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

2015-03-16尹晨祖

河池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后测朋辈人际

尹晨祖

(河池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不容乐观,且有日趋严重之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人际交往困扰方面。国内各高校的专职心理辅导教师配备不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现有师资力量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日常心理需求,出现了明显的“供不应求”的矛盾。寻找一种操作性强、有效、高效的途径解决这种矛盾,是摆在许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热门话题。研究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同龄大学生即朋辈,具有经验接近性、情感共鸣、互助性、亲密性、易接纳性等优势,更是大学生倾诉的首选对象。因此,通过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来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值得我们去尝试。

一、对象与方法

1.朋辈辅导组、人际聚会组与空白组构成。采用郑日昌编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从某本科院校一至三年级筛选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程度或较严重困扰的学生,按自愿原则招募120名被试,并随机分为朋辈辅导组、人际聚会组和空白组,每组40人;其中朋辈辅导组男19人、女21人,人际聚会组男18人、女22人,空白组男17人、女23人。

2.干预方法。朋辈辅导组进行针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每周1次,每次90分钟,共10次。人际聚会组参加由普通学生负责召集的普通人际聚会活动,每周1次,每次90分钟,共10次。空白组不接受任何干预。

3.朋辈团体心理辅导过程。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共设团体创建、团体过渡、团体工作和结束阶段四个阶段、10个单元,每次的辅导采用游戏、讨论、个人展示、角色扮演和分享等形式进行。第一次,以趣味分组相识、寻找归属、制定“团体成员契约书”活动消除成员间的陌生感,增强团队意识;第二次,以“小鸡变凤凰”“我的人际交往模式”和“察颜观色”活动帮助成员认识自己的人际沟通模式,促进成员对人际关系更为敏锐的察觉;第三次,以“我的人际边界”“我的人际年轮圈”活动促进成员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找到自己的“人际财富”;第四次,以“用心沟通”“你是我的眼”和“风中劲草”活动让成员体验互助的快乐,增强互信,学会换位思考;第五次,以集体按摩、团队旅行和针线情活动帮助成员学会感恩、尊重与爱的表达,并落实在为他人服务;第六次,以“陌生人你好”、敢于说“不”活动帮助成员体验主动交往的乐趣,增加人际交往的成功经验;第七次,以我说你听、你说我听、倾听体验活动让成员了解沟通首先从倾听开始,并掌握如何有效倾听;第八次,以心理剧场、心理探密和心理体操活动帮助成员掌握与异性交往的一般原则和方法;第九次,以“电波传递”、解“千千结”和人际矛盾AB剧活动引导成员形成人际冲突的积极观点,掌握解决人际冲突的基本技巧;第十次,以“祝福与道别”活动进一步增强成员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主题的体悟。

4.研究工具

(1)干预工具。采用自主设计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作为干预工具。

(2)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该量表共有28个条目,分别从交谈、交际、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四个维度评定大学生的人际关系,7个条目用于评价其中一个维度,采取“是—否”评分制,得分越高,表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越严重。

5.实验设计。采用单因素3水平的组间实验设计。自变量是干预方式,因变量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的得分。对朋辈辅导组、人际聚会组、空白组进行前-后测设计。

6.统计方法。运用SPSS17.0对干预前测、后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二、结果

1.朋辈辅导组、人际聚会组和空白组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上得分的前测结果。通过方差分析,对干预前朋辈辅导组、人际聚会组和空白组的同质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如表1:

表1 朋辈辅导组、人际聚会组和空白组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上得分的前测结果(M±SD)

表1显示:朋辈辅导组、人际聚会组和空白组在交谈困扰、交际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异性交往困扰、人际困扰总分 F 值分别0.836(p >0.05)、2.578(p >0.05)、2.270(p >0.05)、0.420(p >0.05)、1.878(p >0.05),差异不显著。结果说明朋辈辅导组、人际聚会组和空白组在干预前各个因子上水平是一致的,即被试在干预前,具有同质性,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干预比较研究。

