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5-03-17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高级中学唐佑赋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高级中学 唐佑赋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良好的思维能力培养,不仅让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尝试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注重原理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化学是一门具有严谨科学的学科,学生具备思维深刻性是学好化学的必备素质。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善于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问题本质的思维品质。它集中表现为进行思维活动时能抓住其本质和规律,深入思考问题,进而圆满地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可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去设计多层次练习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梳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以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思考难免不够全面甚至出错,笔者及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反思出现错误的原因,找到正确答案。在一错一对之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而让学生深刻领会到喷泉实验的原理,做喷泉实验的不同气体应采取的措施,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二、 注重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思路,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在遇到难题时,能多角度思考,善于发散思维,又善于集中思维,一旦发现按某一常规思路不能快速达到目的时,就要立即调整思维角度,以期加快思维过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以便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 注重实验设计改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为思路开阔,灵活新奇,独特,有丰富的想象,善于联想,长于类比;在心理上还表现为有强烈的创造愿望。知识的发展有待于创造,只有运用创造性思维,才能推动知识发展。从近几年高考化学信息迁移题的命题中看出,试题涉及的化学理论知识,由原来的高中基础知识略加延伸,到现在的大量取材于高等化学、社会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最新科研成果;就能力测试而言,由着重考查学生从现有知识、原理出发,分析、判断、推理解决“老”问题的能力,向考查考生自学新材料、新理论,运用新观点、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能力方向发展。如高考最新出现的实验观察题,化工流程题等,大多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老面孔,考察新问题。重点考查学生的“现场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特别是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技巧,更能培养学生的独创性,答案不唯一,但必须要切合要点。只有在平时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思维的独创性,这些难题就可以解决。
四、 注重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条理清楚,推理准确,有因有果,严格遵循逻辑规律。思维逻辑性强的考生答题时分析论证问题层次分明,推理严谨,无懈可击。教学时,笔者注重逆向性思维训练,以此为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重要途径。
中学化学教材中许多内容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好教材,例如对于原电池的教学,原电池的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知识教学的重点,我们往往借助于铜锌原电池来分析得到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一是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一份电解质溶液;二是电极必须插入电解质溶液中构成闭合回路;三是在电极和电解质溶液间存在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我们要借助于这个内容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可以在知识讲授完毕,给学生一个能够用来构建原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然后让学生构建出一个原电池。再如:中学化学教材中中和反应与盐类的水解,可逆反应,酯化反应与水解,化学平衡原理,原电池与电解池等都是进行学生逆向思维训练的好途径。借助于逆向思维训练,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五、 注重知识框架构建,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思维的整体性包括广阔性和综合性,它与片面性和单一性相对立。在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不是把视线只盯住一点、一线、一面上,而是扩展思维的空间范围。例如,对于有机化学的教学,往往先讲授烃的知识,依次是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然后讲授烃的衍生物,依次学习卤代烃、醇、酚、醛、酸、酯、糖类、油脂、蛋白质等。只有把握有机化学学习的主线:“结构→性质→用途→制法”,官能团决定的性质,烃的衍变过程与规律。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很好掌握各类物质的性质,把握各类物质之间的联系和转化,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抓住各物质间的联系,把它们连接成网,让学生对它们的转化一目了然,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以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为例,在传授这个内容时,可以借助实验,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完新制氢氧化铜溶液,让学生观察现象,从得到的绛蓝色溶液得出葡萄糖的新性质;再对溶液进行加热观察现象,通过砖红色沉淀让学生回忆乙醛的性质,然后比较葡萄糖与乙醛的联系与区别。总之,不论是有机教学,还是无机教学,都应注重知识由点到线,有线到面,逐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就可以建立起知识框架,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上面这些具有针对性的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是笔者二十多年教学感悟,可能在短时间内效果不甚明显,倘能长期坚持,你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会有很大提高,你的学生一定能比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化学思维训练,可以使思维真正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