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镜头解读经济大潮里的那些事

2015-03-15隗建华

中国记者 2015年7期
关键词:摇号排队电商

□ 文/隗建华

用镜头解读经济大潮里的那些事

□ 文/隗建华

经济运行的背后,供求是无法忽视的一个思考角度,无论是80年代的凭票买彩电、冰箱,还是90年代的疯抢新股,直至现在的摇号购车……均在讲述资源与需求之间的故事,历史总是在这一逻辑下重现。之于摄影记者,如何通俗地传递这些经济现象呢?

经济事件 新闻摄影 供求视角

我们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新销售方式不断涌现,金融业百舸争流的时代,这是一个不破不立的经济大时代。在这个时代,不管你做没做好准备,各种五花八门的金融专业名词铺天盖地而来,之于当下,最热的可能要数跟股市有关的“暴涨暴跌”“融资融券”,跟小额借贷有关的民间“P2P”,跟利率有关的降准、降息、房贷变化……但这些与摄影记者又有什么关系呢?

借用孔繁利先生的一句话作答,这些都是大众化的日常话题与问题,没有战争灾难那种暴烈的瞬间,但是它所影响牵涉到的范围,并不比一场战争、一次灾难小。它更具隐蔽性,更容易被忽视——基于人性,贴近生活,关注人的命运及与之相关的一切,拍摄出打动人心的作品,这就是唯一准则。

事实对上文也有印证,从概率的角度出发,只有极少数记者能经历战争、暴乱,但是,股票、房产等日常经济事件的发展,大多数记者还是能遇到。这些事情牵动我们每一个人的神经,是引发阅读欲望的强点。

然而,媒体经常用一张不咸不淡的照片,削减读者的阅读欲望。为什么谈到CPI,电视就定要展示充斥着一大堆萝卜白菜的照片呢?为何谈到股市,必拍红绿背景下的大爷大妈呢?难道,这就是经济大潮下最具代表性的瞬间吗?通过怎样的观察和思考,进而改变这种局面?拍出让读者感同身受的经济类照片呢?

捕获供求引发的戏剧性场面

分析众多摄影赛事的获奖作品,可以发现从影响大众的经济事件里,寻找最具有戏剧性的画面,是获得好照片的不二法门。

美国次贷危机

《陷入危机的美国经济》获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的年度照片(图1),画面中充满紧张气氛,乍一看,还以为是警匪大战。其实这仅仅是一次对被查封房屋的例行检查。这张照片的经济背景是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画面内房屋的业主因无力偿还按揭贷款,被逐出。然而,警探持枪进攻,全神戒备,搜索每一个房间,迎接他的只有散落一地的家具和垃圾。当你浏览过摄影师拍摄的同组照片后,你会觉得,十分荒诞。“荷赛”评审团主席戈隆(MaryĀnne Golon)对这幅获得年度大奖的照片作出评价,“这是一张一语双关的照片,看似充满危险与冲突的场景其实只是对查封住宅的例行检查,画面气氛与现实故事的巨大反差形成一种戏剧性的暗示:这是另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而它正降临在我们所有人身上。”

摄影师安东尼·苏奥的获奖并非偶然,他在2008年前后关注“金融危机对美国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并对此进行了多次拍摄。获奖组照《陷入危机的美国经济》共12张,但这只是他拍摄内容的一小部分,对这一选题他进行了大量拍摄(图2至图3)。

疯狂生长的中国电商

在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的第14个年头上,我们可以发现它悄悄地颠覆了传统商品的供求关系,深远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年轻一代的买方和卖方已离不开天猫、淘宝等。

《电商生活味几多》获2014年度“金镜头”经济及科技类组照银奖,摄影师赵用记录了温州这块崇尚致富的土地上的电商生态。从大型实体企业转变思路涉足电商,到只有一两个人的个体店铺。拍摄记录了当一辈子农民并不了解互联网的父亲来帮儿子经营网店,还有白天读书、上班工作,晚上打理网店的学生、公务员们。在这组专题里,你可以看到,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投身于电子商务的热潮,无论白天黑夜,他们在堆满了待售货物的屋子里,不知疲倦地盯着亮晶晶的电脑屏幕。

组照《电商生活味几多》里有一张极富戏剧性的瞬间,一个从事电商生意的小伙子,将印有马云的图像贴在墙上,并虔诚的供奉香烟、橘子和小食品。尽管它带有戏谑的口吻,不太符合经典新闻摄影的大气、严肃,但却实实在在地将国人对财富的期许完美地演绎出来,通过捕捉“供奉”与“保佑”这一民间最质朴的表达方式,记录马云取代了关二爷成为新一代财神的细节,侧面解读了新一代电商人群对偶像的崇拜,对财富的渴求。