2.朋辈辅导组、人际聚会组和空白组的人际关系干预结果。通过单因素多变量方差检验干预后朋辈辅导组、人际聚会组和空白组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各因子上的得分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如表2:

★风是调皮的,一会儿把那朵悠闲的云赶得满天跑,还不断变化她的面具,一会儿卷起地上的落叶,让她们打着旋儿舞蹈。

表2 朋辈辅导组、人际聚会组和空白组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上得分的后测结果(M±SD)

从表2中可以发现:后测中朋辈辅导组、人际聚会组和空白组后测在交谈困扰、交际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异性交往困扰和人际困扰总分上的得分差异极其显著。

3.朋辈辅导组、人际聚会组、空白组在人际关系上得分的多重比较。采用LSD方法,通过多重比较检验朋辈辅导组、人际聚会组和空白组组间均值的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朋辈辅导组与人际聚会组在各因子的均值差分别为 -1.300(p <0.001)、-1.075(p <0.001)、-1.100(p <0.001)、-1.525(p <0.001)、-5.100(p<0.001),差异均达到极其显著性水平;朋辈辅导组与空白组在各因子的均值差分别为-2.275(p<0.001)、-2.075(p <0.001)、-0.950(p <0.001)、-1.900(p <0.001)、-7.200(p <0.001),差异均达到极其显著性水平,因此朋辈辅导组的干预效果优于人际聚会组与空白组。人际聚会组与空白组除在待人接物困扰和异性交往困扰两个因子外,均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其中交谈困扰的均值差为-0.975,交际困扰的均值差为-1.000,人际困扰总分的均值差为-2.100;因此人际聚会组在交谈困扰、交际困扰和人际困扰总分的干预效果优于空白组,但在待人接物困扰和异性交往困扰的干预效果不如空白组。

4.朋辈辅导组、人际聚会组、空白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上的得分前、后测结果比较。通过配对独立样本t检验朋辈辅导组、人际聚会组和空白组的前、后测数据的差异性。结果如表3、表4、表5,图1、图2、图3。

表3 朋辈辅导组在各因子上的得分、后测的差异比较(M±SD)

图1 朋辈辅导组在各因子上的前、后测得分差异比较柱形图

表4 人际聚会组在各因子上的得分、后测的差异比较(M±SD)

图2 人际聚会组在各因子上的前、后测得分差异比较柱形图

表5 空白组量表得分前、后测的差异比较(M±SD)

图3 空白组在各因子上的前、后测得分差异比较柱形图

上述图表显示:朋辈辅导组在交谈困扰、交际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异性交往困扰和人际困扰总分上的前、后测得分差异均达到极其显著水平;人际聚会组在交际困扰、异性交往困扰、人际困扰总分三个因子的前、后测得分差异极其显著,在交谈困扰因子的前、后测得分差异显著,但在待人接物困扰因子的前、后测得分差异不显著;空白组的前、后测得分均没有显著差异;人际聚会组的前、后测得分差异较空白组大。

三、讨论

第一,被试的选取。通过《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筛选存在一定程度或较严重人际关系困扰的大学生作为被试,确保了被试的科学性、代表性和同质性,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被试基础。

第二,朋辈心理辅导员具有的优势。江光荣研究表明,当大学生有心理问题的时候,首先选择向朋友倾诉(79.8%),其次是向母亲(45.5%)、同学(38.6%)、恋人(30.9%)、父亲(22.5%)、同龄亲属(15.8%)倾诉,选择向心理咨询师倾诉的仅占3.2%。朋辈心理辅导员作为同龄大学生和朋友,与其他大学生一起成长于同一时代,拥有类似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经验;因此,他们具有经验接近性、情感共鸣性、互助性、亲密性、易接纳性等优势,这些优势更有利于接近,现身说法,设身处地的同理与共情,潜移默化,为朋辈心理辅导的有效性提供良好基础。

