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沟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5-03-18浙江省温州市龙港新城学校毛芙芙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新城学校 毛芙芙
一、师生沟通的研究在理论研究上受到重视
(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师生沟通的理论研究
社会心理学认为沟通动机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动机之一。人在沟通中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进行自我改造,自我发展,不断实现着从“自然我”到“社会我”的转变,这一过程即社会化。教师在沟通中教书育人,体现自我人生价值;学生在沟通中不断建构自身的心智结构,获得社会化机会。
(二)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师生沟通的理论研究
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交往教学论流派最早开始关注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关注教学过程中的人性的一面,反对教育对人的控制与束缚,主张将人从教育中解放出来。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突出强调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强调自我实现,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和谐的人际关系,认为师生间的人际关系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而不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并提出应给学生一个心理自由和安全的环境。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的苏联的合作教育学认为,师生合作是人的社会关系的缩影,每个孩子的感觉和情感世界都与教师无异,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和学生是完全平等的。这些研究从理论上说明师生沟通之于教育的重要性,并成为后继研究者的理论出发点。
二、师生沟通理论呼吁人文关怀
(一)人文关怀是对人的充分接纳和尊重
在师生沟通中,如果教育者不能充分接纳和尊重学生,学生很难向老师敞开心扉,把心里话告诉老师。这样,老师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师生交往就会受到阻碍,师生关系会不协调,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无法实现。因此,充分接纳和尊重学生变得优为重要。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充分接纳和尊重学生并不是无原则地赞同学生的所以行为。充分接纳和尊重学生是指“教师要充分接纳和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给予学生一个自我表达的空间,不对学生轻易下判断,随便对学生做出好与坏的判断。”
(二)人文关怀是对人文价值的密切关注
人文关怀是对人文价值的密切关注,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人的生活目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认识世界中实现主体对象化、在改造世界中达成客体主体化,人在认识世界中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人在改造世界中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实现人的价值追求,最终达成人、自然和社会的“合一”。人文关怀就应显示对人文价值的关注。师生沟通都是人类文化传递的纽带,师生在沟通中使人类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真善美是文化特质的具体再现,是师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内涵,是师生沟通中“人文”的本色。
三、师生沟通中的常见问题研究
(一)师生沟通深层意义的失落
教师和学生在沟通中学习和生活,师生沟通是学校中学习与生活的基本方式。师生沟通的深层意义就在于通过沟通中的学习,使人成为人,使人过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教师对师生沟通意义的片面认识,导致师生沟通缺失了其应有的深义。这些片面认识是把师生沟通理解为教师与学生完成教育或教学任务的背景、条件和手段,重视师生沟通的工具性价值,忽视它的目的性价值;把教育窄化为教学,把教学窄化为知识教学,进而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简单理解成一种知识传递活动;在关系范畴内,对师生沟通的片面认识使师生之间难以形成全面的人与人的关系等。
(二)师生沟通的缺失
师生沟通质量对教育成效有很大影响,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是现实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师生沟通存在缺失的情况。比如,传统教育观念一直局限教师对师生关系中学生地位的认识存在偏差,从而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沟通;现在教育中以升学为目的的教育没有允许充分的师生沟通的有利条件;教师总体素质偏低的现实限制了现代教育中的师生沟通等等。
四、师生沟通策略的理论研究
对师生沟通策略的理论研究也受到了重视,现在教育学家提出了一些解决师生沟通问题的对策。如教师在口语技巧、体态语、积极聆听、处理学生问题、课堂纪律管理等方面教师应该如何处理的策略。在口语技巧方面,要求教师常用口语运用幽默、委婉、含蓄、反语、模糊、沉默等技巧;批评时,教师要反省内心话是否正确、说话要切入话题,伺机说明批评的理由、提出正确中肯的批评、请学学生提出解释、请学生建议如何加以改进等;表扬时,表扬学生的行为而不是人格、不能太廉价和过度、不要随便把学生相互比较、要尽量公平等。在体态语方面,首先要求教师能够读懂学生各种心理状态下的体态语,如说谎时的体态语、心怀抵触时的体态语、认真思考时的体态语和表现接受合作时的体态语等。然后要求教师运用自身的体态语对学生产生影响,如运用眼神、面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与学生交流。在积极聆听方面,提出了教师要专注行为、简述语意、善于体温、用间接具体的语言来回应等技巧。在处理学生问题方面,提出了“我向信息”的表达、双方寻求需要满足等几种有效沟通的模式。在课堂纪律管理方面,提出了团体动力、肢体语言、目标导向型等理论。
[1]唐思群,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赵虹元.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心理动力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3).
[3]蒲蕊.师生交往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层意义[J].教育研究,2012(2).
[4]席琴.试论现代教育中师生交往的缺失与对策[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2(11).
[5]陈婷,郑庆全.关于课程改革中确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 2004(5).
[6]李尚卫.试析师生交往中的人文关怀[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
[7]朱桂贞,孔莉.中学师生交往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