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外国教育的日本新兴书评游戏述评

2015-03-17李慧

关键词:外语教育书评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卷,第3期,2015年9月

Journal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16,No.3,Sep.2015

基于外国教育的日本新兴书评游戏述评

李慧

(河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E-mail:lihui83@hpu.edu.cn

摘要:biblio-battle是近年来诞生于日本京都大学的一种新兴书评游戏,它可以实现检索优秀书籍、共享书籍信息、提升演讲能力以及增进人际交流等效果。biblio-battle的普及方向主要体现在,首先是继续扩大规模,其次是尝试不同年龄层参加者共聚一堂的开展模式,最后是注重海外的传播与发展。在关于biblio-battle的研究中,以书籍介绍者引入内容为样本的研究将成为主流。国内外语教育中也可尝试引入biblio-battle,以提高外语教育质量。

关键词:书评;biblio-battle;外语教育

收稿日期:2015-03-19

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 (201307770004);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C-a/2005/003)。

作者简介:李慧(1983—),女,河南济源人,讲师,主要从事日本语言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08

Study on a Book Review Game in Japan Biblio-battle Based on

Foreign Education

LI Hui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tudies,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Jiaozuo454000,Henan,China)

Abstract:Biblio-battle, a new social book review game born at Kyoto University, is popular in Japan with the benefits of searching good books, sharing information, improving speech ability, enhancing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so on. Biblio-battle will continue expanding the scope of spreading, involving participants of various age and focusing on overseas dissemination.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Biblio-battle be introduced into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Key words:book review; biblio-battl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一、序言

Biblio是拉丁语中的接头词,意为“书籍”,Battle意为“大战”。biblio-battle是近年来起源于日本京都大学的一种新兴书评游戏。本文首先就biblio-battle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具体包括biblio-battle的诞生过程、组织流程和效能等,并就biblio-battle今后的发展动向和研究方向做出分析和预测;随后,结合国内外语教育现状就国内外语教育中如何引入biblio-battle提出建议。

二、biblio-battle的背景概述

(一)biblio-battle的诞生

现立命馆大学副教授谷口忠大在京都大学信息学研究科共生系统论研究室担任特别研究员期间率先提出biblio-battle。2008年4月,谷口忠大离开京都大学赴立命馆大学任教之后,biblio-battle仍在共生系统论研究室继续开展,并拓展到了京都大学其他学科,还走出京都大学扩展到大阪大学等其他高等院校。

在biblio-battle的传播过程中,创始人谷口忠大对其有了重新认识。2009年,他从宏观角度对biblio-battle进行了总结并在学术会议上介绍[1]。2010年,为提高biblio-battle知名度和普及力度,谷口忠大提议并组织成立了biblio-battle的普及委员会[2],负责开展信息共享、网站运营、活动赞助等;同年夏,biblio-battle再次走出高等院校开始在咖啡厅等公开场所开展;此后由于受到媒体关注,biblio-battle还在书店、图书馆、公司、企业中传播开来;2010年底,以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为参赛主体的“全国高校biblio-battle”(曾用名称:“biblio-battle首都决赛”)首次举办,某种程度上而言,它在biblio-battle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二)biblio-battle的游戏规则、实施细则与组织流程

普及委员会将biblio-battle的游戏规则总结为了四项,并对实施细则给予详细说明。

1.游戏规则

(1)书籍介绍者选好书籍并将所要介绍的书籍带至biblio-battle现场。

(2)设定倒计时设备,每位书籍介绍者依次进行5分钟书籍介绍。

(3)每名介绍者介绍完毕后,biblio-battle参加者围绕书籍内容进行2~3分钟提问。

(4)所有书籍介绍者介绍环节、提问环节结束后,在场biblio-battle参加者以“听完介绍后你最有兴趣阅读的书是哪本?”作为投票标准,每人1票,选出当次biblio-battle冠军书,随即给予公布。

2.实施细则

(1)书籍介绍者所要介绍的书籍需由书籍介绍者本人决定,而不是由其他人指定;biblio-battle组织方还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书籍的选择范围。

(2)书籍介绍者需严守介绍时间,若介绍时间超过5分钟将当即被打断;反之,若介绍内容不足5分钟,则需由介绍者现场调整补足;书籍介绍者在介绍书籍时不使用、不发放讲稿,不使用ppt和幻灯片等设备。

