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化语言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意识的影响

2015-03-18赵西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儿化责任意识高职生

赵西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1)

儿化语言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意识的影响

赵西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1)

当前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没有经验,过度保护孩子、溺爱孩子,导致他们长大后无法承担应有的责任。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儿化语表达内心情绪现状,分析其产生背景及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影响。

儿化语言;高职生;责任意识

目前,大学生责任意识淡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并且一直困扰着我国德育工作者,这不仅对大学生人格健全造成很大危害,且严重偏离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家庭、社会以及教育不当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大学生自身素质、承受力等因素有关[1]。不可否认,大学生从某种程度上承受着来自经济、学业、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一部分人在内心将产生压力、化解压力这一过程完成,而另一部分人却无法完成,只能通过外显的表现,以期得到同情、帮助和肯定,他们采用新奇、另类、前卫的语言,以极端或出格的方式进行发泄。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当压力来临时,当需要承担责任时,他们更易于选择一种看似顺其自然的逃避。儿化语言的运用就是逃避责任的一种方式,当然儿化语言在孩子的成长中,在汉语言的发展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出现在高职生身上,其实就代表了一种“彼得潘”现象[2]。

1 高职校院儿化语言特征

高职院校的儿化语言不是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里的语音构词手段,而是指幼儿喜欢说的重叠字音,或者是翘舌加语态表现的嗲姿,或者用极夸张的形容词去修饰,或者用象声词代替事物名称的语言形式。当一个特定的群体一直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理,而且有蔓延的趋势时,究其原因其实是“彼得潘”现象的一种简单体现。从心理上分析,就是拒绝长大,说话十分孩子气,内心渴望回到童年,渴望被爱、被照顾,畏惧承担责任,这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心理问题。这些高职生喜欢用“男孩”“女孩”形容自己,喜欢用“好怕怕”等语言描述自己的心情。

2 高职校院儿化语言产生背景

2.1 家庭背景

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今天的一个家庭基本上为6个大人、1个孩子,可见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对于这些家庭来说,父母都是教育孩子的新手,溺爱在所难免。经常可以看到孩子已经4、5岁了,还在被喂饭,还在用“糖糖”“蛋蛋……要”“狗狗跑”“妈妈抱”等语言描述场景。这样不但使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滞后,更会给孩子的心理发育造成障碍。

2.2 社会背景

当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出现了经济繁荣与精神发展不协调的现象。大学院校的增加及扩招,给大学生就业造成很大压力,而高职生在就业竞争中并不具备优势,他们在无奈的现实面前选择逃避。使用儿化语言,可以多少为自己不敢面对压力、害怕承担责任找到一个充分的理由——我还没有长大。尽管不是合适的途径,但可以让自己的心理得到一丝慰藉。

3 儿化语言对高职生责任意识的影响

儿化语言其实是一种心理现象的反映。家庭的错误教育,社会的巨大压力,产生了许多“啃老族”“月光族”等。过度使用儿化语言,会对人们产生无形的影响,尤其是大学生处在语言的生成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满足自己心理的语言影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儿化语言的使用,能从某种程度上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我还是个孩子,不需要承担责任;这种暗示又能促使儿化语言在其身上有更多体现,间接影响其心理发展。

3.1 儿化语言对高职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对学生而言,学习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任务和责任。儿化语言的出现,可以多多少少放松这种要求,多数高职生学习基础差、底子薄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一句“这道题好难好难呀”,这个恐怕我们在孩提时代都会说的一句话,不觉中就能换来一丝同情,降低一点要求,无形中也给自己开脱了责任。

一些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热情,可能由于高考成绩限定了其报考学校与选择专业的自由,许多学生因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或学校就读而学习动力不足。对高职生而言,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是他们踏入社会并适应社会最重要的筹码,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3]。当责任与现实发生冲突而仅凭自己的能力又无法解决时,他们选择逃避,以幼稚的心态表达出来,以儿化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缓解内心冲突。

3.2 儿化语言对高职生人生观的影响

当孩子做错事时,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他还是个孩子”,似乎孩子具有做错事还有理的权利。久而久之,一旦错事出现,我们就会听到“对不起,我错了,我真的好怕好怕”,再配上发嗲的声音和做作的姿态,不但责任全无,还让对方充满了内疚。少年强则中国强,如果每一个人都不承担责任,都用如此人生观为自己开脱,将很难使国家强大。

当今的高职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有部分生长在家境较好的环境,父母过分溺爱,从小娇生惯养,使他们养成了被爱的习惯、撒娇的习惯,外化体现之一就是儿化语言。儿化语言的出现可使其对人生的认识停滞不前,满足现状,躲在许多理由和借口后面,畏惧人生应该承担的责任,不敢为自己的成长付出应有的实际行动。高职生大多年龄在20岁左右,正是树立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如果他们能够摒弃儿化语言以及相关心理影响,对于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定信念会有很大帮助的。

3.3 儿化语言对高职生责任心培养的影响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暗示的作用不可小觑。积极的暗示可以让人更阳光、更自信;消极的暗示可以让人更萎靡、更焦虑。如果儿化语言作为儿时初学语言的一种过渡,将会有助于幼儿的语言发展,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但是长期使用或超过一定年龄阶段还在使用,将会影响孩子的心智发展。责任意识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和个人发展过程中承担责任的一种意识,是一种情感体验和人格素养。如果长期被当做孩子抚养,长期把自己当成孩子,就无法体验到这种情感。一些欧洲国家在小学生升入初中时,校长在开学典礼上会这样讲话:“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我将以这个国家的正式公民来要求你们。”这其实是一种暗示:你们已经长大了,要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但是在高职生中,有一部分人还停留在一个阶段:我还是个男孩/女孩,当“孩”这个字出现,就会从某种程度上给自己暗示:我还是个孩子,做错事情无可厚非;我还没有能力去承担责任。一个孩子无论他做错了什么,或者不做什么,我们都有足够的理由去原谅他。这就是儿化语言的暗示作用。

就高职生而言,由于没有很好的文化基础,在上学期间一直属于不被关注的群体,无法形成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在大学生群体里也属弱势力,弱势力会希望博得同情,这就为儿化语言的滋生孕育了肥沃的土壤,儿化语言的运用也在这里找到了合适的位置。责任意识的淡化,责任要求的降低也似乎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这种心理暗示长期作用下,这部分学生在遇到某些不能解决的事情时,就会拒绝长大,拒绝承担责任。

综上所述,儿化语言是一种心理现象,反映的是一种对社会不适应的表现。儿化语言弱化了高职生的责任意识,其出现让我们在无形之中降低了对高职生责任的要求,并为这种行为找到了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儿化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存在于高职生生活中,是一种退行。我们应该意识到其存在以及产生的不良后果,并调动一切力量去调整、去改善,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成长、可以承担起责任的学习环境。

[1]张捷.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升民.美国大学校园文化概览(语言文化类)[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3]SystemMaster.加强高校语言文字工作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01(4):33-34.

G417

A

1671-1246(2015)11-0029-02

猜你喜欢

儿化责任意识高职生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有趣的“儿化”
南方人,求求你们说话不要加儿化音
北京话(36)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THE RAP BATTLE FOR CHINA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