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语语系新文学”的概念

2015-03-12荣华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王德威詹姆逊文学史

荣华

摘 要:王德威先生对晚清文学的发现与阐释颇受学界瞩目, 由"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观念引发的文学史研究争鸣。王德威先生的研究,让学界对晚清文学的艺术价值做出了重新的定位和发掘,这也是从现代文学学科建立以来,最富变革性的研究成果之 一。

关键词:“华语语系文学”的概念;现代性; 述评

王德威先生对晚清文学的研究颇受学界瞩目,其提出的晚清文学“被压抑的现代性”是近年来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的热点。王德威的主要观点集中体现在其两篇名作——《被压抑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的重新评价》中。这两篇文章之所以引起重大影响,是因为其对于晚清文学的定位与传统观点迥异。

一、王德威对晚清文学现代性的阐释

传统观点认为,从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前后到宣统皇帝宣布退位的六十年中,中国文学进入传统文学的尾声。但是王德威认为,晚清文学中四大类小说:狭邪小说、侠义公案小说、丑怪谴责小说、科幻奇谈分别体现着现代性论述的四个方面,即欲望、正义、价值、知识真理。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王德威认为晚清文学是充满多音复义的,是众声喧哗的,体现出多重可能的现代性。

由晚清小说的文本分析,引出了王德威对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思考。他认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并不是受到西方冲击才开启的,而是从传统小说的内部因素发展而来,西方的冲击只使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更加曲折了。五四以后,由于救亡图存的呼声渐高,感时忧国的写实主义逐渐确立为正统,使晚清文学中种种现代性的发展向度变得窄化,五四以来的鸳鸯蝴蝶小说、新感觉派小说实际隐性体现了晚晴文学开启的现代性,虽受到压抑,但其影响甚至持续至今。

然而,对于五四文学,王德威并不是一概否定。五四文学正是在打倒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建立起现代文学的话语体系,因此他在不否认五四文学现代性的同时,希望建立起晚清文学现代性的话语体系。但是这种观点毕竟是有一些矛盾的。五四文学所反抗的,正是包括晚清文学在内的传统文学,鲁迅等具有现代意识的新文学作家将晚清文学视为封建余孽来批判。因此,反而是五四压抑了现代性,晚清文学的多声部和实验性更符合西方現代性的标准。

二、詹姆逊“现代性”观念带来的启发

这种观点具有天然的矛盾性,笔者认为,其原因就在于“现代性”概念的模糊和使用“现代性”一词的时代背景。新左派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詹姆逊或许可以在这个问题上给我们一些启示。詹姆逊认为,解释学家姚斯论述的现代性的两种模式具有启发意义:这两种模式是“循环性的现代”,即“感觉到存在断裂时候的一种历史意识”,另一种模式是“类型性的现代”,即“对整个时期的关注,感觉到我们时期类似于过去某个时期”,两种模式既对立,又在互相的解释中得到消解。因此詹姆逊认为,历史是连续和断裂的辩证统一,但是人们往往只看到自己时代的独特性,而认为过去时代与自己时代是断裂的。

王德威的观点所说的晚清文学求新求变体现出的现代性正是一种“循环性的现代”,五四文学的反传统也是一种“循环性的现代”;而晚清文学多重可能的现代性,是一种“类型性的现代”。两种现代性存在互相对立,又互相消解的关系。因此,所谓“现代性”是一种模糊性概念,或者说是一种叙述的方式,不同的叙述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了不同的断裂模式进行叙述,只不过都赋予了“现代性”的概念。

三、关于文学史现代性思考

笔者认为,叙述者或研究者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根据所处的时代环境来选择对历史的不同描述,对历史的因果关系采取不同的断裂,因而产生了现代性的不同阐释。传统的文学史写作是这样的,王德威的晚清文学现代性观念也是这样的。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的研究都是回溯性的构建,研究者或叙述者只能够立足于当代对历史进行整理。因此,应该着眼于当代,构建一个能够与当代对话的历史。王德威挖掘晚清文学的现代性,正是因为当代文学与晚清文学有某种同质性,都与五四文学有着迥异的形态。处于不同的时代环境中,对于现代性的阐释必然有很大不同,好像在不同的维度中,很难将之并列。比如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书写,1949年以前是以启蒙主义为核心的叙述,建国后到80年代是以革命话语体系为支撑的书写模式,80年代以后文学史的书写者又围绕着现代化和现代性进行叙述。王德威的研究正是围绕现代性进行叙事的。在不同文学史叙事模式中,现代性的所指也难以尽同,不同叙述中所说的“现代性”也难以互相压倒对方。

总之“现代性”这一概念本身就充满矛盾,因此,“现代性”是否可以作为文学史书写或叙事的中心是值得商榷的。所谓“现代性”的背后,永远都有“当代性”的影子,用“现代性”作为文学史叙事主轴可能会陷入争论和循环的怪圈,难以涵盖文学发展的整个进程。

参考文献:

[1]冷露.评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说[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2).

[2]李凤亮.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整体观及其批评实践——王德威教授访谈文艺研究,2009(2).

猜你喜欢

王德威詹姆逊文学史
詹姆逊关于意识形态的政治无意识阐释
“抒情传统”:从“古典文学”的言说到“史诗时代”的展望
“山顶独立,海底自行”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王德威文学史书写的启发与警示
辩证理解现代文学史书写的“真实性”
三维视野下的观照
论詹姆逊的辩证批评理论
语言的牢笼:论詹姆逊对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