(3)提问的目的重在了解书籍内容以及书籍介绍者与所介绍书籍的关系,提问者不用特意纠错,也不执意批判;只要注意维持biblio-battle的现场气氛融洽即可。

(4)书籍介绍者也参与投票,但需要遵守协定——将选票投给本人之外的书籍介绍者;biblio-battle冠军书由在场参加者推选产生,不由教师、评委、主持者等决定。

3.组织流程

依据参加主体可将biblio-battle分为交流型和赛事型两大类。前者一般在研究室、兴趣小组等成员相对固定的团体内部开展;后者则面向公众招集参加者,参加成员比较随机。无论哪种类型的biblio-battle,其组织流程均包括以下四步:

(1)事先准备。具体包括biblio-battle组织方和书籍介绍者两方的准备。组织方需要从参与者当中招集书籍介绍者,同时准备倒计时设备。每场biblio-battle中4~8名书籍介绍者较适宜[3]112。倒计时设备务必醒目,保证所有在场人员均可清晰识别;书籍介绍者需要选择将在biblio-battle中介绍的书籍并思考介绍方式与介绍内容。

(2)书籍介绍与提问。

(3)推选冠军书。

(4)上传共享。biblio-battle中对每位书籍介绍者5分钟的书籍介绍环节进行拍摄,活动结束后将影像资料上传至网络,如:biblio-battle网站视频服务站、youtube以及nikoniko动画等[4]。

如此以来,书籍介绍者可以重新观看并反思介绍内容,未参加当次biblio-battle的人员也可以观看和了解参与内容。

(三)biblio-battle的效能

biblio-battle提出的口号是:“以书会友,因友知书”。其本质是希望通过书评这一形式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biblio-battle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共享书籍信息、提升演讲能力、检索优秀书籍和增进人际交流等效果。以下对各项效能分别论述。

1.共享书籍信息

biblio-battle采取书籍介绍者介绍书籍、参加者针对书籍内容进行提问的形式,这可以实现参加者之间的书籍信息共享;将biblio-battle中书籍介绍环节的影像资料上传至网络则为影像收看者提供了解所要介绍书籍的机会。因此,biblio-battle能够实现局域和广域内的书籍信息共享。

2.提升演讲能力

biblio-battle为书籍介绍者提供了提升演讲能力的平台,且该平台具有门槛低、轻松、反馈性强等特点。

首先,biblio-battle的低门槛性体现在其主题和参加主体层面。biblio-battle只要求书籍介绍者对介绍者本人喜欢的书籍进行陈述,对有意参加者大都来者不拒;

第二,biblio-battle的评选方式决定其轻松性。biblio-battle冠军书由参加者全员推选,因而氛围更加轻松;

第三,biblio-battle通过两大步骤实现反馈。首先是书籍介绍完毕后的提问环节。为更好地了解书籍内容,biblio-battle参加者往往就书籍介绍者介绍含糊不清处或未介绍到的内容进行提问,这本身就为书籍介绍者提供了反馈信息。其次,上传至网络的书籍介绍环节为书籍介绍者反思介绍内容、反思介绍时的表现提供了反馈。

3.检索良书

biblio-battle为信息时代人们检索书籍提供了一种全新途径。biblio-battle的良书检索功能是由推选冠军书环节实现的。由于存在推选冠军书环节,为使自己介绍的书籍当选冠军书,书籍介绍者会用心选择自己喜欢且参加者也可能感兴趣的优秀书籍。这样一来,随着biblio-battle的不断开展,对参加者有益的书籍会被不断地发掘出来,这就在biblio-battle参加者内部形成了竞相搜索优秀书籍的良性循环机制。可以说,“biblio-battle具有与搜索引擎类似的检索功能,且这种检索功能是通过每个biblio-battle参加者个体的书籍检索能力实现的”[5],它既区别于以往的专家推荐、人气排行榜、网络检索、社交网站推介等方式,也可以综合利用以上检索方式。

