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发外部化的形成逻辑及实现路径

2015-03-15明,刘

中国科技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费用交易成本

代 明,刘 佳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从分工角度来看,专业化分工一方面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能够获得规模报酬递增。正如当年“后勤”从传统产业分离出来而衍生为独立的现代“物流”产业一样,地方政府鼓励研发外部化无疑也是以集中资源获得专业化和规模化带来的“正效应”。但另一方面,与物流产业所不同的是,研发服务业并非“后勤”,技术是产出的主要形式,尤其是研发各个阶段所产生的“附属知识产品”体现着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近年来大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鼓励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参与国际分工,以提高国际产业链分工的地位,这正是科技兴业的战略意义之所在。

1 研发外部化:交易费用与能力理论融合的观点

1.1 交易费用理论下的研发外部化

研发外部化可简单理解为研发活动的分离和研发企业的独立。为了考察研发外部化的动力问题,首先分析企业这一独立经济组织的形成。科斯(Ronald H. Coase)认为价格机制发挥作用将产生“交易费用”,而企业正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如果企业内部交易费用较高,甚至超过在市场交易费用,就会出现市场替代企业的逆过程,及生产外部化[1]。按科斯的企业理论,当通过市场购买技术的成本小于内部组织研发的成本时,企业便会从外部市场获得技术,从而导致研发外部化或者研发服务与制造业企业的分离。

1.2 能力理论下的研发外部化

交易费用理论倾向于从成本视角审视“外部化”问题,关注(交易)成本节约,却忽视了价值创造的过程。研发不仅是企业生产有形产品的中间投入,亦是源源不断创造知识的无形过程,研发外部化不仅依赖于交易的特征,还取决于战略目标、自身能力和治理环境等因素。Penrose 的企业内生成长理论认为,企业应在内部开展具有比较优势能力的活动,而将那些不具有比较优势能力的活动外包出去[2]。研发活动依赖人员将隐性、显性知识的共享、传递和外化,从而进行知识的整合和创新,此过程将产生一定的“知识整合成本”[3],当企业内研发的知识整合成本大于市场知识整合成本时,企业将放弃内部培养其成为核心能力而转向外部获取。研发外部化程度取决于保留在企业内部培养为核心能力的研发活动集合。

1.3 两种理论相融合的分析框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企业能力理论在分析企业边界选择时,更多的融合交易成本进行探讨。交易费用理论适用于一般分析,例如“对于研发活动R,企业最有效的治理结构是什么”,而企业能力理论对一些特殊情况更为有效,比如“对于某企业(优劣势共存),以怎样的组织形式开展研发R”。本文认为,企业在选择是否进行研发外部化时,应动态地将交易费用和能力理论融合(见图1),正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既需要成本最小(交易费用理论的观点)也需要收入最大(能力理论的观点)。

图1 交易费用与能力理论融合的研发外部化策略分析

鉴于此,对于某个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和劣势 的制造企业X,面对研发部门外部化该如何做出决策?假设市场上有X 和Y 两家企业,其中X 为一体化制造企业,Y 为专业研发企业。如果X 不具备生产最终品A 的研发能力,则企业X 会倾向于从供应商Y 处购买中间产品B,而当获得B 的交易费用明显小于自行研发费用时,企业X 会直接将研发部门外部化,以避免开展耗费时力的能力培养和生产过程。如果企业X 具备生产B 的研发能力,则需将成本和能力两方面结合研究。对企业的战略定位而言,异质性能力是获得超额利润和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而这种异质性可体现在研发、生产效率、营销等不同环节上。如果企业X 的核心能力并非体现在研发上,当其内部研发成本高于外界交易成本时,它会选择纵向解体的方式从市场上(企业Y)购买,从而集中资源在其比较优势环节上;若企业X 将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培养,即使生产B 的交易费用小于自行研发费用(只要整个生产利润存在),企业X 仍然会把核心研发保留在内部,研发不会完全外部化。

制造企业将其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等机构和功能分离出去,其核心竞争力最终在哪里?从图1 所描述的研发外部化策略流程图可知,是否具备研发生产所需的能力是决策的第一个环节。而研发能力的提升具备刚性,需要通过长期知识积累、研发资本投入才能形成的企业禀赋,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因而成为整个决策环节的瓶颈,这也正是导致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无法实现由低端简单制造向中高端创新“智造”转型升级的根本原因。所以短期内能力是影响企业是否将研发进行外部化的先决因素,而交易费用仅起到次要的制约作用。就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具体而言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对于大多数劳动、资源密集型制造企业,短期内无法拥有自主创新生产所需的研发能力,利润存在的先决条件下,无论外部交易费用的高低,通过“制式”缩减将研发部门外部化进行孵化;第二,一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短期内具备一般研发所需能力,能力同质性条件下,如果外部研发交易费用较小,企业会倾向于“外部化”或“外购”研发产品;第三,处于快速成长期的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企业,短期内拥有研发所需能力并且与供应商的能力异质化,比较优势选择下,这类企业将与外部企业形成互补专业化研发,若交易费用足够小,将会促进这种“外购”行为,并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反之,企业“外购”研发的优势将削弱直到利润为零。长期内,研发专业化是其比较优势,一方面,基于选择机制“路径依赖”,企业会用更大程度的专业化行为来强化研发带来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获取和整合现有的知识,还可以持续创造新知识,最后达到降低研发知识转移成本的效果。因而该类企业只会将外围、一般性研发业务剥离外包、或通过研发联盟、模块化组织等中间形态壮大企业内研发实力,达到一种“有限外部化”的动态平衡[4],如表1 所示。

