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要素视角下新闻标题制作“三步走”策略

2015-03-16李毅坚

河池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三步走新闻标题日报

李毅坚,崔 敏

(1.广西职业技术学院2.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当前,对新闻标题制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方法、技巧、修辞、审美、要求等方面,在这些方面,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给新闻标题的制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指导和借鉴。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运用这些方法讲授新闻标题的制作时,仍然觉得比较抽象并且难以操作,很多时候仍然存在“心中有、口中无”,“想得到,讲不出”的尴尬境地。如何避免这种尴尬,如何将标题制作的过程讲解得更加富有可操作性?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从新闻要素的角度切入,结合新闻要素与相关的语法知识来认识新闻标题制作的过程。笔者发现,这种尝试可以获得制作新闻标题的一种比较富有可操作性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时,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一、本文对新闻要素的界定

消息有六要素,分别指的是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为什么(why)、如何(how)。但是,如果对新闻事件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六个要素上是比较肤浅的,很难把新闻事件认识透彻,因为这些要素仅仅勾勒出了新闻的基本面貌。要想对新闻事件有深入的了解,必须作进一步的拓展,才能深入地认识新闻事件,从而更好的拟制标题。

基于这一考虑,笔者对如何深入地认识新闻事件作进一步的思考后发现,认识新闻事件(或者说新闻采写),实际上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不断接近真相的调查过程。这个过程,笔者将之划分为逐渐加深的三个层次:是什么(4w+how),为什么(why),价值如何(meaning、background)(新闻意义和新闻背景)。笔者发现,这个调查过程,既是深入认识新闻事件的过程,也是不断细化新闻要素的过程。

在第一个层次中,我们首先发现的是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以及发展过程等基本要素,但仅仅了解这些要素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们对新闻事件的反映是表象的、浅层的、缺乏深度的,只了解这些要素,对新闻事件的认识是肤浅的、粗糙的,所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对新闻事件的认识。

新闻的发生总是各有原因,而原因相对隐蔽而复杂,所以,如果能够探究出新闻发生的原因,这样的新闻报道在深度上又更进了一层。新闻的内涵会更加深厚,信息量也更加丰富。

任何新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存在于一定的时空环境中,都有着历史渊源和复杂的社会关系,既影响、制约着别人,也受到别人的影响和制约,这些纵横交错、相互影响的状况构成了新闻错综复杂的发生背景。如果能够从背景的维度,阐释新闻之所以发生的深层次的原因,发现新闻的特点,揭示出新闻与众不同的意义,分析出新闻的影响和留给我们的思考,预测出新闻的走向。这样的新闻才是真正有内涵有深度的新闻,而不是就事论事的浅层次新闻。

认识新闻事件的过程,实际上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细化新闻要素的过程,通过对新闻事件透彻的了解,我们将六要素不断细化,我们不但了解了时间、地点、人物、基本事件等要素,我们还逐步的认识了新闻发生的原因以及其他新闻要素,比如人物的头衔、称号,新闻事件的性质、特点、影响、意义、背景等等。我们发现,此时所掌握的这些新闻要素,较之第一层次的六要素,要深化、细化了许多。这些要素实际上也是新闻事实中所包含的各种重要信息或精彩细节,在实践中,为了教学的方便,笔者将以上这些细化的重要信息或精彩细节,一律统称为“新闻要素”。

通过以上分析,拟制新闻标题的过程就转化为寻找新闻要素,或者说是寻找新闻中的重要信息或精彩细节的过程。有了这一点认识,拟制新闻标题的目的就变得更清晰明确了。

二、一般规律的发现:新闻标题的组合“公式”

如果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来解析标题的组成,我们会发现标题其实是各种新闻要素的组合。如下表左侧表格所示;若尝试从新闻要素的角度,对这些标题进行解析,我们发现这些标题其实可以转化为如下表右侧表格所示。

标题要素解析世界首例青海蒙古族人“生命密码”成功获得并有效破译(《青海日报》2013年7月20日)范围+特点+人物+何事(动词)全球最快列车驰骋南中国(《人民铁道报》2009年12月27日) 范围+特点+人物+何事(动词)+地点5位台籍员工首获“五一劳动奖章”(《厦门晚报》2009年4月29日) 数量+属性+人物+特点+何事(动词)+称号小岗村书记沈浩意外辞世(《农民日报》2009年11月7日) 地点+头衔+人物+特点+何事(动词)北京再生水仅1%用于洗车(《北京日报》2009年11月30日) 地点+事物+人物+数量+何事(动词)787死魂灵混进广东新农保(《广州日报》2011年7月15日) 数量+事物+何事(动词)+地点+事物2010年:河南总人口将达到1亿(《河南日报》2009年1月23日) 时间+地点+人物+何事(动词)+数量

比较发现,这些标题无一例外都会涉及who、what、where、when等要素。这些不同的要素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标题。进一步对比发现,这些要素的地位(或说出现的频率)是不同的,有的要素如时间、地点、数量、头衔、范围等时有时无。而who、what(何事)这两个要素最为稳定,不管什么标题,都必须具备这两个要素。从这个对比可知,新闻标题中各个要素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的属于必定出现的核心要素,有些则属于视情况才出现的修饰性要素。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对以上标题的组合形式再度进行抽象,可以发现以上标题形式其实都可以转化为如下的组合“公式”:

