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小轮车运动员马丽芸专项速耐训练手段的综合评价
2015-03-07林丽雅陈建敏
张 莉,林丽雅,陈建敏
优秀小轮车运动员马丽芸专项速耐训练手段的综合评价
张 莉1,林丽雅1,陈建敏2
目的:广东优秀小轮车运动员马丽芸在备战第12届全运会期间,存在后程能力差的问题。通过对马丽芸专项速耐训练进行监控,为教练员进行针对性专项训练提供客观依据和建议。方法:以广东优秀小轮车运动员马丽芸为研究对象。对其比赛及5种常用专项速耐训练手段进行乳酸和心率监测,并于阶段训练前、后进行30 s无氧功测试,评价训练效果。结果:1)比赛强度监控:2次比赛后的乳酸峰值均为15.2 mmol/L。2)场地1 km间歇训练:乳酸值11.25~13.15 mmol/L。3)全程技术训练:乳酸值11.57~14.18 mmol/L。4)出发和全程测试:乳酸值13.94~15.21 mmol/L。5)功率车40 s间歇训练:方法1,乳酸值10.7~13.9mmol/L;方法2,乳酸值13~15.3 mmol/L。6)30 s无氧功测试:阶段训练后,最大功率、平均功率和运动后乳酸与训练前相比有明显提高。结论:1)小轮车运动是一个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2)场地1 km间歇训练和功率车40 s间歇训练方法1,这两种手段主要起提高机体乳酸耐受力的作用,可用于耐乳酸训练。3)全程技术训练中,乳酸有较高累积,不适于耐乳酸训练。4)出发+全程测试和功率车40 s间歇训练方法2,这两种手段都能达到马丽芸比赛时的乳酸强度,对提高其糖酵解供能能力有较好作用。5)所采用的针对性训练手段和方法,对提高马丽芸的爆发力和专项速耐有比较好的效果。
小轮车;无氧能力;速耐训练;训练监控;血乳酸
小轮车(BMX)在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首次成为比赛项目,比赛形式是泥地竞速。研究认为,无氧代谢能力特别是糖酵解供能能力,是小轮车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4,10]。优秀小轮车运动员马丽芸,在备战第12全运会期间存在后程能力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以马丽芸为研究对象,在深入认识马丽芸无氧代谢能力特点的基础上,从提高速度耐力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其专项速耐训练的监控,对现有速耐训练的手段、方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为教练员采取针对性专项训练提供客观依据和建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东省优秀小轮车运动员马丽芸为研究对象,国家健将级运动员,年龄25岁,训练年限8年,最好成绩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小轮车项目女子冠军。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对马丽芸一个年度期间的速耐训练手段进行乳酸(LA)和心率(HR)的监控。训练前,对马丽芸进行30 s无氧功测试,分析该运动员无氧能力特点;在马丽芸比赛后进行LA测试,观察其比赛时的能量代谢特点;日常训练中,对其5种速耐训练手段进行监测,结合训练目的和马丽芸个体化比赛强度特点,评价每种手段的作用、效果并提出建议;年度训练后,再次进行30 s无氧功测试,评价速耐训练效果。
1.2.1 年度训练期基本训练内容
马丽芸年度训练期基本训练见表1。
表 1 本研究马丽芸年度基本训练内容一览表
1.2.2 马丽芸无氧能力测试
阶段训练前进行Wingate 30 s无氧功测试,分析该运动员无氧能力特点。
1.2.3 比赛强度监控
分别在3站冠军赛对马丽芸等几名运动员比赛后的乳酸进行测试,观察其比赛能量代谢特点和比赛强度特点。根据平时训练时LA测试的数据,马丽芸全程测试后血乳酸(BLA)的最高点基本出现在5 min左右,考虑到运动员在每一轮比赛后都要进行积极恢复和按摩放松,为了减少对比赛的影响,BLA的采集安排在赛后5~7 min进行。
1.2.4 专项速耐训练手段的监控
5种手段的训练内容和监控方法如下:
1.场地1 km间歇训练:在自行车场馆,全力骑行1 km,前500 m由摩托车牵引,后500 m自骑。共3轮,每轮之间间歇15~20 min。每轮结束后5 min、7 min、9 min取指尖血进行现场乳酸测试。
2.全程计时技术训练:5个全程技术,第1个全程要求个人最大强度,第2个要求全程压包(加速),第3个是多人全程,第4个是无动力全程,第5个再次要求个人最大强度。每个全程之间间歇15 min。分别在第1、3、5个全程后3 min、5 min、7 min、9 min取指尖血进行现场乳酸测试。
3.出发+全程测试:3轮出发和6轮全程,每轮出发间歇5 min。每轮全程要求全力,每轮全程间歇15 min。分别在第3、4、5轮后3 min及最后一轮结束后即刻、3 min、5 min测试LA。
4.功率车40 s间歇训练方法1:设定功率车传动比为4 216,全力骑功率车40 s,间歇20 s,3个1组,共3组,每组间歇5 min。分别在每组结束后即刻和2 min测试LA,并记录HR。