4.增进交流

biblio-battle客观上可增进参加者之间的交流。人与人之间能否实现交流,是否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思考模式、能否寻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至关重要。biblio-battle中书籍介绍者在介绍书籍时往往会提到自己为什么读这本书,书中的哪部分内容打动了自己等等,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书籍介绍者在进行自我介绍时,间接透露出其兴趣爱好等个人信息。经过数次书籍介绍,书籍介绍者的价值取向、思维特点会逐渐显性化,这可以提高参加者之间的认知度,增进相互之间的认同感。可以说,biblio-battle为书籍介绍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良好平台,并为参加者之间提供了书籍内容这一共同话题。

三、biblio-battle在日本的发展动向分析

(一)biblio-battle在日本的普及与传播动向

据日本biblio-battle的普及委员会统计,截至2013年7月,日本所有都道府县均举办过biblio-battle活动。截至2014年5月21日,日本国内开展过biblio-battle活动的大学高达到181所,组织过biblio-battle的日本国内图书馆达到105处。biblio-battle正以大学为中心,迅速在图书馆、书店等文化机构和团体之间传播,并逐步渗透到了市民活动中。

2010—2013年间“全国高校biblio-battle”于每年11月在东京举行,已成功举办4届;2014年,“全国高校biblio-battle”举办场地重返京都;目前,2015年度的赛事也正在有序地准备中。

此后biblio-battle的普及将朝着以下3个方向努力[6]148,首先要继续扩大规模,特别是交流型biblio-battle的普及规模,其次是尝试不同年龄层共聚一堂的biblio-battle开展形式,最后要注重国际传播与发展。

(二)biblio-battle在日本的学术研究动向

作为biblio-battle创始人,立命馆大学副教授谷口忠大一贯从宏观角度对biblio-battle的效能等进行说明。继2009年在学术会议上对biblio-battle进行介绍之后,他又先后分析了biblio-battle中“推选冠军书”环节对于实现检索良书功能和增进交流功能的意义[7]。通过感性评价实验对biblio-battle在提升书籍介绍者演讲能力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说明[8],并多次强调biblio-battle对于增进参加者之间的沟通作用。

室兰工业大学副教授須藤秀紹则一贯从媒体生态学角度对biblio-battle进行再认识。他指出,biblio-battle构建了一种良性的媒体生态,可有效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9],并提出,biblio-battle是一种“制度设计”[10],它还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并具有促进信息共享的优点。

室兰工业大学副教授山路奈保子[11]则着眼于biblio-battle对于提升留学生日语演讲能力的作用。她介绍了留学生日语课堂中引入biblio-battle的方式,并通过调查数据验证了biblio-battle在提升学习者日语表达能力方面的优势。 今后围绕biblio-battle的研究还大有可为。例如:可以将biblio-battle中书籍介绍者的书籍介绍内容作为研究样本,分析熟练者与新手在书籍介绍方式上的差别,分析高得票者与低得票者在内容组织、语言表述等方面的特点等等。

四、国内外语教育中引入biblio-battle建议

biblio-battle规则简单、易于组织,且能实现共享书籍信息、提升演讲能力、检索良书、增进交流等多种效能。为此,国内外语教育中可尝试引入biblio-battle以提高外语教育效果。

(一)可尝试将biblio-battle作为新型外语应用平台在国内外语教育中推广

日本国内有高校着眼于培养学习者的外语公众演说能力,进而在外语课堂中引入biblio-battle。笔者在日本访学期间曾全程参与2014年秋季学期室兰工业大学留学生日语课堂,观摩了其biblio-battle的实施过程。任课教师山路奈保子副教授认为,biblio-battle的以下几个特点决定了它能在培养学习者的日语公众演说能力上发挥作用[11]178。这几个特点分别是:内容自由度高;观众评选带来的反馈效果;严守5分钟书籍介绍时间可促使演讲者凝练演讲内容。实施biblio-battle的日语课程属于留学生中级日语课程之一,旨在训练学习者“说”的能力,共有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8名学生选修。继春季学期开展日语学术演讲等教学内容后,此次秋季学期以开展biblio-battle为主。首先利用2个学时由4名日本学生开展一场biblio-battle示范,以帮助学习者认识biblio-battle;之后将8名学习者分为两组,每组利用2个学时开展biblio-battle。活动结束后参加者普遍认为,biblio-battle这项课堂活动使他们更有信心说日语及与听众进行互动,也更有动力学好日语以便更好地向听者传达自己的思想。

