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干预在机械通气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2015-03-12陈贵华王导新李双玉应少聪邝龙芳

重庆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卧位气囊分泌物

陈贵华,王导新,李双玉,应少聪,邝龙芳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 400010)

随着急救与抢救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通气已成为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将导致其住院时间延长,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是医院感染主要的死亡原因[1]。因此,如何制订并执行有效的干预措施,达到降低VAP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成为急危重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研究对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实施VAP集束化干预并建立执行表单,观察其对预防VAP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入住ICU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大于或等于48h的危重症患者110例。其中,男72例,女38例;年龄21~82岁,平均(47.8±14.6)岁。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8例,重症肺炎10例,支气管哮喘10例,大手术后29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肺癌并呼吸衰竭2例,心脏病术后5例,脑血管疾病9例,心肺复苏术后4例。排除标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大于或等于27分),运动肌无力合并呼吸衰竭、恶性肿瘤晚期伴恶病质患者。按完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口腔冲洗组36例(对照组),口腔冲洗结合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37例(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口腔冲洗、气囊上滞留物引流联合半坐位组37例(集束化组)。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人工气道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表2 各组患者VAP发生率情况比较[n(%)]

1.2 方法

1.2.1 VAP的诊断标准 参考Wip等[2]诊断标准,机械通气时间大于或等于48h或撤机后48h内出现:(1)体温大于38.5℃;(2)血白细胞(WBC)计数大于10×109/L;(3)X线胸片显示肺部出现新的浸润性病变;(4)呼吸道出现脓性分泌物;(5)支气管深部痰培养至少有1种致病菌生长。满足以上5个条件中的4个即诊断为VAP。

1.2.2 干预方法 3组患者管理均由经过培训的ICU专科人员执行。通气期间均予肠外营养并留置鼻胃管经营养科会诊进行肠内高营养,呼吸机通过密闭式吸痰管连接,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按需吸痰,对患者执行每日镇静唤醒并评估撤机情况,机械泵挤压预防深静脉血栓,并执行口腔冲洗3步法:先用银尔通漱口液湿润口腔冲洗式吸痰管行口腔擦拭,再用生理盐水通过吸痰管进行口腔冲洗,再次用银尔通漱口液行口腔擦拭,每天4次。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并使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每2小时进行气囊上滞留物吸引和冲洗,直至冲洗液清亮为止。集束化组同时严格执行半坐位通气即抬高床头30°~45°,摇起膝下支架10°~20°,并将执行表单挂于床头,科室质控人员不定期抽查,通气期间大于24h不能执行半坐卧位者不纳入本研究。3组患者在机械通气当天摄床旁胸片,查血常规,采用带标本收集瓶的一次性无菌吸痰管,经人工气道收集深部分泌物,并送实验室进行微生物测定及药敏试验;每天监测患者体温,观察并记录气道痰液性状。机械通气后,每2天复查胸片、血常规及痰液培养和药敏试验;拔管48h内再次复查胸片、血常规及痰培养。

1.2.3 观察指标 使用机械通气48h后及拔管48h内3组患者VAP发生率、VAP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集束化组共有3例在机械通气期间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大于24h不能执行半坐卧位而退出本研究。

2.1 各组患者在机械通气第3、5、7天及大于9d时VAP发生率、病死率比较 机械通气中执行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和集束化组在机械通气第3、7天VAP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集束化组在机械通气第5天、大于9d的患者VAP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集束化组在大于9d的VAP发生率较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明显减少。但各组患者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VAP的发生均呈上升趋势;患者一旦发生VAP,其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2 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比较 集束化组患者的平均通气时间低于对照组和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P<0.05)。入住ICU时间方面,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低于对照组;集束化组在低于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的同时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比较(±s,d)

表3 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比较(±s,d)

△:P<0.05,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 n 机械通气时间 入住ICU 时间对照组36 12.25±4.75 16.35±6.64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 37 10.52±4.56 11.81±5.03△集束化组 36 6.48±4.73△ 9.23±3.72△

3 讨论

VAP是ICU最主要的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占ICU所有HAP的85%左右[3]。其临床治疗效果差,不仅使患者机械通气和住ICU时间延长,而且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费用,病死率也高。其重要发病机制是反流的胃内容物和口咽分泌物的误吸[4-6]。人工气道的建立可直接损伤患者咽喉部,使气道自然防御功能破坏,吞咽功能减弱。留置胃管抑制了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导致胃液反流,胃内细菌逆向定植进入下呼吸道容易引起VAP。气管插管后声门与气囊上方形成一间隙,极易滞留口咽部分泌物而使细菌生长,经X线检查,其量大多在3~15mL左右[7]。且声门下分泌物与胃内容物有同源性,胃内定植的细菌通过气管插管壁进入下呼吸道,造成感染[8-9]。