炙热的股市

关于股市,历来不缺话题。众多的股民充当买方或者卖方,其中,有一个颇为有趣的插曲:“炒股和尚”释常兴。2007年5月8日,股票市场呈现 “满堂红”。《三秦都市报》记者目睹了西安一座寺院的和尚释常兴在证券公司开户炒股。交易大厅内,部分股民像看明星一样竞相目睹和尚炒股的新鲜事,并追着问这位僧人炒股的目的。当年,还有媒体曾对他做过采访,“炒股和尚”释常兴解释道,“我把炒股看成是自己皈依佛门前在家里卖苹果一样。”最终,在多方干预下,“炒股和尚”释常兴放弃了炒股。“炒股和尚”的照片风靡一时。

捕获“供求”背后的悲欢离合

经济运行的背后,供求是无法忽视的一个思考角度,无论是80年代的凭票买彩电、冰箱,还是90年代的疯抢新股,直至现在的摇号购车、车牌拍卖……均在讲述有限的资源供给与庞大需求之间的故事,历史总是在这一逻辑下重现。

但之于摄影记者,如何通俗地解读这些经济现象呢?正如纪实摄影先锋人物张新民所言,照片首先只有感动你,你才可能拍。它只有打动你,才有可能打动别人。寻觅经济大事中的典型人物,挖掘一个打动自己的故事,讲述经济大事件背后的人间冷暖。

那些抽签摇号的故事

抽签多见于道观、寺庙,起问凶吉的作用,有浓厚的神秘色彩,玩一玩,不失为饭后笑谈。但当资源足够稀缺时,为了兼顾公平,会产生一些类似的分配方案。其中经常接触的就是“摇号”,买房子摇号、买车牌摇号……,当运气决定资源分配时,就不再是笑谈。人生的悲剧和喜剧,甚至闹剧,就此上演。

从2011年起,《台州日报》记者潘侃俊开始用镜头记录下“摇号人生”。潘侃俊认为,“一个随机产生的号码,能在瞬间决定人的悲欢命运。在资源相对短缺的某些领域,单凭运气的分配方式显得无奈而又讽刺。”

图1: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年度照片《陷入危机的美国经济》。在住户被赶出后,警探Robert Kole要确保所有住户都已离开他们的房子,摄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安东尼·苏奥/摄)。

图2至图3:安东尼·苏奥拍摄的《陷入危机的美国经济》系列作品,未参赛。

2011年1月9月,台州市椒江区一个楼盘推出288套房源吸引了2563名购房者前来摇号选购。照片中,前来购房的市民手拿摇号凭证,奋力地挤进摇号大厅,竭力嘶吼,唯恐错过摇号,场面火爆。组照里有这样一个时刻,略微颔首的老人,将沧桑的双手在胸前合十,默默祈祷能摇到房子。摄影记者没有刻意讲究构图,也没有刻意强调冲击力,仅仅着力刻画被摄人物的情绪和境遇,触动同在买房大潮下的每个人。

那些排队的故事

如果你比较各国的经济发展史,你会发现,资源稀缺时期,排队是获取资源的一种常用方式。

提到排队,就不得不提英国人。排队深入英国人的日常生活,有网友对此戏称为“不排队就会死”。其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国人养成排队的习惯有很大影响。战争年代,衣物、汽油、食物严重供应不足,物资短缺时期只能耐心等待分配。这是英国人“爱排队”的成因之一。

再看看莫斯科,80年代,当地人排队买衣服是著名的景象;90年代,当麦当劳在莫斯科开设第一家店时,当地人排队进餐厅品尝洋快餐;90年代末期,银行和货币兑换所门前更是人满为患。

以当下愈演愈烈的“希腊债务危机”为例,也可以通过“排队”寻觅经济大事件里的小故事。例如,在希腊塞萨洛尼基,很多老年人在银行前排起拥挤不堪的长队等待领取养老金。最终,银行停业,希腊政府实行资本管制,全国超1/3提款机被取空。

理解供求,会带来很多新观点

为经济大事件留影,不需要摄影记者学习深奥的经济理论,因为经济学到最后也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学派。关键在于,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果仅从生硬的学术名词出发去拍摄,我想,照片也一定生硬。任何一个重要经济事件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它留给我们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去发现,去思考。不妨从其中资源的供求关系开始,了解其中的人和事,说不定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当让也包括打动读者的大事件和小故事。换一个角度思考,也许才是经济类新闻摄影创新的一条路。

(作者是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2013级博士)

转载本刊文章,请务必注明转载自《中国记者》期数、作者等要素。

猜你喜欢

摇号排队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209亿!广州第二批集中供地完成,再现摇号地块!
怎样排队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巧排队列
三角龙排队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摇号”的实质——三论“合理定价抽取评审法”
深圳车牌首次摇号 纯电动车指标遇冷
电商下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