(修饰成分)+who+(修饰成分)+what(动词)+(修饰成分)

由于who、what这两个要素最为稳定,所以它们构成了“公式”的主干部分,它们提供了标题的主要意思。而新闻标题中的其他要素,包括新闻的时间、地点、范围、性质、特点、数量、称号、头衔等等,一律称为修饰成分。这些修饰成分围绕着主干,对主干进行进一步地修饰或限定,使标题的意思更加清楚明确。新闻标题就是由主干部分和修饰成分两大部分组成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能否准确地认识新闻事件,在于准确归纳出what这个要素。所以,对what这个要素的寻找与归纳,就成了标题制作成败的关键。通过观察以上实例,我们发现,在以上例子中,都有一个特点鲜明的动词,而这个动词(或动词短语)则体现了新闻的主要内容或含义,所以,可以认为,对新闻内容的概括或说对what的寻找实际上可以转变为对某一个动词的寻找与选择,这一转变把对“何事”的抽象概括转变为对某一个具体动词的寻找,制作新闻标题的难度明显变小了,而可操作性则大大增强了。这一转变避免了抽象,因而使得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都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公式”在拟制标题中的应用

(一)拆分、解析

以上新闻标题的组合“公式”在实践中,给我们提供了制作新闻标题的重要提示或思路,那就是:拟制标题的时候,我们先把采访到的新闻素材进行细致的拆分、解析,搞清楚哪些材料是时间,哪些是地点,哪些是新闻的主要人物,新闻事件是什么,事件的起因是什么、过程如何,结果如何,造成了什么影响。新闻人物或者事物呈现出什么新特点,它具有什么意义、它发生在什么背景之下等等。梳理出新闻的各个要素之后,再把这些要素区分为主干成分和修饰成分,再按照标题组合的“公式”,依据一定的语法规则把这些成分组合起来,形成新闻标题的雏形。

(二)对比、寻找

经过以上操作,得到的是标题的粗坯,因为新闻修饰成分这么多,肯定不是每一个都需要的。哪些修饰成分需要,那些不需要,这就涉及到一个选择的问题。那么,如何选择这些修饰成分呢?本步骤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所谓“对比、分析”,就是在对比新闻各种修饰性成分的基础上,依据新闻主题的要求,寻找出有价值的、吸引人的修饰性成分,由于这些修饰性成分是新闻中的重要信息或精彩细节,所以,对比、寻找修饰性成分也是寻找重要信息或精彩细节的过程。通过寻找重要信息或精彩细节,揭示出新闻的特点,从而准确地阐释新闻标题的含义。新闻重要信息或精彩细节一般表现为:

1.含有“首次”“第一”等揭示独特性、唯一性的要素,如:

马德里迎来首趟..“义新欧”货运班列 《金华日报》2014年12月9日青海湿地面积居全国第一..《西海都市报》2014年6月7日水果湖派出所全国首创..“拦截奖” 《武汉晚报》2014年1月11日迪力胡马尔成为海军首位..维吾尔族女军官 《新疆日报》2014年7月12日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看到”氢键 《光明日报》2013年11月23日兵团节水技术辐射我国北方主要..旱区 《兵团日报》2011年7月22日我国首台..千亿次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 《湖南日报》2009年10月30日

2.含有矛盾性、冲突性、对比性或者出人意料的要素,如:

民企员工竟视职称为“绊脚石” 《工人日报》2013年8月25日跑三条街买不到一个顶针 《宝鸡日报》2013年6月28日宜春买地让地造绿鸟啼声处处可闻 外地人纷纷落户 《江西日报》2009年8月15日长江隧桥带来商机,海内外企业纷纷上岛考察欲投资发展短短一个月“拒资”十亿元崇明婉言谢绝三十多个不符合产业导向和能耗、环评审查的项目《解放日报》2009年12月4日

3.含有有意义的数字,如:

68年前南京人民曾大力援助拉贝一家 《金陵晚报》2014年8月19日藏族连长拉巴次仁3次人生跨越成就光荣梦想 《战友报社》2013年4月3日787死魂灵混进广东新农保 《广州日报》2011年7月15日2010年:河南总人口将达到1亿 《河南日报》2009年1月23日

4.含有经典话语,如:

“检讨材料就是弄虚作假的证据!” 《中国安全生产报》2009年4月9日泸州市举行安全生产汇报会 多数单位的第一责任人没到会全国“安全生产万里行”总指挥感叹——“看了签到单很心酸”《四川日报》2009年6月13日