研究证明气管套管气囊上方的分泌物与VAP发生有密切关系[10],清除其分泌物可减少早发性与迟发性VAP发生[11-12]。本研究中运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通过其气管导管的侧管直接吸出气囊上方潴留物,每2小时进行气囊上分泌物引流和冲洗,使积聚在声门下与气囊上的分泌物及定植菌随冲洗液被吸出,直接减少了口鼻咽部分泌物的下漏和定植菌移行,阻断了胃-口咽下呼吸道逆行感染途径。结果显示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在机械通气第3、7天VAP的发生率(0、10.8%)较对照组的VAP发生率(2.8%、19.4%)低,并使VAP发生的时间明显延迟。

半坐卧位使患者膈肌下降,胸腔容积相对增大,有利于改善氧合,增加机械通气效果,及早纠正呼吸衰竭,减轻各脏器由此而引起的功能紊乱,便于及早拔管。同时,半坐卧位能减少患者胃肠、口咽、鼻咽分泌物的反流和误吸,有利于降低VAP的发生[13]。美国医疗卫生质量改进委员会(the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IHI)在2004年提出床头抬高是预防VAP的基本措施之一[14]。蔡芬[15]也对比了相同患者不同卧位时胃、咽及气管内的分泌物和微生物检测情况,发现仰卧位时胃、咽及气管内的平均放射活性记数显著高于半坐卧位,提示平卧位比半坐卧位更加容易出现吸入性肺炎。本研究中,对照组在执行每日镇静唤醒,口腔冲洗、机械泵挤压措施后,VAP的发生率仍较高。集束化组在通气期间除进行对照组的管理外,还严格执行床头抬高30°~45°,摇起膝下支架10°~20°;每天4次的3步法口腔冲洗和气囊上滞留物的引流和冲洗,从多个环节切断肺-胃途径的反流和误吸,锻炼自主呼吸功能,结果在机械通气第3、5、7天及大于9d的VAP发生率分别为0、3.9%、8.8%、14.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8.3%、19.4%、30.6%;大于9d的VAP发生率也低于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集束化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降低,平均入住ICU时间降低;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的入住ICU时间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可显著超过单一因素所取得的干预效果。但一旦发生VAP,其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坐卧位可使患者视野扩大,有利于沟通交流,使机械通气期间患者舒适度提高,孤独、恐惧感减轻,提高了患者遵医的依从性和治疗的信心。

VAP的发生常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其肺胃途径的反流和误吸是发生VAP的主要途径。运用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加强口咽部护理、认真执行半坐卧位等一系列的集束化干预,较单独执行口腔冲洗、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预防VAP产生有更好的效果,为进一步发展危重症医学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应当加强对患者双上肢体位的摆放和管理,做好非语言沟通,取得患者的配合、理解,有利于防止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1] Safdar N,Dezfulian C,Collard HR,et al.Clinical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a systematic review[J].Crit Care Med,2005,33(10):2184-2193.

[2] Wip C,Napolitano L.Bundles to prevent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how valuable are they?[J].Curr Opin Infect Dis,2009,22(2):159-166.

[3] Rotstein C,Evans G,Born A,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hospital-acquked pneumonia and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adults[J].Can J Infect Dis Med Microbiol,2008,19(1):19-53.

[4] 费敏,王选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最新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06,26(4):250-252.

[5] Zilberberg MD,Shorr AF,Kollef MH.Implementing quality improvem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ventilator bundle as an example[J].Crit Care Med,2009,37(1):305-309.

[6] Al-Tawfiq JA,Abed MS.Decreasing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in adult intensive care units using the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 bundle[J].Am J Infect Control,2010,38(7):552-556.

[7] 柏宏坚.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0,20(2):83-85.

[8] 刘淑红,阎锡新,曹双清,等.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呼吸机相关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19-22.

[9] Kollef MH.The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N Engl J Med,1999,340(8):627-634.

[10] 杨秀芬,阎锡新.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5,4(4):271-274.

[11] Dezfulian C,Shojania K,Collard HR,et al.Sub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 for preventing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a meta-analysis[J].Am J Med,2005,118(11):11-18.

[12] Lorente L,Lecuona M,Jiménez A,et al.Influence of all endotracheal tube with polyurethane cuff and subglottic drainage on pneumonia[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176(11):1079-1083.

[13] 王文秋,张晓娟,王耀丽,等.床头角度对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9,38(12):2089-2091.

[14] Richards MJ,Edwards JR,Culver DH,et al.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combined medical-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the United States[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00,21(8):510-515.

[15] 蔡芬.不同体位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4):606-607.

猜你喜欢

卧位气囊分泌物
基于副气囊的平流层浮空器高度控制
躺着就心痛!卧位型心绞痛怎么破
褐色分泌物一直不干净是怎么回事
根系分泌物解铝毒作用研究进展
眼屎给你的健康忠告
睡姿不对,当心病情加重
高田气囊案
孕30周胎位不正能转过来吗?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迷你救生充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