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汉武帝任用商人为官及其对西汉吏治的影响

2015-03-18蒋成光

关键词:东郭吏治咸阳

蒋成光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吏治指的是官吏治理百姓、统治社会的方法和成绩,以及中央对各级官吏的任用、考核与监督机制。地方吏治是吏治的核心内容,因为吏治包括治官和治民,而治民是治官的目的所在。前人研究西汉吏治的成果已经很多,主要集中在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上①关于西汉吏治的研究,选官制度方面:安作璋《汉代的选官制度》,《山东师院学报》,1981年1期;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陈长琦《汉代察举制度略论》,《华东师大学报》,1992年4期等等。监察制度方面:陈长琦《汉代刺史制度的演变及特点》,《史学月刊》,1987年4期;刘欣尚《汉代的刺史制度》,《北京师大学报》,1987年1期;刘修明《汉代监察制度的渊源、作用和演变》,《上海社会科学学院学术季刊》,1988年2期;胡沧泽《汉唐监察制度的变革》,《唐史论丛》,2007年第九辑,等等。,很少有人从汉武帝任用东郭咸阳、孔仅、桑弘羊等商人为官这一角度来考察其对西汉吏治的影响。笔者拟以汉武帝任用商人为官为切入点,分析做官的商人们所实行的经济政策,并探讨商人为官对西汉吏治带来的影响。

一、汉武帝任用商人为官

从《汉书·食货志》可以看出,西汉政府对待商人的态度有一个显著的变化:汉高祖时“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税租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复弛商贾之律”,但是“市井子孙亦不得为官吏”;文景时,颁布和多次修改“拜爵令”,降低“訾选”标准,使商人以訾选官;武帝时,商人更是身居要职。在此变化中,商人的地位呈现上升的趋势[1]。这与西汉前期朝廷的内外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汉初,承秦之弊,统治者对内实行“休养生息,劝课农桑”政策,对不劳而获的商人限制发展。到汉武帝初年,经过70年的积累,出现了“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2](P1135)的繁荣局面,为汉武帝“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但是,经过长期的战争消耗,“藏钱经耗,赋税既竭,犹不足以奉战士”[3](P1422),汉武帝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增加算钱、缗钱等税目。然而这些措施仍不足以解决问题。于是汉武帝便任用大商人东郭咸阳、孔仅、桑弘羊等人推行盐铁专营、均输平准、酒榷等经济政策②当然汉武帝任用做官的商人不仅仅此三人,此外还有很多,如货殖家卜式等,对西汉中后期官僚、地主、商人三位一体的豪强地主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在盐铁官营等改革措施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三人。。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桑弘羊以计算用事,侍中。咸阳,齐之大煮盐;孔仅,南阳大冶,皆致生累千金,故郑当时进言之。弘羊,雒阳贾人子,以心计,年十三侍中。故三人言利事析秋豪矣。”[3](P1164)东郭咸阳和孔仅在前期直接主持盐铁专营,对于他们的身世,史籍记载寥寥,但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东郭咸阳是“齐之大煮盐”,来自齐地。齐地的煮盐业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早在西周初年,吕尚便在齐国“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春秋时期,管仲“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致“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东郭咸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掌握煮盐技术是不难的,终于“生累千金”。关于孔仅的身世,《史记》《汉书》所记甚略,仅知其为“南阳大冶”。但二书中都有一条关于南阳孔氏的记载,云“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秦伐魏,迁孔氏南阳。大鼓铸,规陂池,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可知孔氏在迁居南阳前后世代从事冶铁业,家致数千金。孔仅和这个南阳孔氏,既同姓又处同一地域,更重要的是都从事冶铁业,在一定程度上,有理由认为孔仅就出自这个世代冶铁的孔氏家族。东郭咸阳和孔仅在被汉武帝任命为管理全国盐铁的大农丞后,“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鬻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鬻盐者左趾,没入其器物”,“乘传举行天下盐铁,作官府,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2](P1165-1166),全面实行盐铁业官府垄断经营。

桑弘羊是洛阳贾人之子,由于景帝时可以訾选官,其在十三岁时便作了侍中。元狩四年,他作为侍中,协助东郭咸阳、孔仅主持盐铁官营事业,后又在担任治粟都尉时取代孔仅直接主持盐铁业。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桑弘羊担任大农中丞,管理会计事,推行均输平准政策。均输平准政策是在郡国设均输官,在京师设平准官,均输官负责运送郡国进贡给朝廷的地方特产,平准官通过贱买贵卖来平抑物价。之所以施行均输、平准,桑弘羊在和贤良文学辩论时讲的很清楚,“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方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故郡国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故曰均输”,“开委府于京师,以笼货物。贱即买,贵则卖。是以县官不失实,商贾无所贸利,故曰平准”[4](P4)。通过贱买贵卖,由政府主导物价,使得商人无利可图,达到平抑物价的目的。这项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后历代王朝都沿用不废。此外,桑弘羊还施行了酒榷、入粟补吏和罪以赎等政策。

盐铁专营也使得大量商人进入官场。孔仅和东郭咸阳在天下推行盐铁官营政策,建立专门管理盐铁业的官府,任用了一批经营盐铁致富的商人为吏,这样造成商人大量进入官场,即“使(孔)仅、(东郭)咸阳乘传举行天下盐铁,作官府,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吏益多贾人矣”[2](P1166)。据统计,西汉时期盐官的设置多达三十六个,遍及二十七个郡国,铁官多达四十八个,涉及四十个郡国[5](P70-75);也有人认为西汉的盐铁官数量,尚须补充数例[6](P45-47);而根据考古发掘出土的印泥所反映的盐官、铁官数量,远不止以上数位学者所提出的数量[7]。

