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路径分析
2015-03-18王志年
王志年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5)
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路径分析
王志年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5)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探索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形成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特征相融合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即准确把握社会人才需求趋势,坚持办学特点的社会性、服务面向的地方性、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教学模式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师资队伍的复合性、实训基地的职业性等原则。实践证明,要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找到正确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便是产教融合。
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状
(1)不少院校的管理者及师生参与热情不高,产教融合仍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冲破传统教育观念、体制、模式和内容的束缚。
(2)部分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单一,没有结合学校实际,认真思考和探索可行的产教融合模式,没有与相关企业积极进行广泛深入的联系与合作。
(3)部分院校产教融合实施效果较差,未能依据国家关于开展产教融合的政策,制定相应可操作的规定办法和实施细则。实施时没有明确的预期目的和措施,且缺少监督和评价。
(4)许多院校产教融合仍然套用传统的安排学生实习方式,合作伙伴跳不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圈子。
(5)不少企业参与合作的热情不高。由于企业尚未获得合作教育带来的利益,对产教融合认识不足,把培训学生视为额外负担。有些企业产教融合只盯住名校、名专业,对高职学校不感兴趣。
2 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
(1)坚持产教融合,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产教融合是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行业企业工作岗位需求,是人才培养目标内在要素优化和建设的终极目标。首先,科学定位人才目标,开展专业调研。其次,培养方案制定后要有动态跟踪,通过及时调整解决人才培养周期与行业企业即时需求的矛盾。再次,坚持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作用,在改革实践中坚持学生主体、能力本位,以学生成长成才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最高理念。
(2)坚持以校为本,尊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是在中等教育基础上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高级专门人才。专业教育表明高等教育的性质,中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起点或基础,学术性或职业性是对专业教育类型及产教有机结合要求的进一步揭示。因此,高等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坚持理实合一,积极推进工学结合。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这是一个双向过程。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和信仰广泛地存在于对工作和生活多方面的解释中,其中最有效率的学习是在一定社会实践环境中,学习者为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进行的积极主动性学习。这种基于工作和生活实践的体验对学习者的刺激最强烈,能够充分激发学习者的能动性,使学习带有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从而扎实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教育部教职成[2006]4号文件提出: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
3 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1)以岗位(群)任职要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学校各专业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行业、企业及毕业生调研分析基础上,根据行业和区域经济特色,确定专业方向,并由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分析,得出职业岗位(群)相对应的技术能力、关键核心能力以及从业者基本素质,根据生产过程确定培养方案。
(2)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设计真实的企业生产情境。遵循为职业而学习的原则,让职业成为学习的动力和起点。根据工作任务精心设计,以企业生产的具体产品的质量控制全过程来设计检测项目,进行项目化教学。按照岗位任务,循序渐进地组织学生进行能力训练,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所有“教学做”活动均在校内或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3)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理论实践有机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依据岗位实际工作过程,通过归纳、抽象、整合,按照实际生产顺序来设计课程体系的每一项任务。学生通过一项任务的学习就可以完成一个岗位对应的全部任务;通过若干个任务的学习,学生便可以获得所在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资格。以情境教学为主,任务驱动,按职业岗位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来训练和传授相关技能,使学生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学习相应理论知识,训练各项技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组织者、协调者、评价者角色,应及时提供咨询、帮助。
4 我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路径
(1)健全组织机构。为保证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有序进行,必须建立健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组织机构,并明确各机构职能。除了校内正常教学组织机构外,还设立学术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机构,构成完整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2)构建服务平台。构建服务平台是实现校企合作从“一头冷一头热”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根本转变的有效途径。通过构建平台,开展一系列对外服务和项目对接,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多的科研、学习机会,形成人才培养、科研开发、技术服务、对外合作交流多层面、多方位合作。
(3)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鼓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开展实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鼓励将课堂建到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校企密切合作,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4)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实施者,担负着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3项职责。因此,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做好“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出台相关管理制度,采取一系列措施,最终取得了良好效果。
(5)创新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为规范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工作,提高人才培养实效,学校修订完善了教学(实训)管理制度和科研管理制度,对人才培养的组织、实施、评价做出规定,明确科研、教研的重点是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开发,从制度上保障了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
(6)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课程改革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落脚点。我院深入开展“产教融合、以校为本、理实合一、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工作,在制定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基础上,全面推进课程整体设计,推行产教融合教学改革。
G640
A
1671-1246(2015)11-0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