5.功率车40 s间歇训练方法2:在方法1的基础上,增加功率车负荷和组数,设定功率车传动比为4 416,全力骑功率车40 s,间歇20 s,3个1组,组间歇6 min,共4组。分别在每组结束后即刻和2 min测试LA,并记录HR。
1.2.5 训练效果评价
阶段训练后再次进行30 s无氧功测试,了解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变化,评价阶段速耐训练的效果。
测试方案:
1.测试前2天,运动员无大强度训练,各项生化指标处于正常水平。
2.采用Monark 894E功率自行车,根据公式:Wingate负荷阻力(N)=体重(kg)×0.086(女) 确定运动员无氧功的运动负荷。
3. 测试前进行10 min的准备活动,HR降至100次/min后开始测试。测试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以最快速度全力蹬踏30 s。测试安静、运动后第3 min、5 min、7 min、9 min指尖BLA,测得LA峰值。
4.测试指标: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疲劳指数、最大转数、LA、HR。
5.测试仪器:HR采用Polar心率表直接记录,运动后LA采用YSI-1500 BLA测试仪进行检测。
2 结果和分析
2.1 阶段训练前马丽芸无氧代谢能力特征
小轮车比赛的赛道一般为300~500 m。起跑落差大,出发高度不少于1.5 m,赛道中设有20个以上单、双多组坡起障碍和3个回转弯道。进入决赛阶段的运动员共有9轮比赛,分别在间隔15 min 以内的时间里反复进行,每一轮比赛持续 35~50 s。从运动时间来看,无氧代谢能力,特别是糖酵解供能能力是小轮车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此,测试和评价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对研究该项目的无氧代谢特征,检验训练效果,提高专项训练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无氧功是评定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主要指标,在小轮车项目的相关研究中,国外有文献报道,Wingate 30 s无氧功测试是评价小轮车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比较好的方法之一[21]。本研究所采用的 Wingate无氧实验是目前无氧功测试的标准方法[2]。
国外关于无氧能力的相关研究中,多以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15-21]。国内关于小轮车项目的文献报道中,鲜见优秀小轮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实验研究数据。因此,本研究将马丽芸的测试结果与我国优秀女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进行比较和分析。虽然同是短距离自行车项目,但小轮车场地与短距离自行车项目有明显的差异,小轮车运动员在骑行过程中四肢都需要动力性运动,常有飞包和滑行动作,并不是全程连续蹬踏,因此,在骑行技术特点等方面也与短距离自行车项目有着明显的不同,在依据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Wingate 30 s无氧功测试中的最大功率反映肌肉在短时间内产生高机械效率的能力,即通常所指的爆发力。最大功率越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快速启动和途中加速能力就越好。William[21]在2011年以17名法国国家级男子小轮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实验室30 s无氧功测试和场地测试,对实验室最大功率和运动员在场地上完成第1个直道的时间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最大功率与运动员在场地上完成5~75 m的运动时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81,说明最大功率能够在41%~66%的程度上影响运动员第1个直道的成绩。在与国外小轮车教练交流时,他们曾介绍,第1个直道的成绩非常关键,对比赛的胜负有重要影响。由此可见,良好的爆发力是优秀小轮车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
由表2可见,马丽芸最大功率678.13 W,低于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的732.00±78.60 W[5],说明其爆发力相对较差,途中加速能力也相对较弱。在最大功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马丽芸的平均功率相对略高,疲劳指数为39.88%,略高于优秀运动员的35.7%;运动后LA峰值11.25 mmol/L,低于优秀运动员的12.04 mmol/L,间接反映其糖酵解供能能力较差。平均功率、疲劳指数和LA这3个指标综合反映出,马丽芸的速度耐力弱于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结合马丽芸在比赛中的表现来看,其往往在最后1个弯道或最后1个直道时候被对手赶超,爆发力和速度耐力较差很可能是其后程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小轮车项目的体能特点[6,9],结合马丽芸30 s无氧功测试反映出的无氧代谢能力方面的问题,马丽芸在磷酸原供能和无氧糖酵解动员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进一步发展爆发力和速度耐力可能是马丽芸提高运动成绩的途径之一。
