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静老人李玉阶《清虚集》之宗教情怀
2015-03-17刘焕玲
刘焕玲
(南臺科技大学 通识教育中心,台湾 台南 71062)
涵静老人李玉阶《清虚集》之宗教情怀
刘焕玲
(南臺科技大学 通识教育中心,台湾 台南 71062)
摘要:天帝教首任首席使者涵静老人李玉阶是当代值得尊崇的宗教家。《清虚集》是涵静老人于1937年挈眷归隐华山至1940年,于三年之间感怀忧国,参悟机妙的诗词。《清虚集》也是体现涵静老人李玉阶的宗教实践与宗教情怀的重要文集。涵静老人李玉阶,一个经历忧患热爱中华文化,自始穷究天人之学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生弘扬中华文化追求和平,体现中华文化“道”和“天人合一”的内涵,实为当代宗教家的典范。
关键词:天帝教;李玉阶;涵静老人;华山;清虚集
收稿日期:2015-06-20
作者简介:刘焕玲(1965- ),女,台湾台南人,助理教授,哲学博士,从事道教文化及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99
文献标志码:志码: A
文章编号:编号: 1009-1971(2015)05-0084-03
前言
天帝教首任首席使者涵静老人李玉阶先生(1901—1994)是生于清末民初经历忧患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深具五四先哲以天下为己任的气质,驻世九十四载行道救世,为当代受人敬仰的宗教家。
涵静老人传世文存诗辑著作有:《清虚集》是涵静老人于1937年挈眷归隐华山的宗教实践与宗教情怀的重要文集。《新宗教哲学思想体系》完成于民国31年华山大上方,融贯自然科学原理及中外古今宗教哲理。《涵静老人兰州阐道实录》为民国33年涵静老人深入大西北阐道布教的行道的实录。
《天声人语》——涵静文存,收录涵静老人四十年代(1954-1961)在自立晚报时期秉持正义争取新闻及言论自由的时事评论[1]17-26。《天命之路》、①参见维生先生 (即李子弋教授)《涵静老人天命之路导读》,见《涵静老人天命之路》第一册,帝教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页。李子弋教授是涵静老人的长子。李子弋教授曾任天帝教第二任首席、前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教授、前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理事长,现任财团法人极忠文教基金会董事长、中华宗教与和平协进会理事长、涵静书院教授。《静坐要义》、《宇宙应元妙法至宝》为涵静老人艰苦修练亲身实证,突破传统性命双修,为静参修持的宝典。
本文之所以选择华山时期的《清虚集》来体察涵静老人李玉阶先生的宗教思想与行道救世历程,主要是因为华山时期是其一生修持最关键时期:其天人实学的哲学思想与自修自证昊天心法,均完成于此时期,这也是其日后在台湾复兴天帝教时修持及教义理论的发端。
一、涵静老人的生命地图
(一) 家世与求学时期
父亲德臣公痛父所遇,释褐不仕,匾其居为“耕乐堂”,一门忠厚孝悌传家,1913年,13岁,考取上海民立中学。临行前,其母刘太夫人焚香拿其父亲的唯一遗产手抄珍本“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嘱其每天诵读,并依此做人做事。
1919年,19岁,北京“五四运动”起,涵静老人被推为上海学生联合会中国公学代表。②李玉阶的相关研究,其教内研究资料颇多。年谱则有刘文星《李玉阶先生年谱长编》,帝教出版社,2001年版;另有两岸青年硕士学位论文数篇及海内外期刊论文研究。
(二) 上海从政与阐教西北
涵静老人23岁任上海烟酒公卖局局长,开始上海从政时期,历任财政局局长、农工商总局局长秘书、上海特别市劳资调节委员会主委。上海政治舞台的繁华一页给予他人生丰厚的历练与考验。此时他的道名为“三不老人”,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意,面对仕宦名利尘海始终保持刚正不阿的风骨。
