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胰腺癌临床疗效观察

2015-03-18郝冬兰黄河清门永忠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紫杉醇生存期胰腺癌

李 鑫,郝冬兰,黄河清,门永忠

1.邓州仁爱医院肿瘤科,河南 南阳474150;2.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3.邓州市中心医院超声科;4.南阳市中心医院超声科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隐匿、进展迅速、病程极短、预后不良的特点,被誉为“癌中之王”。全球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虽其发病率位于第7 位,但其死亡率高居第4 位[1]。在我国,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2]。因胰腺癌起病隐匿、进展迅速,80%以上的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尽管近年来放化疗治疗的不断进步,但其5 年生存率仍不到5%[1,3]。因此,亟待联合治疗在胰腺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胰腺癌中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胰腺癌治疗提供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 年6 月-2014 年9 月在邓州仁爱医院均经病理学诊断为胰腺癌患者38 例,男29 例,女9 例,年龄33 ~86 岁,平均年龄(64. 5 ±13.4)岁;病灶位于胰头部17 例,胰体尾部21 例;病灶直径2.7 ~7.4 cm,平均(4.5 ±1.5)cm;根据TNM 分期标准,Ⅱ期9 例、Ⅲ期22 例及Ⅳ期7 例;根据国际通用的NRS 疼痛评分≥4 分为阳性,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部/后背部疼痛。纳入标准:(1)预计生存期≥3 个月;(2)具有可测量的病灶;(3)治疗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25 mg/m2,21 d 为1 个周期,最少化疗2个周期。HIFU 治疗:首先采用北京FEP-BY002 型超声聚焦治疗设备,以“点点成线、线线成面及面面成体”的累积模式进行规划治疗。(1)治疗前12 h,行清洁肠道,嘱患者禁食水;(2)根据病灶部位,利用超声探头进行定位,并标记体表位置;(3)治疗过程:输出功率为1 ~2 kW,焦点为0.3 cm×0.3 cm×0.8 cm,治疗时间为100 ~150 ms,间隔时间为180 ~300 ms;(4)治疗过程中无需静脉麻醉,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肌注镇痛药物;(5)根据病灶大小及患者耐受程度制定治疗次数及时间,使HIFU 治疗覆盖整个病灶至少1次;(6)术中检测患者心跳、呼吸、脉搏及血压等生命体征。术后常规给予注射用生长抑素,250 μg/h,持续泵入24 h 治疗,预防胰腺炎发生。

1.3 疗效评估 肿瘤客观疗效评估:参照WHO 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4]。完全缓解(CR):病灶消失并至少持续4 周以上,CT 值明显增高,增强检查未见明显强化;部分缓解(PR):病灶缩小>50%并持续4周以上,CT 值增高,增强检查可见部分区域轻度强化;肿瘤标志物检测下降25% ~50%;稳定(SD):病灶缩小<50%或增大<25%,无新发病灶,CT 值无变化,增强检查可见病灶内强化;进展(PD):病灶增大>25%或有新发病灶,CT 值降低,增强检查可见病灶内强化;肿瘤标志物检测明显升高。CR+PR 用于评估总体有效率。

癌性疼痛评分:根据国际通用的NRS 评分[5],0 ~10 分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0 分为无疼痛;1 ~3 分为轻度疼痛;4 ~6 分为中度疼痛;7 ~9 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烈疼痛。疼痛评分降低3 分可评估为疼痛缓解。不良反应:参照WHO 抗癌药毒副反应分级标准判定[5]。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治疗组20 例晚期胰腺癌患者(Ⅱ期5 例、Ⅲ期11 例及Ⅳ期3 例)及对照组18 例患者(Ⅱ期4 例、Ⅲ期11 例及Ⅳ期4 例)的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6),具有可比性。治疗前治疗组疼痛评分为(6.3 ±1.2)分,对照组为(6.1 ±1.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1)。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

2.2 肿瘤客观疗效评价 治疗组CR 3 例,PR 12 例,SD 3 例及PD 2 例,总体有效率为75.0%;对照组CR 1 例,PR 8 例,SD 6 例及PD 3 例,总体有效率为5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2.3 癌性疼痛缓解情况 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评分为(2.2 ±1. 1)分,较治疗前明显缓解;对照组评分为(3.7 ±0.9)分,较治疗前明显缓解(P <0.001);治疗后治疗组缓解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0.0%(18/20)和44.4%(8/1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2.4 生存期 随访3 个月~3 年,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5 个月和9.5 个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6、12、24 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70.0%(14/20)及15.0%(3/20),对照组分别为88.9%(16/18)、33.3%(6/18)及5.6%(1/18),治疗组12、24 个月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01)。

