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行业差异

2015-03-15李雪源陈海波

中国科技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融合度生产性度数

刘 洁,李雪源,陈海波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1 引言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两者的互动融合趋势日益加强。国内外学者对两者的互动融合也有较多的研究,Juleff-Tranter[1]验证了供应先进生产性服务的企业主要是依赖于制造业提供对其输出的需求;Guerrieri 和Meliciani[2]探讨各国如何成为专业出口特定生产性服务业的国家,尤其是金融、通信和商业服务,研究发现一个国家发展有竞争力的服务经济能力取决于其制造业结构;Arnold 和Javorcik,Mattoo[3]依据捷克共和国企业数据,研究探讨服务业改革和制造业的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服务部门改革和国内公司的性能在下游制造业显示出积极的关系;孔德洋、徐希燕[4]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四种观点,探讨了中心型互动共生模型、金字塔形互动共生模型、平行型互动共生模型以及嵌套型互动共生模型。唐强荣、徐学军[5]基于组织生态学的种群共生模型,发现制造企业种群密度的增加虽然能够增加生产性服务企业种群密度,但这种促进作用不大;周鹏、余珊萍,韩剑[6]基于价值链理论,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得到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明显的前向关联效应,而制造业具有突出的后向关联效应,两者的关联效应明显;张晓涛、李芳芳[7]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关系进行实证表明:2004 年前两者都表现出了很强的相关性,之后则表现出稳定的融合趋势,且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要大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杜传忠、王鑫、刘忠京[8]基于系统耦合度模型,通过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测度出我国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对区域制造业竞争力具有明显提升作用;张振刚、陈志明[9]运用1997—2009 年珠三角地区市域空间面板数据,从专业、空间和时间三个维度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从协同机制、服务平台、智慧型服务产业和营商服务环境四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是加速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此,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两大产业内各行业的融合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对单个行业融于产业链发展,促进行业间互补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 社会网络分析法概述与融合度指标设定

2.1 社会网络分析法在产业融合研究中的适用性

社会网络分析法是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现代产业经济体系中的各产业部门间的投入产出关系符合社会网络研究中的网络关系类型,各产业部门一方面消耗其他产业部门的产出,另一方面又为其他产业部门提供投入,与产业部门间产生了双向关联,可以认为每个产业部门都是其中的一个行动者,这样就构成了典型的网络关联结构,符合了社会网络分析的关系数据类型。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法,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问题展开以下研究:

2.2 社会网络分析主要指标

(1)网络密度指的是网络中各个成员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其高低代表群体成员平均互动程度的多寡,从中可以看出成员的互动渠道和程度是网络分析中测定的重点指标。

(2)点的度数中心度:与该点有直接关系的点的数目(在无向图中是点的度数,在有向图中是点入度和点出度),这就是度数中心度。度数中心度可以分为两类:绝对中心度和相对中心度。绝对中心度有两种测量:内中心度和外中心度,分别对应“点入度”和“点出度”。相对中心度指的是点的绝对中心度(实际度数)与图中点的最大可能的度数之比。前者仅仅指的是一个点的度数,后者为前者的标准化形式。

(3)图的度数中心势:对于一个网络来说,首先找到图中的最大中心度数值;然后计算该值与任何其他点的中心度的差,从而得到多个“差值”;再计算这些“差值”的总和;最后用这个总和除以各个差值总和的最大可能值,得到图的度数中心势。

(4)中间中心度:如果一个行动者处于许多交往网络路径上,可以认为此行动者居于重要地位,因为他具有控制其他两人之间的交往的能力。它测量的是行动者对资源控制的程度。如果一个点处于许多其他点对的捷径(最短的途径)上,我们就说该点具有较高的中间中心度。在此意义上说,它起到沟通各个他者的桥梁作用。

(5)图的中间中心势:从整体上说,一个图也有其中间中心势指数。它反映了整体网络中间中介的总体水平高低情况[10]。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行业差异,因此,研究中不考虑网络密度、图的度数中心势和图的中间中心势等涉及整体网络指标,仅就点的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指标展开比较分析。

2.3 融合度指标设定

在数据设计中,为避免制造业之间或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网络关系降低测度的精度,因此不考虑制造业内部和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的网络关系,只考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有向网络关系,例如金融业,只考虑其与所有制造业各行业的网络关系,不考虑其与其他生产性服务业的网络关系。在此设想下,借助网络密度公式,笔者构建融合度指标,其公式如下:

单个生产性服务业行业与所有制造业融合度公式:

单个制造业与所有生产性服务业行业融合度公式:

3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行业差异分析

3.1 数据准备

原始数据来自于2010 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表,有41 个部门。通过投入产出表计算出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衡量的是行业之间的直接消耗,由于行业之间消耗关系的层次性,行业之间还存在间接消耗。而完全消耗系数是一行业对其他行业产品消耗的全面反映。因此,本文是以完全消耗系数为基础,进行社会网络关系数据的换算,并应用于社会网络模型之中。

对计算出的2010 年投入产出完全消耗系数,根据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内涵特征,保留了9个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和16 个制造业行业,同时根据社会网络关系数据的要求,对完全消耗系数进行二值化变换。由于本文讨论的重点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关系研究,因此,不考虑行业自身的消耗,也不考虑制造业内部的消耗和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的消耗,仅考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完全消耗。以完全消耗系数0.04 为基准,进行二值化数据转换,行业间完全消耗系数超过0.04 的记为1,否则为0。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 进行分析。