表 2 马丽芸与我国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30 s无氧功测试结果的比较一览表
2.2 比赛LA强度监控
研究认为,对运动员比赛时的BLA进行测定可以了解机体LA生成和代谢变化的特点,也是掌握项目的能量代谢特点和评价运动员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能力的依据[2]。LA值的高低反应了糖酵解供能的水平,对于优秀运动员而言,高BLA值表明高的糖酵解供能能力,与运动成绩关系密切。Louis[19]等人对小轮车运动员6轮比赛后的LA进行测试, 结果显示,比赛后LA峰值为 14.5±4.5 mmol/L。
从表3中可以看到,运动员的比赛LA在11.7~15.3 mmol/L之间,其中,男子在11.7~14.7 mmol/L之间,女子在12~15.3 mmol/L之间,进一步证实了Louis的实验结果,说明小轮车项目是一个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马丽芸比赛后LA达15.2 mmol/L,说明无氧糖酵解供能在其比赛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对马丽芸平时训练的监测中发现,其平时训练时的LA值基本在11~14 mmol/L,小于比赛时的LA值,说明日常训练课上马丽芸无氧糖酵解供能存在调动不足的问题,强度负荷与比赛要求有一定的差距。速耐训练的核心是以达到自身专项强度100%的BLA水平为目标来制定训练计划,只有达到比赛要求的强度水平,才可能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本手段。因此,建议在日常训练中增加速耐训练的负荷强度和训练比例。总之,马丽芸在提高速耐训练负荷强度和训练量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3 不同速耐训练手段的监控
2.3.1 场地1 km间歇训练
此手段的主要训练目的是发展LAmax能力,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由马丽芸比赛时的LA值可以看出,无氧糖酵解供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日常的相关训练非常重要。在发展糖酵解供能能力的训练中,最高LA训练是经典的方法,其基本原则是超极量负荷强度,1 min左右的负荷时间及合理的间歇时间。由表4可见,马丽芸在此训练中LA峰值范围为11.25~13.15 mmol/L,3个1 km后,LA基本保持在12 mmol/L左右,没有达到马丽芸比赛时的LA水平。提示,该手段对马丽芸来说没有达到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的作用。此方法主要起提高机体LA耐受力的作用,可用于耐LA训练。此外,数据显示,马丽芸每轮成绩均好于其他女运动员,且LA值更低,说明该运动员无氧能力潜力更大。在此手段训练中,王××LA峰值高达17.9 mmol/L,说明该手段对该运动员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有较好作用。这提示我们,同样的训练手段对不同运动员具有不同的作用,也就是说训练手段的作用和效果具有个体化特点。对马丽芸来说,可以通过缩短牵引距离、提高牵引速度来增加每轮负荷的强度,或缩短间歇时间,使身体获得LAmax刺激,来达到训练目的。
表 3 本研究小轮车运动员比赛LA测试结果一览表
表 4 本研究小轮车运动员1 km间歇训练课LA和成绩测试结果一览表
2.3.2 全程计时技术训练
该训练手段是技术加体能性训练,主要目的是发展机体的LA耐受力,提高运动员在一定LA水平下的骑行技术。糖酵解供能产生LA堆积,如果运动员耐LA的能力差,就无法发挥好的技术。在进行LA耐受力训练时,以BLA在12 mmol/L左右为宜,重复训练时使每一次运动后BLA值维持在这一水平上,以刺激身体对这一LA水平的适应。由表5可以看到,马丽芸第1个全程的成绩为女运动员中的第一,整堂训练课LA峰值范围11.57~14.18 mmol/L。第5个全程后LA峰值为14.18 mmol/L,与第1个全程后的峰值11.19 mmol/L相比,有一定的LA累积。从另一名运动员王××的测试结果来看,LA也高达15.86 mmol/L。这一方面说明该手段间歇时间的安排可能还不够合理,LA积累较高。另一方面,结合训练表现来看,马丽芸在第2个全程压包及第4个无动力后轮滑技术训练中,技术动作还不够娴熟流畅,四肢躯干动作也不够协调,导致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从而产生更多的LA。该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运动员在一定LA水平下的骑行技术,对技术的要求大于体能,训练中较高的LA水平容易使运动员技术变形,对技术的正确发挥是不利的,提示该手段用于耐LA训练不是很合适。要达到训练目的,可以适当延长间歇时间,待LA得到进一步消除后,再进行下一组训练,使机体LA维持在12 mmol/L左右,这样效果会更好。此外,结合成绩,由数据来看,马丽芸无氧能力和LA消除能力均优于王。
