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24小时动态血压及其变异性的相关性

2015-03-05买热木古阿布都热依木帕丽扎提阿布都热依木玛依拉阿不都克力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干部病房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6期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买热木古·阿布都热依木 帕丽扎提·阿布都热依木 玛依拉·阿不都克力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干部病房,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24小时动态血压及其变异性的相关性

买热木古·阿布都热依木帕丽扎提·阿布都热依木玛依拉·阿不都克力木1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干部病房,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24 h动态血压及其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分为左心室肥厚组(LVH组)和非左心室肥厚组(非LVH组),分析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压变异系数。结果LVH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日间收缩压(dSBP)、夜间收缩压(nSBP)与非LV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舒张压(nDBP) ;与非LV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dSBP、nSBP、24 h DBP、dDBP、nDBP标准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24 h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有关。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变异性

1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呼吸科

第一作者:买热木古·阿布都热依本(1976-),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老年病医学研究。

左心室肥厚(LVH)是原发性高血压所引起的最常见并发症。近年来,随着24小时动态血压的监测(ABPM)广泛应用于临床,为高血压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开辟新的路径。对于高血压LVH与24 h动态血压及其变异性的关系,曹阳等〔1〕认为高血压LVH与血压变异性呈负相关,Machning等〔2〕学者则认为血压变异性对高血压LVH并无意义,而Soler等〔3〕学者认为高血压LVH与血压变异性呈正相关。相关学者目前意见尚不一致,故我院就近年来搜集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动态血压及其变异性与高血压LVH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进行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253例,所有患者均按照根据2010年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制定的标准给予确诊。纳入标准为:原发性高血压LVH患者,既往无肥厚性心肌病、无继发性高血压、无扩张型心肌病、无心瓣膜病、无糖尿病、无心包疾病、无甲状腺疾病、无胸膜疾病及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标准:既往有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继发性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心瓣膜病、糖尿病、心包疾病、甲状腺疾病、胸膜疾病及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LVH组)和非左心室肥厚组(非LVH组)。LVH组96例,男43例、女53例,汉族59例,少数民族37例,年龄53~80〔平均(67.2±7.1)〕岁。非LVH组157例,男71例、女86例,汉族82例,少数民族75例,年龄50~76〔平均(64.2±6.7)〕岁。两组患者性别(χ2= 0.04,P = 0.947)、年龄(t = 1.293,P = 0.508)、族别(χ2= 2.057,P = 0.152)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与心脏彩超检查。24 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采用德国Industrielle Entwicklung Medizintechnik(IEM)全自动携带式无创性血压检测仪测定24 h动态血压,将测压袖带全部系在患者的左上臂,日间每间隔15 min,夜间每间隔30 min自动充气测压1次;日间设定为08∶00~23∶30,夜间为23∶30~08∶00,在监测期间,患者的各项基本活动保持不变,但不参与剧烈的体力活动,且避免情绪激动。动态血压的监测结果由计算机自动分析,统计分析如下参数: 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动态血压变异性包括以上各指标的标准差。根据国内LVH标准:男性>125 g/m2,女性>120 g/m2,采用飞利浦U-HDⅡ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患者的LVH情况。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动态血压比较LVH组患者24 h、日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均高于非LVH组患者(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性比较LVH组患者舒张压标准差(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标准差(24 h、日间、夜间)均高于非LVH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LVH组与非LVH组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比较(±s,mmHg)

表1 LVH组与非LVH组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比较(±s,mmHg)

组别 n  平均收缩压 平均舒张压24 h SBP  dSBP nSBP  24 h DBP  dDBP  nDBP收缩压标准差 平均舒张压24 h  日间  夜间 24 h  日间  夜间LVH组 96  149.8±7.1  156.5±8.2  136.7±7.3  98.4±6.1 89.6±5.6  79.5±6.3  12.4±3.9  14.7±2.4  13.2±2.8  8.8±1.7  8.7±2.9  8.5±1.8 非LVH组 157  141.3±5.5  152.2±6.4  130.5±8.5  91.7±6.3 87.8±5.4 80.2±4.6 10.1±2.6 12.8±1.8 11.1±1.5  8.6±1.8  7.5±1.4  8.2±1.9 t值 4.302 4.383 4.345  4.205  4.359  4.217  4.741  5.647  5.736  4.403  4.646  4.447 P值 0.047 0.049 0.048  0.046  0.049  0.047  0.041  0.037  0.034  0.045  0.049  0.046

3 讨论

高血压LVH主要是因为心脏后负荷加重导致左心室室壁代偿性肥厚,以此增加心脏射血力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心室壁肥厚并非是有益的,它可直接导致左心室腔变小,顺应性降低,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1〕。

近年来,随着动态血压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以直接获得患者24 h内清醒和睡眠状态下血压的数据,使得“白大褂”血压和经常性个别时段血压高于正常的患者排除在高血压范围外〔3〕。研究根据新疆本地作息时间,将24 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的时间段界定为:日间设定为08∶00~23∶30,夜间为23∶30~08∶00。本文结果说明高血压LVH与24 h各时段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有关系。单纯出现舒张压增高仍然属于高血压的范畴,可见舒张压增高同样对心脏负荷产生影响。黄惠容〔4〕认为血压持续较高可明显增加心脏的负荷,增加心肌内小血管的硬化,加速心肌胶原的增生和纤维化,最终导致LVH的发生。在目前高血压的治疗中也是嘱患者终生服用降血压的药物,降低心脏负荷,以此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血压变异性是指机体血压在一段时间内的波动程度,本研究中动态血压变异性用动态血压各时段、各指标的标准差来评估。本研究说明高血压LVH与24 h各时段的舒张压变异性均有关系。王会明等〔5〕均认为血压变异性升高造成对组织的灌注时高时低,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正反馈作用使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升高血压,参与高血压发病并维持高血压状态。另外所产生的血管紧张素Ⅱ能通过促进心肌细胞蛋白合成、心肌成纤维细胞中DNA合成及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导致心室重构。李羽等〔6〕和张宇清〔7〕认为血压变异性升高使夜间迷走神经活性降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使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小,导致夜间血压持续升高,使心血管系统长时间处于超负荷状态,使左心室室壁代偿性肥厚。

本研究显示24 h动态血压及其变异性对高血压LVH存在相关关系,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进一步优化高血压的个体化治疗,从而降低LVH的发生率,但仍需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4 参考文献

1曹阳,赵水平,罗琳,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2; 27(3) : 253.

2 Machning T,Engels G,Henneke KH,et al.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significance of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of for progression of heart hypertrophy〔J〕.Am J Cardiol,1993; 82(3) : 187.

3 Soler J,Sanchez MJ,Sanchez RA,et al.Effects of imidazolic agonism on blood pressure,sympathetic activity,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nd insulin resistance〔J〕.Curr Hyperten Rev,2011; 7(2) : 88-94.

4黄惠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J〕.内科,2014; 9(4) : 427-45.

5王会明,张爱元.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 19(5) : 486-7.

6李羽,杨晓霞,王庆霞.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形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宁夏医学杂志,2009; 31(12) : 1223-4 .

7张宇清.如何看待血压变异度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 18(12) : 1120-1.

〔2015-03-07修回〕

(编辑曹梦园)

通讯作者:玛依拉·阿不都克力木(1973-),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呼吸重症研究。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 16-4518-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16.043

猜你喜欢

原发性高血压
胱硫醚β—合成酶G919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meta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应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临床分析
血浆LP—PLA2水平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对高血压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依托团队服务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自我检测模式的效果评价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
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