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E型女性”的角色压力
2015-03-17范聪聪
夏 莹 范聪聪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E型女性”这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心理学博士布莉克的《E型女性》中,即“EverythingtoEveryone”Women,指的是那些希望内外兼顾,面面俱到,扮演好每一个角色的现代女性[1]。它是社会进步的产物。随着三次妇女解放运动高潮的不断兴起,妇女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明白了男女应当平等,她们不再甘当男人的附属品,而是要走进纷繁复杂的职场之中,和男人们一起一决高下。然而传统文化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作为一股尚未成熟势力的新新女性,她们穿着中性职业服,一脸严肃的女强人形象引起了男性的恐慌,社会批判她们失去了温柔的女人味。作为妥协,E型女性顺势而生,她们在不同场合充当着不同的角色。职场上,她们是一群干练的职场精英,能够与男人分庭抗礼,游走于各种社交场合,从容处理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卑不亢。家庭中,她们既是丈夫眼中温婉可人的贤惠妻子,又是子女的好妈妈和公婆的孝顺儿媳。本文试图讲解社会性别理论的内容、具体角色压力的表现,并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E型女性角色压力的原因,进而对性别平等的问题进行反思。
一、社会性别理论
“千百年来,作为生物个体而相对独立的人,总是以其特定的性别身份存在于人类社会中。[2]”性别身份作为一种生理划分标准,被人类普遍认为是最基本的划分标准,得到了一致认可。然而,发展至今,它却早被附加上了价值、地位、等级等社会属性,这就引入了“社会性别”(gender)的概念。对于它的定义,学者们各有各的看法,但是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强调社会、文化等因素对男女两性的影响,社会对男女两性的群体特征、角色和行为有着不同的期待和规范,男女两性的性别角色和行为都是由社会文化所建构的[3]。
社会性别理论产生于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第二次浪潮中,于上个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社会性别理论指出,社会性别要严格区分于生理性别。生理性别是依据男女的生理系统差异而进行的一种简单分类,男女在自然赋予的基础上是平等的。而社会性别则是社会造就的,并由此产生了性别等第,女性成为弱于男性的第二性。在社会性别中,男女是不平等的。社会通过文化构建了不同的男女性别气质,并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潜移默化地传播着,男性被认为是强势的,而女性则应依附男性。当然,这种社会性别差异并不是固定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会有不同的文化氛围,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男女等第也会不同。为了寻求两性地位上的平等,构建和谐社会,我们看社会问题与现象不应像过去一样以男性的单一视角来考虑。
二、E型女性角色压力的表现
E型女性是身心疾病的高发群体,此类人群内分泌疾病、情绪问题引起的心身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女性。她们喜欢倾听别人,细心而敏感,结果更容易比男性遭受压力感染的困扰,实际上承担了多于男性两倍、三倍的压力[4]。E型女性不仅要承担家庭方面的责任,还要处理职场上的工作,完成上司布置的任务。总之,一直把别人的需求摆在首位,试图解决别人的困难,她们的业余休闲时间几乎没有,甚少关心自己身体保健,身体过于疲劳,不免给疾病有可趁之机。但与此同时,她们也会渴望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样的矛盾让她们难免心生抱怨,时常有沮丧情绪。另外,近乎残酷的完美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她们能够证明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做得更多,她们便又不满足现状,自我要求更加扩张。长此以往,E型女性被角色压力折磨得心力交瘁。
(一)社会角色方面的压力