表 5 本研究小轮车运动员全程技术训练课LA(mmol/L)和成绩(s)一览表
2.3.3 出发+全程测试
该手段的训练目的是以赛代练,提高实战能力。由表6可见,马丽芸从出发训练到全程测试,成绩在女子组中比较突出,6轮成绩的标准差也是最小的,说明轮次之间成绩差异较小,稳定性最好。最后1组成绩较好,说明体能状况保持较好,技、战术水平相对稳定。LA在第4个全程后,达最高15.21 mmol/L,达到该运动员的比赛强度,说明该训练手段起到了以赛代练的训练目的。同时,也看到,这种强度与国内冠军水平还有距离,建议继续加强冲酸能力训练,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
表 6 本研究小轮车运动员出发+全程测试训练课LA(mmol/L)和成绩(s)一览表
2.3.4 功率车40 s间歇训练方法1
该手段的训练目的是发展LAmax能力,提高运动员的糖酵解供能能力。由表7可见,第1组后即刻HR为171次/min,LA为10.7 mmol/L;第3组后即刻HR达180次/min,LA峰值达13.9 mmol/L。显示,有一定的LA累积,对提高LA耐受力有较好的作用,但没达到发展LAmax能力的作用。要实现训练目的,可以通过逐步增加组数或缩短组间歇时间,达到提高LA累积值的效果。
表 7 本研究小轮车运动员功率车40 s间歇训练方法1的LA(mmol/L)和HR(次/min)一览表
2.3.5 功率车40 s间歇训练方法2
该手段是在方法1的基础上,增加了负荷和组数,训练目的是发展LAmax能力。由表8可见,第1组后即刻HR达170次/min,LA为13.4 mmol/L,从第2组开始,HR不再增加,随着组数增加,LA逐步升高,第4组后即刻LA峰值达升高到15.3 mmol/L,达到该运动员比赛时的LA强度。显示,该训练方法对LA有比较高的累积,对提高专项速度耐力有比较好的作用。
表 8 本研究小轮车运动员功率车40 s间歇训练方法2的LA(mmol/L)和HR(b/min)一览表
2.4 训练效果评价
由表9可见,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项速耐训练,马丽芸的最大功率由训练前的678.13 W提高到训练后的826.02 W,提高了21.8%,说明爆发力增强;平均功率由559.48 W上升到637.81 W,提高了14.0%;运动后LA由11.28 mmol/L升高到13.7 mmol/L,反映糖酵解供能能力增强;疲劳指数由训练前39.88%升高到57.05%,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明显提高,维持高功率的能力就会相对降低,表现出疲劳指数相对升高。综合上述4个指标,总的来说,马丽芸经过一个阶段的专项无氧能力训练后,其爆发力和速度耐力都有明显提高,说明所采用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对提高该运动员的专项无氧能力有比较好的效果。
表 9 本研究马丽芸阶段速度耐力训练前、后无氧代谢能力的变化一览表
3 结论
1.由小轮车运动时间和优秀运动员比赛后的LA结果分析,小轮车项目是一个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
2.场地1 km间歇训练和功率车40 s间歇训练方法1,这两种手段主要起提高机体LA耐受力的作用。可以通过缩短牵引距离、提高牵引速度来增加每轮负荷的强度,或通过增加组数、缩短间歇时间使身体获得LAmax刺激,用于LAmax训练。
3.在全程技术训练中,LA有较高累积,不适于耐LA训练。可以适当延长间歇时间,待LA进一步消除后,再进行下一组训练,使机体LA维持在12 mmol/L左右,这样效果会更好。
4.出发+全程测试和功率车40 s间歇训练方法2,这两种手段都能达到马丽芸比赛时的LA强度,对提高马丽芸的糖酵解供能能力有较好作用。
5.根据马丽芸的能量代谢特点,所采用的针对性训练手段和方法,对提高该运动员的爆发力和专项速度耐力有比较好的效果。
[1]车兴权.谈小轮车运动员的快速力量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2011,33(2):123-124.
[2]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85-104.
[3]江永华.我国高水平女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不同阶段的专项训练手段及负荷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2):57-62.
[4]李之俊,苟波,高炳宏,等.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12):28-31.
[5]李之俊,马国强,苟波,等.自行车运动员专项体能研究进展[J].体育科研,2005,26(5):53-58.
