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2015-03-13张成伟袁庆飞

现代教育技术 2015年7期
关键词:批判性技能素养

张成伟 袁庆飞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张成伟 袁庆飞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文章在厘清批判性思维概念、本质及与中学生信息素养关系的基础上,针对中学生素养要求进行适当“翻转”重构,设计了教学流程四大环节十小步骤,通过教学案例进行具体教学实施,旨在探寻信息化社会环境中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培养的注意事项:信息技术教师须遵循信息技术学科特点,逐步深入渗透批判性思维;发挥团队学习的作用、明确分工,避免学生在网络学习中迷航,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适当使用支架式的搭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案例情境,为思维寻找突破口;信息技术环境下,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防止技术异化。

信息技术学科、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培养

引言

早在2002年美国率先制定的“21世纪技能”学习者能力框架中,就明确指出信息、媒介和技能的重要性。2010年新加坡也在自己的教育目标——“21世纪竞争力”框架中重点强调了学习者的能力结构问题。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公民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技能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数字化生存?每个人如何从庞杂的信息中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批判性思维是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我国国家新课程改革到今年已有10余个年头,新课改最大的改变是帮助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习得一种“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价值内化的高级思维模式,如果中学生没有形成批判性思维方式,成人后进入社会就难以理智、条理地分析、判断、选择,就容易陷入“信息迷茫”、“信息消化不良”,甚至会被别有用心者的言行“引诱”,近期屡次曝光被骗入传销、卖肾买电子产品等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

本文以批判性思维能力为着眼点,试图探讨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实现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流程,使学生初步具备优良的思维品质——批判性思维意识和技巧。这种方法包括思维方式的演变,并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评判意识,进而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消费观、生活习惯,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一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与本质

Robert Ennis[1]是批判性思维运动的领跑者,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并认为批判性思维在论证的分析、推论、反思中占有决定性作用。该概念告诉我们,批判性思维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中,在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具备了批判性思维的人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理智、客观地选择相信什么,知道通过什么方式做什么,从而得出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Richard Paul[2]认为:“批判性思维是积极地、熟练地解析、应用、分析、综合、评估支配信念和行为的信息的过程。”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哲学学会用德尔菲方法,得出了一个较为一致的意见: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调节的判断力[3]。这种判断力可以理解为对事物进行解释、分析、评价、推断的证据、概念、方法。我国国内则普遍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的对象所包含的判断和论证进行解释、分析、评估、推理、说明和自我规范的综合认知能力[4]。探讨这一概念的意义,在于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批判性思维的过程。

二 批判性思维是中学信息素养的一部分

新加坡教育部的“21世纪竞争力”框架,认为新加坡学生在21世纪应该成为一个自信的人、自主的人、积极贡献者以及有责任心的公民[5]。其中,批判性和创造性思考能力是适应全球化社会必须掌握的两大技巧。新加坡“21世纪竞争力”框架给我们提供了两点参考:一是我国应该制定更加具体可执行的学习者能力框架,二是信息技术学科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更要关注信息时代学习者的批判反思能力。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标准指出,设置信息技术课程要以培养青少年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于1989年对“信息素养”进行了定义: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6]。可见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基于思维的概念,重点是信息检索、分析以及评价,通过完善的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教育的本质则是基于思维的培养,但我国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过多地重视计算机操作方面的技能,而忽略了高层次的思维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欠缺,并且走向社会后容易将网络作为游戏而不是思考的工具。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批判性思维互相关联,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又是信息素养的核心要素。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是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应向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面向批判性思维的信息素养教育。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学生走向社会后才能依据信息需求,有目的、高效地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包括问题的阐释、解决方案的设计、解决方案的实施以及相关的反思与自我调节等。因此,开展基于批判性思维的信息素养教育势必成为新课改的主要任务之一。

