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财务转型与高校财会教育改革研究

2015-03-18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财务转型价值创造通识教育

裴 霞

(1.财政部 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142; 2.西安财经学院 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企业财务转型与高校财会教育改革研究

裴霞1,2

(1.财政部 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100142;2.西安财经学院 商学院,陕西 西安710100)

摘要:企业财务转型对财务人才的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端、复合型财务人才成为需求重点。高校作为财务人才的主要培养者,应该适应企业财务转型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对财会教育做出相应调整。拟从教育理念的转变、课程设置、教学手段以及师资水平的提升方面探讨高校财会教育如何进行改革,以适应企业财务转型对财务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财务转型;价值创造;教育理念;通识教育

作者简介:裴霞, 在读博士,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讲师,西安财经学院。研究方向:会计学—财务与会计。

文章编号:1672-6758(2015)11-0014-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标识码:A

Abstract:Corporate financial transformation has challenged the professional capacity of financial staff, and the inter-disciplinary financial staffs has been attracted much more attention . As the main trainer of financial talents, universities should adapt to the changes of financial talents demand and make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 to the changes . This paper rai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universities how to accommodate challenges, including the educational ideas, the changes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ans.

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面临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等严峻挑战;互联网经济、大数据革命的兴起又对传统商业模式和竞争格局形成了巨大冲击,使得企业生存和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面对这些变革,一些企业纷纷提出财务转型,认为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应该从事后算账转到积极参与企业战略制定、实施以及业务决策上来,洞察企业发展先机,为企业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支持。要实现企业财务的成功转型,高端、复合型财务人才的培养成为关键。高校,尤其是一些财经类高校作为财务人才的主要培养者,在这场变革与转型中如何转变教育模式以适应财务人才的需求,成为高校财会教育工作者深思的现实问题。

一企业财务转型与财务人才需求

1.企业财务转型。

企业财务转型是在外部环境趋于复杂、迫于发展压力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传统的财务组织主动变革或被迫转型,对财务职能、财务组织架构和财务管理方式进行的变革和创新。[1]

经济全球化、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急剧变化,新型组织形态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新兴市场国家的产业升级使得国内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同时,面临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国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人口红利拐点出现、老龄化等使得企业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国内企业以往的低成本发展战略不再成为可能。这些外部环境的变迁迫使企业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内部,通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向管理和科技创新要效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提出“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促进经济转型升级”,[2]笔者认为,这与企业界正在进行的财务转型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就是要实现财务职能的转型,实现财务职能由会计核算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变,使财务成为企业价值的发现者、推动者和创造者,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会计信息化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革命的兴起为企业财务转型提供了条件。会计信息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财务工作中传统的账务处理业务转由计算机借助于软件系统进行,日常财务核算工作大为减轻。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进一步将大量基础性、同质化的财务工作进行整合,通过流程整合、再造和标准化使得财务效率得以大幅提升,财务人员可以从原先繁重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脱身,逐步转型为战略支持者和业务合作伙伴,支持企业价值创造活动。大数据革命使得数据爆发式增长,在大数据时代一切皆有可能量化,然后通过数据过滤和处理技术将数据转化为信息,财务人员可以发挥其分析专长,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更专业的信息支持。

2.财务转型对财务人员需求的影响。

在财务转型与变革过程中,企业财务工作将实行专业化分工,被划分为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核算三大模块,财务人员分别成为企业的战略支持者、业务合作伙伴和信息服务管家。这使得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能力要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分处模块不同,能力要求也不同。如战略财务人员要以财务专家的身份参与企业战略规划与实施,战略管理能力、资本运作能力、敏锐的商业洞察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成为其必备能力。在企业战略目标落实、业务计划实施过程中,业务财务人员负责为业务人员提供专业财务支持,这要求业务财务人员不仅要熟悉业务流程,而且要融入业务,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发展,良好的沟通谈判能力、翔实可靠的数据分析和敏锐的业务洞察力将有助于其为业务决策提供信息支持。财务转型并不改变传统财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会计信息的正确处理、及时提供是财务分析与决策、绩效管理等活动的基础,财务转型后,共享/核算财务人员要成为账务处理的核算会计、财务流程专家,为企业内外部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因此其必须提升业务操作、会计核算能力以及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企业财务转型不仅对各层次财务人员的能力要求有了深刻变化,对财务人员的需求数量和岗位分配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业务流程的整合、再造使得日常财务核算工作标准化,共享/核算财务人员需求数量大大减少;战略财务人员处于企业顶层,为数不多;绝大部分财务人员将成为业务财务人员。因此,无论是从各层次财务人员的胜任能力要求,还是从财务人员的岗位分布来看,高端、复合型人才成为企业财务成功转型的关键。