2 研发外部化的市场实现机制

由前文知,推动制造企业内部研发向“外部化”或“有限外部化”发展,是当前培育和提高我国创新竞争力的重要趋势和有效举措。那么研发外部化在什么情况下能通过市场作用自发实现?交易成本理论与能力理论在分析“外部化”问题时,都不约而同地将“费用”作为企业边界变动的重要判断依据[5]。

2.1 研发交易费用的测度:融入能力成本的综合考量

与一般物质产品的生产行业不同,技术的生产与交易有其自身特点,如技术产品兼具私人物品和公共产品两种性质。如果说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选择行为,那么结合技术产品和研发行为本身的特点来计算其生产和交易费用就是必须的。

首先计算作为私人物品的技术的交易费用。假设:技术是一种商品,可以通过知识产权保护而具有完全排他性。技术的交易成本来自于几个方面:一是直接支付给技术出让方的费用,知识产权维护成本较高;二是在市场上寻找与所需技术相匹配的研发成果的费用,这部分交易费用往往较一般商品要高;三是外部引进技术以后,学习新技术、产业化应用过程所投入的费用。一项研发产出经由营运评估规划、加值、移转、让与企业后,还需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学习、消化吸收,并结合其他相关技术运用于开发(新)商品、产业或生产制程。这部分成本主要受企业能力因素的影响,属于企业的对新知识的“整合成本”。

表1 中国制造业研发外部化:模式选择与作用机理

本文借鉴McCann 和Easter 对环境政策下交易费用构成要素的测度形式[6],结合上述分析得到某项技术的交易费用构成:

式(1)中,i 表示不同的技术,t 表示时间,R 为市场搜寻费用,E 为购买技术的直接支出给技术出让方的费用,购买技术的直接支出费用由三个部分组成:c 是技术出让企业技术研发的各要素投入之和,k 是技术产出的维护成本即知识产权保护成本,ε 是研发产品的附加值,D 为后期投入的技术管理费用,包括知识转移成本及其消化、吸收,运用成本。

另一方面,企业自行研发的成本构成可表示为:

式(2)中,Xij为技术风险因子,S 为研发人力投入成本,P 为研发试验设备等硬件设施投入成本,M 为维护企业内部研发机构日常运行的管理费用,C 为技术研发成功后的知识产权维护成本。需指出的是,即使研发持续投入专业研发人员、高昂研发经费,技术研发成功的几率仍然有限,因此,在企业前期研发投入成本中需要加入一个技术风险因子i,当技术开发难度大(如关键技术或行业领先技术),开发风险高,j 值相对较大;当技术开发难度小(如一般性普及技术产品),研发风险小,i 值相对较小。

2.2 推论及其动因分析

(1)其他费用支出不变,市场搜寻费用R 越高,企业越倾向于研发内部化。

(2)其他费用支出不变,知识产权维护成本k越高,企业越倾向于研发内部化。

(3)其他费用支出不变,技术管理费用D 越低,企业越倾向于研发外部化。

(4)企业费用支出不变,技术风险因子α 越大,企业越倾向于研发外部化。

以上推论尚须实证检验,假如此推论正确,便可对企业研发外部化的动力问题进行回答,根据某调查数据显示[7],目前,我国企业研发方式倾向自行研发,少数产业会进行合作开发,而运用授权或技术转移的公司则是少之又少。钢铁、机械、电子信息、石化等产业自行研发取得技术的企业均占80%以上。表明企业研发外部化的动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1)市场搜寻费用高。企业对外界环境不了解,对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缺乏信息交流平台而不懂善用外界资源。全球制造网络和创新网络中,领先制造企业以自身为核心,将分散在各地的创新资源要素有效整合及协调,通过培育“开放式创新模式”,广泛利用外部知识来源、搜寻具备商业潜力的新思想[8]。基于全球创新网络的不平衡性,我国企业大多处于创新价值网络边缘或外围区域,且由于研发长期投入不足,对所需技术的搜寻能力、花费成本以及收益也各不相同。

