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引导医学生选择儿科就业的实践与探索

2015-03-18李同欢毕小燕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儿科医生儿科学儿科

李同欢,毕小燕

(遵义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3)

有效引导医学生选择儿科就业的实践与探索

李同欢,毕小燕

(遵义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3)

儿科医生严重短缺且人才队伍日渐萎缩已成为我国儿童事业发展的瓶颈。从理论、见习、实习等方面着手,创新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重视人文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医学毕业生选择儿科就业是充实儿科人才队伍的有效途径。

医学生;儿科;就业

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指出,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第24届国际儿科大会的主题为“儿童是世界的未来”。但目前儿科医生严重短缺且人才队伍日渐萎缩,成为我国儿童事业发展的瓶颈。

1 引导医学生选择儿科就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据2008年统计,我国儿科医生的比例为0.259 8‰,如果参照美国每1 000名儿童拥有1.455 8位儿科医生的比例,我国还缺20余万儿科医师。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取得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资格证的人数约为160万,其中执业资格为儿科的仅6万人左右,所占比例不到0.04%[1]。同时,儿科医生人数增长速度极为缓慢,从2003年到2008年,全国仅增加了5 000人[2]。近几年儿科医生人数增长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优秀的高素质儿科医生更是稀缺,且我国很多县级及以下医院没有设儿科病房,更没有专业的儿科医生,儿科病人只能到成人内科诊治。我国人口众多,儿童就有3.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0%,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国家新出台了“单独二胎”政策,儿童人口势必大幅度增加。1999年高校儿科医学专业停止招生,儿科医生最稳定的补充源被切断,至今尚未恢复招生。儿科医生队伍主要依靠为数不多的儿科学研究生和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补充[2]。儿科医生“人才荒”困境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

2 医学生不愿选择儿科就业的原因

儿童各个器官、系统发育不完善,疾病具有特殊性,病情变化快,医疗风险高。同时,儿童用药量少、辅助检查少、收费项目少,医疗收入明显低于其他科室,且家属对医疗结果期望值较高,医患纠纷也较多。风险高、工作累、收入低是儿科在医疗行业的固有印象,这也让很多医学生望而却步。

儿科又称“哑科”,患儿不能清楚、客观地描述自身的病情及其变化,又不懂得配合检查。“小儿科”实为“大儿科”,病种几乎涵盖内科所有专科。因此,对儿科医生自身素质要求特别高,除了保持一颗“童心”外,还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精湛的技术,所以儿科医生培养周期较长。有研究显示,培养一名成熟的儿科医生需要12~15年[3],而当今大学生多受功利思想影响,急功近利心态难免存在,所以儿科不是其就业的首选目标,内、外科仍是主要选择[4]。

3 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医学毕业生选择儿科就业

3.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影响学生择业倾向的重要因素。临床医学专业内、外科学理论授课时间为一年,且诊断学、外科动物手术学等课程紧紧紧围绕内、外科展开,这使得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内、外科学习上。而儿科学理论授课仅五十多学时,多在大四第一学期进行,学生接触晚且时间短,如果一味地机械灌输专业知识,很难唤起其兴趣。授课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完成大量临床工作,业余时间极少,不仅备课时间不足,也无法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知识,导致知识面较窄,课堂上很难将相关国家政策、当今医疗环境、世界儿科学发展趋势及我国儿科困境等信息巧妙传达,使课堂教学丰富起来。孙中山云,“文学渊博者为师”。医学教育专家认为医学本科教育即学历教育,也是基础医学教育,真正成功的教育者能唤起在门口徘徊观望之人的浓厚兴趣,使其迈入该学科的大门,奉献毕生精力。所以,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影响学生对儿科学的态度,而其态度与其是否选择儿科医生作为职业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提高授课技巧,游刃有余地驾驭人文知识,巧妙无痕地将其融入专业知识讲授中,既不喧宾夺主,又能进行舆论引导。

3.2 加强集体备课和对儿科学“绪论”的教学设计

加强集体备课,凝聚集体智慧。集体备课是教研室开展教学研究、统一教学内容和要求、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的重要方式,是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5]。由于临床教师身份的特殊性,工作时间长、压力大,“重医疗,轻教学”成为普遍现象,教研室集体备课或不开展,或应付交差,流于形式。但是教师与学生接触,其形象、情感、讲演艺术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信任感,同时课件设计、教学内容安排等也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常常将课件制作好后直接进行教学,少了大师的指导和同仁的修正,也就少了诸多精品之作,榜样的力量就会减弱。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做到教学、科研与临床有机结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开展多渠道的集体备课,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无疑是获取最佳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6]。

加强对儿科学“绪论”的教学设计,重视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即第一次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儿科学“绪论”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进入儿科学领域的“钥匙”。所以,一定要派在儿科学有较高造诣并且教学经验极其丰富的教师来讲授这一课,以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授课技巧、娴熟的讲演艺术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将知识娓娓道来,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逐步引导其步入儿科学殿堂奠定基础。

