的奥妙,探究针灸推拿的内涵。实践课程由最初的演示到准确掌握经络循行、穴位定位和针灸推拿基本技术,最后让学生进行针灸推拿综合训练,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达到教会学生准确识别穴位、辩证治疗疾病及发现新思路的教学目的。(1)建设校内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使之成为临床应用型人才。(2)拓展校外实践平台,利用校外资源,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医疗服务的可用之才。(3)建立社区实践平台,成立医疗服务站,让学生定期在社区进行针灸推拿宣传,普及针灸推拿常识,树立专业信心,培养社会责任感。(4)鼓励学生假期实践,学校统一开具介绍信,让学生假期参加医疗服务和宣传活动,让更多群众了解针灸推拿知识。(5)院校间定期开展针灸推拿技能竞赛,让学生从活动和比赛中获得并巩固针灸推拿知识。
4 结语
针灸推拿是中医文化的精髓,已被国际医疗界认可,也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应用。目前,世界各国培养了大批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不断丰富,推动了针灸推拿专业的快速发展。而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模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当前针灸推拿教学的局限性为鉴,在建立实践平台的基础上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让针灸推拿专业人才接受更高质量的教学,在步入社会后能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这对推动针灸推拿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1]王富春.针灸推拿学科成为一级学科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针灸,2012,32(10):865-870.
[2]Lehmann H.Acupuncture in ancient China:How important was it really[J].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13,11(1):45-53.
[3]Reinhold T.Acupuncture worth its cost in 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J]. Pharmaco Economics&Outcomes News,2013(683):8-27.
[4]张建斌.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J].中医教育,2011,30(2):27-29.
[5]张英,孙国杰,谭晓曙,等.从专业课程设置看针灸推拿人才培养[J].中医药导报,2011,17(5):148-149.
[6]乐毅敏,杨昌昕,陈永.针灸推拿国际化实践型人才培养策略思考[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3):155-158.
G420
A
1671-1246(2015)07-0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