[6]林华,刁剑,谭灵均.小轮车越野赛项目特点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6):549-550.
[7]马国强,李之俊,刘茂,等.不同专项训练对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影响[J].体育科研,2007,28(1):71-74.
[8]邵慧秋,梁效忠.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不同训练手段的血乳酸评定[J].体育与科学,2002,23(1):56-58.
[9]王峰,刁剑.对小轮车泥地竞速赛技术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1):123-124.
[10]武桂新,蔡蓓蕾,周广科.山地越野自行车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3):23-26.
[11]严金慧,李之俊,苟波,等.优秀自行车运动员不同训练手段后血乳酸的评定[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2):53-55.
[12]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13]赵平,逯建中,李新文.心率与自行车运动员的训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4):86- 88.
[14]周广科,武桂新,蔡蓓蕾.山地越野自行车运动训练与比赛中的生理特征[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2):29-33.
[15]COWELL J F,CRONIN J B,MCGUIQAN M R.Time motion analysis of supercross BMX racing[J].J Sports Sci Med,2011,(10):420-421.
[16]COWELL J F,MCGUIQAN M R,CRONIN J B.Movement and skill analysis of supercross bicycle motocross[J].J Strength Conditioning Res,2012,26(6):1688-1694.
[17]ERIK W.FARIA.The science of cycling:Physiology and training-part 1[J].Sports Med,2005,35(4):285-312.
[18]HERMAN,CHRISTOPHER W,MCGREGOR,etal.Power capabilities of elite bicycle motocross(BMX) racers during field testing In preparation for 2008 olympics[J].Med Sci Sports Exe,2009,41(5):306-307.
[19]LOUIS J,BILLAUT F,BERNAD T,etal.Physiological demands of a simulated BMX competition[J].Int J Sports Med,2013,34(6):491-496.
[20]MARQUET L A,HAUSSWIRTH C,HAYS A,etal.Comparison of between-training recovery strategies for world-class BMX pilots[J].Int J Sports Physiol Perform,2014:22.
[21]WILLIAM M,BERTUCCI,HOURDE C.Laboratory testing and field performance in BMX riders[J].J Sports Sci Med,2011,(10):417-419.
Evaluation of Special Speed Endurance Training Methods of Elite BMX Athlete MA Li-yun
ZHANG Li1,LIN Li-ya1,CHEN Jian-min2
Objective:During the preparation for 12th National Games,the main problem for elite BMX athlete MA Li-yun from Gaungdong province is the poor ability in late cours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an objective basi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coaches to develop special training by monitoring the speed endurance training of MA Li-yun.Method:Taking elite BMX athlete MA Li-yun from Gaungdong as research object,the blood lactate and heart rate were measured after the game and during the five speed endurance training,and 30 seconds anaerobic Wingate-test is performed on cycle ergometer before and after stage training,the training effect is elevated.The result shows that 1) After game,peak concentration of blood lactate was 15.2 mmol/L.2) 1 km interval training:the value of blood lactate after each 1km was 11.25~13.15 mmol/L.3) the whole process technical training:the value of blood lactate was 11.57~14.18 mmol/L.4) departure training and test:the value of blood lactate after each test was 13.94~15.21 mmol/L.5)40 s interval training on cycle ergometer:method 1:the value of blood lactate after each set was 10.7~13.9 mmol/L;method 2:the value of blood lactate after each set was 13.0~15.3 mmol/L.5)anaerobic Wingate-test:the value of peak power,mean power and blood lactate increased obviously after the period of special speed endurance training.Conclusion:1) the main power output during BMX racing is derived from glycolysis.2) The main effects of 1 km interval training and 40s interval training was improving the body's tolerance for lactate.3) the whole process technical training was not suitable for lactate-resistant training.4) In the test and 40s interval training,the concentration of blood lactate was the same as that after the game.These two methods had better effects on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glycolytic energy supply.5) These specific training had better effects on improving explosive force and speed endurance of MA Li-yun.
BMX;anaerobiccapacity;speedendurancetraining;trainingmonitoring;bloodlactate
1002-9826(2015)03-0094-06
10.16470/j.csst.201503013
2014-06-25;
2015-02-05
广东省体育局奥运全运专项科研项目资助 (20120NS029)。
张莉(1968-),女,湖北武汉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生化和营养,E-mail:lilazhang@126.com。
1.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63;2.广东省黄村体育训练中心,广东 广州 510663 1.Guangdo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Guangzhou 510663,China;2.Guangdong Huangcun Sports Training Center,Guangzhou 510663,China.
G872.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