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国际动态与研究热点*
——2010~2014年CALL论文关键词分析

2015-03-13郑春萍

现代教育技术 2015年7期
关键词:词频热点学习者

郑春萍

(1.北京邮电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876;2.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国际动态与研究热点*
——2010~2014年CALL论文关键词分析

郑春萍1,2

(1.北京邮电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876;2.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是应用语言学一门非常年轻的分支学科,也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目前针对CALL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通过分析CALL领域5本国际学术期刊论文的关键词发现,近5年该研究领域主要围绕8个主题展开:CALL的理论基础、CALL与新兴技术、CALL与学习者、CALL与教师发展、CALL与语言习得、CALL的设计开发、CALL与测试评价、CALL与教学方法。近5年来,社会文化理论是CALL领域引用最频繁的理论基础;基于计算机的沟通技术是该领域研究最广泛的新兴技术;以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为代表的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是CALL领域的研究重点;CALL在促进学习者的语言发展方面,最受研究者关注的是学习者词汇与写作能力的提升。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研究热点;词频分析;关键词分析

引言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CALL)根植于教育技术[1],是应用语言学一门非常年轻的分支学科[2],也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尽管 CALL发展的历史不长,国际学术界针对该领域的研究却已日趋成熟。深入探析CALL领域的国际前沿趋势,有利于我国CALL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对我国CALL的教学实践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结合CALL领域的5本国际学术期刊,采用文献关键词词频分析法,报告了近5年(2010~2014年)CALL的国际动态与研究热点。

一 研究背景

1 CALL与其研究领域

CALL作为一个专业术语最早由Davies和Steel于1981年在一篇会议论文中提出,最初旨在强调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语言学习方式[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该术语受到了相关术语的挑战,讨论较多的如技术支持的语言学习(Technology-enhanced Language Learning,TELL)、网络支持的语言学习(Web-enhanced Language Learning,WELL)、移动技术支持的语言学习(Mobile-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MALL)等。尽管不少学者对各类相似的术语进行过讨论,部分学者还是坚定地支持继续使用 CALL来描述这一特定的研究领域。如 Levy、Hubbard[4]在“Why call CALL ‘CALL’? ”一文中强调继续使用CALL来描述技术支持下的语言学习,并认为CALL反映了以计算机为中介的语言学习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更重要的是在国际学术界,无论是研究者个人还是专业组织都已使用该术语超过20年。Gruba[5]认为CALL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术语,它涵盖了第二语言和计算机技术相关的各类学术研究,而其他术语往往只反映计算机在某方面的应用。Thomas等[6]也认可了CALL这一术语的时代价值。本文沿用CALL来描述技术支持语言学习的研究领域,旨在探索CALL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国内CALL的研究提供启示及参考依据。

2 CALL国际期刊的选择依据

本文选取了CALL领域的5本国际学术期刊,针对近5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展开研究。这5本期刊分别为: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语言学习与技术》),ReCALL(属于欧洲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协会刊物),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System(《系统》,属于教育技术和应用语言学相结合的国际期刊)和CALICO Journal(属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联合会刊物)。其中,前4本期刊为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CALICO Journal为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联合会会刊。近年来,不少国内外学者都曾基于这5本期刊进行过文献综述。如Macaro等[7]曾结合其中4本期刊对CALL领域做过系统的文献综述。罗红卫、祝智庭[8]也曾结合其中3本期刊,对国际语言教学领域教育技术研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过总结分析。随着CALL领域的快速发展,我们有必要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梳理。

二 研究设计

1 研究方法与研究问题

本研究采用关键词词频分析法对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关键词词频分析法是通过统计体现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的频次高低,来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文献计量学方法[9][10]。基于该研究方法,本文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国际CALL研究在2010~2014年间的热点关键词是什么?

(2)结合热点关键词与文献内容,国际CALL研究在这5年间的热点主题是什么?

2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和CALICO Journal论文库为数据源,检索了以上5本国际期刊的文献信息,时间选择从2010年第一期至2014年最后一期,共收集文献883篇。随后,人工排除了编辑部致辞(Editorial)、书评(Book Review)、软件简评(Software Review)、System期刊中未涉及CALL的文献以及没有明确标注关键词的文献,最终选取文献434篇,如表1所示。

表1 2010~2014年CALL期刊关键词编码的论文数量统计表

3 数据分析流程

本研究数据分析流程如下:(1)采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0.0对434篇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编码;(2)采用Nvivo 10.0词频统计功能对关键词进行自动聚类汇总,创建关键词列表;(3)基于关键词词义,对列表进一步进行人工归并,创建关键词词丛列表;(4)选择归并后的高频关键词词丛,结合文献分析,总结研究热点。

三 结果与讨论

1 CALL研究热点关键词

本研究首先采用Nvivo 10.0对文献关键词进行了编码,合计编码关键词1570个。随后,采用Nvivo 10.0软件中的词频统计功能对关键词进行了自动聚类汇总。如图1所示,CALL与基于计算机的沟通(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CMC)技术等处于关键词词语云的核心位置。