作为“人”,在职场上,她们同男人一样有着自己的雄心壮志,抛弃柔弱的形象,渴望在事业上有所建树,追求成功。然而,她们却也付出了更多,承担着比别人更大的压力。第一、劳动强度大。生理结构决定了女性的体力低于男性,易于疲劳。另外,很多女性即使进入了比较正规的公司,却也免不了加班。制度上有着明文的八小时工作日,事实上加班却是不争的潜规则。这样,女性容易患上头晕、腰酸、背痛、过敏症等多种职业病。第二、人际关系复杂。人们常说职场如战场,这句话是不错的。现代媒体电视上经常都会出现勾心斗角的桥段,这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映射。现代社会世俗化越来越严重,注重金钱,人际关系比较淡漠,大家几乎是点头之交,心理上缺乏归属感。工作过程中,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生怕得罪别人而被背后捅一刀。使得她们紧张度增加,容易失眠、憔悴。第三、职业抱负过高。E型女性都有着比较高的抱负,在工作上都力当女强人。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自己期待的职位,她们无奈在自己不满足的岗位上工作着,异化自我与本质自我产生了冲突。另外,好马也需要有伯乐,事业路上也得碰到贵人。事实上不是每个工作努力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不被上司重视而使得抱负得不到实现的情况并不少见。如此,当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时,心理上的失落在所难免,郁郁不得志会让E型女性压力山大,容易产生进攻性或逃避型行为,例如火气大、脾气暴,不想上班。
(二)家庭角色方面的压力
作为“女人”,在家庭中,她们又有着区别于男性的特殊责任。第一、妻子的责任。E型女性在家中,除了照顾丈夫的身心需求外,还是家务劳动的不二人选。传统观点上一直是“男主外,女主内”,虽然近些年这种观点受到了质疑,部分新新男士意识到了夫妻理应共同料理家务。然而,在绝大部分家庭中,女人从事家务劳动被看成是理所当然。家务劳动看似简单,却也繁琐。这其实给女人增加了不少负担,E型女性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做着这份额外的无薪工作并且还要求自己做得最好。第二、母亲的责任。E型女性除了是一个妻子外,她还会是个母亲。妊娠时,孕妇的压力会很大,行动不便,身体上的反应使得她们力不从心。然而,生完小孩后还仅仅是母亲职责的开始,她将有义务照顾孩子起居,教育子女做人的道理,为孩子奔波劳累。第三、子女的责任。E型女性作为子女,她得赡养老人,成为长辈们心目中的好女儿、好儿媳。不仅需要给予老人以物质关怀,还要予以精神慰藉。
(三)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冲突时的压力
每个人都处于社会关系中,占据一定的社会位置,需根据情境合宜地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果E型女性可以有分身术的话,她们也许能够有充足的精力应对各种事件。然而,现实生活中,她们只是凡人,角色扮演的平衡并非易事,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发生冲突的情况很常见。时空方面,做了此事件便必须舍弃彼事件。其次,精力透支。E型女性上班时间得一直工作,下班后还要从事家务劳动。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使得她试图在贤妻良母与女强人之间求取平衡。但是她在工作的时候,牵挂着家务事或个人的感情问题。在家的时候,又忘不了工作上的压力和忧虑,结果也无法真正关怀家人。这种追求、期待和目标定位本身,就充满着矛盾,事实上是不可能办到的,这使得E型女性陷入了冲不破的压力圈。最后,角色冲突还表现在角色形象上。职场上E型女性得叱咤风云,办事干净利落,严肃而认真,正确对待上下级。但是,回归到家庭主妇时,她便是娇柔的妻子、温柔的妈妈、知心的儿媳。这样的角色形象转换时间过短,很多女性往往不能很好地驾驭,错误地把工作中的形象带入家中。角色混乱会给她们的工作和家庭带来困扰,无形中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三、社会性别视角下E型女性角色压力的原因分析
(一)成功人士概念界定的偏见
社会对成功人士的鉴定标准存在着性别差异,有着男女两性标准。对于男性,根据性别气质的刻板印象,男子总是与雄心勃勃、大胆、争强好斗、具有竞争力、决断性的特征联系在一起。因此只要其在职场上取得成就便认定其为一位成功男士,至于其家庭、私生活则给予宽容。即使是感情生活中的骗子,人们也睁只眼闭只眼,权且当八卦而已,更有甚者会以此为荣,认为这是男人风流的资本。然而,对于女性则被认为与具有同情心、亲切、多愁善感、被动等特征联系在一起。人们对其成功的鉴定并不局限于职场,除了工作方面小有成就之外,家庭方面也必须和谐,需接受传统“贤妻良母”的标准检验。一旦家庭或感情出现危机,不管这种危机是否由女性造成的,人们都把这个家庭中的女人认定为失败的女性,将不幸福、凄惨的标签强加到她的身上。如果女性的私生活混乱,则会接受社会道德谴责,背负着水性杨花、勾三搭四的舆论压力。这样,E型女性便更加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容许自己事业或者私生活上出现半点“瑕疵”。
(二)无薪化家务劳动的负担
在劳动方面,存在着社会劳动与家庭劳动。传统文化意义中,女人应留在家中相夫教子,只能从事家务劳动。这当然是极不公平的,与社会劳动不一样,家务劳动没有薪酬可拿。当女性的家庭劳动被认为是应该要履行的义务,没有薪酬可拿,妇女便存在生产和发展资料的欠缺。这种情况下,女性依附角色的摆脱方式除了死亡,就是参与社会劳动。正如马克思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妇女解放的首要条件就是妇女参加社会劳动。随着男女平等意识的觉醒、女权主义者不屈不挠的奋斗和文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提供了女性参加社会劳动的机会。妇女的地位逐渐提高,已经能够“出去抛头露面”。为了抛弃依附的角色,赢得经济上的独立,成为一个自力更生的女性。E型女性便选择了参与工作,接受职场上刀光剑影的激战。这样,对于E型女性而言社会劳动男女共同承担。但是,家庭劳动却被默认为女性应尽的职责,女性仍是这个领域的主力军。在家庭中E型女性便还得兢兢业业恪守“本分”,做完并且做好这项传统文化赋予她的工作。这样女性便参与了过多的劳动,超负荷的劳作会让她健康透支,面临巨大身心压力。另外,如果事业上拿收入作为评价成功的标准之一的话,对女性会显失公平,因为她比男性多付出了额外的家庭劳动,却没能得到应得的报酬,并且这种不公平一直被男性甚至是女性所忽视。那么E型女性为了获得事业上更高的评价,必定会竞争更高的收入和职位,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三)教育资源的性别差异