二财务人才培养与高校财会教育改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几经改革,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有了巨大变化。具体就财会教育(包括会计学和财务管理)来讲,自1998年教育部第三次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为与会计学平行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所属专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在教育理念上,各大高校纷纷倡导通识教育、创新教育、产学研结合等理念。课程设置上也实施了几次规模较大的变革,最终形成了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专业选修课程和专业实践为辅的课程体系。不可否认,高校财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但目前财会教育的内容、形式和企业财务实务脱节依旧较为严重,据高顿财务《中国企业财务转型大型调研报告》显示,受限于高校财经教育的现状,外部招聘很难补充所需高端财务人才,为应对财务转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培训、鼓励员工自学、轮岗等内部培养方式打造财务团队。[1]这种状况值得高校深思,在商业变革和企业财务转型对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发生颠覆性改变的情况下,高校如何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的这种变革。

1.教育理念的转变至关重要。

面对社会经济变革对财务人员提出的能力要求,各大高校已经认识到目前我国高校财会教育中存在过分强调专业教育,不注重知识结构通用性的问题,导致学生对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商学类基础课程重视不够,难以将财务与其他知识融合以应对更为复杂的职业需求。对此,各大高校纷纷提出转变教育理念,由专业教育转向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将培养目标定位为使学生具备会计、审计、财务管理、资本运作、金融以及企业经营与管理方面知识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3]在此基础上,各大高校还积极改革招生制度,实施大类招生,以期改变高校过分强调专业教育的状况,实现通识教育、素质教育。

不可否认,大类招生改革在“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下,通过通识教育阶段公共基础课程和工商管理大类课程的学习,淡化了财会专业界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之后通过专业分流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又能提升学生的财会专业技能,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一次重大变革。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大类招生改革虽然得到了教育界的认同,但是作为改革重要参与者的教师和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和认同改革的意义。迫于就业压力,工商管理大类很多学生在专业分流时都愿意选择就业较好的财会专业,为避免学生扎堆财会专业,很多高校在专业分流时都采用了以专业分流考试成绩为主,参考通识教育阶段课程成绩的做法。这样做显然是高校的无奈之举,教学资源限制了学生按照志愿进行专业选择的自由,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学生在进行专业选择时的盲从。这导致部分学生在通识教育阶段过度关注专业分流考试课程的学习和考试成绩,使得通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应试教育的延伸。部分学生由于担心在专业分流考试中竞争不过其他同学,被分流到其它专业,便另辟蹊径,一入学就积极加入到各类会计资格考试培训中,对学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不够重视。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学生抱怨通识教育内容空泛、财会专业知识学艺不精;另一方面,专业教师抱怨通识教育使得专业课时减少、专业课程扎堆高年级,影响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教育政策制定者所推崇的大类招生改革并没有被财会专业教师和学生真正接受。笔者认为,教育理念的转变不仅仅是教育政策制定者理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要转变教育活动的当事人——专业教师和学生的理念,只有他们从根源上理解和认同了通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实现教育理念的真正转变。

2.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的变革是高校对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引起的人才需求做出的积极响应,高校财务专业课程几经变革,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都已经形成了通识教育阶段的公共必修、选修课程,专业教育阶段的专业必修、选修、实践课程体系。但是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中,通识教育阶段仍然存在商科类通识课程开设不足的问题;专业课程内容陈旧、呈现条块化,课程间知识层级关系不顺,没有形成有机联系,也未能根据实务需要及时开设新课,甚至存在应该开设而未开设课程的现象。如杨政、殷俊明、宋雅琴(2012)发现会计师、会计教师和会计学生三类会计教育利益相关者对会计毕业生各项能力的重要性认知中,会计职业道德居首位,[4]但是易玄、刘冬荣(2012)通过对高校会计本科专业课程开设的研究发现,很多大学没有设置会计职业道德、专业文献搜索与写作等重要课程。[5]

笔者认为,高校财会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该参考企业财务实务界的意见,结合自身培养目标确定开设哪些课程,并根据实务需求及时更新;同时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讨论各门课程内容如何设置和衔接,避免课程内容重复或遗漏。如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如何不让学生迷失在信息海洋中,快速搜索定位所需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并且对所拥有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为企业决策所用,这成为财务转型后每一个财务人员必备的重要技能。高校财会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该考虑这种变化,并结合日常的课堂教学、课程论文、调研报告、实践报告、毕业论文等形式的写作过程来训练学生的信息搜索、分析和写作能力。同时,每学期选修课程的开设应该由专业教师讨论决定,改变目前由教辅工作人员根据事先制定的培养方案直接决定课程开设的状况;学生选课时也应该有专业教师给予指导,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计划选修相关课程。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目前,高校财会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过度讲授,创新性教学方法相对不足的问题。即使是在课堂灌输式的讲授中,也存在过分注重规则性训练的问题,忽视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使得学生毕业后在财务实务工作中面临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出现一些新的交易形式和事项时更是无从下手。财会教材基本上也是理论和规则讲解居多,缺乏具体训练学生专业判断和决策能力的实例,部分高校采用的自编教材更是质量良莠不齐。虽然各高校都积极和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等实务界联系,联合建立实践教学活动基地,但是相对财会专业的招生规模来讲,这些实践教学基地根本不能满足安排所有学生参加实习的需求,只能将实践教学活动分配给专业教师,依靠教师的个人能力和关系安排学生实习,这使得实践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最终考核也只以学生是否提交实习报告为标准。