第三,大学生人际关系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合理、有效、针对性强。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是依据积极心理学理论、团体动力学理论、萨提亚理论和归因理论而设计的方案。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先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因此,在方案设计过程中,研究者注重引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归因,如在“人际觉察”和“人际财富”等单元中以开放性问题讨论,积极引导大学生对人际困惑的深层次原因的反思。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特点,研究者特别关注团体人际关系氛围的设计,极大限度调动团体成员的参与热情。如“风中劲草”“小鸡变凤凰”等活动的设计,完全符合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期望要求,容易使团体成员产生情感共鸣,积极地参与和分享。所有主题和内容的设计切实可行,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寓教于乐,使团体成员在“参与中体悟”、在“体悟中参与”、在“体悟中成长”。

第四,重视团体成员积极情绪、人格特质和组织系统的培养。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自始至终强调团体成员的满足、真诚、勇敢、坚持、热情、友善、公平、团结协作、宽恕、谦虚、感恩等积极情绪和人格特质的培养和和谐团体的建立,帮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以诚相待,转苦为乐,逐步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第五,执行PDRA动态过程管理模式。执行动态过程管理模式是研究取得预期效果的保证。每一单元的辅导过程都遵循“计划(Plan)-执行(Do)-反思(Reflection)-行动(Action)”模式,计划是每一单元的辅导方案,执行是辅导之前的集体筹备和方案的实施,反思是每一单元辅导结束后总结与督导,行动是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下一步改进行动。辅导之前,朋辈心理辅导员召开集体筹备会,集体探讨各环节的细节,分工协作;辅导结束后,研究者及时召开朋辈心理辅导员辅导督导会,并邀请其他心理学专家参与指导,及时总结团体心理辅导中亮点,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同时探讨改进的方法与策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正因为运用了PDRA动态过程管理模式,朋辈心理辅导员能够在辅导过程中快速洞察团体成员的变化,抓住机会及时引导,帮助团体成员快速成长。

研究结果显示,人际聚会组在交际困扰、异性交往困扰、人际困扰总分三个因子的前、后测得分差异极其显著,在交谈困扰因子的前、后测得分差异显著,但在待人接物困扰因子的前、后测得分差异不显著。其原因主要可能是人际聚会组为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创造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增强了大学生的归属感,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成就感,人际聚会组所形成的积极的人际氛围感染了全体成员产生了鞭策作用,团体成员的交际困扰、异性交往困扰、人际困扰和交谈困扰会明显改善;然而,人际聚会组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与督导,召集者也没有经过严格的选拔和系统的培训,他们的综合素质可能与朋辈辅导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他们无法对在人际聚会中出现的不正确的待人接物行为予以指导并引导形成正确的待人接物行为,任由每个成员的待人接物行为自由发展,从而使得团体成员的待人接物能力和水平总体没有改善和提高。空白组在交际、异性交往、交谈、待人接物困扰和人际困扰总分的前、后测得分均没有显著差异。其主要原因,空白组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团体氛围、人际交往平台、人际交往机会和他人的有效指导。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干预后,朋辈辅导组、人际聚会组和空白组在交谈困扰、交际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异性交往困扰和人际困扰总分上的得分差异均达到极其显著水平;多重比较发现,朋辈辅导组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人际聚会组和空白组;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效果显著。

[1]席波.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7.

[2]江光荣,王铭.大学生求助行为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6):180-184.

[3]赵海霞.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人格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0.

[4]李梅,卢家楣.不同人际关系群体情绪调节方式的比较[J].心理学报,2005(37):517-523.

[5]姜玉飞,黄恩,邵海燕,等.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与归因风格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2):148-149.

[6]马先明,孙荣山,桑运川.团体辅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干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3(3):328-330.

[7]郑凯,何元庆.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8):985-986.

[8]刑秀茶,曹雪梅.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研究[J].心理科学,2003(6):1142-1143.

[9]欧阳文珍.人际关系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3):186-187.

[10]桑伟林.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0.

[11]刘伯桥.人际交往训练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后测朋辈人际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搞好人际『弱』关系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CBI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