任用商人主管经济,充分发挥他们熟悉市场运行规律的专长,有效地制定较为合理的经济政策,最大限度地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以减轻长期战争消耗造成的财政亏空带来的压力。事实证明,由商人出身的官员制定、并推行的盐铁官营、均输平准、酒榷等政策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盐铁论·轻重篇》所说:“上大夫君与治粟都尉管领大农事,灸刺稽滞,开利百脉,是以万物流通,而为官富实,当此之时,四方征暴乱,车甲之费,克获之赏,以亿万计,皆赡大司农,此皆……盐铁之福也。”正是桑弘羊等商人们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既为战争胜利奠定了经济基础,也满足了统治阶级的奢侈享受和不计代价的赏赐。

二、任用商人为官,造成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虽然任用商人为官,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解决了西汉因战争和奢侈生活而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但是任用商人为官,也将商人逐利的本色带入官场,造成了一系列新的腐败。

(一)“官益杂置多”,冗官现象十分严重

贤良文学在和桑弘羊辩论中指出:“今狗马之养,虫兽之食,岂特腐肉秣马之费哉?无用之官,不急之作,服淫侈之变,无功而衣食县官者众……今县官多张苑囿、公田、池泽,公家有鄣假之名,而利归权家。”[4](P172)贤良文学口中的“无用之官”是如何来的呢?一个来源是新设置的农官。《汉书·食货志》云:“分缗钱诸官,而水衡、少府、太仆、大农各置农官,往往即郡县比没入田田之。其没入奴婢,分诸苑养狗马禽兽,及与诸官。官益杂置多,徒奴婢众,而下河漕度四百万石,及官自糴乃足。”国家通过告缗等特殊手段从地主手中获取大量的田地、奴婢、财物等,为了方便管理,而在水衡、少府、太仆、大农等机构下设置了部分农官,这些农官的任务之一就是管理贤良文学口中的“不急之作”的狗马禽兽。另一个来源是入财补官。这时期家里比较有资财的,非富即贵,这样的人大多如《汉书·食货志》所忠言:“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鸡走狗马,弋猎博戏,乱齐民。”结果“入财者得补郎,郎选衰矣”。他们对国家毫无功劳可言,尸位素餐,增加了国家的财政开支,“是以上不足而下困乏”。因此,商人为官,官益杂置多,冗官现象严重。

(二)商人出身的官员生活奢侈腐败,以权谋私,贪污横行

汉代商人的生活大多还是比较奢侈的,如《史记·货殖列传》描述的蜀卓氏“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宛孔氏“连车骑,游诸侯”、齐刀间“或连车骑,交守相”等。商人进入官场也将安于享乐、逐利等不良习性带入官场,污染整个官场。在盐铁官营、均输平准、酒榷等官营工商业领域,主管官吏贪污腐败始终层出不穷。如在盐铁官营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现象最为突出。因为官府垄断盐铁经营,资金、劳力皆有官府无偿调拨,产品也完全可以凭借权利迫使民众购买,根本不必考虑提高质量来节省成本,相反,偷工减料对主事官吏来说,反而有利可图[8]。因此,贤良文学在《盐铁论·水旱》中对此大加批判:“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务应员程,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剧,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官营盐铁的主官们借机贪污的弊端,是和官营的体制分不开的。

商人做官,以权谋私,大发横财,即使身处高位的桑弘羊也不例外。《盐铁论·国疾》贤良文学云:“今公卿处尊位,执天下之要十有余年,功德不施于天下而勤劳于百姓。百姓贫陋困穷,而私家累万金。此君子所耻,而《伐檀》所刺也。”这是贤良文学讥刺桑弘羊以权谋利,富累万金。桑弘羊当时很窘,“悒悒而不言也”。贤良文学的这些言辞,直指桑弘羊的痛处,使得他无法为自己辩驳,只能多次让下属御史、丞相史代自己和贤良文学辩论,但同样被驳斥得难以招架。

面对如此严重的吏治腐败,汉武帝不得不采用多种措施来治理。在全国设十三个州部刺史,建立较完善的监察机制。刺史执法所依据的“六条”,防贪的目的显而易见。汉武帝还采用董仲舒的建议,任用儒生为官员,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吏治腐败,但多少带来些清新的空气。通过上述整顿,武帝朝的吏治腐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然受制度和时代的局限,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并不能解决吏治腐败的根源。

三、结语

汉武帝连年征战匈奴,平定西羌、南越,赏赐立功大臣,以及骄奢淫逸的生活消耗等,国家财政日益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任用大商人孔仅、东郭咸阳和桑弘羊等为官员,进行经济改革。他们相继推行了盐铁官营、均输平准、酒榷等经济政策,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保证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经济基础,也确保了国家的稳定,但也使得冗官现象更加严重,并且还将其贪财好利的不良风气带入官场。他们生活奢侈,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对西汉吏治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汉武帝虽然也曾采取措施整顿吏治,使得朝廷吏治取得了一定的好转,但受时代和制度的局限,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

[1]赖华明.西汉商人社会地位的演进[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2(6).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4]王利器.盐铁论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2.

[5]马非百.桑弘羊传[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1.

[6]罗庆康.汉代专卖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

[7]高敏.秦汉时期的官私手工业[J].南都学坛,1991(2).

[8]范学辉.汉武帝朝的吏治腐败问题[J].理论学刊,2000(3)

猜你喜欢

东郭吏治咸阳
咸阳
咸阳医院
倒霉还是幸运
不一样的吃饭
小黑熊受骗
沐猴而冠
孙中山的吏治思想与实践
赶集
秦汉魏晋时期的吏治与官德
况钟为官之道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