图1 2010~2014年CALL期刊文献论文关键词词语云图

图2 CALL与新兴技术关键词丛频次图

由于Nvivo 10.0软件的词频统计只能根据英文单词的相似性进行聚类,研究者随后根据关键词词义进行了人工归并。人工归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根据相近的词义进行归并,如英语作为外语(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的学习、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的学习以及对外英语教学(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归并后统称为英语语言学习与教学;第二类是参考现有文献中的分类框架,将同一类别的关键词进行归并,如根据Macaro等[11]的分类框架,将Email、Newsgroups、Chat、Discussion Forums、Videoconferencing等技术归并后统称为CMC技术。

基于编码、自动聚类与人工归并,首先选择出现频次15次以上、百分比在1%以上的关键词词丛33类。随后,排除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英语语言学习与教学、(在线)语言学习与教学、信息技术与语言学习、语言发展与二语习得等“词义宽泛、特点不突出的关键词丛”[12]。最终,保留了28类关键词词丛,如表2所示。

表2 2010~2014年CALL热点关键词词丛表

2 CALL研究热点主题

通过分析28类关键词词丛,结合文献分析,可以发现近5年CALL领域主要围绕8个主题展开:

(1)CALL的理论基础

CALL领域的研究首先是基于一定的研究范式或研究理论而开展的,不同的研究范式和理论对CALL研究的指导作用不尽相同。CALL的历史发展一般分为结构型CALL(Structural CALL)、交流型CALL(Communicative CALL)和整合型CALL(Integrative CALL)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13]。比如结构型CALL主要基于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强化是影响CALL最主要的因素;交流型CALL主要基于信息处理理论和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CALL是积极深入处理信息的过程,反映了人类心智的理解能力;而21世纪以来出现的整合型CALL主要依据的是学习的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14],强调语言学习是意义的社会建构过程。以该理论视角为基础的研究者一般认为,语言学习只有在学习者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环境不断交互的过程中才能进行[15]。从关键词分布看,近5年来,社会文化理论(表2内序号=21,频次=19次)是讨论最多的理论基础之一,充分反映了该理论在指导新阶段CALL研究方面的重要性。

(2)CALL与新兴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是CALL领域发展的直接驱动力,因此也成为了热点研究主题之一。如图2所示,近5年来,基于计算机的沟通技术是最受关注的新兴技术,(在线)语料库技术、移动技术支持的语言学习、Web 2.0技术、虚拟社区/虚拟世界和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也备受关注,随后是游戏/电脑游戏、数据/基于数据的学习、词汇注释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

(3)CALL与学习者

Selinker[16]指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研究应该处于中心位置。CALL领域的研究也表明,对学习者行为的深入分析是保证技术有效实施的核心要素[17]。如图3所示,近5年来,学习者个体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s,IDs)受关注度最高,紧随其后的是学习者与学习者行为、学习者态度与体验。学习者个体差异属于差异心理学的研究范畴,根据Dörnyei[18]关于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构成要素的论述,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一般包括学习者性格、语言学能、学习动机、学习风格、认知风格、语言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焦虑、学习者创新能力、交际意愿、学习者自尊和学习者信念等方面。研究者对关键词涉及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文献做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在近5年关于个体差异的研究中,自主学习能力受关注度最高,其次是学习动机与学习者信念。

图3 CALL与学习者关键词丛频次图

(4)CALL与教师发展

Colpaert[19]指出,CALL研究领域已在两个方面发生了演变,一是新兴技术的发展,二是教学模式的转变。这些变化对教师教育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在保证课堂有效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1]。从关键词分布看,教师教育与发展(表2内序号=4,频次=50次)是CALL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之一。

(5)CALL与语言习得

Stockwell[22]指出CALL的应用价值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学习者四大基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提高;二是促进学习者在三大主要领域(语音、词汇、语法)的提高。如图4所示,近5年最受研究者关注的是学习者在词汇和写作方面的提高,其次是阅读、听力、口语、交流策略与能力。同时,互动与反馈作为二语习得领域非常重要的主题,在CALL研究领域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图4 CALL与语言习得关键词丛频次图

(6)CALL的设计开发

CALL领域的设计开发既包括整体的教学设计,也包括具体教学环境、课程、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教学设计与CALL领域的结合为CALL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视角,从关键词分布可见,设计与基于设计的研究(表2内序号=20,频次=19次)是近5年的研究热点之一。

(7)CALL与测试评价

CALL领域的测试与评价涉及面较广,研究视角也各不相同。在选取的文献中,既有针对技术开发成本与应用效果的测试评价,也有针对学习环境的测试评价,还包括对学习者学习能力、语言能力的测试评价。从关键词分布看,测试评价(表2内序号=17)达到了21次,属于CALL领域较受关注的主题之一。

