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信仰视阈下的医德培育探索
2015-03-17张渤
张渤
(濮阳市卫生学校,河南濮阳457000)
道德信仰视阈下的医德培育探索
张渤
(濮阳市卫生学校,河南濮阳457000)
从道德信仰角度对中职院校医学生医德培育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中职院校医学生道德信仰缺失的主要表现,明确指出加强中职医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对医德培育的重要性,探索性地提出道德信仰视阈下加强中职医学生医德培育的措施和对策。
中职院校;医学生;道德信仰;医德培育
中职医学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德能兼备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作为中职医学生更应该具有高尚的医德素养。但事实情况是,中职医学生道德素质现状不容乐观,部分中职医学生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现象较为常见。造成当前中职医学生道德水平下降、道德素养不高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为重要的在于中职医学生道德信仰的缺失。对人生来讲,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需求,信仰就是希望,就是力量,有了信仰就有了精神寄托和生活的希望,有了信仰心灵也就有了归宿。因此,从道德信仰教育角度加强中职医学生医德培育,是中职医学院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中职医学院校加强学生医德培育的重要内容。
道德信仰是对道德理论本身即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的深信不疑以及对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道德理想与道德价值的虔诚敬仰和不懈追求。
1 中职医学生道德信仰缺失的主要表现
1.1对道德规范缺乏认同
面对社会现实生活中屡次出现的不道德现象,很多学生出现了认知上的迷茫。因此,当被问及“是否该为老人让座”、“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看到小偷该不该勇敢制止”等挑战基本道德规范的严峻现实问题时,很多学生都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1.2对道德规范缺乏敬畏之心
中职医学生年龄大多在14~19周岁之间,他们不是对道德规范无知,而是知而不行,知行不统一,缺乏对道德的敬畏。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医学生认为遵守道德与否无所谓,基本的道德规范无法对他们的行为形成制约。对校园谈恋爱甚至做出出格行为,不认为是不道德、不文明,反而成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
1.3对道德规范的有意贬低
道德不再是中职医学生追求的价值理想和价值目标,他们常常对那些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的学生异常冷漠,甚至有意讽刺。面对尊敬师长、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等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要求,多数学生认为无所谓,甚至在很多学生眼里遵守道德规范成了“另类”。
2 加强中职医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的重要性
信仰是道德的根本。一个懂得道德规范要求的人,不一定是具有良好道德操守的人,只有从内心产生了高尚道德需求的人,才是真正称得上有道德涵养的人。中职医学生将来面对的服务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才能真正做到视病人如亲人,真正发挥救死扶伤的天职。因此,加强道德信仰教育在中职医学生医德培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1能够提升医学生的道德境界
道德信仰的本质就是人在道德上的自我超越,因此,道德信仰本身是和道德境界密切相连的,当道德上升到信仰的高度时,道德境界、人生境界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就实现了道德上的自我超越。在道德信仰中,道德是基础,信仰是着力点。有了信仰这个着力点,道德才获得了真正的动力,才能够有效地发挥其规约作用。加强中职医学生道德信仰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增强对道德规范的认同感,使他们产生对道德规范的敬畏之心。
2.2能够塑造医学生的道德人格
所谓道德人格,就是人们通过道德生活意识到自己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以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自觉地选择自己做人的范式。道德人格体现出人区别于动物的内在规定性。道德人格的形成与道德信仰的人格塑造功能是分不开的。医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以认识到自己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以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为前提或基础的,而这种前提和基础首先是在医学生的道德信仰中得以完成的。通过对医学生进行道德信仰教育,能够引导医学生寻找正确的人生方向和道路,在潜移默化的道德信仰教育中,医学生道德人格逐步形成,并得以塑造。
2.3能够为医学生的道德行为提供动力
有什么样的动机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道德行为的产生源于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和笃信,道德行为的坚定实施在道德信仰的前提下得以实现。道德信仰是道德行为的可靠的、稳定的动力之源,只有心存坚定的道德信仰,才能够为道德行为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促使人们在快乐和幸福中实施道德行为。医学生将来的工作职责是救死扶伤,服务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通过加强医学生的道德信仰教育,让道德规范在医学生心中扎根,并付诸于行为实践中。
2.4能够为医学生的价值选择进行定向
信仰体现的是一种价值观。个体道德信仰与其价值观的形成是同步的、一致的,道德信仰为人生指明了奋斗目标和有价值的生活方式,为人们提供精神寄托,帮助人们明确人生目的,确定做人目标。维特根斯坦说:“信仰是我的心灵、我的灵魂所需要的。”因此,道德信仰是医学生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有了道德信仰,医学生就有了追求的终极目标,从而产生对道德和生命的敬畏。加强医学生道德信仰教育,从而激发医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渴求,坚定成为德能兼备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信心。
3 加强中职医学生医德培育的措施和对策
中职医学院校要为社会培养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对医学生进行医德培育。其中,道德信仰教育应该成为中职医学院校医学生医德培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中职医学院校学生加强道德信仰教育,进一步提升其道德素质,让医学生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德能兼备的有用人才。
3.1加强道德信仰的认知教育
道德信仰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道德信仰的基本特质之一就是具有未来性指向,具有价值定向功能。在当前中职医学院校德育实践中,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理想和追求是科学的、正确的,什么样的道德信仰追求是伟大的、崇高的。在对基本道德规范、道德观念和道德理想认知的基础上,医学生才能将道德理想和信念内化于心,并赋予强烈的道德情感去不懈地追求,进而将其作为自己思想和行动的指南,并自觉践行到日常生活实践中。中职医学院校德育课教学承担着对医学生进行道德信仰认知教育的主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道德规范、道德观念和道德理想,又要贴近医学生生活和实际,分析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案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并逐渐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
3.2加强道德信仰的实践教育
加强医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医学生获得实施道德行为的荣耀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道德规范。道德信仰的实践教育就是要从信仰的高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中职医学院校道德信仰的实践教育中,通过组织“感恩孝道励志”活动、开办道德讲堂等,立足于医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运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的力量,培育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提高个人道德品行,获取践行道德规范带来的幸福感,加强对医学生道德信仰的实践训练。
3.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尤其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因此,对医学生进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教育,更加贴近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能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中职医学院校要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通过开展道德实践、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进而形成行动自觉。
3.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中职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中职医学院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能为医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是提升医学生道德素质、加强道德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中职医学院校要创新性地开展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娱乐活动,让医学生从枯燥的医学知识中解放出来,释放学习和生活压力,消除紧张和压抑情绪,提升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另一方面,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让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出健康、高雅、活泼、明快的氛围,坚决抵制腐朽、消极、颓废的文化渗透和影响,培养医学生的道德情感,强化道德意志,完善道德人格。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医学生医德培育不能仅靠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守则等外部条件的硬性制约,更主要的是使医学生从内心深处感觉到道德在现实生活当中的重要性,进而能够自觉地运用道德原则去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而这种自觉必须有赖于个人道德信仰的形成。正是心中有了道德信仰,学生才能够自觉自愿地接受并实施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敢于和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作斗争,自觉抵制不良风气。
G40-03
A
1671-1246(2015)22-01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