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稳定性的策略初探

2015-03-13叶翠玲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稳定性兴趣

叶翠玲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很多农村小学生没有形成稳定的课外阅读兴趣。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课外阅读课堂的推进是课外阅读兴趣稳定性的推手,家校联合是发展孩子阅读兴趣稳定性的关键。阅读兴趣的稳定性可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决定人生未来发展的高度。

【关键词】阅读兴趣;稳定性;兴趣;策略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2011版《新课标》对课外阅读也明确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6-12岁是阅读能力长足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孩子阅读兴趣稳定性培养的关键。但是,在实践中很多学生还是没有形成持久、稳定的阅读习惯。小学生阅读兴趣是否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对他们的引导和培养。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稳定性,经过实践研究笔者总结如下几点:

一、课堂培养阅读兴趣稳定性的策略

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和坚持性比较弱,课外阅读兴趣不稳定。孩子的课外阅读由兴趣上升为稳定,其实是量变到质变的一种飞跃,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这种兴趣的稳定性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我们教师通过反反复复、不厌其烦、费尽心思地督促和纠正来帮助他们。

(一)明确目标,触动灵魂

孩子阅读兴趣的稳定性与阅读目标有关,孩子的阅读如果能触动灵魂的深处,孩子喜欢读书,这情感越厚,阅读的兴趣也越稳定。这浓厚兴趣的动力是课外阅读目标,也只有对阅读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间接兴趣主要对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感兴趣。课外阅读的间接兴趣是维持稳定性的关键,它是一个人的个性倾向,不会因为活动的结束而消失。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间接兴趣,使学生乐意为之,从而自觉进行课外阅读,达到兴趣的持久和稳定。

(二)以课堂为主,引导学生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语文教本不是阅读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这段话表明了课内阅读教学是手段,课外阅读才是目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的文本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利用情境的创设,图画的想象,语言的描述,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孩子边读边思考。农村小学孩子课外阅读方法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更加要注重边读边思考。

(三)运用工具书,增强阅读的稳定性

学生喜欢阅读,我们不能天天陪着孩子读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稳定性需要他们的阅读方法到位,而学生不求甚解的阅读为数不少。怎么办?学生要解决那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除了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外,还可以利用工具书求得解答。新课标对学生明确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可见工具书的重要。小学生常用的工具书是新华字典,因此要求孩子书包必备新华字典,带进课堂。课堂上接触到一些不会的新词,我会让学生动手查字典。

(四)阅读评价,推动阅读的稳定性

十个手指有长短,如何在一个几十人的班级中开展阅读,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稳定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课外阅读如果能得到大家的肯定,他们阅读的兴趣一定很浓。基于这种想法,我们设“阅读之星”分三级星,四级星,五级星,这作为阅读质量的评价等级的标准之一。每天实行5分钟课前阅读分享,这作为阅读质量的评价标准之二。诗歌和故事比赛课作为孩子阅读之星的评价标准之三。每月阅读手抄报是孩子阅读之星评价标准之四。高层次的评价是书香少年和书香家庭,我们一般在元旦或六一进行评选。班级阅读活动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而阅读的快乐让他们更加喜欢阅读,让他们的阅读变得更持久。

二、家庭培养阅读兴趣稳定性的策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引导孩子爱读书是每个父母的责任,孩子一旦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燃起求知的智慧之火。如果这种浓厚的兴趣能持之以恒,它可以改变孩子的气质,也可以培养孩子高尚心灵。

(一)准备阅读书本和工具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认为,儿童阅读有个黄金定律,就是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读什么书,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其实与阅读内容是相对应的。例如,低幼孩子更喜欢动漫、绘本类童话图书,中年级偏向于科普、小说类图书,高年级学生对于自身生活紧密联系的文章更感兴趣。一旦错过了阅读期,便不好弥补,就像种田错过了播种期,因此家长和老师在为孩子选书时,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此基础上关注其个性和爱好,选择适合他们的书籍。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书,拥有自己的简单书架,为孩子安装一个床头灯或阅读小灯,让它陪伴孩子开始愉快的阅读之旅。

(二)亲子共读

环境是孩子萌发兴趣的基地,因而家长要多制造机会,创设阅读环境让孩子愉快地阅读。亲子共读是一件温馨又愉快的事,情绪上是一种享受,不仅有助于孩子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一家人通过共读和讨论书中内容的过程,让彼此情感更加亲密。例如:妈妈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孩子在妈妈好听的阅读声中,带着精彩的故事人物一起入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彩故事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他会在你的故事中发现乐趣,觉得比看电视更有意思,比玩游戏更好玩。因为孩子在听故事时会调动脑细胞,加以无限的想象,人物跌宕起伏的历险让孩子大开眼界,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变幻无穷的宇宙也会深深地吸引着孩子的心灵。每天睡觉前陪孩子看书,时间不一定太长,但一定要坚持。时间久了,读书自然而然成为一种习惯,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正常。

(三)举办家庭读书会

家庭读书会主要以讲故事和朗诵的活动为主,只要孩子喜欢,不用很正式,简简单单就行。活动可以选择在节假日,家庭成员都在家时举办。例如在中秋节举行的赏月会,我们一家人围绕月亮的话题读古诗、讲故事,讲有关月亮的知识,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家庭读书会在每一个家庭都能举办,容易操作同时对孩子阅读兴趣的稳定性有很大的效果。

三、借社会力量,为阅读稳定性加力

1. 逛书店和图书室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妈妈,我逢周六都会带孩子去省立图书馆看书。孩子在那里搜索到很多她喜欢的公主书、搞笑的漫画和中外经典故事,经常不到关馆都不愿离开。现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大型书店,图书室里的图书更是品种齐全、应有尽有。经常带孩子逛书店和图书馆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了解到书的多样性,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书,最直接地感受到浓郁的读书氛围,从而产生读书的愿望。

2. 参加社会阅读沙龙

阅读沙龙对农村孩子可能是一个比较新的词语,农村孩子接触比城市孩子少,家长在引导方面也可能有欠缺,而社会上组织的阅读沙龙给我们提供更多阅读分享的机会。市区的图书馆经常会举办一些阅读活动,如“我与建筑有个约会”“白雪公主”“圣诞梦工场”等等。主动带孩子参与阅读沙龙,孩子会因为想拓宽知识面而参加活动,又通过参加活动增加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阅读的稳定性也在不知不觉中埋下种子。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史,它决定人生未来发展的高度。阅读兴趣的稳定性是这个高度的精神粮食。学校、家庭和社会是联合发展孩子阅读兴趣稳定性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M].海口:南海出版社,1991.

[2]王泉根.尊重儿童阅读有个黄金定律[J].北京:中国教育报,2009(2).

[3]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

[4]张洪玲.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韩兴娥.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

[6]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稳定性兴趣
非线性中立型变延迟微分方程的长时间稳定性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模糊微分方程的一致稳定性
一类离散非线性切换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