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美术课堂中实施导、学、案—关于《透视》教学的创新案例

2015-03-17贵州省毕节市第四实验高中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2期
关键词:田坝透视课堂练习

贵州省毕节市第四实验高中 高 挺

导学案是一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学习方案。它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是一种教学思想,也是一种教育理想。是一种高质量的教学,是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得到最充分发展的教学。它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它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一种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有效教学”。其最终目标就是:“学生成长”。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在一堂美术课中又怎样把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有效教学”模式整合起来呢?下面就我上的一节美术优质课《透视》来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根据美术这一学科特点和我市的具体情况在美术教学中我把传统教学模式和“有效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我试用“三段”、“六阶”教学,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三段”就是:“课前、课中、课后”。“六阶”就是:“导、学、范、练、思、展”。

基本模式:

一、课前:先学后导、创设问题

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自主学习(预习),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上这堂《透视》之前我给学生创设了以下问题:

一是走进生活:

1、观察车路两旁的电杆和树由远到近有什么变化?

2、在火车站看火车和火车路由远到近有什么变化?

3、田坝中间看电线杆由远到近有什么变化?

4、用手指比一下远处的大山和高大的建筑物有什么现象?

5、大街两旁的建筑物由远到近有什么变化?

6、教室里的课桌、站在讲台上往后看由远到近有什么变化?

7、操场上集合的队伍由远到近有什么变化?

二是走进课本概念:

1、什么是透视?

2、透视的现象?

3、视平线

4、视点

5、视线

三是学生创设问题,把问题带进课堂。

二、课中: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解决问题、分析问题

导入阶段:一是情景导入,二是视频导入,三是直接导入。比如在这一堂“透视”课中我是这样导入的:我给学生讲了两个小时候的故事:一个是小的时候我家在一个乡下,在我家的门前是一个非常大的田坝,田坝那边是一排很高的大山,我经常坐在家的门前用手指头隔着田坝往前一比,为什么手指头比田坝那边的大山还要高?另外一个是我经常坐在田坝中间看那一排电线杆,为什么这些电线杆离我最近的这棵很高,而离我越远的电线杆越小?后来学了美术之后才知道这是“透视”现象。这种导入方法是抓住孩子在小时候的好奇心,每个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加上课前学生结合问题的观察,这种导入法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老师的讲授顺利的进。

六阶导学

1、“导”学阶段

“导”是指对学生自主合作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学习,这一阶段需要5—10分钟,其间要做到:师生互学互导,在这里教师已经不是课堂教学管理者而是学生有效学习的服务者,教师要走下三尺讲台,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大同学,学生是小同学。同学之间分组合作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努力,小组之间相互PK,各抒己见,课堂沸腾,学生已经不是被动学习者,而是主动学习者,是一个善于合作学习、积极思考、帮助他人、敢于质疑和交流的学生。

2、学习阶段

这里的“学”不是老师在唱“独角戏”、“一言堂”,不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师生之间的互学、互动,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设问题。通过“导学单”,同学们讨论汇总之后,老师做出总结:

(1)“透视”的概念:在人的视觉范围内物体产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清远浊的现象。在这里特别强调它是一种“现象”。

(2)“透视”现象: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清远浊。

(3)视平线:和观察者的眼睛等高平行的一条水平线线。

(4)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5)视线:从视点向正前方沿水平方向射出的一条直线。

3、范学阶段

不是老师在黑板上唱“独角戏”,夸夸其谈。而是老师在引导学生回顾文本中呈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组织各小组学生进行展示对话,在对话中解决问题,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老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逐一讲解、剖析。比如这堂课老师用正六面体摆放在适合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后进行展讲,让不同方位的学生把观察的现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老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并根据某方位的同学观察的结果在黑板上作图讲解。

4、课堂练习

这一阶段和范学阶段是密不可分的,老师在作图讲解完了之后,学生接着就是课堂练习,这一阶段在课堂上需要10分钟左右,学生课堂练习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小组合作,各小组根据本小组的位置所观察的结果合作讨论,共同完成作业,在学生各小组作业的同时老师巡回指导,让各小组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

5、作业展讲

这一阶段是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后,各小组对自己完成的作业进行展讲、评价。这种评价分为自评和互评,各小组可以推选代表把本组的作业带上台进行展讲,介绍本组的创作思路和意图,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6、小结

这一阶段是老师对本堂课进行归纳总结,老师从课堂导入开始对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讲解、补充,对概念的生成和学生课堂练习进行总结和评价,其实就是整堂课的回顾。然后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安排。

三、课后

课后反思:这是任何一个老师上完课后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在上完每一节课后都要对自己所上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对课堂的成败进行自评,自纠。因为,新课程视野下的问题教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不是“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而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彼此思考、交流感情,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田坝透视课堂练习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手工技艺调查研究
参观礼州会议会址
优化课堂练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茶海之心
户外写生课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探究
浅析中国山水画构图与平面构成的关系
“透视”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