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儿科诊疗课程改革

2015-03-18周建林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常见病学时儿科

周建林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泉州 362011)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儿科诊疗课程改革

周建林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泉州 362011)

儿科诊疗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按教材章节顺序教授课程的方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运用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的原理进行课程改革。

工作过程;儿科诊疗;课程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是面向21世纪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1]。儿科诊疗是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内容比较抽象,知识覆盖面也非常广,而学生对相关的儿科临床实践缺乏认知,导致知识结构不够完整,对儿科诊疗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讲授课程的方式,即改变传统的按照教材的章节、概念、特点等顺序授课的方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运用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的原理对儿科诊疗课程进行改革。为此,笔者将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并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具备职业素养的同时发展自身的综合能力。

1 儿科诊疗课程改革理念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载体是典型的工作任务,课程实施的原则是行动导向,课程目标是完成工作任务,这是高职教育特点的体现,即体现了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相一致,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相一致,学习领域和工作领域相一致。因此,要寻找职业教育特色的突破口,就应按照工作过程进行课程改革,使之成为培养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这种课程模式在国际上非常普及。而目前我国传统学科课程理念根深蒂固,真正与工作过程相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主要以工科职业技术学院为主,而在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应充分学习他国的先进经验,进一步研究开发出适合我国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这就需要我们在这一领域探索具有临床医学职业教育特色的、以培养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之路。

2 儿科诊疗课程改革设计思路

2.1 根据市场调研和临床岗位能力分析设置课程标准

在充分进行岗位需求调研、与校外实习医院密切合作、与临床医学专家指导委员会多次论证的基础上合作开发课程,以高职临床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依据儿科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结果,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根据儿科临床岗位工作任务的需要,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临床儿科医生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和依据来设置课程标准。

2.2 基于能力培养设计教学过程,实行“理论教学—校内实训—临床见习—校外实习”递进式的工学交替教学

课程设计主要按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工学融合、院校联动的深度递进式结构整合教学内容,并通过技能训练、病例分析、临床见习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实训、见习、实习与岗位技能一体化训练,使学生具备运用儿科知识和技能解决儿科工作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3 儿科诊疗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根据完成工作需具备的技能和知识,打破传统课程按系统疾病章节顺序授课的限制,将课程内容分为儿科基本技能与儿童保健指导、新生儿疾病诊断治疗、儿科常见病诊断治疗、儿科急症诊断治疗4个教学单元情境,15个子学习情境,共66学时。

3.1 单元情境1:儿科基本技能与儿童保健

本单元情境包括3个子学习情境,主要介绍儿科的内容与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儿科基本诊疗技能和儿童保健能力,共12学时。

子学习情境1(2学时):认识儿童。项目载体:儿童图片、视频资料。主要内容及标准:能说出小儿年龄分期。

子学习情境2(6学时):学习儿科诊疗基本技能。项目载体:儿童模型、典型病例、病案资料等。主要内容及标准:能说出儿科体格检查特点;知道儿科病史采集及病历书写方法;能说出儿科基本诊疗方法。

子学习情境3(4学时):学习儿童保健。项目载体:案例。主要内容及标准:能说出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能说出小儿营养需求与喂养要求;能说出体格锻炼的具体方法;能说出预防接种的内容和程序等。

3.2 单元情境2:新生儿疾病诊断治疗

本单元情境包括4个子学习情境,主要介绍新生儿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对新生儿常见病的诊断治疗能力,共12学时。

子学习情境1(3学时):新生儿黄疸;子学习情境2(3学时):新生儿呼吸困难;子学习情境3(3学时):新生儿惊厥;子学习情境4(3学时):新生儿反应迟钝。以上各学习情境的项目载体均为新生儿常见病的案例。主要内容及标准:能说出新生儿常见病的诊断过程、病史询问重点、体格检查要点、常用辅助检查方法、诊断思路;知道新生儿常见病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3.3 单元情境3:儿科常见病诊断治疗

本单元情境包括6个子学习情境,在学生具备基本的儿科基本诊疗技能后,训练学生对儿科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能力,共36学时。

子学习情境1(12学时):发育障碍;子学习情境2(4学时):发热、咳嗽;子学习情境 3(8学时):腹泻;子学习情境 4(4学时):青紫;子学习情境5(4学时):贫血;子学习情境6(4学时):颜面水肿。以上各学习情境的项目载体均为儿科常见病的案例。主要内容及标准:能说出儿科常见病的诊断过程、病史询问重点、体格检查要点、常用辅助检查方法、诊断思路;知道儿科常见病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能够掌握儿科常用临床操作的时机并能在模型上熟练操作等。

3.4 单元情境4:儿科急症诊断治疗

本单元情境包括2个子学习情境,在学生具备基本的儿科基本诊疗技能后,训练学生对儿科常见急症的急救处理能力,共6学时。

子学习情境1(3学时):惊厥;子学习情境2(3学时):心跳呼吸骤停。以上各学习情境的项目载体均为儿科常见急症的案例。主要内容及标准:能说出儿科常见急症的诊断过程、病史询问重点、体格检查要点、常用辅助检查方法、诊断思路、急救措施;知道儿科常见急症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能在模型上熟练进行腰椎穿刺操作并能够准确判读脑脊液检查结果。

4 儿科诊疗课程改革关键及对教师的要求

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应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工作过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并不断思考、总结,同时在过程中完成具体工作,从而提高整体专业能力[2]。

因此,为使儿科诊疗课程能有效实施,必须创设真实的临床儿科岗位工作情境,让学生进入真实或模拟的儿科诊疗工作环境,使儿科诊疗课程的学习任务和儿科临床工作任务相一致、课程学习过程和儿科临床工作过程相一致、课程学习领域和儿科临床工作领域相一致。因此,学校必须实施校院合作,充分利用教学医院的真实临床工作环境,为临床专业教学实现理论与临床实践“零距离”提供保障[3]。同时,为满足教学的需要,还必须大力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这样学校课程改革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效。

此外,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对儿科临床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儿科临床经验,熟悉儿科临床工作过程及工作要求;其次,教师要有儿科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能力,通过整体教学设计,能将理论和临床儿科实践有机结合,并且能将儿科临床典型工作任务转换成适合儿科教学的内容。

5 教学方法的改革

儿科诊疗在教学方法设计上,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遵循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突出临床儿科岗位能力的培养,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通过讲授理论、观看多媒体录像、角色扮演、病例分析、医院见习和实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具备所需的职业能力。

6 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

教师应突出过程与阶段评价,结合课堂提问、技能操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评价;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综合能力评价,结合儿科病例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发展学生的临床综合分析能力。

7 结语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儿科诊疗课程改革中,教师及教学管理者转变了教育观念,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性学习。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儿科诊疗课程开发理念和方法将在医护类专业课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慧玲,金玉忠,张骞云,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77-78.

[3]韦秀宜,刘柳.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妇产科护理课程开发实践[J].右江医学,2012,40(6):895-898.

G423.07

A

1671-1246(2015)16-0139-02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的儿科诊疗课程的开发研究”(JB10230)

猜你喜欢

常见病学时儿科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miR-370与老年常见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分数乘、除法常见病号
秋季常见病要早防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