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的疗效观察*

2015-03-12王东安孙洁民罗光伟王怡轩

重庆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组胺变应性皮质激素

王东安,孙洁民,杨 硕,罗光伟,张 念,文 芸,聂 红,王怡轩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 430022)

变应性咳嗽是指慢性咳嗽患者中某些患者具有一些特异性因子,抗组胺药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不能诊断为变应性鼻炎、哮喘和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1]。变应性咳嗽在日本发病率较高,占慢性咳嗽的58.3%[2]。在国内报道较少,刘春丽等[3]报道变应性咳嗽占慢性咳嗽的13.9%,是慢性咳嗽的前4种病因之一。作者收集了近3年诊断明确的变应性咳嗽患者,探讨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表1 咳嗽症状评分标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来本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变应性咳嗽患者,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哮喘学组制订的变应性咳嗽的诊断标准[4]:(1)慢性咳嗽(咳嗽时间大于8周,胸片检查未见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多为刺激性干咳;(2)肺通气功能正常,气道高反应性阴性;(3)具有下列指标之一:①有过敏性疾病病史或过敏物质接触史;②咳嗽敏感性增高;③变应原皮试阳性;④血清总IgE或特异性IgE增高。同时排除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排除比较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肝功能和肾功能不全、妊娠、肺结核患者和从事特殊工作者。共入选94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48例,其中,男22例,女26例,平均年龄(30.5±12.6)岁;对照组46例,其中,男22例,女24例,平均年龄(30.8±13.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口服酮替芬(浙江南洋药业公司生产)1mg,每天2次,同时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葛兰素公司生产)50/250 μg,每天2次。对照组口服复方甲氧那明(第一三共制药上海公司生产),每次2片,每天3次。每组治疗时间均为6周。所有患者都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观察指标

1.2.1 选择咳嗽症状评分标准[4]为症状观察指标 见表1。

1.2.2 不良反应 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肝功能、肾功能检测,血IgE分析,血脂、血糖,心电图等检查,观察治疗前后有无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

2.2 不良反应比较 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嗜睡1例,声嘶1例,占4.17%,无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嗜睡3例,胃肠反应1例,胸闷1例,占10.87%,无其他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比较(±s,分)

*:P<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3周 治疗后6周观察组 48 4.12±0.45 2.05±0.25* 0.34±0.13*对照组 46 4.04±0.42 2.81±0.30* 1.03±0.25*P>0.05 <0.05 <0.01

3 讨论

变应性咳嗽发病率不低,但由于部分检测方法尚未广泛普及,尤其对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鉴别诊断上。目前,中国变应性咳嗽的报道相对较少。变应性咳嗽临床表现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白天或夜间咳嗽,常伴有咽喉发痒。绝大多数患者对冷空气和刺激性气体、油烟敏感,讲话时易发,且多数患者的咳嗽敏感性增高。变应性咳嗽患者气道存在明显的变应性炎性反应和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提示变应性炎症和感染后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可能参与了变应性咳嗽的发病[3]。临床上慢性咳嗽早期,轻症患者多表现为变应性咳嗽,若未能进行及时和有效治疗或咳嗽反复发作即可能进展为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如果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则会进展为咳嗽变异性哮喘[5]。

学者对变应性咳嗽的治疗方法也存在一定分歧,治疗疗程的长短更未有定论。一般认为组胺受体拮抗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刘春丽等[3]认为,多数变应性咳嗽患者应用单纯组胺H1受体阻断剂即有明显的效果。段见明等[5]认为吸入低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的时间至少维持12周,巩固疗效,预防支气管黏膜“致敏”,防止发生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或者更严重者产生气道重构。余夏发等[6]报道通过酮替芬和糖皮质激素的联合治疗,能很好地控制病情,总有效率达81.6%。

糖皮质激素作用于炎性反应的多个环节,目前,认为是气道过敏性炎症的最强抑制剂。β2受体激动剂,通过对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等细胞膜表面的β2受体的作用而舒张气道平滑肌并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和介质的释放,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以及增加气道上皮纤毛的摆动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二者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是含甲氧那明、氨茶碱、那可丁、马来酸氯苯那敏4种药物的复方制剂,对治疗咳嗽的多个环节有效,是哮喘和咳嗽的传统的常用药物之一。酮替芬是常用的变态反应性药物,酮替芬的作用主要有3个方面[7]:(1)组胺H1受体拮抗作用,它和组胺的结合是不可逆的,因而作用持久,抗过敏作用比色甘酸钠强大,是扑尔敏的10倍;(2)它同时也是细胞膜稳定剂,具有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作用;(3)有抑制白三烯的作用。酮替芬不仅能阻抑Ⅰ型变态反应中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慢反应物质等炎性反应介质,而且在Ⅲ型变态反应中对嗜中性粒细胞也有较强作用,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感染后咳嗽、变应性咳嗽、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酮替芬和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既可以增加抗过敏作用,同时又可增加β2受体的敏感性,比较明显地加强了支气管的扩张作用[8]。

[1] 钟南山,朱元钰,王晨,等.呼吸病学进展教程[M].北京:中华电子音像出版社,2006:158-161.

[2] Fujimura M,Ogawa H,Nishizawa Y,et al.Comparison of atopic cough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is atopic cough a precursor of asthma?[J].Thorax,2003,58(1):14-18.

[3] 刘春丽,陈如冲,罗伟.变应性咳嗽的临床特征与气道炎症特点[J].广东医学,2013,34(6):853-856.

[4] 中华医学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407-413.

[5] 段见明,安新,张继艳.变应性咳嗽136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2):282.

[6] 余夏发,曾抱民,潘茂才,等.变应性咳嗽46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5):636-637.

[7] 王东安,孙洁民,杨硕.酮替芬联合舒利迭治疗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16):1824-1827.

[8] Arroll B.Antibiotics for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an overview of Cochrane reviews[J].Respir Med,2005,99(3):255-261.

猜你喜欢

组胺变应性皮质激素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七总黄酮抗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效应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评价3种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
脱敏汤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