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有效路径探析—基于社会管理创新的视角

2015-03-18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王家兴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6期
关键词:组织化公民基层

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 王家兴

一 、农村社区治理概述

(一)社区治理概理论

社区治理理论归纳起来主要有:国家—社会理论、基层民主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公共治理理论。国家—社会理论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分离,认为社区是基于二者之间的具有批判精神和监督功能的弹性第三域的公共领域的载体,从此种角度出发能更好地理解社会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基层民主理论强调基层民主的重要性,在中国民主进程应该从基层开始,这个理论强调国家和社会良性互动关系;社会资本一般是指社会组织结构特征,社会信任、互惠规范和社会网络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社区治理能够增进成员之间的联系进而对彼此形成良好的信任,形成具有公共精神的社区文化;公共治理更加关注主体的多元化,认为市场、政府、社会组织、公民应该共同对社区进行治理,打破以政府为中心的一元主体论。

(二)农村社区

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日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胡申生在《社区词典》一书中将农村社区定义为“以村镇为活动中心,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区域共同体”我国学者把农村社区的类型划分为先发型农村社区、后发型农村社区和滞发型农村社区。他们都具有的特点为: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依存性比较强;经济文化不发达;公共服务供给较城市落后等特点。

二、 公民参与理论

公民参与理论的先驱安斯汀认为“公民参与是一种公民权力的运用,是一种权力的再分配,是目前在政治、经济等活动中,无法掌握权力的民众,其意见在未来能有计划的被列入考虑”。托马斯在《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一书中认为:“管理者要求更多的信息以促进政策质量,这通常需要依赖更多的公民参与而不是更少的公民参与”。B·盖伊·彼得斯认为“协商和公民参与决策已成为政府的中心工作,包括预算过程也需要协商和公民参与。如果没有公众的积极参与,政府很难使其行动合法化。”

我国学者自王浦劬在《政治学基础》指出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关系中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我国学者陶东明、陈明明认为,“公民参与是指公民试图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决策过程的活动”。

可见国内外学者都已经社科地认识到公民参与对于社区治理的重要性,可以说,没有公民参与,政策的合法化问题就得不到解决;没有公民参与,社区的治理就没有活力,也就没有了力量之源;没有公民参与,社区治理永远都停留在表面工作,不会取得实质的进展,从而不利于善治社会的构建和公民社会的塑造。

三、我国农村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现状和问题

第一,由于受教育程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公民参与的意识比较淡薄,参与的层次和组织化较低。

第二,受体制机制不健全影响,农村社区公民参与的渠道不畅,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第三,乡镇基层政府的干预,公民参与没有体现其自治性。

第四,农村社区公民主人翁意识淡薄,把权力全部“下放”给村委会。

第五,农村社区化趋势带来的居民之间的不信任,造成社会资本的缺失。

第六,目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给社区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社会管理创新概述

社会管理的文化渊源来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在价值理念上注重自由与秩序的平衡这一理念。自由是西方的“最高政治目的”,卢梭也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也充分说明了自由与社会秩序需要保持平衡这样才能在良好社会秩序的基础上保证个人自由。这些最早的理论渊源给西方国家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提供了民主自由等良好的价值理念。

我国学者李培林的关于现代社会管理的阐述目前为理论界和实践届广为接受。他认为,“现代社会管理既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并依法对有关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调节的过程,也是社会自我服务并且依据法律和道德进行自我规范和调节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社会管理不仅是政府的管理,它还应该包括社会组织、公民其他社会集团的自治。这个也是现代社会强调多元治理模式的现实需求。

本文认为,社会管理创新就是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符合善治目标的社会管理过程。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应包括政府、市场和公民的多元治理。因此公民参与的程度和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创新的路径应该打破以往的政府单一主导政策、走出一条多元化、制度化的有利于善治社会构建的创新之路。

五、农村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有效路径

第一,坚持社区工作中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

第二,建立制度化的参与渠道和良好的运行和保障机制,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

第三,增加农村土地利用价值,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留住参与人才。

第四,加强农民组织化建设,提高参与组织化程度。

农村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一直是创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实践载体,目前我国农村社区公民参与主要存在着公民参与的意识淡薄、参与的渠道不畅、乡镇基层政府的干预、公民主人翁意识淡薄、居民之间的不信任和农村社区参与主体锐减的问题。农村社区中的公民参与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应该创新社会管理,坚持社区工作中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建立制度化的参与渠道和良好的运行和保障机制,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加强农民组织化建设,提高参与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村土地利用价值,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留住参与人才,只有创新体制机制,通过畅通的制度化渠道和规范的机制才能充分保障农村公民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这对于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组织化公民基层
论公民美育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亚临界芝麻蛋白粉挤压组织化工艺研究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挤压工艺参数对高水分组织化小麦蛋白产品特性的影响
走基层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复合蛋白原料组成对挤压组织化产品特性的影响
十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