古语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女子在法律层面上已经具有和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权利。但是在一些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父母眼中,仍旧是“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他们宁愿留下更多的资产给女儿置办嫁妆,也不愿投资给孩子读书。也有一些人调侃“性别有男性、女性、女博士”,可见社会上对女子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持反对的态度。这种教育资源事实上的男女性别差异使女性接受教育成为了一种挑战,迫使大部分女性只能不接受或者接受初级阶段的学校教育。然而,E型女性中,并非所有的人都是高等受教育者,这样,她们在找工作时就输在了起点,想要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便更难上加难。对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女性来说,她们很难了解工作上所需要的知识,劳动技能相对较弱。但是矛盾的是她们的成就动机很强,为了取得更高的职位,达到别人和自己给予的期望值,她们只能不断地学习,挤出时间自我充电,迫使自己接受更大的压力。
(四)用人单位对男性的偏爱
用人单位较青睐男性。体能上男子明显优于女性,另外社会文化上普遍认为女子过于娇气,比较“不好用”。再说,女子负有生儿育女的义务,生育期间必定不能工作,家庭角色也会抑制社会角色,会使得工作岗位暂时空缺影响企业生产。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明文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并在附录中详细规定了女职工在经期、孕期、哺乳期等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另外,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还需给予女性职工一定的产假。这样,用人单位根据最优原则,为了节省成本,获得更大的效益,会偏爱男劳动力。因此,E型女性又面临了极大的失业风险,往往得不到重用。
(五)婚姻梯度中性别的地位
社会文化上将男子包装成强者的姿态,男理应强,女应该弱。在这种情况下,E型女性不免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对于未结婚的E型女性而言,她们还有着成为“剩女”的担忧。我国是男权主义比较重的国家,婚姻梯度无论是作为一种观念还是作为一种事实都普遍存在于我国婚姻中。“男人是家中顶梁柱”,男性充当压迫者和保护者的心理较强,而女性则自觉不自觉地想要依靠男性,“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样 E型女性事业上的成功、经济地位的提高,在“婚姻梯度”中反而处于劣势。E型女性得承担这种压力,在择偶方面接受挑战。对于已经结婚的E型女性而言,婚姻梯度中的男低女高也会给她们带来困扰。她们心理上认同在家庭中当丈夫的助手,夫贵妻荣,依附于丈夫,但是事业上的追求可能会让他们在职场上超过自己的丈夫。传统意义中男子要有较高的学历、较多的收入、较好的职业和发展前途等观念会让丈夫感到自卑,在E型女性面前“抬不起头”。而这对于E型女性自身而言,她们会觉得自己家庭角色没有扮演好,没能很好地发挥女性气质。
四、结 论
“E型女性”在传统的观念压制下数量不多,但是她们往往是社会上的高知群体,对社会的影响比较大。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知道,她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并且这种压力往往被社会所忽略,造成了她们身心双重疲惫。从社会性别视角予以分析,解决或舒缓这种压力,除了从自身、家庭方面适当调适外,最主要的是纠正社会对男女平等认知上的偏差,因此,社会要对E型女性加以重视,给她们制造一个相对平等的社会环境,进而达到两性协调发展。
[1]布莉克.E型女性[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0:17.
[2]杜芳琴,王向贤,主编.妇女与社会性别研究在中国(1980-2003)[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
[3]马艳.社会性别理论研究综述 [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2008:2.
[4]张海钟,冯蕾.A型男性与 E型女性——心身疾病的高发群体和保健策略 [J],甘肃高师学报,200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