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产权性质对商业信用的影响

2015-03-10李茜

市场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商业信用产权性质

◇李茜

探讨产权性质对商业信用的影响

◇李茜

摘要: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10~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企业产权性质对企业商业信用的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非国有企业较多的使用商业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非国有企业面临的“金融歧视”现象。

关键词:产权性质;商业信用;信用融资

10.13999/j.cnki.scyj.2015.09.010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在我国,如果企业在购销交易中出现失信行为,会对企业的声誉造成严重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融资。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银行会评估企业的信用以控制信用违约风险的发生,企业如果出现违约失信行为必然增加企业贷款的难度。刘凤委、李增泉(2005)的研究发现,如果通过政府干预让本不具有贷款资格的国有企业获得借贷,同时也通过行政能力影响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将产生所谓的“预算软约束”现象。研究也表明,企业产权性质影响企业各种融资渠道的选择。

具有国有背景的企业在融资时主要有以下两个优势:第一,我国金融机构对国有企业贷款存在较少约束,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还面临政府的行政干预,为配合政府政策的执行而向财务业绩表现较差、经营不善的企业贷款。林毅夫(2004)认为国有企业中存在预算软约束的原因是政府的行政干预。第二,由于政府扶持,国有企业会无形中间接提高企业的声誉和威信,银行评估企业信用时会更愿意相信国有企业,使国企更容易从银行取得贷款。方军雄(2007)认为成立时间较长的公司长期与银行保持联系,银行比较信任企业。此外,相比较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发生违约的概率低,银行更愿意把资金贷给国有企业。在同等条件下,相比较非国有企业,国家控股或持股的企业更容易受到政府干预,进而从银行取得贷款。由于“金融歧视”的出现,非国有企业只能选择利用商业信用作为替代性融资进行短期融资。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我们提出假设:

假设1: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更多地利用商业信用获得融资。

二、研究设计及模型构建

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0~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按照以下原则剔除样本:(1)本文研究对象是商业信用,应付款项与应收款项为负者没有研究意义,本文中把此类公司剔除;(2)由于金融行业经营和非金融行业公司差别较大,为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文中剔除金融行业公司。本文中所涉及数据来自国泰君安数据服务中心(CSMAR)金融研究数据库。

2.研究方法与模型

根据本文研究内容,构建以下模型:

3.选取变量

因变量:通过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应付项目衡量商业信用。

自变量:企业产权性质(State)、企业失信行为(Bc)、公司成长性(Growth)、企业规模(Size)、产权结构(Sqcar)、盈利能力(Roe)、时间变量(Year)、行业(Industry)。

三、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1.相关系数

主要变量相关性系数:应付款项比率与产权性质负相关,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企业在运用商业信用上,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更容易运用商业信用,间接支持了本文所提出的假设1;应收款项比率与产权性质显著负相关,非国有企业更容易给购买方提供商业信用。在获取商业信用和提供商业信用方面,产权性质与应付款项、应收款项之间都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非国有企业更多地利用商业信用,支持了我们前述所提的假设1,其他变量与应收账款比率之间的关系也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

2.回归结果

实证结果支持了我们前述所提的假设1,产权性质与应付款项比率(AP)之间的回归结果表明,产权性质(State)的系数是-0.010,两者之间显著负相关,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由于从银行融资受限,会更多考虑使用商业信用。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实证结果表明非国有上市企业普遍遭受“金融歧视”现象,由于非国有企业难以从银行取得短期借款,更多取得和提供商业信用。而且,具有非国有性质的企业在从供应商取得商业信用融资的同时,也为购货方提供更多的商业信用。在市场环境、经营条件、企业业绩等相同条件下,由于存在政府的行政干预,造成国有企业即使经营业绩较差,相对于非国有企业也能更容易取得银行借款的现象。根据本文实证研究结果,非国有企业在短期银行借款受限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商业信用作为替代方式。

不管企业股权性质、产权性质如何,企业在市场中都应该诚信经营,提高企业的商业信用和社会信用,这样做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助于增加企业的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方军雄.所有制、制度环境与信贷资金配置[J].经济研究, 2007(12).

[2]林毅夫,李志赟.政策性负担、道德风险与预算软约束[J].经济研究,2004(02).

[3]刘凤委,李琳,薛云奎.信任、交易成本与商业信用模式[J].经济研究,2009(08).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猜你喜欢

商业信用产权性质
谁会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董事—经理兼任影响企业投资效率了吗?
企业产权性质、治理结构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政府控制层级、商业信用与信贷资源配置
家电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电商背景下网络经济发展创新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商业信用对货币紧缩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综述
信贷政策、产权性质与资本结构关系
会税差异与产权性质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