3.2 实证结果分析

2010 年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网络点的度数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如表1 所示。2010 年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网络拓扑图如图1 所示。

(1)点的度数中心度的行业差异分析。从点出度看,生产性服务业中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金融业的点出度最大,其绝对点出中心度为16,标准化点出中心度为66.667,反映了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金融业在整体网络中的核心地位,其与大多数的制造业均产生了关联。制造业中化学工业点出度最大,其绝对点出中心度为9,标准化点出中心度为37.500,与生产性服务业的9 个部门全部产生了关联。点出度较大的这些行业分别对对方产业产生了较大的辐射效应。从点入度看,生产性服务业中研究与实验发展业的点入度最大,其绝对点入中心度为12,标准化点入中心度为50,反映了研究与实验发展业积极从制造业中获取资源,对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制造业中化学工业等6个行业的绝对点入中心度为4,标准化点入中心度为16.667,其他大多数行业的绝对点入中心度为3,标准化点入中心度为12.500,反映了这些行业积极从生产性服务业中获取资源,对资源展开积极利用。

(2)中间中心度的行业差异分析。从中间中心度看,生产性服务业中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间中心度第一,中间中心度为104.874,标准化中间中心度为18.999,表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整个网络中,成为制造业关联的中心,与制造业的联系最为紧密,具有很强的资源控制能力。制造业中化学工业占第一位,中间中心度分别为67.959,标准化中间中心度为12.311,表明其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联系最为密切。

由图1 可见,网络关系明显较为复杂。2010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中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明显成为了网络中心,与制造业各行业均呈现较为密切的关系。化学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重要制造业等成为网络的次中心,与生产性服务业呈现较为密切的关系。其他行业多数处于网络的边缘,资源控制能力弱。

表1 2010 年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网络点的度数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

(3)融合度的行业差异分析。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中各行业融合度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化学工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和金融业,排在最后四位的是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和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含废品废料)。25 个行业的平均融合度为0.4097。有13 个行业超过了平均值,12 个行业在平均值之下,其融合程度不高。为了把行业间发展的不均衡考虑进来,本研究采用SPSS18.0 软件系统默认的组间联接法(Between-groups linkage)运用融合度指标分别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行业进行层次聚类和最优分割,以辅助分析。图2 显示的是生产性服务业聚类情况,图3 显示的是制造 业行业聚类情况。

图1 2010 年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网络拓扑图

图2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行业融合度聚类图

图3 中国制造业行业融合度聚类图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行业按融合度,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其融合度均高于平均值,行业出现较早,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融合度水平较高;第二类,研究与实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大都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而新出现的行业类型,发展时间较短,在与制造业融合中还未能显示出较强的融合特征。

中国制造业行业按融合度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化学工业,融合度为0.7222,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程度最高,体现了其在产业活动中的重要地位;第二类,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8 个行业,其融合度在平均值之上,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度水平较高,既有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也有从生产性服务业中获取资源进行生产活动,彼此互动融合;第三类,金属制品业、纺织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含废品废料)7 个行业,均低于融合度平均值,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水平不高。

4 结束语

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中行业的融合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部分行业已渗透到对方产业内部,展现出较强的融合性;部分行业由于发展历史短,在产业融合和升级中的作用还未能有效发挥,融合度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因此,促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缩小行业间融合水平的差异,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①加快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打破一些垄断行业造成的效率低下、竞争力弱的局面,如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改革传统的金融业发展模式;②促使本土制造业行业向全球价值链两端延伸,目前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难以与国内本土企业发生有效的配套,亦很难与本土的生产性服务业产生融合,如果本土制造业得到有效转型升级,则与研究与实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产生有效的融合;③科学规划布局,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发展,目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小,总体实力不强,因此有必要重点谋划,科学布局,推进集群发展,互助共赢;④加大各类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培育的力度,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培养和储备充足人才,大力引进海外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和制造业科技人才,同时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高端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加快人才培养的进程。

[1]Juleff-Tranter L E. Advanced Producer Services:Just a Service to Manufacturing?[J].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1996,16(3):389 -400.

[2]Guerrieri P,Meliciani V. 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s[J].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05,16(4):489 -502.

[3]Arnold J M,Javorcik B S,Mattoo A. Does Services Liberalization Benefit Manufacturing Firms?Evidence from the Czech Republic[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1,85(1):136 -146.

[4]孔德洋,徐希燕.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J].经济管理,2008,(12):74 -79.

[5]唐强荣,徐学军. 基于组织生态学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关系[J].软科学,2009,(08):11 -15.

[6]周鹏,余珊萍,韩剑.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升级间相关性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0,(09):55 -62.

[7]张晓涛,李芳芳.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MS -VAR 模型的动态分析[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3):100 -107.

[8]杜传忠,王鑫,刘忠京.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同能提高经济圈竞争力吗?——基于京津冀与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比较[J].产业经济研究,2013,(06):19 -28.

[9]张振刚,陈志明等.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14,(01):131 -138.

[10]刘军. 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融合度生产性度数
《平行四边形》拓展精练
组织-员工工作家庭边界融合度匹配对员工工作幸福感及工作繁荣的影响
图形中角的度数
观图释义:《红楼梦赋》与《〈红楼梦赋〉图册》的生产性传播
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湖南省品牌农产品与电商平台融合度测评研究
湖南省品牌农产品与电商平台融合度测评研究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重庆市产业融合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