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本色

2015-03-10周芳

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本文体语文课堂

周芳

“学本”,即把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作为主体,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着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以此为根本开展教学活动。推进“学本课堂”建设,要以“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本色”的新型教学观为指导,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基于学、展示学、交流学、深化学的“学堂”。笔者的实践与思考如下:

一、学生本体:构建兴趣盎然、民主平等、快乐发现的语文课堂

“学本课堂”是以学生为本体的课堂。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我们做了问卷调查:你喜欢语文课吗?你理想中的语文课是怎样的?在统计中发现:小学生喜欢兴趣盎然、民主平等、快乐发现的语文课堂。

1.兴趣盎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喜欢语文,他们才愿意积极参与,从而学好语文。我们可以用诗词、小说、剧本等多样的文体丰富学生的课堂;用合作探究、表演展示等学生喜欢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积累运用,并提升能力;让学生在成功享受中加深自己对语文学科的喜欢……

2.民主平等

学本课堂是师生的协同合作,是围绕问题开展自主性的探究活动。如《船长》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伟大的灵魂指什么?”“‘船头先沉下去,很快船尾也浸没了。‘……凝视着这尊雕像徐徐地沉入大海,这里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是否前后矛盾?”学生就能在共同的讨论中体会到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体会到人们当时的敬仰、崇敬之情。如果没有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学生就没有机会、也不敢提出问题,更没有解决问题的可能。课堂向着教师预设的航道前进,貌似“风平浪静”,却错失师生深入探讨的精彩。

3.快乐发现

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才会保持学习的兴奋状态,快乐地享受学习。我们曾经在《小鹰学飞》一课中“鼓”的教学中得到比照:第一次,老师习惯性地说:“同学们看,这个‘口就像鼓,下面部分像鼓架,上面的‘士代表手。”学生被动地听着。第二次,老师引导:“同学们看,这图上画着‘鼓,一开始‘鼓字是这样写的,你看字中哪一部分最像鼓面?”这时,小手林立,小眼睛兴奋地对照图和字,欣喜地发现,积极地交流。

二、学习本位:构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的语文课堂

“学本课堂”是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位的教学流程。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学得怎样?围绕这些核心问题,我们逐步构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的小语课堂。

1.先学后教

教学中我们以预习为先,把课堂变成预习的展示和对预习中出现困难的讨论课、研究课。如上《秋游》这篇课文时,老师们就研讨:是从零起点教还是检查预习情况开始?原来老师总是出示预习要求,让学生按步骤去做。“学本课堂”中,老师让学生追溯回忆学习过程,了解学生预习状况:能说说你在预习时做了哪些事?接着,让学生交流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读,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在读课文时,觉得哪个段落比较难?请教你的同桌,再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大家。这样,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在自学、对学、群学的过程中学习。先学后教,既完成了对预习情况的检查,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尽可能地参与课堂,深入学习。

2.以学定教

课堂学习中,当遇到老师的预设和学生现场学习模式不匹配时,就要根据课堂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的步骤,提高教学的实效。如指导学生练习用“盘旋”一词说话时,老师这样设计:小朋友还看到过哪些东西在盘旋?学生一时想不起来。如果老师选择给出答案,那就是灌输;如果选择引导:“仰望天空,你看到过哪些东西在盘旋?”“低头看花儿,你曾经看到哪些东西在盘旋?”学生就能积极地动用生活积累,说出:“鸽子在空中盘旋。”“飞碟在空中盘旋。”“蜜蜂在花朵上盘旋。”“蝴蝶在花朵上盘旋,快乐地传播着花粉。”课堂上,学生越说越兴奋,越说越自信。以学定教,教在学习的困难处、需要处。

3.顺学而教

“学本课堂”中教师的教始终为学生的学服务,这是老师们顺学而教、调整教学行为的不二法则。如,课文中的写字教学是集中写还是分散写?原来老师考虑到学生书写速度不一样,采用集中写生字,易于统一管理。现在考虑到随课文分散写,生字教学的音形义结合更紧密,有利于学生记忆、理解,更符合学生学习汉语言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规律。

三、学科本色:构建关注文体、年段目标和实践运用的语文课堂

“学本课堂”以教材为例子,凸显小语姓语的学科本色:这篇课文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学习本课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实践中,我们要关注文本、年段特点和实践运用,让学本课堂成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课,语文能力的实践课,良好习惯的培养课,优秀文化的浸润课。

1.关注文体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有清晰的文体意识。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表达特色,我们能从中学到不同的知识,培养不同的能力。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桂花雨》是一篇记事类文章,而不是状物类文章。学生学的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一件事,而不是体会桂花的香、多,不与繁华争艳。如果老师没有搞清楚文体,那么就算是热热闹闹的课堂也不会给学生留下应有的痕迹。

2.年段目标

常规教学,教师往往对教材进行“套读”,即将课堂教学流程进行固化,不自觉地得出这样的公式: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掌握词语+梳理课文内容+归纳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学习写作方法+朗读(高晶、王荣生《语文知识问题分析及建议》)。所以面对一篇文章,教师就抓朗读、抓写字、抓读写结合,每个年级段都如此,学生的收获不大。关注年段目标,就要懂得取舍。低年级要突出字词教学,中年级要突出句段训练,高年级注重篇章学习,逐渐与初中学习衔接。

一位老师曾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中问:“你遇到过比你弱小的人吗?说说你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有个学生答:“我和妹妹下楼玩,妹妹磨破了膝盖,我去安慰她,给她贴邦迪。”这样的教学片段折射出老师心中没有中年级段的训练意识。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对话的方式来叙述事例,如:你是怎样安慰小妹妹的?你们之间都说了些什么?在表达时要注意提示语的位置、标点的写法。

3.实践运用

语言实践应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探寻文本的深层意义,并深入发现文本的语言特色,积累语言,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创造,最终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如有位教师教学《美丽的丹顶鹤》时,老师让学生借助图片观察,练习说话:“丹顶鹤不论是在 还是在 ,都显得那样高雅。”学生顺利迁移语言:“丹顶鹤不论是在草地上散步,还是在水塘边觅食,都显得那样高雅。”“丹顶鹤不论是在树上休息,还是在地上跳舞,都显得那样高雅。”

当然,学生言语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大量的言语实践活动才能形成。因此,教师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练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写作中学会写作。

猜你喜欢

学本文体语文课堂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教育寻真
渗透“学本”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
整体·联系·学本
浅谈“学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观B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