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英语学习者口笔语中认知立场副词的多维度研究

2015-12-24黄沭云

关键词:语域评价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卷,第3期,2015年9月

Journal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16,No.3,Sep.2015

中国英语学习者口笔语中认知立场副词的多维度研究

黄沭云

(淮阴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E-mail:huangsmaggie@163.com

摘要:本研究基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口笔语语料库和本族语者口笔语语料库的对比研究,探究我国英语学习者认知立场副词的使用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与本族语者相似,中国英语学习者无论在口语或书面语中都更倾向于使用确定立场副词。同时中国英语学习者显现出区别于本族语者的中介语特征,如语域特征不清晰,口语和笔语中最高频的3个立场副词为really, never, actually;口语中过度依赖高频词maybe,将其作为一种交际补偿策略,并不具有表述判断评价的意义;同时书面语和口语中句法单一,立场副词主要位于句首。

关键词:认知立场副词;语域;评价

收稿日期:2015-06-08

基金项目:淮阴师范学院2013年青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6HSY01)。

作者简介:黄沭云 (1981—), 女,江苏淮安人,讲师,主要从事第二语言习得、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3

Multi-dimentional Research on Stance Adverbs of Chinese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Huang Shuyun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HuaiyinNormalUniversity,Huai’an223300,Jiangsu,China)

Abstract:The present contrastive study aimes to discover the usage of epistemic stance adverbs of Chinese learners based on learners corpus and native speakers corpu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similar to native speakers,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employed more certain adverbs in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s. More importantly, the data showed some specific features in learners interlanguage that the learners, lack of the awareness of register, preferred adverbs: really, never, actually in both written and oral English. In spoken language the learners overused the adverb “maybe” as a compensation strategy for their influent communication without the meaning of evaluation and judgment. Mainly locating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sentences, the stance adverbs presented monotonous sentence patterns in both written and spoken English.

Key words:epistemic stance adverb; register; appraisal

一、引言

在人际沟通时,人们通过某些词汇和语法结构对所表达的命题内容赋予一定的个人情感、态度、评价和价值判断,这就是所谓的“立场”[1]。立场可以通过语言手段表达,如对于特定句式和语块的选取,或者会话中的停顿、重读、语调等;也可以通过语言外的一些手段传递,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表达。在人际交流的过程中,人们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表达出各自的情感、观点和态度,以期待与读者或者听者进行互动,实现语言的人际功能;读者或听者通过显性和隐形的立场表达手段理解并参与到对话中,完成信息的传递和反馈。

二、 文献回顾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立场这一概念加以描述。Biber根据所表达的语义不同,将立场表述分为3类,即认知立场、态度立场和方式立场[2]。认知立场用于表达对于命题的评述,如肯定、否定、怀疑、可能、准确性等或者是表达消息的来源。态度立场用于表达个人的价值判断、评价或感情表达,如惊讶、赞同、沮丧等。方式立场用于表达命题的方式和对陈述方式的评价。Martin于20世纪90年代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评价理论[3],他指出对于语篇的分析除了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之外,还应当透过语言去揭示蕴含在语言背后的对于事态的观点和立场。评价理论包含介入、态度和极差3个系统,其态度系统与Biber的立场定义最为接近。态度即为,从读者或者听者的角度根据文本的语言,揭示出的语言使用者对于描述对象的情感(affect)、判断(judg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

立场的表达可以通过词汇的运用和特定短语或句子结构来实现。Biber从构成上区分出表达立场的5种语法手段:情态和半情态词;立场名词+介词短语;立场补语子句;立场状语;前修饰性立场状语(即立场副词+形容词或者名词短语)[1]。Biber指出在小说、会话、新闻和学术语篇四种语体中,会话中出现的立场副词结构最多,其次是学术语篇,然后是小说,新闻中最少[2]。副词结构又可以有6种实现类型(单个副词,副词短语,介词短语,名词短语,限定从句,非限定从句),其中单个副词在四种语体中都有极大超出其他类型的频率。4种语体中认知立场副词结构使用最为高频,约占70%,方式和态度副词结构出现频率依照语体不同略有差异,方式立场在口语中较为普遍,态度立场在新闻和学术中较为普遍。Hyland重点探讨了大学学术语言中的立场标记语的使用特点。从功能角度来说,认知功能的立场标记使用最为普遍;从结构上看,不同表达手段的立场语块分布不均匀[4]。

龙满英、许家金、潘璠、徐宏亮、赵晓临等国内学者也展开一系列的立场研究[5-8],其中以研究书面语中的立场使用居多,如学术语篇和议论文,相比之下中国外语学习者的口语立场研究缺乏,同时也缺少口语和书面语中立场表述使用的对比研究,因此本研究选取认知立场副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口语和笔语中的分布情况和使用特点。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参考Biber[1]、潘璠[6]和徐宏亮[7]分类基础上,将认知立场副词分为2类(表1),分别用来表达不同的语义范畴。