三 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理论基础

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看,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认为“他们善于思考,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新现象具有较高的敏感和好奇心”。有关课程设置包括三种思路:第一种是采用精心规划的关联课程,较为著名的有德波洛的COFRT课程(Cognitive Research Trust)、里普曼的“儿童的哲学”(Philosophy for Children)、弗斯坦的“思维工具强化”(Instrument Enrichment)等;第二种是在某一学科教学中逐步渗透,即将思维技能的隐性知识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建构新的思考过程,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对所接触到的知识和信息进行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第三种是有针对性地跨学科。相关研究表明:公民具备批判性思维的意识与技能是一项基本能力,而且可以后天习得。依据现阶段条件,本研究采用的是第二种思路,即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渗透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包括阐释(明确主题、抓住中心思想和议题)、分析(找出证据、判断信息的准确性、从多种角度考察合理性)、评价(使用相关理论和数据支撑、评定事物的价值和意义)、推理(推理预测可能的后果)以及在反馈系统中的自我调节和自我适应等。从批判性思维的过程来看,批判性思维是由初始阶段的怀疑与质疑,到有所反省、陈述、解释说明、分析推论、评估、反馈以及自我适应的一种心理和大脑的活动过程,如表1所示。

表1 批判性思维技能指标

四 信息技术学科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设计与应用

借鉴中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指标数据和中学生培养的一般性策略,结合实习单位教学环境,研究者树立了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思想,充实批判性思维的理念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提倡教育交往理念,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重视后进生,分工协作,促进共同进步。大概流程环节依据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并质疑,引导学生分解问题;然后学生利用提供的网络环境,针对问题查询资料,提出个人观点;其次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小组互评等方式,对个人观点进行深入分析、推理;再次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分析各组观点的优缺点,补充资料并得出合理结论;最后鼓励学生对思维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希望通过该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阐释问题的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评价问题的能力、信息推理的能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大概流程环节如下:

1 准备阶段,树立批判性思维意识,掌握技能

(1)教师在每个班的QQ群中共享分组名单,每组5~7人,推选小组长;

(2)教师给学生讲解思维的概念、特点和优势,让学生掌握批判性思维方式的技能;

2 设置引言、布置任务阶段,提高学生阐释技能

(1)教师抛出信息技术学科软件有关的引言和案例;

(2)教师提供相应的资源素材,学生拓展资料,了解、阐释问题;

3 引导监控阶段,提高学生分析评价技能

(1)鼓励组长发挥好引导和监督的作用,防止信息环境下技术异化;

(2)教师适时以“问题式”构建思维框架,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析问题;

(3)组长主导组内探讨,以QQ群为平台进行智力风暴讨论;

4 深层次探讨阶段,提高学生推理反思能力

(1)理清思路,描述观点,寻找理论支持,形成文稿;

(2)以组为单位,面向全体同学汇报;

(3)同学自我反思思维过程,修正自己的观点。

研究者在讲授“把握未来际遇”这一章节时,针对九年级学生信息素养特点和思维发展情况,以“春招”这一情境进行了批判性思维的融入。该单元学习目标分为三个方面:①知识目标是熟悉常用的搜索引擎;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了解不同信息的下载途径。②技能目标是熟练运用百度检索信息;学会运用迅雷等工具高效地下载信息。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设置问题教学模式如下:在一年一度的九年级春招中,招生学校、班主任、家长、学长提供的各方面的信息都涌向九年级的学生,使学生容易迷失方向。那么,学生是选择读高中还是读技校?如果选择了高中,中考失败怎么办?如果选择了技校,选择哪个专业比较好?举个例子,小明是一名九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学历低、没有什么特长,初中毕业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家庭经济情况一般;活泼好动,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对计算机编程很感兴趣。根据目前的情况,小明应该如何选择?