由于留学生在目标语言环境中学习外语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即,为在目标语言国家生活提供基本语言保障,使用目标语言撰写论文,运用目标语言进行学术发言等等。因此,据笔者了解,留学生的外语水平普遍低于国内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本次参加biblio-battle的8名留学生中也仅有1名学生在选修该课程之前通过了日本语能力测试(一级),其余7名学生均在日语能力水平2级以下。但是看到留学生们在biblio-battle中能够用外语讲清楚自己与所介绍书籍的关系及其内容,能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传达给听众,笔者颇有感触。

“国内现行的外语教学方法由于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仍以语言知识与结构教学为主,侧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及各层次结构的机械训练。即便有语言实践活动,也多停留在单句层面上的机械模仿,无法起到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作用”[12]72。在现行的外语教学模式下,外语教学需遵循的核心原则就是交际原则,其强调的连贯话语和篇章意义上的有机交际往往很难实现。为此,国内外语教育界也在进行多方面尝试,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搭建外语应用平台。目前国内外语教育中普遍采用的外语应用平台一般包括外语辩论赛、外语演讲赛、外语剧目表演、外语角等。建议将biblio-battle做为一种新型的外语应用平台在外语专业教育中推广。

与外语辩论赛、外语演讲赛、外语剧目表演等传统外语应用平台相比,biblio-battle具有进入门槛低、轻松、反馈性强等优点。由于外语辩论赛、外语演讲赛的主题往往是社会性话题,因而思辨能力强、演讲能力好的选手才能成为其参加主体;并且外语辩论赛、演讲赛一般由专家评委评选结果,因此能在其中胜出的往往是外语专业能力强、演讲或辩论能力好的学生;外语剧目表演则要求参予者有较好的表演能力,并且表演用语与现实生活中使用的外语有差距。可见,传统外语应用平台的致命弊端在于对参予主体的选择性,客观上将大部分外语学习者阻挡在获奖门槛之外,这就导致传统的外语应用平台不能有效调动多数外语学习者的参与积极性。

外语教育中的biblio-battle只要求参加者用外语对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介绍,且冠军书由所有参加者评选。因此,只要介绍者选择好合适的书籍、充分运用自身现有的外语水平,即便是非外语专业的学习者,同样有机会在biblio-battle中当选冠军书;当选biblio-battle冠军书能够有效增长当选者的外语学习信心、提升当选者的外语学习能动性。日本国内举办的biblio-battle以及笔者组织学生开展的biblio-battle活动屡次证明这一点。

(二)尝试以biblio-battle的形式促使外语学习者养成热爱阅读习惯、主动提高认知能力

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有效的读解(或听解)并不是阅读者(或听者)对输入信息进行简单的、逐字逐句解码的过程,而是阅读者(或听者)与输入信息交互作用的过程。在该过程中,较之阅读材料(或听力材料)的语言难度,阅读者(或听者)原有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对于理解语篇更为重要”[13]64。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注意到,外语学习者的母语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其理解能力;外语学习者自身认知能力的提高才能最终带来外语读解和听解能力的提高。

然而,外语教育单单从口头上倡导学习者热爱阅读、倡导其主动提升认知能力以便从根源上提高外语能力,这种做法往往空洞无力。开展biblio-battle对于引导学习者形成正确认识起到培育和催化作用。

作为高校日语专业教师,笔者曾尝试通过开展biblio-battle来倡导学习者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以及主动提升自身认知能力以此提高日语能力的意识。近几年笔者一直担任有日本语能力测试(二级、一级)的指导课程。2014年9月,在对biblio-battle组织流程等进行介绍后,笔者招募班内5名学生(其中因原本喜欢阅读主动请缨者1名,其余4名经笔者动员后参加)作为biblio-battle书籍介绍者,班内其余学习者作为biblio-battle听众,利用50分钟课堂时间开展了一次biblio-battle。考虑到学生正处在备考2014年12月份举行的日本语能力测试(一级)的关键期,为降低准备难度,特意允许书籍介绍者介绍时使用汉语。有趣的是,当时推选出的biblio-battle冠军书,其介绍者正是主动请缨要求参加biblio-battle的学生,他在以往的日语学习中无论日语笔试成绩还是口语能力一直都表现平平;并且耐人寻味的是,这名书籍介绍者一举通过了当年的日本语能力测试(一级)。从当时biblio-battle现场参加者的反应来看,参加者感受到了biblio-battle书籍介绍者对书籍的热情并受到感染,推选biblio-battle冠军书对参加者形成良性刺激,不少学习者对于下一场biblio-battle跃跃欲试。