1930年,30岁,在南京皈依天德教主萧公昌明,蒙锡道名“极初”,从兹以身许道,以创办上海宗教哲学研究社为己任,也是其一生重大转折。*天德教为民国初年的一个道派,创教教主为萧昌明(1892—1942),主张融合儒、道、佛、耶、回五教精义,倡宗教大同之精神,创教廿字真言以济化世人,目前廿字真言为天帝教的教则及静心静坐的修持法门。
1936年(民国25年),36岁,涵静老人辞官携眷,于翌年七月七日(农历六月一日)前,栖隐华山白云峰下,看守西北门户。
(三) 谨遵天命归隐华山
华山八年,涵静老人此时期充分展现关心国事的愿心:在华山南峰启建法会超拔亡魂祈并祈祷抗战胜利,并筹组“红心字会”救护医疗队,以慈善爱心义行安定后方社会。他更早早晚晚于山居中为国家、为人民而哀求上帝,精诚感格,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迹。
1940年(民国29年) ,40岁,二月,《清虚集》第一集问世。同年底《清虚集》第二集问世。
(四) 言论报国与创教办道
1951年,51岁,九月,涵静老人以在野之身,尽书生言论报国之责,依法申请接办台北自立晚报。
涵静老人于民国67年创办中华民国宗教哲学研究社开始,至民国83年12月证道,为其复兴天帝教时期。涵静老人的一生体现“人能弘道”舍身承担的精神,令人景仰,实为一位中国百年重要的宗教思想家!*有关涵静老人的生平事迹可以参阅国史馆编,《中华民国襃扬令集·续编六:李玉阶先生小传》,台北:国史馆,2000年版。
二、涵静老人与《清虚集》
涵静老人在其《清虚集》“自序”云:“余于民国二十六年芦沟桥事变之前五日,弃职归隐华岳,涵养性天,静研哲理。其后夷氛扰攘,抗战军兴,国步艰难,民生涂炭,遂即挈眷同栖,依止名山,感应道交,长期祈祷,减轻劫运,拯救苍生,冀精诚以格天心,启祥和而扶国脉。三年以还,畏天悯人,未遑燕处,惟每于参禅静观读书养气之时,辄觉宇宙品类生化动静,无一不具道体,不为道用。”
《清虚集》展现涵静老人看透世俗名利转向体道悟真的生命历程,体悟必先纠正人心,方可感召天和。所以,他极力推展廿字真言的教化,作为修道的重要基石,炼心修持,正己化人,方为入道。廿字真言为:“忠、恕、廉、明、德,正、义、信、忍、公,博、孝、仁、慈、觉,节、俭、真、礼、和”,他个人拳拳服膺“忠”、“孝”二字,有《分咏廿字真言》二十首,吟咏之际更能体悟其对廿字真言的修持阐释。兹以《咏孝》为例:“菽水承欢贵及时,婉容颜色莫相违。万钟禄养方言孝,游子常怀风木悲。秋霜春露祭蒸尝,夏凊冬温奉高堂。一点敬心常系念,自然顶上放毫光。”
(2)原料粉碎程度对大豆提油量的影响。响应曲面实验中的大豆原料需要粉碎,其粉碎程度会对发酵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当大豆原料的粉碎程度越高、粉碎越细时其原料粉对粉碎程度要求就逐渐变高,在实际的大豆油脂生产过程中会结合该粉碎度来提高大豆油脂生产产量。在操作过程中,要基于80目筛作为粉碎基本标准,配合原料综合考量响应曲面实验过程与实验条件[12]。
涵静老人曾说他在华山度人化人都是以廿字真言,面对军政大员上山到大上方访道也是传授此廿字真言炼心修持。
三、从《清虚集》看涵静老人天人合一的历程[2]
涵静老人二十几岁开始学习静坐是由“是子静坐法”开始。其在华山勤读《道藏》,以阅读丹经来求证自己的摸索经验,受《钟吕传道录》的影响非常大。维生先生曾从《清虚集》诗作剖析涵静老人从有为法到无为法的修证历程。
(一)炼心明心道法自然
从《清虚集》中《原心》、《刮垢磨光》〉等诗作中,可看出涵静老人从刮垢磨光的炼心走入“悟“的境界之心性转变,而此首《明心赋》可具体阐明此转变。其云:“修道容易守道难,难过此身付蒲团。蒲团坐破还是我,是我休作如是观。”
《清虚集》第一集最后的一首《清净偈》诗云:“清净无为法,消除三毒攻。六根随我净,四相化归空。还我真自在,菩提皆具心。”
这首诗是涵静老人告别有为法的总结,维生先生指出涵静老人受陈抟的影响很深。
(二)昊天心法形神俱妙
在《清虚集》第二集时,显然地发现涵静老人内心的境界已走进了真如的道心与道机。如《最上一乘》:“炁气絪缊化有形,形神俱妙自朝真。真灵温养观自在,自在宫中般若深。”