(2)知识产权维护费用高。技术出让方对产权维护的高成本通过转嫁技术购买方,导致企业宁愿自行研发。例如技术模仿、甚至山寨盛行的情况,技术产品的附加值ε 大幅降低虽一定程度上促使研发活动外部化,但这种外部化是恶性的,将使研发企业转让技术所得利益下降,一旦低于其研发成本,会造成研发活动的停滞。深圳曾经盛极一时的山寨手机行业的迅速衰落便是很好的例证,过度依赖对本地创新的搜寻,使原创企业陷入“能力陷阱”和“创新者的窘境”。

(3)知识转移成本及吸收转化成本高。研发属于知识密集型要素,具有较高的“隐性程度、复杂程度和标准化程度”,我国企业在面对研发外溢或技术转让时,缺乏相关人才消化和吸收,即使外购到专业技术,尚且需要在不断试错过程中学习、积累经验,因此知识转移效率低下。Laurent 认为,如果某种部件的生产需要用到另一部件的生产知识,由于知识转移的困难性会导致较高的交易成本,企业应内部化这种部件的生产,而不是把相关生产知识转移,勉强实现部件的外部化[9]。

(4)企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或者行业领先技术的研发项目尚比较少。中国科学技术研发能力与科技先进国家差距比较大,世界创新型国家研发总投入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试验开发的比例一般为1∶1∶3,而中国2012 年这三者比例为1∶2.5 ∶17.5,基础研究虽为“原始创新”的关键环节,但研发周期长、资金风险大,而试验开发技术风险因子相对较小,市场化预期快,属于大多数企业能够承担的研发风险,故多数研发活动都由企业自身来完成。

3 中国制造业研发外部化的实现路径

长期来看,快速的技术变迁会增大企业研发内部化的不确定性,降低外部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市场力量会驱使研发从制造业中逐步分离。但短期内市场却有可能失灵,通过对研发外部化的市场实现机制分析可知,融入能力因素的交易费用仍然是研发外部化的重要障碍。假如我们以促进研发的专业化分工,推动研发外部化或“有限外部化”为政策目标,从交易费用和能力理论的角度出发,就要降低在市场上获得研发技术的成本,使其低于企业自行研发的成本。这样越来越多的专业化研发企业将会在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下形成(见图2)。

3.1 政府层面

一是重视技术交易信息平台的建设,打造一个有效的技术交易或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充分共享供需信息将大大降低企业的市场搜寻费用。目前部分地区建立的知识产权专利池,以及技术交易会展等,都是技术交易平台的具体实现形式。

二是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通过政府规范的措施来提高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成本,保护研发主体的利益,尤其是研发过程中的概念设计、小试、中试产生的“中间产品”,也应给予知识、技术物化价值的产权保护。

3.2 产业层面

一是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形成研发产业化发展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通过构建区域研发创新网络和技术创新系统,降低研发中的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引导不同研发能力企业形成网络中分工协作体系,实现研发产业区域性集聚式发展。

二是加快技术引导的产业升级。促进研发联盟和构建企业间、区域内、全球化开放式创新网络,通过扩大知识流的宽度,与一些专业研发机构、国家实验室、跨国企业研发中心联合,进行一些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形成多层次技术研发目标体系。

3.3 企业层面

社会范围内知识转移机制的不断发展健全是促进知识大规模低成本转移的重要因素,由此带来的人才“红利”是研发专业化分工的内生动力。在人才引进机制上,通过促进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完善股权、期权激励等措施加速人才的规模性流动;在人力资源储备上,逐渐向具有创新能力的研发设计、管理人才过渡。以此促进高技术人才空间集聚和知识扩散,从而降低知识转移成本,激发更多企业将资源集中于价值链的研发、服务核心环节。

图2 推动研发外部化或“有限”外部化的逻辑路线图

[1]Coase R H. The Nature of the Firm[J].Economica,1937,(4).

[2]伊迪丝·彭罗斯. 企业成长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曾楚宏,王斌. 能力、交易费用与企业边界的变动[J].社会科学,2011,(10):46.

[4]侯广辉. 企业边界的确定:“内部化”与“外部化”[J].财经科学,2009,(8):76.

[5]笪凤媛,张卫东. 交易费用的含义及测度:研究综述和展望[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0,(1):225 -234.

[6]McCann L,K W Easter. Transaction Cost Measurement for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Policies[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5,(52):527 -542.

[7]叶忠,张智勇. 科技管理[M].台北:高立图书有限公司,2007.

[8]刘洋,魏江,江诗松. 后发企业如何进行创新追赶?——研发网络边界拓展的视角[J].管理世界,2013,(3):96.

[9]Laurent Fresard,Gerard Hoberg,Gordon Phillips. The Incentives for Vertical Mergers and Vertical Integeration[J].Research Policy,2013,(2):452 -466.

猜你喜欢

费用交易成本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医疗费用 一匹脱缰的马
医疗费用增长赶超GDP之忧
大宗交易
惊人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