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
2015-03-17吴春阳
吴春阳
(河南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
吴春阳
(河南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摘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高校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舆情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一套快速高效的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是处理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础和前提。基于新媒体的特点及其视角下高校舆情传播的特征,研究应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舆情的策略,并探讨将网格化管理和危机管理引入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可行性。
关键词: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新媒体;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呈现全面普及的态势,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途径,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凸显。在提供诸多便利的同时,新媒体难免对学生的身心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诸如学生“闹空调”事件、复旦大学投毒案、某高校学生自杀等一系列突发事件,都是经新媒体的推波助澜,才造成重大网络舆情,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到社会和高校的安全稳定的。因而,如何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下的网络舆情传播,减少事件带来的危害,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1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及其新媒体传播特征
1.1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
尽管学者对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定义不同,但都认为是受某种因素或情况的影响和刺激,导致事态的发展或变化,进而威胁到校园和社会的秩序及稳定的事件。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多因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学生管理、学生自身因素(如学业、生活、情感、就业等)以及其他因素而诱发的。作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一种,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除具备突发性、破坏性、扩散性等一般意义上的特征外,因其活动主体的心理特质的相似性及使用新媒体的普遍性,故还具有主体活跃性、活动网络化等特征[1-2]。
1.2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传播特征
当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应对不及时,网络往往首先成为学生活动的主阵地[3]。当信息在网络上传递时,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传播渠道的丰富性。由于网络信息传播媒介的多元化,以移动性、及时性、交互性等特点著称的新媒体成为推动网络舆情发展的重要载体,传统的管理方式很难管控这种不确定性很强的传播模式。如微信、QQ、论坛、贴吧等,成为信息传播的主阵地。
传播主体的单一性。大学生群体作为群体性事件传播的单一主体,具有集聚地的集中性及网络的分散性的统一、交际网的封闭性及交叉性的统一、受教育程度较高与媒介素养偏低格局共存等特点,再加之大学生年龄、心理、经历等相仿,大学生群体的同质性程度较一般群体偏高。这种较高的同质性,使大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因群体特质所限,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出现“围观”等网络群体性事件,从而对事件的网络舆情的产生与推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传播模式的倒逼性。在突发校园事件后,由于网络信息传递的特点,很短时间内就会形成网络舆情,给高校解决突发事件带来很大的压力。如果应对不及时或不合理,网络舆情会有进一步升级的可能,将倒逼高校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舆论传播的杀伤性。网络舆论的传播具有极大的杀伤力,从以往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来看,不但给当事双方带来很大的压力,也会给第三方甚至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稳定。
2高校应对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现状
目前,各高校应对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研究不足。尽管认识到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危害性,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及相关人员对事件发生的成因、特点和规律的研究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网络舆情传播及应对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处理方式较为落伍。目前,许多高校在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由于对新媒体等变化了的形势认识不足,在处理事件时,不能与时俱进,抱着遮丑的目的,采用“家猫模式”掩盖真相、“鸵鸟模式”逃避问题、“绵羊模式”消极应对、“斗鸡模式”对抗舆论等,不但不能及时化解矛盾,反而会进一步激化事态,致使传播主体利用新媒体给高校带来更大的压力,使高校在后续处理问题中处于极其被动的局面。
3基于新媒体的大学生突发事件舆情应对策略
合理应对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要做到两个同步:事情处理与舆情应对的同步;应对措施与长效机制建设的同步。只有做到这两个同步,才能有效预防和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高校长久的安全稳定。网络舆情具有零散化、情绪化和主观性的特点,受到群体极化效应的影响,极易出现偏激或情绪化的观点与表达方式。在出现突发事件后,事情会先一步在网络上酝酿,引起热议,直至出现网络突发性事件,甚至处理不当有转化为网下事件的可能。因此,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要把舆情应对提高到事件本身处理的高度上来看,成立的快速反应处置领导小组要把应对网络舆情当作工作的重点之一。
处理突发事件要掌握四个技巧。一是要快速。不给事件有发酵的时间,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二是要做到信息公开。在第一时间公布事实的发生和现状,不做定性分析,后续调查清楚后及时公布事件的原因及处置情况。三是化解不满情绪。消除不满情绪的关键是以诚恳的态度减少学生的敌意,置舆情于可控范围内。四是控制关键点。“起点”消除舆情,“引爆点”避免矛盾的激化,通过舆论引导,缩短蔓延期,加速“极点”的到来,事件结束后做好反思和总结工作。
在具体的应对舆情的过程中,要尤其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重协调官方和草根两个舆论场。由于网络信息传播媒介的多元化,以移动性、及时性、交互性等特点著称的新媒体成为推动网络舆情发展的重要载体,传统的管理方式很难管控这种不确定性很强的传播模式。由于官方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官方的舆论很难引导网民朝其希望的方向发展,舆论的议程设置很容易被民间舆论场所主导。网民会通过各种网络媒介,尤其是新媒体等推动事件的发展。因此,网络舆情的管控在处理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