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毕业时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如对共享/核算财务人员来讲,重要的是如何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会计政策、做出合理的会计估计,出现准则未规定的交易形式和事项时能够根据会计基本原理做出合理判断,以真实反映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交易形式,会计准则不断增加和更新,所以教学中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训练学生记住一些随时有可能陈旧过时的具体规定,不如在课堂教学时转向重点讲解会计准则制定和变革的背景、基本原则、目标等方面,由训练学生“应该怎么样”转向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让学生掌握会计准则变革背后的原理;具体准则的学习可以以学生课后自行学习、完成作业、教师批改、辅导答疑的方式进行。这样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即使具体准则规定发生变动,学生也可以根据原理形成自己的专业判断,出现准则未规定的新交易和事项时可以从容应对。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腾出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与实训,使学生成为课程的主角,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专业教师也可以从紧张的会计准则解释中解放出来,进行案例分析、会计准则修订情况等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课程考核方式由原来的考试为主转向课程学习的全过程考核,包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资料收集与整理、阅读文献、参加小组讨论和陈述、提交课程论文、调查报告和参加课程期末考试等方面。这种外在压力不仅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转向主动学习、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也可以训练学生的信息搜集、整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能力,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和晋升奠定基础。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课程设置的关键在于教师,师资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学生对开设课程的认识和学习效果,影响教育理念的认同和转变。如通识教育理念的转变,首先应该是专业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初中级教育阶段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得大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往往为考试而学习,缺乏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被动学习的习惯在短期内难以转变;再加上对实际社会经济活动缺乏了解,导致学生在入学后一时难以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面对学校开设的各门通识教育课程更是一片茫然,不能理解课程的实际意义所在。在这种情况下,专业教师的引导显得更加重要,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课程的教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搭建整体知识结构框架,从整体上把握通识教育课程和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避免就课程论课程,并将课程教学和实际经济活动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转变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认识,使学生自己意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这就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会专业教师不仅要懂得财会专业知识,清楚实务操作,还要懂得经济和工商管理类的通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提纲挈领地将各门课程融会贯通。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新进专业教师都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专业理论水平大幅提升。但是应该看到,高校扩招和财会专业扎堆报考使得学生规模急剧扩大,尤其是在部分二本、三本院校,财会专业招生规模更是庞大,专业教师教学工作量普遍超负荷,使得教师无暇学习、更新知识系统。大部分新进专业教师理论水平较高,但是基本上没有实务工作经验,教学中很难联系实务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也不能准确把握企业财务实务对财务人员胜任能力的要求。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分散了专业教师的精力,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部分高校推行的专业教师“传帮带”活动就能很好地将富于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和新进教师良好的学术能力结合起来,提升新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老教师知识体系的快速更新。教学团队的建设和交流也能促进各门课程的融合,协调课程之间内容的交叉重复,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高校应该保持和发展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创造机会使教师能够通过不定期的企业参观、项目咨询、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活动了解商业社会的最新动态,接触企业财会实务的专业人才,这样才能使专业教学活动更好地和实务结合。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制定和发展自己的教员计划,对教师的考核体系做出适当调整,鼓励课程发展和科研并重,将教学创新纳入考核体系,逐步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状况,达到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结论

企业是财务人才的主要需求者,新形势下企业财务转型对财务人才的胜任能力要求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高校作为财务人才的主要培养者,如果其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财务转型的要求,将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事关学科和高校自身的发展。衡量财会教育水平的高低不在于使学生掌握了多少具体的财会专业知识,而在于学生毕业后能否在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中灵活运用这些专业知识,是否能够形成准确的职业判断、解决现实问题,是否具备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的素养。这要求高校财会教育必须根据企业财务转型对财务人才的实际需求,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更新课程设置、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师资水平的提升则是财会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高顿财务.中国企业财务转型大型调研报告[R].2014(5).

[2]楼继伟.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R].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官网(http://www.mof.gov.cn).

[3]中国会计年鉴[M].北京:中国财政杂志社.

[4]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J] .会计研究,2012(1):25-35.

[5]易玄,刘冬荣.环境变迁、需求变化以及大学会计教育改革[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56-161.

[6]德勤.中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现状与展望[R].2013(2).

[7]何威风.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成就、问题与对策[J] .财会月刊,2014(8下):119-122.

Transition of Enterprise Finance and Reform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China

Pei Xia

(1.Research Institute for Fiscal Science, Ministry of Finance, Beijing 100142, China;

2.Business School , Xi'an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Xi'an, Shaanxi 710100,China)

Key words:transition of enterprise finance; value creating; educational ideas; general education

Class No.:G642.0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猜你喜欢

财务转型价值创造通识教育
招标企业“互联网+”财务转型浅析
打造产融结合平台推动企业财务转型
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基于价值创造与可持续增长的现金流量管理模式探讨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价值创造视域下的国有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
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财务转型拓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