5.有表示时间、地点、方位等特点的副词或数量词

如标题“全球最快列车驰骋南中国”“5位台籍员工首获‘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全面掌握交会对接技术”“今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全线飘红”“牧民开始用卫星放牧”“兵团节水技术辐射我国北方主要旱区”“我国首台千亿次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2010年:‘河南总人口将达一亿’”“七十三团上千少数民族群众全部就业”“我军第一代女导弹操作手亮剑高原”“全省逾六成农民用上自来水”等,这些标题就分别使用了“全球最快、南、首获、全面、全线、开始、北方、主要、首台、总、将、上千、全部、第一代,女、愈六成”等副词或数词来限定,从而准确揭示要素特征。限定词一定要选择恰当,否则新闻标题就有可能不准确。

(三)美化、修饰

这一步主要是在表达技巧、文字形式上对标题进行最后的修饰,让直白的语言变得更生动。具体的方法有:

1.用好动词

就业局长“潜伏..”打工探扬州用工 《扬州日报》2011年3月8日珠三角民企老板百亿巨资砸向..“低碳产业” 《羊城晚报》2010年3月22日苏州城乡低保提标并轨....《苏州日报》2011年6月9日

用好动词,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标题产生异常生动的效果,能够强烈的吸引读者。上文标题中的“潜伏”一词是说就业局长以打工者的身份到扬州求职,同时了解扬州用工的情况。读者一读立刻就会联想到2009年热播的电视剧《潜伏》,然后马上就会因为疑问而产生迫不及待的阅读冲动,可以说,“潜伏”一词用在此处,非常形象生动,产生了很好的吸“睛”效果。第二则标题用了“砸向”这个动词,说明民企老板投身“低碳产业”的决心之坚决、力度之大,非常具有形象感。动词在标题之中,尤其是动词与修辞手法结合使用时,能使标题产生生动的效果。动词使新闻标题变得活跃,但它本身必须是一个表达效果强,能准确、生动的描述新闻事实的词。要避免使用平淡、表达含糊的动词。比如用“落幕、收兵、鸣金”可能比用“结束”好一些,用“放歌”比用“演出”可能更形象些。上文第三则标题中的动词“提标并轨”概括力强,结构整齐对称,但在形象性上稍微逊色。

2.灵活运用修辞技巧

适当使用修辞技巧,可以使标题脱颖而出,产生“抓眼球”的阅读效果。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设问、反问、引用、反衬、反语、对偶、排比、反复、顶针、谐音双关、夸张等等。具体表现如下:

(1)使用比喻、比拟,如:

苏尼特牧民:赶着羊群上天猫 《内蒙古日报》2014年12月22日人大代表卡汉拜有道“特色菜” 《塔城日报》2014年11月15日道德荣誉,贷来“真金白银” 《福建日报》2014年1月29日双街村成全国首个“微博村” 《天津日报》2014年7月18日“五个担心”让领导出一身“汗” 《人民日报》2013年8月11日20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启动北京打响空气质量“攻坚战” 《经济日报》2012年3月17日500多师生终日泡在毒气、扬尘、噪声里洋溪小学挺不住啦!《湖南教育报》2000年7月10日

(2)使用对偶,如:

生死三代情维汉一家亲《人民武警报》2014年11月22日工商登记排长龙 持续半年未解决 《南方日报》2014年7月18日成立年余未获任何捐赠 发出千余邀请无一应答 《工人日报》2012年10月20日首府新房8年盼主人 惠农孤老19载享亲情王玉欣照顾邻居四推搬家计划 《宁夏日报》2009年7月8日引来一张投资大单 带来一场养猪变革美国人到瑶山养猪《河池日报》2009年12月7日

(3)使用设问、反问来造成质疑、悬疑等效果。如:

一项创建活动打印110多页材料社区干部:能否少点“纸上文章” 《宁夏日报》2014年6月19日餐馆“获权”谢绝顾客自带酒水 《楚天金报》2010年4月22日

(4)使用顶针,如:

越穷越不买书,越不买书越没文化,越没文化越不买书,越不买书越穷文化消费何时走出怪圈?《信息日报》2000年2月8日

结语

本文从新闻要素的角度,叙述了拟制新闻标题分三步走的策略。在拆分、解析,对比、寻找,修饰、美化这三个步骤中,拆分、解析是基础,是关键。在这一步中,将采访得到的材料进行拆分和解析,认识新闻各要素的性质,明确新闻的主干和修饰信息。而如何恰当的运用动词把新闻主干这个要素归纳好,概括好,是这一步成败的关键。第一步的完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和采写实践中,要反复的训练;第二步是将各种新闻要素进行对比,寻找出最精彩的信息或细节作为“修饰语”,经过这一步,标题基本定型;第三步是对标题进行修饰和美化,使标题更加简洁生动,从而实现标题的完善和升华。在这三骤步中,经历了两次转化:一是从对what的寻找转变为对某一个动词的寻找,二是从寻找修饰性成分转化为寻找重要信息或精彩细节。经过三个步骤两次转化,最终实现新闻标题的制作。

[1]李毅坚.消息的采访与写作[M]//蒋贻杰.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学作,刘士勤.漫谈新闻标题中的动词运用语言教学与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2):126-127.

猜你喜欢

三步走新闻标题日报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灵感日报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灵感日报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
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
中国创新“三步走”令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