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糖保肾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干预的临床研究

2015-03-12杨嘉陵

重庆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降糖肾功能肾病

杨嘉陵,钱 妍

(1.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400900;2.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学部 40001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所致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患者出现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DN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DN是在遗传背景基础上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现代西医在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肾病治疗方面仍有一定局限性[3]。近年来,中医药在DN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给DN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选择。本研究对86例DN患者采用降糖保肾汤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方案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符合WHO修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消渴病)分会制订的辨证标准,参照Mogensen诊断标准,患者6个月内至少2次尿微蛋白排泄量(urine albumin excretion,UAE)在30~300mg/d,确诊为早期DN。按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入组病例排除泌尿系感染、运动、心力衰竭、酮症酸中毒等其他肾脏病变引起的蛋白尿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0~73岁,平均(55.6±5.8)岁;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41~75岁,平均(56.1±5.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选前均经过2周的调整阶段,以控制蛋白摄入、降血压、降血糖,符合入选条件的86例患者入组试验。治疗期间均给予健康教育、控制饮食、控制血压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降糖保肾汤(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制剂室煎制袋装,每袋100mL)1袋/次,每天2次。方组:黄芪30g,党参、山药各20g,丹参、麦冬、石斛、当归、鳖甲各15g,川芎、红花、地龙、虫草、灵芝各9g,白芍、熟地、山萸肉各12g,大黄6g,甘草3g。两组治疗疗程8周,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采用德国拜耳Contour TS血糖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奥普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NycoCard ReaderⅡ型糖尿病专用分析仪及试剂盒测定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UAE,Hitachi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国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消渴病疗效评定标准》[4],完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UAE、Ccr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症状、体征明显减轻,UAE降低大于或等于50%、Ccr正常;有效:患者症状、体征有所减轻,UAE降低大于或等于20%、Ccr基本正常;无效:患者症状、体征及各项指标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组内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和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变化比较(±s)

*: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

组别 FBG(mmol/L)HbA1c(%)TC(mmol/L)TG(mmol/L)HDL-C(mmol/L)LDL-C(mmol/L)观察组治疗前 12.31±3.22 12.82±4.21 7.07±2.81 2.98±0.58 1.43±0.40 3.83±0.57治疗后 6.63±1.76*△ 7.53±1.45*△ 5.63±1.12* 1.69±0.34*△ 2.45±0.43*△ 2.33±0.51*△对照组治疗前 12.28±3.16 12.66±4.17 7.11±2.76 2.96±0.55 1.45±0.41 3.81±0.61治疗后 9.24±2.17* 9.71±1.62* 6.05±2.11* 2.17±0.42* 1.92±0.40* 2.97±0.5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比较(±s)

*: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

组别 UAE(mg/24h)BUN(mmol/L)Scr(μmol/L)Ccr(mL/min)观察组治疗前 103.3±11.2 8.97±2.36 82.6±10.0 127.7±12.1治疗后 58.6±6.7*△ 7.50±1.95*△ 79.5±11.3 104.2±11.2*△对照组治疗前 105.1±11.3 9.16±2.13 81.8±10.3 126.2±12.3治疗后 85.3±7.9* 8.32±1.55* 78.4±10.7 113.7±10.6*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FBG、HbA1c、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HbA1c、TG、HDL-C及LDL-C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比较 见表3。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DN的发生是以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为起点,继而发生以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多为特征的肾小球硬化,是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高血压、微循环障碍及高凝状态导致的肾小球病变,后期出现纤维化[5-6]。临床表现为微量蛋白尿,随后出现持续性蛋白尿、高血压和进行性肾功能下降,最终导致患者肾衰竭[7]。早期及时诊断和治疗,有助于延缓和阻止DN的肾功能损害和疾病进展。

DN早期存在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肾脏体积增大和微量清蛋白尿,属中医“肾消病”范畴[8]。DN发病与脾肾密切相关,起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程迁延日久,致使气阴两伤,脾肾俱虚,湿浊内停,心脾两虚,阴虚血脉空虚,涩滞成瘀,形成DN[9]。因此,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是DN治疗的主要原则。作者根据DN本虚标实,肾亏湿浊与血行瘀滞的病机,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组成降糖保肾汤。方中黄芪、党参及川芎具有补虚益气、活血祛瘀功效。潘敏娟等[10]研究发现,黄芪煎剂可显著改善DN大鼠的氧化应激状态,降低肾小球基底膜足突宽度、足突融合率及基底膜厚度,实现对肾小球超微结构的保护。麦冬、石斛养胃生津、滋阴润肺[8];大黄逐瘀清热、除湿排毒,防止黄芪过于温补而碍邪[11];当归、白芍、红花补血活血;丹参散瘀消肿。研究还发现,丹参不仅具有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和肾脏血流动力学作用,还可降低DN患者的蛋白尿,从而保护肾功能,延缓病程进展[12-13]。鳖甲、地龙滋阴潜阳、活血通络;熟地、山萸肉固肾益精;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虫草温肾阳益肺阴;灵芝善补五脏之气,以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甘草补脾肺气,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补肾益气,以调节肌体阴阳平衡。

本研究患者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降糖保肾汤能显著改善DN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和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FBG、HbA1c、TG、HDL-C及LDL-C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降糖保肾汤能改善患者血糖和血脂指标,疗效确切。治疗后观察组UAE、BUN及Ccr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降糖保肾汤能有效地减少患者尿蛋白,保护DN患者肾功能。以上功效可能与本方降糖降脂、改善血流动力学、调节免疫等作用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1] Nakagawa T,Tanabe K,Croker BP,et al.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s a potential contributor in diabetic nephropathy[J].Nat Rev Nephrol,2011,7(1):36-44.

[2] 刘建民.糖尿病发病机制和治疗的新观念:胰升糖素中心论[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6):446-447.

[3] 程欣,叶山东,陈燕.2型糖尿病患者抗糖尿病治疗方案与血糖控制关系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7):541-542.

[4] 李沛霖,杨锐,周勇,等.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清蛋白测定的意义[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6):1093-1094.

[5] Tervaert TWC,Mooyaart AL,Amann K,et al.Path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ic nephropathy[J].J Am Soc Nephrol,2010,21(4):556-563.

[6] 赵明.糖尿病治疗的新认识[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5(12):1233-1237.

[7] 王俊峰,李宏辉,林强,等.62例糖尿病肾病代谢指标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9):958-959.

[8] 柳红芳,王皓,胡照娟.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与肥胖、血脂、血凝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10):702-706.

[9] 仝小林,周强,赵林华,等.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治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144-146.

[10] 潘敏娟,胡泉,杨威英.黄芪煎剂拮抗氧化应激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超微结构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7):1417-1419.

[11] 王国钦,李瑞满,金伟,等.麦冬抑制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3,29(4):615-618.

[12] 宋冰,刘学政.大黄素对KKAy糖尿病小鼠脂肪组织PPAR-α及PPAR-γ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10):692-695.

[13] 郭华,董丽,王端.丹参和胰激肽原酶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J].中国微循环,2009,13(5):424-426.

猜你喜欢

降糖肾功能肾病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快乐降糖“穴”起来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大叶榄仁叶化学成分及其降糖活性
“重女轻男”的肾病
HPLC法同时测定降糖甲片中9种成分
降糖“益友”知多少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CTA评价肾功能不全与冠心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