表1 认知立场副词分类

本研究所使用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来源于SWECCL 2.0,其中口语语料来源于2003—2007年专业英语四、八级口试录音转写而成,笔语语料来源于全国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书面作文。另外,为了对比学习者立场副词的使用特点,本研究选取了密歇根大学高年级学生作文(MICUSP)和密歇根大学学术英语口语(MICASE)作为本族语者语料库,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英语学习者在口语和笔语中立场副词的使用特征(表2)。

表2 学习者口语和笔语中立场副词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第二语言学习者认知立场副词使用情况

通过对SWECCL语料库的检索发现: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中共使用了21个表达确定及事实的认知立场副词,有9个未使用,每百万词中出现2 973个肯定性的认知立场副词;笔语中共使用了27个类符,有3个未出现,每百万词出现3 295个肯定的认知副词。由此可以看出笔语中表达确定语义的认知副词多于口语,且出现频率要高于口语,两者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Sig=0.000)。

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中表达不确定的副词共出现了7个,对照词表,有8个未使用,其标准频数为2 237。笔语中使用了12个表达不确定的副词,有3个未使用,其标准频数为1 147。由此可以发现,笔语中使用的不确定副词的类符数多于口语,笔语中用词更为丰富,口语中副词的选择趋于集中,但是口语中不确定副词的出现频率显著性高于笔语。

通过以上频数分析发现:无论在口语和笔语中,均是表肯定和事实的副词比表示不确定的副词出现频率要高。但是纵向比较之后,发现在笔语中表达确定和事实概念的副词使用频率要显著性的高于口语;而表达不确定概念的立场副词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要高于笔语。

另外学习者口语和笔语所使用的10个高频立场副词(表3)显示出学习者的口语和书面语中在立场副词的选取上差异不大,最高频的3个完全一致,依次是really, never, actually。口语除了truly, undoubtedly,其余8个也是笔语使用的前10个高频词;笔语中除了absolutely, definitely,其余8个也是口语使用的前10个高频词。学习者口笔语中所使用类符的相似性证明了学习者对立场副词的语域特征不敏感,口语中有笔语的倾向,笔语中有口语的倾向,所以学习者使用的是一种混合语体。从频数的角度看,除了上面提到在整体上口笔语使用频数存在显著性差异,笔语中使用的确定立场副词多于口语,在频数分布上也存在差异,口语的副词使用趋于集中,尤其是前3个其累计频率占到总体的72%,而笔语的分布较为均匀,前3个高频副词只占44%,前10个立场副词占总体的67%。

表3 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口笔语种前10个高频确定立场副词

中国英语学习者口笔语中不确定立场副词也呈现出和确定副词相同的特点,即口语中使用类符较少,用词集中;中国英语学习者通过重复使用某些高频词来完成表述,特别是maybe在口语中的超高出现频率,其出现频次占不确定副词总频次的95%。

(二)本族语者认知立场副词使用情况

检索密歇根大学学术口语和密歇根大学高年作文,横向比较发现:无论是口语还是笔语,表达确定含义的副词都比不确定的要多(表4)。口语中使用的确定立场副词有27个,有3个未使用,每百万词出现6 008次;笔语中出现了词表中所有的30个表达确定及事实性质的立场副词,标准频数为1 917,口语中的确定立场副词使用是笔语的近乎于3倍,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口语中选用了14个不确定副词,标准频数为1 678;笔语中选取了词表中的所有不确定副词,标准频数为1 130,口语中的不确定副词显著性多于笔语。

表4 本族语者口语和笔语中认知立场副词

本族语者笔语和口语中表达确定及事实性的副词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使用的类符同样存在差异,使用高频的前10个副词中,只有5个是口笔语共有的(表3)。而笔语副词的频数分布比较平均,前3个高频词占整个频数的35%;口语体现出集中性,前3个占整体频数的69%,特别是使用最高频的really,占整个频数的38%。

不确定副词在口语和笔语中的分布也体现同样的特征,即口语用词相对集中,使用频率位于第一和第二的maybe和probably占据了总体频数的79%。笔语中依次是likely, perhaps, probably占据使用频率的前3位,而口语中超高频的maybe在笔语种只排在第10位,仅仅有23例使用。在这23例中,maybe除了放在居首或者放在话题标记的后面表示对整个命题的评价,还可以放在状语之前,表示对状语的可能性判断,如下:The actual use of the item is governed by preference, maybe by social context, such as a Canadian using the long a when with his English peers. 还出现了若干放在表示动作或者状态动词短语之前,如下:You’re going to be spat at, maybe pushed around some.

