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炎平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2015-03-07朱中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3期
关键词:喜炎肺部注射液

朱中民

喜炎平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朱中民

目的探讨喜炎平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收喜炎平辅助治疗,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咳嗽、退热、胸部X线片改善、肺部啰音改善时间均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喜炎平辅助治疗小儿肺炎能够促进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喜炎平;辅助治疗;小儿肺炎

病毒性肺炎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受到感染后,向肺部延伸,并导致肺部炎症,小儿免疫能力较为低下,更易发生本病。病毒性肺炎对小儿机体可产生较大危害,严重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1]。传统临床主要采用抗生素等治疗,然而耐药菌株及细菌变异现象不断产生,临床治疗难度明显加大。喜炎平在小儿肺炎辅助治疗中有着显著的效果,为对其疗效进行观察,作者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100例小儿肺炎患者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2014年接收的100例小儿肺炎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卫生部(现卫计委)《小儿肺炎防治方案》的相关诊断标准,入院时伴随头痛、咳嗽、全身酸痛、发热等症状,听诊肺部啰音;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2个月~3岁,平均年龄(12.65±3.22)个月,病程1~8 d,平均病程(2.71±0.98)d,患儿胸片显示肺部出现炎症改变,气管及鼻咽分泌物查出病毒病原,主要为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5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抗感染、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雾化吸痰等常规治疗,参考组给予病毒唑注射液10~15 mg/kg溶于5%葡萄糖液30 ml静脉滴注,2次/d;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249)0.2~0.4 ml/kg与5%葡萄糖液30 ml中静脉滴注,2次/d,两组患儿疗程均为5~7 d,具体根据患儿康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儿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胸部X线片改善、肺部啰音改善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憋喘、咳嗽等临床症状均停止,X线肺部阴影消失,肺部啰音完全消失;有效:体温基本恢复正常,上述临床症状有所改善,X线肺部阴影有所吸收,肺部啰音有所减少;无效:临床症状、X线片及肺部啰音均未出现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参考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s,d)

表1 观察组与参考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s,d)

注:两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咳嗽消失 退热 胸部X线片改善 肺部啰音改善观察组 50 4.35±0.56 2.09±0.51 3.52±0.86 3.75±0.66参考组 50 6.52±1.69 2.96±0.44 4.33±0.85 4.99±0.61

2.2 观察组患儿显效32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参考组患儿显效24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呼吸道疾病,患儿受到细菌、病毒感染后均可发生本病,相关调查显示,出生后3周~3个月小儿感染原因主要为肺炎链球菌、沙眼衣原体、副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属、百日咳博德特菌属,而4个月~4岁小儿感染病毒主要为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流感嗜血杆菌属、肺炎链球菌及结核分支杆菌。婴幼儿呼吸道解剖特征较为特殊,支气管、气管管腔较为狭窄,黏液分泌少、肺弹性组织发育差、纤毛运动较差,同时血管丰富,更易出现出血现象,间质发育旺盛,同时肺泡数量较少,因此更易受到黏液阻塞作用。小儿机体免疫力较差,防御能力较为低下,因此极易受到外界感染,进而出现此类疾病。婴幼儿发生肺炎后,不仅病情较为严重,同时肺炎极易扩散,对双肺造成侵袭,严重时可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中毒性脑病等系列并发症,严重威胁较为健康及生命。

目前临床治疗小儿肺炎多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抗炎、抗病毒、保持卧床休息等,然而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同时由于抗生素使用的广泛,疾病治疗难度明显增加。喜炎平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穿心莲内酯,抗病毒、抗菌、解痉镇咳、清热解毒效果显著,其作用机制如下:大量的临床研究及体位抑菌实验显示,药物可对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金葡菌等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灭活流感病毒Ⅰ~Ⅲ、腺病毒Ⅲ(ADV3)、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能够占据病毒复制DNA与蛋白质结合位点,进而对蛋白质包裹DNA形成抑制作用,病毒无法复制,起到杀灭病毒的作用;能够促使肾上腺皮质功能,对肺炎球菌、各类内毒素、溶血性链球菌等引起的发热产生抑制作用,减少机体受到内毒素的损害,同时药物可对支气管、气管平滑肌产生舒张作用,缓解平滑肌痉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炎性渗出物明显减少,气道狭窄及堵塞得到显著缓解,肺通气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可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及白细胞吞噬病毒、细菌的能力,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喜炎平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具有显著效果,可促进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可推广使用。

[1]朱庆龄,杨声坪,刘倩,等.喜炎平对比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meta评价.临床儿科杂志,2013,31(11):1086-1090.

[2]李红,鄢素琪,邓玉萍,等.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1):923-926.

[3]刘辽,蒋丹,陈芳,等.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华西药学杂志,2013,28(6):650-652.

[4]王志飞,霍剑,谢雁鸣.喜炎平注射液联用维生素C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实效分析.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 3161-316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3.068

2014-11-06]

464300 河南省息县妇幼保健院儿科

猜你喜欢

喜炎肺部注射液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喜炎平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
氨溴索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评价
拯救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