3 讨论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发现时往往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机会。此时,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对含吉西他滨治疗方案失败的胰腺癌患者,目前尚无标准的化疗方案[6-7]。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新一代靶向紫杉醇制剂,其利用纳米技术使紫杉醇与人血白蛋白结合成平均直径约130 nm 的胶状悬浮颗粒。该技术的改进,避免了传统剂型紫杉醇的助溶剂(聚氧乙烯蓖麻油)所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利用白蛋白独特的转运机制,经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gp120 及肿瘤间质中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介导紫杉醇药物聚集,使其具有明显的药代动力学优势[8]。已有多项临床研究提示,单纯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或/和联合吉西他滨等其他化疗药物,可明显改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预后[6,9]。在对胰腺癌患者行2 个周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新辅助化疗后,再行手术治疗后病理检查提示其可显著减少肿瘤间质纤维成分,使肿瘤软化,有利于放化疗治疗[10]。

HIFU 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新技术,以其安全、有效、热消融效率高的优势在实体瘤中广泛应用[11]。HIFU 的工作机理是通过热效应、空化效应及机械效应等机制灭活肿瘤[12]。因此,HIFU 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可相互作用,提高HIFU 的热消融效率及化疗药的渗透及抗肿瘤作用。

因胰腺癌患者疼痛主要是由于肿瘤压迫、浸润位于其后方临近的腹腔神经丛所致。在本研究中,HIFU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均可明显缓解胰腺癌患者腹部及/或背部疼痛,治疗组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该机制可能为:(1)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后,肿瘤组织软化,化疗药物更利于作用于肿瘤细胞;(2)增加了HIFU 通过水介质等热效应、空化效应及机械效应等的热消融作用,更利于肿瘤组织坏死,可消除肿瘤浸润神经引起的疼痛;同时,热消融可破坏腹腔神经丛,阻碍痛觉神经冲动传导,进而缓解疼痛[11];(3)HIFU 的热消融作用使靶组织温度升至65 ℃以上,细胞变性及凝固性坏死,失去增殖、浸润及转移能力,可改善患者预后;(4)肿瘤细胞在HIFU 空化效应下膨胀崩解,DNA大分子降解及蛋白质变性,释放出肿瘤特异性抗原及肿瘤免疫因子,提高化疗敏感性及抗肿瘤能力[12]。因此,在该研究中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提高胰腺癌患者总体有效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期。

综上,HIFU 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胰腺癌,可明显提高总体缓解率、缓解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国内外尚无大样本、多中心的HIFU 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尚需进一步增加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为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有力依据。

[1] Siegel R,Ma J,Zou Z,et al. Cancer statistics,2014[J]. CA Cancer J Clin,2014,64(1):9-29.

[2] Long J,Luo GP,Xiao ZW,et al. Cancer statistics:curre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cancer in Shanghai,China [J]. Cancer Lett,2014,346(2):273-277.

[3] Vincent A,Herman J,Schulick R,et al. Pancreatic cancer[J]. Lancet,2011,378(9791):607-620.

[4] Eisenhauer EA,Therasse P,Bogaerts J,et al. New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s:Revised RECIST guideline (version 1.1)[J].Eur J Cancer,2009,45(2):228-247.

[5] NCI Guidelines:Adverse Event Reporting Requirements[C]. Cancer Therapy Evaluation Program,2013.

[6] Ciliberto D,Botta C,Correale P,et al. Role of gemcitabine-based combination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 [J]. Eur J Cancer,2013,49(3):593-603.

[7] Huang SJ.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albumin-bound paclitaxel plus bevacizumab as second-li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J]. J Int Oncol,2014,41(8):620-623.黄少江.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贝伐珠单抗二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观察[J]. 国际肿瘤学杂志,2014,41(8):620-623.

[8] Yardley DA. Nab-Paclitaxel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delivery[J]. J Control Release,2013,28,170(3):365-372.

[9] Zhang DS,Wang DS,Wang ZQ,et al. Phase Ⅰ/Ⅱstudy of albuminbound nab-paclitaxel plus gemcitabine administered to Chines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J]. 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2013,71(4):1065-1072.

[10] Alvarez R,Musteanu M,Garcia-Garcia E,et al. Stromal disrupting effects of nab-paclitaxel in pancreatic cancer [J]. Br J Cancer,2013,109(4):926-933.

[11] Wu F,Wang ZB,Zhu H,et al. Feasibility of US-guided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 initial experience [J]. Radiology, 2005, 236(3):1034-1040.

[12] Rombouts SJ,Vogel JA,van Santvoort HC,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innovative ablative therap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locally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J]. Br J Surg,2015,102(3):182-193.

猜你喜欢

紫杉醇生存期胰腺癌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参与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Ⅱ/Ⅲ期结肠癌患者边侧性、分子亚型及治疗响应
鼻咽癌患者长期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分析
脂质体紫杉醇周疗方案与普通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STAT1和MMP-2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维持治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率的影响
紫杉醇C13侧链的硒代合成及其结构性质
健脾散结法联合化疗对56例大肠癌Ⅲ、Ⅳ期患者生存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