在口语的731例maybe索引行分析中未发现maybe放在句首的用法,有15列放在句末,其余都是放在句中。maybe在句中位置灵活,既可以位于其他做状语的副词和副词短语之间,如:you can maybe conceivably hear it or something;也可以位于动词短语之前,如and maybe cover a certain corner that people were missing;也可以位于形容词之前,如carries through um maybe different uh, phases of his work;还可以位于数词前,make maybe five maybe ten thousand dollars。

(三)跨库对比研究

对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的认知立场副词的类符和使用频数发现,总体而言,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口语和笔语中表现了和本族语者相同的立场副词分布特征,无论口语和笔语,表达确定的副词都比不确定的副词要多,使用频率要高;并且口语的用词相对集中,部分超高频词在口语中被反复使用。孙莉对于中美专栏作家的立场副词对比分析也表明,中国英语使用者存在过少或者过多使用某些立场副词的现象[9]。

同时对比研究发现了更多中介语中立场副词的使用特点,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中更多地使用立场评价副词(此处排除maybe异常超用对口语中不确定副词产生的统计影响);而本族语者是口语中较多使用立场副词去评价命题。这和本研究所使用的口语语料有一定关系,本研究所使用的学习者口语语料库是2003—2007年间英语专业4级和8级的口语考试录音转写得到的文本,在这个口语语料库中有4种类型的口语表达形式:复述故事,个人描述,两人讨论(此3种为四级口语题型),个人对特定话题的评论(此种为八级口语题型)。检索发现在复述故事和个人描述中,认知立场副词使用较少,会话者多倾向于事件本身的描述,不附加个人的立场,没有评论意识。在两人的讨论中,双方在展现自己的观点、评价对方观点时,使用了肯定立场副词和部分不确定的副词。而第4种口语题型属于8级口语考试题型,介于考题本身就有明确的评论要求和参与者为较高水平的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中使用了立场副词。这说明低年级的学习者在会话过程中缺乏评论意识,缺少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所要描述的内容。对于第3种任务形式小组讨论,这种任务类型明确要求个人要持有鲜明的观点参与讨论,学习者根据任务要求才意识到话语要有互动,要评价对方的命题以及自己的命题,因此话语中使用了部分高频的认知立场副词。

而相比之下密歇根大学口语语料库中,基本上都是课堂或者课外讨论,话题包括校园生活、学习或者专业知识探讨,参与人数从3个人到10个人不等,讨论过程显现高度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会话者通过副词来表达,重申、巩固、强调自己的观点,同时也使用了少量的不确定副词用来回应对手的质疑,给自己的观点留有一定的空间。

从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所使用的类符来看,本族语者在口语和笔语中最高频的认知立场副词各不相同,而学习者在笔语和口语中使用的高频立场副词是相似的,比如在口语和笔语中确定立场副词前3位都是really, never, actually,说明学习者在使用立场副词缺乏语域意识,口语带有书面语体特征,笔语带有口语体特征,语域特征不清晰[10]。另外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于某些立场副词表现出了明显的超用现象,如maybe,在口语中极度依赖maybe表达对命题的不确定判断,甚至用它来填补语言交流中的空缺,作为话题标记,位于句子的前部或者开头,在笔语中也是最高频的不确定立场副词;而本族语者仅仅在口语中出现频率较高,位置也较为灵活,可以表达对于主语、谓语甚至状语的不确定性判断。中国学习者的立场表达更为直接、生硬、正式、单调,与读者的互动意识不及本族语者[9]。

五、结论

本研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比较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口语和笔语中认知立场副词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能够有效使用立场副词来表达自我对于命题的评价和判断,在不同的语体中都表现了确定和事实性的副词在频数和类符上都多于不确定的立场副词,这样的特征是和本族语者一致的,同时也发现了学习者在使用认知立场副词的其他重要特征。

第一,不同于本族语者,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笔语中使用的立场副词比口语中频繁,学习者在会话过程中缺少互动性,不擅长用副词来评价命题,缺乏批判意识。

第二,口语和笔语中都存在过度依赖高频词的特征,在口语中表现尤为明显。学习者按照习得的先后顺序来挑选词项,先习得的被反复使用,忽略了词的语体差异,因此出现了口笔语中高频立场副词的相似的特点,口语中有笔语倾向,笔语中有口语倾向。

第三,学习者偏好将立场副词处于句首位置,倾向于对整个命题做出判断。而本族语者,立场副词的句法位置不够灵活,所评价的内容单一。在口语中立场副词还会被用作话语标记,作为对于表述不流利的补偿,失去了立场副词本身的评价内涵。

参考文献:

[1]BIBER D, JOHANSSON S, LEECH G.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 Harlow: Longman, 1999: 25-49.

[2]BIBER D. University Language: A Corpus-based Study of Spoken and Written Registers[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6: 103-145.

[3]MARTAIN J R, WHITE P R.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47-90.

[4]HYLAND K. Stance and engagement: a model of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discourse[J]. Discourse Studies, 2005,7(2): 173-191.

[5]龙满英, 许家金. 大学生英汉同题议论文中立场标记的对比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0,32(3):22-24.

[6]潘璠. 基于语料库的语言研究与教学应用[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78-89.

[7]徐宏亮. 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学术语篇中的作者立场标记语的使用特点[J]. 外语教学, 2011,33(6):44-48.

[8]赵晓临. 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介语中的立场副词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32(5):54-59.

[9]孙莉. 《中国日报》中美专栏作家立场副词使用的对比分析[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22(4):12-15.

[10]文秋芳. 英语专业学生使用口语—笔语词汇的差异[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28(7):9-13.

[责任编辑位雪燕]

猜你喜欢

语域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从《杨柳风》谈语域对等理论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浅析语域的特性及教学模式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语域语块与外贸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