本研究针对九年级学生实验组设置2个班,每班46人、6个小组,小组设置时充分考虑规模、成员性别、学习动机等因素,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分组的平衡性和组员的异质性:

1 准备阶段:第一课时

(1)教师重申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和层次;

(2)教师在QQ群中共享分组名单、案例、“搜索引擎技能与技巧”,基本不提供素材;

(3)组长根据分组名单在QQ群中创建讨论组、明确分工,组员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并在讨论组中分享(以组员自学为主、组内互助为辅,在做中学习搜索引擎技能与技巧);

2 引导阶段:课程翻转

(1)教师在QQ群中给学生提供思路(布置翻转作业):①小明有什么学习特点?为什么?②你认为小明适合读技校还是读高中?为什么?③小明选择读技校、读高中各有什么优势?④国家技校和大学方面有什么政策支持?⑤技校和大学就业形势怎样?

(2)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阅读第一课时QQ群中同学共享的信息,结合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整理并适当补充相关素材;

(3)QQ讨论组内讨论,理清思路形成初步观点;

3 深层次探讨阶段:第二课时

(1)各组进行汇报:选择读技校,根据小明的学习特点、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和国家政策扶持等进行论证;找出反对观点并有根据地予以驳斥,论证小明应该进入社会或读高中;

(2)畅想一下小明的未来生活;

(3)教师点评,包括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利用材料进行的思维过程;

(4)相关生成性资料在QQ群中共享,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有理、有据地进行选择。

研究者结合对学生活动的全程监控,对照批判性思维技能指标,认为该教学流程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更是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达到了较深层次的“评价”、“推理”和“推理反思”。研究者在信息技术学科课堂中渗透批判性思维进行授课,受到大部分同学的欢迎。当然鉴于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并不是每堂课、每一个教学知识都能够渗透批判性思维意识和技能。

五 研究结论

这种重视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育方式,一方面让中学生学会了把技术当作工具来收集、分析、判断、评价与解释信息,促进了他们思维、辨析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分组讨论减少了个人对信息获取、分析、判断和评价的偏好倾向,从而使学生们看待问题更客观、更全面。不断涌现的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必要支持,但在培养的过程中还需注意:

其一,信息环境下,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一定影响。信息技术教师须遵循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教案设计要贴近生活,适当使用“提问法”支架式的搭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案例情境,为思维寻找突破口,逐步深入渗透批判性思维。

其二,初期教师要做全程监控,把握讨论的方向,以后逐步放手,让组长发挥作用、明确分工,使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避免学生在网络学习中迷航。

其三,信息技术环境下,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防止技术异化。网络化的目的是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实现其正价值而服务于人。可在应用过程中受商业化等因素的影响,大量不良信息引诱学生利用网络看不良视频、聊天、玩游戏等,这需要做好监督。

[1]陈艳阳.批判性思维理论及其能力培养途径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9:8.

[2]冯莹倩.徐建东.王海燕.异步在线交流中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提问模型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6):93-98.

[3]郭丽丽.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在线协作学习脚本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

[4]张俊.姜扬.王国良.情报分析人员的批判性思维研究[J].情报科学,2010,(1):54-58.

[5]周晓清,汪晓东,刘鲜,等.从“技术导向”到“学习导向”——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与教变革国际发展新动向[J].远程教育杂志,2014,(3):13-22.

[6]杨国庆.面向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高校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40.

The Training of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bject

ZHANG Cheng-wei YUAN Qing-fe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e Education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China 730000)

Based on clarify critical thinking concept, essen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ddle school students’information literacy,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appropriately “flip” refactored. The teaching process with four links and ten small steps wa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through the concrete teaching case, aiming to explore the considera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information society environment. It investigated tha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 must foll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sciplines, gradually penetrate critical thinking; make the role of team learning play, clear division of labour, avoid the students being lost in network learning, let each student to participate in. The appropriate u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caffolding”, can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ase situation, look for breakthrough for thinking.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should avoid to technology alienation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sciplines; information literacy; critical thinking;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G40-057

A【论文编号】1009—8097(2015)07—0044—05【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5.07.007

编辑:小米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在线学习活动设计”(项目编号:DCA1302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成伟,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师信息化教学,邮箱为sdzcw@126.com。

2014年10月30日

猜你喜欢

批判性技能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