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与实践、

2015-03-10陈献忠等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35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陈献忠等

摘 要 技术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是为了培养能够适应企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等综合素养的人才。上海电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通过设立“创新实验班”,强化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等核心要素,提出培养计划应注重专业能力,培养过程应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国际化能力等,同时完善培养模式评价机制,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技术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5-0005-03

一、技术本科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在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也出现了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国内软件产业需要大量软件开发人才,但企业却很难招到合适的软件人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与企业的要求差距较大,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难以与现今软件产业高速发展同步。因此,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实现技术人才培养目标[1]。

与研究型大学不同,技术本科院校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研究应用型人才的成长规律,探究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技术本科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学术型大学一样,强调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以及专业理论课程的灌输,教学计划缺乏灵活性,课程体系缺少弹性,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2],为此必须重新审视,对其进行改革。

技术本科院校学生以获取岗位需要的技术知识为主要目的,技术知识的获取方式要围绕需要完成的任务展开。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应主要依据软件工程开发过程进行,实现软件人才培养工程化的目标。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教学,制定较为完善和独特的培养方案。注重强化软件专业课程的比重,提高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相关度,增加实践课程,同时注重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鼓励学生在科技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开展课外创新活动[3]。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亮点

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供需矛盾、技术本科院校中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及技术知识的学习方式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新挑战,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首要问题,上海电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设置了创新实验班,其在人才培养中呈现出众多“亮点”。

(一)培养方案注重能力

学校以软件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同时紧跟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趋势,依托地方经济,明确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注重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软件人才。培养方案注重能力锻炼,实现所学与所用的完整对接,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从事程序设计、软件测试、系统维护和管理、通信和组网技术、软件产品营销和技术支持等工作,部分优秀人才可以从事高端软件规划与设计工作。

(二)资源配备实现优化

软件企业需要具备实际项目开发经验、熟悉企业软件开发流程的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实验环境和实训基地,以保证实践教学的需求。为此,学校成立了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设立创新实验室等。在师资配备方面,通过培训、参与科研项目等提升实验班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同时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项目的结合,为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提供师资保障。

(三)培养过程突出实践

创新实验班本科生每5名学生配备1名专业导师,导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培养等加以指导。导师和学生组成科研团队,共同开展专业研究与实践,依托导师的科研团队、实验平台等资源,教师将科研与教学集成在一个过程中[4],实现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通过实践不断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最核心的环节,目前的创新实验班中主要采用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开设新生研讨课和高年级研讨课,营造师生互动、自由讨论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互助协作和团队精神。课堂上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然后在老师引导下再通过讨论、辩论不断深入。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质疑、批判思维能力,以及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

三、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保障机制

(一)杜绝人才培养的形式化

学校创新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相比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训安排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图1列出了实验班的课程拓扑图。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形式与内容的错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此对于创新实验班来说虽然设置了“创新的课程形式”,但是最终却落入“俗套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大学生探索、质疑、批判的科学精神的地方,因此创新实验班要采取引导式授课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师主体的课堂模式,但是部分教师因为习惯了固有的满堂灌,对于新的授课方式存在排斥,往往导致创新实验班的授课与非实验班无较大差别,最终导致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流于形式化。要想杜绝这种情况,首要的就是加强对创新实验班师资队伍的理论与实践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二)实践课程体系支撑

创新人才的培育需要实践课程体系的支撑,包括创新模式、实践平台搭建、评价指标体系等内容[5],创新实验班注重开展实践教学,其人才培养模式要为学生设置完善的专业素质成长路线。目前学校已同东软集团、上海计算机软件研究所、上海微创软件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学生入学后将赴企业开展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等。以此为基础,组建科创小团队,由5~6名学生组成,并且配备一名导师,大一期间以助手的形式跟随导师参与一些科创活动,大二、大三期间独立组队参加挑战杯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创新实验班学生毕业时每人都有科创成果(专利或者论文)。人才培养的科研实践目标的实现,需要完善的本科生导师制度,导师不仅能指导学生选修课程、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因此要保证学生和导师之间有较多的个人接触机会。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探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