3.3 创新见习带教方式,让兴趣为学生择业导航

随着医学类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传统跟着治疗组查房见习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原因如下:(1)学生多且见习时间短,病例不足,并且部分儿科疾病具有季节性,导致学生在相对固定的见习期内无法看到某些特殊的疾病。(2)通常多数见习安排在上午,时间相对集中,见习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不一致,学生没有掌握相关理论基础,无法理论联系实际。(3)当今医患关系紧张,临床医师工作压力大,不愿花更多的精力进行见习备课,带教流于形式,学生走马观花,无法对所见疾病产生强烈印象。(4)患儿难免会因病痛而哭闹,陪伴患儿的家属多,病房环境有失整洁,这会给尚未接触过临床的学生留下工作环境差的印象,从而影响其择业观。

综上所述,改变传统见习模式和见习场所势在必行,建议可以将见习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可到学校附近的幼儿园进行见习,让学生感受健康儿童的纯真与可爱;第二阶段可到儿童保健科见习,了解儿童保健知识和儿童保健的重要性;第三阶段再到病房进行见习。通过这3个阶段让学生对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形成从健康到疾病全面的感性认识,产生共鸣:健康对天真烂漫的儿童来讲更为重要,从而更加尊敬儿科,选择到儿科就业。现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的积极态度的个性倾向[7]。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为学生择业导航。

3.4 改变实习带教模式,加强儿科技能培训

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实习是医学生把医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处理病人和预防疾病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影响其择业倾向的重要阶段。当今医患关系紧张,为避免医疗纠纷,带教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进行临床技能操作,学生操作机会极少,导致其实习兴趣降低。另外,如今大多数教学医院实行电子病历,相关的检查报告亦可从电脑上调阅和打印,减轻了临床教师手写病历的工作量,实习生书写病历的机会大大减少,很多实习生在病房无所事事,实习积极性严重受挫。在大型综合性医院,学习人员大致可分为4类:研究生、规培生、进修生和实习生。实习生处于最低层次,在查房、操作等一系列医疗活动中通常站在最边上,不受重视,导致其寻找各种理由请假不上班,或者上班时间看考研书等,实习效果大大降低。如何让医学生熟练掌握儿科技能,选择儿科就业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改变岗前教育模式。岗前教育往往是由教学秘书宣读实习纪律和注意事项,如患儿病情变化快,不能私自向其家属交待病情,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等。这只会增加学生实习压力。可在岗前教育时请科室专家、教授与学生进行座谈,以其亲身经历来传递正能量,使学生体会到儿科医务工作者的价值,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又能激励学生志向,培养其对儿科临床工作的兴趣。

(2)带教教师要提升自身修养,尊重学生,主动为学生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临床思维,以良好的工作态度、学识涵养影响学生。教师的教学态度、为人处事原则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今后的成长,所以教师必须时时表现出对本专业的热爱,感染和熏陶学生,让学生愿意在儿科扎根。

(3)精心备课,选择实习内容。实习也需要和理论教学一样精心备课。理论课常常根据教学大纲备课,并且教学大纲会根据医学知识的更新而不断修改,实习亦然。但很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认为学生实习时跟着带教教师多看、多问、多练就行,这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缺乏系统性,临床思维能力难以提高。学生记忆力强且思维活跃,在诊疗过程中可让其回忆课堂所学知识,并对比病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精心设计教学查房,以提问为主,让学生带着问题实习。现今床旁教学查房越来越难开展,可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非床旁教学查房一旦设计好,远比在病床边蜻蜓点水式的查房更能让学生融会贯通,形成临床思维,并且可以反复使用。

(4)将模型带进病房。动手机会的减少是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为了让学生充分动手,并尽可能避免医疗纠纷,我们可以尝试将模型带进病房进行教学。如遇颅内感染的患儿需行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检查时,我们可以提前通过模型讲解和演示,然后再让学生现场观摩,加深印象。

(5)尽可能多让学生参与科室学术讲座等活动,增强其主人翁意识,使其了解学科前沿知识,拓宽视野,训练思维,培养兴趣。

总之,目前儿科的发展受到人才短缺等问题的制约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吸引更多的医学人才选择儿科就业,本文只作了非常浅显的探讨,还有其他许多因素和工作需要我们来研究和落实。

[1]冯娜.儿科医生人才队伍萎缩的原因探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 (13):1660-1661.

[2]李秋萌.儿科困局[J].中国卫生人才,2011(3):46-47.

[3]丁宗一.儿科医学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3):161-165.

[4]郭潇繁,王菲,时莎,等.影响医学生对精神病学态度及择业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J].中外医疗,2010(2):124-126.

[5]邓红星,陈宜高.提高医学高校临床青年教师理论教学水平的探索[J].医学信息学,2011,24(2):580-581.

[6]林雪平,马时荣,严蕊琳.集体备课与病理教学[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2):237-238.

[7]于海霞.论教育心理学在激发学习兴趣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7,24(1):307.

G455

A

1671-1246(2015)11-0005-02

猜你喜欢

儿科医生儿科学儿科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92岁的儿科医生免费为病人看病
孩子可以看电视吗?看美国儿科学会怎么说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生荒”如何缓解
儿科医生“荒”在哪?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应恢复儿科学专业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