在以上两种尝试中,将biblio-battle作为新型外语应用平台,着眼于biblio-battle可提升书籍介绍者演讲能力这一效能;尝试以biblio-battle的形式促使外语学习者养成热爱阅读习惯、主动提高认知能力则着眼于biblio-battle可实现书籍信息共享、可调动参加者的阅读热情这一效能。除此之外,针对外语教育中存在的其它问题,外语教育者还可结合biblio-battle的组织方式和特性,尝试biblio-battle与外语教育的其他结合途径。例如,既可在外语教学环节中单独开展biblio-battle,也可将biblio-battle与其他外语应用平台相结合举行(如与外语角相结合);既可选择举行一次性的赛事型biblio-battle,也可多次循环举行,或者采用二者相结合的模式;另外还可视情况(学习者的外语水平、时间充裕程度)规定开展biblio-battle时所使用语言(外语或是母语);开展biblio-battle时既可以教师为主导,也可由教师指导、学生主导等等。总之,在国内外语教育中引入biblio-battle时可根据组织者的组织目的灵活操作。

五、结语

综上可见,biblio-battle是一种设计、一个平台,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和促进人际交流。biblio-battle设定的各项规则,诸如所介绍书籍由书籍介绍者本人选定、设置书籍介绍完毕后的提问环节、由biblio-battle参加者推选冠军书等都是为实现这一目的服务。除此之外,biblio-battle还可以客观上实现检索优秀书籍、共享书籍信息、提升演讲能力等目的。biblio-battle在日本的普及与传播为我们提供了参考。因此,国内外语教育中可尝试引入biblio-battle以提高外语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谷口忠大,川上浩司,片井修.ビブリオバトル:書評で繋がりを生成するインタフェースの構築[C].ヒューマンインタフェースシンポジウム2009.

[2]知的書評合戦ビブリオバトル公式サイト[EB/OL].(2014-05-21)[2015-01-20].http://www.bibliobattle.jp/.htm.

[3]谷口忠大.書評の相互作用が生み出す語りのメディア:ビブリオバトル[C].日本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ゲーミング学会全国大会論文報告集:春号,2010.

[4]知的書評合戦ビブリオバトル動画配信サービス[EB/OL].(2014-04-17)[2015-03-07].http://www.bibliobattle.jp/movie.htm.

[5]谷口忠大.ビブリオバトル—本を知り人を知る書評ゲーム[M].東京:文芸春秋,2013.

[6]ビブリオバトル普及委員会.ビブリオバトル入門—本を通して人を知る?人を通して本を知る—[C].東京:一般社団法人 情報科学技術協会,2013.

[7]谷口忠大.ビブリオバトル:書評を媒介とした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場の広がり[J].図書館雑誌,2011,105(11):753-755.

[8]谷口忠大,川上浩司,片井修.ビブリオバトル:書評により媒介される社会的相互作用場の設計[C].ヒューマンインタフェース学会論文誌,2010,12(4):427-437.

[9]須藤秀紹,谷口忠大.書評を通じたメディア?ビオトープの形成[C].日本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ゲーミング学会全国大会論文報告集:秋号,2010.

[10]谷口忠大,須藤秀紹.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メカニズムデザイン:ビブリオバトルと発話権取引を事例として[C].システム/制御/情報――システム制御情報学学会誌,2011,55(8):339-344.

[11]山路奈保子,須藤秀紹,李セロン.書評ゲーム「ビブリオバトル」導入の試み -日本語パブリックスピーキング技能の育成のために-[J].日本語教育,2013,22(155):175-188.

[12]葛宝祥.关于外语教育“低效率”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3):71-73.

[13]韦汉,章柏成.图式理论和中国外语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2(9):63-66.

[责任编辑曹琪]

本刊声明

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

猜你喜欢

外语教育书评
书评
《超导“小时代”》书评
书评
书评
《重读〈石头记〉》书评
从国外外语教育改革反思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
试析智能语言技术对外语教育的冲击
南美洲国家语言教育政策发展的特点和今后发展趋势
建立书评的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