(8)CALL与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革新是CALL领域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关键词分布看,任务型语言教学(表2内序号=18,频次=21次)和混合式教学(表2内序号=19,频次=20次)备受关注。任务型教学法是语言教学领域极具活力且备受青睐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与CALL领域的结合也日益受到该领域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的关注[23]。混合式教学法将传统师生面对面的教学与计算机辅助下的教学相结合,是一种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特殊的教学方法与策略[24]。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法的讨论也会更加深入。

四 结语

本研究对近5年CALL领域5本国际学术期刊的论文关键词进行了统计分析,梳理了该领域的研究动态,总结了CALL的理论基础、CALL与新兴技术等8个热点研究主题。结合文献分析,研究者发现:(1)社会文化理论是CALL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2)基于计算机的沟通技术是CALL领域研究最广泛的新兴技术;(3)学习者个体差异已成为CALL领域的研究重点,主要表现为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研究;(4)CALL在促进学习者的语言发展方面,最受研究者关注的是学习者词汇与写作能力的提升;(5)CALL对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与评价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研究也较为活跃。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CALL具有广阔的研究与应用前景。追踪该领域的国际动态与研究热点,能更好地指导我国CALL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实践。

[1]Chapelle C.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foundations for teaching, testing and researc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28.

[2]Beatty K.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M]. 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10:2.

[3]Davies G, OttO S, Ruschoff B.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CALL[A]. Thomas M, Reinders H, Warschauer M. Contemporary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C]. London: Bloomsbury Academic, 2014:19-38.

[4]Levy M, Hubbard P. Why call CALL “CALL”?[J].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2005,18(3):143-149.

[5][13]Gruba P.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ALL)[A]. Davies A, Catherine E. The handbook of applied linguistics[C].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5:623-648.

[6]Thomas M, Reinders H, Warschauer M. Contemporary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M]. London: Bloomsbury Academic, 2014:17.

[7][11]Macaro E, Handley Z, Walter C.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ALL in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Focus 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J]. Language Teaching, 2012,45:1-43.

[8]罗红卫,祝智庭.语言教学领域教育技术发展:一个国际视角的考察[J].外语电化教学,2011,(6):52-58.

[9]马费成,张勤.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热点——基于词频的统计分析[J].情报学报,2006,(2):163-171.

[10][12]王立非,江进林.国际二语习得研究十年热点及趋势的定量分析(2000-2009)[J].外语界,2012,(6):2-9.

[14]Vygotsky L S.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27.

[15]Lantolf J P, Thorne S L.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the genesis of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79.

[16]Selinker L. Interlanguage[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72,(10):209-231.

[17]Levy M, Stockwell G. CALL Dimensions: Options and issues in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M]. New York: Lawrence Erlbaum, 2006:193-195.

[18]Dörnyei Z. The psychology of the language learne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2005:1-9.

[19]Colpaert J. The “Publish and Perish” syndrome[J].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2012:25(5),383-391.

[20]Dooly M. New competencies in a new era?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a teacher training project[J]. ReCALL, 2009, 21(3):352-369.

[21]Egbert J, Huff L, McNeil L, et al. Pedagogy, process, and classroom context: Integrating teacher voice and experience intoresearch on technology-enhanced language learning[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9,93(s1):754-768.

[22]Stockwell G. A review of technology choice for teaching language skills and areas in the CALL literature[J]. ReCALL, 2007,19(2):105-120.

[23]Thomas M, Reinders H.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with technology[M]. London: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10:16-18.

[24]Garrison D R, Vaughan N D. 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Framework,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M]. San Francisco, CA: John Wiley and Sons, 2008:5-7.

International Research Trends in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Keyword Analysis of CALL Journal Articles from 2010 to 2014

ZHENG Chun-ping1,2
(1. School of Humanities,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China 100876; 2. Faculty of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100875)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ALL) is a young branch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also a vibrant area with dynamic research perspectives. This paper adopts word frequency analysis method to examine research trends in CALL based on articles published by five international CALL journals from 2010 to 2014.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eight research foci in the field of CALL, namely, fundamental theories for CALL, CALL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CALL and learners, CALL and teacher education, CALL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AL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ALL and test evaluation, CALL and pedagogies. Findings further indicate that sociocultural theory is the most frequently cited theory;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has attracted the most research atten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CALL; the research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test topics in CALL. Finally, the research also points to the affordance of CALL in learners’ language acquisition, particularly their development in vocabulary and writing.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ALL; research focus; word frequency analysis; keywords analysis

G40-057

A【论文编号】1009—8097(2015)07—0075—07【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5.07.012

编辑:小米

本文受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编号:YETP0463)资助,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与研究”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郑春萍,北京邮电大学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邮箱为zhengchunping@bupt.edu.cn。

2015年3月5日

猜你喜欢

词频热点学习者
热点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热点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结合热点做演讲
25年来中国修辞研究的关键词词频统计*——基于国家社科与教育部社科课题立项数据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词频,一部隐秘的历史
以关键词词频法透视《大学图书馆学报》学术研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