二要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在突发事件发生极短时间内,如若校方采取封堵等消极处理方式,就极易演变成重大网络舆情,而网络意见领袖能够借助新媒体的影响力,引导舆论的走向,推动议题的持续发展。因此,高校要充分合理引导和利用信息资源,发挥其优势,确保舆论的正确走向。如可以让在学校比较知名的、有公信力的网络意见领袖,利用新媒体及时介入相关事件,发布有事实依据的消息,引导学生冷静思考,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从而及时引导舆论走向,推动事件的解决。
三要形成特定类型事件的有效防控机制。从近几年高校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来看,引发因素一方面集中在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如学生管理制度、后勤管理、校内外治安等;另一方面则与学生学业、心理情感、就业等息息相关。这类事件在形成突发事件前会有一定的征兆,而且发生的时间段和特征会有一定的相似性,学校相关部门可以据此形成有效的预警系统,并建立特定类型事件的识别机制,并根据识别等级制定相应的响应策略,从而有效避免相同类型事件的再次发生。在这个过程中,要建立学校和学生的长效沟通机制。学校和老师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要学会合理利用新媒体,协调相关部门,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处理问题模式,把突发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
4新媒体环境下应对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两点思考
在新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有效应对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同时,建设长效应对机制已成为越来越迫切的一个问题。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大学生网络使用的随意性和表达方式的非理性,使高校意识到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目前,部分高校在学生中已通过开设课程、讲座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但要建设应对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引入危机管理。随着高校面对越来越多的显隐性风险,传统的“事后处理”管控模式应对突发事件已很难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将危机管理引入突发事件的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高校管理者的风险意识,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首先要识别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存在的风险,对影响安全稳定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风险等级,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和方案,确保将风险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实施网格化管理。网格化管理就是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使各个网格单元之间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透明地共享组织资源,以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效果[4]。网格具备共享性、立体性、前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把网格化管理的理念应用到学生安全管理事务中来,可以有效避免部门协调不足、信息传递滞后等传统学生安全管理模式的不足,通过分级、分层建立网格,并明确各级、层网格的管理责任,可以充分发网格化在信息组织方面的优势,在深化学生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信息处理、突发事件应急、考核督察考核奖励等机制,从而实现学生信息化、精细化和无缝隙化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大成.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4-7.
[2]张书明,杨林.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预防中的网络舆情监控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2):16-18.
[3]陈阿娜.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与舆论引导[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104-108.
[4]郑士源,徐辉,王烷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2005(03):1-7.
UNEXPECTED INCIDENTS IN THE UNIVERSITY:STRATEGIES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FROM
PERSPECTIVES OF NEW MEDIA
WU Chun-yang
(SchoolofManagement,He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Zhengzhou450041,Chin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has raise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handling of mass emergencies in colleges & universities and therefore,establishing a quick and effective response to the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is the basis and premise of dealing with the mass emergencies.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reading public opinions from perspectives of new media,the paper researches on strategies of coping with unexpected group accidents,and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adopting crisis management and grid management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universities to tackle these unexpected incidents.
Key Words:group event in colleges & universities;new media;network public opinion;coping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51(2015)04-0092-03
作者简介:吴春阳(1984-),男,河南驻马店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河南省软科学项目(122400430020);2014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项目(2014-M6H-038)
收稿日期:201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