涵静老人在其华山著作《新境界》的《精神之锻炼》叙述自身静坐修持体验,经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及炼神还虚,可对照《清虚集》中涵静老人生命经验的直接文字,进一步参证其修炼天人合一的真实历程。
四、从《清虚集》看涵静老人昊天心法的时代意义
1937年(民国26年)7月2日(农历五月二十四日),涵静老人谨遵天命,携眷挈子直上华山。此后,涵静老人每日清晨虔诵皇诰祈求天佑我中华对日抗战最后胜利;一面参禅静观,读书养气,精神支持国军,固守西北半壁河山。*涵静老人讲,第五十五讲《我的天命(十四)》,《天人学本》下册,天帝教极院印,1999年版,第655-660页。
《清虚集》中有不少关于第一天命的诗作。涵静老人在烽火战乱中忧国悲时,至诚祈祷,承担天命的宏大悲愿。
另《祈祷有感》、《三期劫运开始》、《伤时》三首亦表达对国事的忧心、对苍生的悲悯的宗教情怀。
1938年(民国27年)夏间某日,潼关铁桥被日军炮毁,军车无法通过。陇海铁路军运指挥官周啸潮将军束手无策,命令警务段长王俭持函上山,恳请设法。涵静老人于静坐祈祷后,大胆回复:三天之内天将降浓雾以助。后果验,陇海铁路警务总段长全岳青持函上山道谢,精诚感格天心,留下此一美谈。
以下两首诗作即当时涵静老人作两首诗鼓励山下国军将领,稳定众人惶恐之心,肯定关中定能化险为夷[3]46-47。
1939年(民国28年)10月,涵静老人与西北王胡宗南将军初会于华麓玉泉院,灯下倾谈订交,涵静老人有诗二首记下与胡宗南将军订交之殊胜情谊。其一诗云:“静里乾坤会风云,玄机奥妙初谈君,个中求得真消息,戡乱扶危许将军。”其二诗云:“华麓识英雄,天人一贯通,忧时心共苦,救世愿齐洪。”[3]87
胡将军于1940年(民国29年)2月,曾覆函给涵静老人所提供情报“大致应验”,其内容有谓:“先生游心物外,冥契玄中,心灵与造化参通,精神和天地交感,凡所启示,均有端倪。”*胡宗南将军覆涵静老人书信,参见《天声人语》,第32-33页。
涵静老人回忆说,回想自己当年完成第一天命,最重要的关键时刻就在1939年(民国28年)大上方清虚妙境这段时间,并言其奉天命坐镇华山,精神上支持胡宗南将军,“这是我在华山对国家人事上最大的贡献”。*第五十五讲《我的天命》,《天人学本》下册,第655-660页。
结语
法国远东中心研究员宗树人(David Palmer)教授,2007年6月于哈佛大学“在永生与当代之间:道教及其于廿世纪的再造”研讨会中,宣读了题目为《道与国:李玉阶对华山道教的再造》的论文。*参见刘文星《评介宗树人〈道与国:李玉阶对华山道教的再造〉一文》,发表于第六届天帝教天人实学研讨会,2008 年版,第156-181页。
宗树人教授的为文顺序,依次探讨了天德与天帝的名称、萧昌明与天德教、李玉阶遇见萧昌明、李玉阶在西北、李玉阶在华山、李玉阶在蓬莱仙岛及李创办天帝教等数个部分。大体说来,宗树人是先以回顾李玉阶一生的方式,再于结论处说明其问题意识的核心。基本上他相当侧重于李玉阶在华山经验的介绍,以这个阶段为日后天帝教形成的关键。宗树人教授在行文总结时说:“李玉阶的一生,为廿世纪海峡两岸道教与知识趋势、政治、救赎团体及宗教复兴间的联系,提供了迷人的亮点。”
对涵静老人的一生重大经历的宏观视野,宗树人教授也特别注意到华山经验对涵静老人的重要影响。
维生先生在《天命之路》导读中曾说:“我一贯地认为,《清虚集》是父亲华山时期的日记。他以吟咏比兴的形式,纪录修道的涵泳,时势的感慨,师友的规勉,亲情的感怀。……但最近五年来,在研究天人实学的思想体系,昊天心法的心法传承,与原始道家,丹学道家的源流关系。我时时会深思这些奇妙的诗句,背后所蕴涵的深意。”[1]17-26
涵静老人在华山时期的诗作《清虚集》,既流露出其承担天命的悲愿与胸怀,也呈现其在华山时期,摸索天人合一,传承昊天心法道脉,从有为法到无为法的心路历程。
涵静老人由艰苦磨难到悟道、行道、证道的超越的生命历程“独立人天上,常存宇宙中”,其实在是值得后世纪念与景仰的宗教家!
参考文献:
[1]涵静老人.天声人语[M].台北:帝教出版社,2006.
[2]维生.从《清虚集》看师尊天人合一的进阶[J].天帝教教讯杂志,第139期.
[3]涵静老人.清虛集[M].南投:帝教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郑红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