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缓解初产妇分娩疼痛的临床研究
2015-03-02黄丽英黄爱武方亚红
黄丽英,黄爱武,方亚红
(临安市中医院,浙江临安 311300)
艾灸缓解初产妇分娩疼痛的临床研究
黄丽英,黄爱武,方亚红
(临安市中医院,浙江临安311300)
摘要:目的观察艾灸三阴交及悬钟、血海穴对分娩镇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分娩镇痛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结果产妇疼痛的自评及宫缩痛分级观察组产妇宫口扩张2~3 cm后0.5 h及1 h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观察组(187.12±50.65)ml、对照组(214.90±54.79)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观察组(9.95±0.29)分、对照组(9.71±0.5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可缓解初产妇分娩疼痛。
关键词:分娩镇痛;艾灸;三阴交、悬钟、血海
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5.12.019
分娩是极其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分娩疼痛的痛源来自子宫肌阵发性收缩及胎儿经产道娩出,期间可出现显著的子宫及产道组织(特别是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和会阴部)损伤,激惹其中的神经末梢产生电冲动,从而使产妇有剧烈疼痛的感受。分娩疼痛除了有助于产科医生判断产程进展外,对母亲几乎无益处,甚至很多学者认为分娩疼痛是有害的。从而,很多人放弃人类最原始、最自然的分娩方式而选择剖宫产。然而剖宫产并非正常状态下解决分娩的一种方法,对妇女存在一定的损伤和危险性,甚至死亡。如何使产妇清醒、无痛苦的迎接新生命的诞生,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尽管国内外学者对无痛分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但到目前为止尚无一种可靠方法既达到镇痛又对母婴无不良影响。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本院妇产科在传统分娩镇痛护理的基础上,运用艾灸三阴交及悬钟、血海穴,镇痛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纳入标准:在本院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年龄21~35岁,孕周37+1~42-1周,具有阴道试产指征者,有规律宫缩,宫口已开2~3 cm,头位分娩,宫颈评分>8分,未接受过穴位疗法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胎位异常、妊娠合并疾病、并发症及严重的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疾病者,患有精神疾病者,不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产妇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产妇年龄、身高、体质量、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s)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传统分娩镇痛护理措施。在产妇宫口扩张2~3 cm时,实施常规护理及分娩知识健康宣教、心理暗示转移注意力等。
1.2.2观察组在传统分娩镇痛护理基础上,在产妇宫口扩张2~3 cm时开始艾灸。采用仰卧位,用枕头将膝关节处略微垫起,以舒适自然为佳。取穴: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悬钟穴,在足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后缘;血海穴,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操作方法:将艾柱插入灸盒内固定支架上点燃,灸盒盖盖上并旋转锁定,然后调节出风口,以控制温度的高低,充分预热后将灸盒开口朝上放入棉布袋中,同法准备6只随身灸盒。取双侧三阴交、悬钟、血海6穴,将随身灸盒金属面依次贴在穴位上固定。灸温的调节:旋转器罩以开闭气门,开大则升温,只需要开4孔即可,灸疗温度以感觉舒适耐受为宜,避免烫伤。每次灸60 min后停止,观察镇痛效果。若停止艾灸后出现艾灸前的疼痛程度则再次同法进行艾灸,直至分娩。
1.3效果评价与方法
1.3.1宫缩痛分级按WHO疼痛分级标准对产妇宫缩痛情况进行评级[2]。0级:无痛;Ⅰ级:酸痛可忍受,微汗或不出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Ⅱ级:明显本能痛,伴出汗、呼吸急,仍可忍受,睡眠基本不受干扰;Ⅲ级:强烈腰痛不能忍受,叫喊,辗转反侧影响睡眠。助产士或医生在产妇宫口扩张2~3 cm时及之后的0.5 h、1 h进行测评。
1.3.2产妇疼痛自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使用横向移动标尺测定疼痛值。标尺正面:从左到右刻有0~10数字,标有0为无痛,10为剧痛等字样;标尺背面:仅在左侧标有“无痛”,右侧标有“剧痛”的字样,没有数字刻度。由产妇面对标尺的背面移动游移尺标,标出疼痛值。产妇在宫口扩张2~3 cm时及之后的0.5 h、1 h、2 h进行自评。
1.3.3产后出血情况分娩后由助产者观察产后出血量,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联合计算。
1.3.4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1 min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根据新生儿出生时呼吸、心率、肌张力、皮肤颜色、对刺激反应情况等5项指标进行评分。每项0~2分,满分为10分。如5项总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10分为无窒息。
2结果
2.1两组产妇疼痛自评情况比较见表2。
分
注:经配对样本t检验,1)表示观察组0.5 h时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2)表示1 h与本组治疗0.5 h相比,P<0.05;3)表示2 h与本组治疗1 h相比,P>0.05。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在宫口扩张2~3 cm时两组疼痛自评P>0.05;4)表示与同时相观察组相比,P<0.05
2.2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点宫缩痛分级情况比较见表3。
表3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点宫缩痛分级情况比较
例
2.3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比较见表4。
表4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出生
组别例数产后出血量/mlApgar评分/分观察组50226.20±64.969.96±0.19对照组50256.60±85.089.68±0.68
注: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产后出血量组比,P=0.04;两组Apgar评分相比,P=0.006
3讨论
3.1艾灸可缓解初产妇分娩疼痛中医认为,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为远端取穴,是肝脾肾三经交会穴,是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常用腧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肝经过阴气,足太阴之筋聚于阴器,足少阴之筋并太阴而上结于阴器,此三阴经与任脉关元、中极穴相联系、沟通。悬钟穴为足少阳胆经,为八会穴之髓会,有填精益髓,舒筋活络,清热通便,理气止痛之功效。由于二腧穴位置阴阳相对,临床常做为相对穴应用[3]。血海属足太阴腧穴。三阴交通过足少阴肾经与冲、督二脉相通,又任、督、冲三脉“一源三岐”皆起于胞宫,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为阴脉之海,督为阳脉之海共同调节胞宫气血。艾炙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等功效[4],故艾灸3穴可以同时激发肝、脾、肾、任脉等多条经脉的经气,从而“气至病所”,起到缓解分娩疼痛的作用。有研究[5]表明,艾灸穴位时能激发体内痛觉调节系统,抑制痛觉感受和情绪反应,使产妇能恢复和保持经络气血运行通畅,协调宫体、宫颈、内脏功能,消除恐惧紧张情绪,加强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从而达到分娩镇痛目的。疼痛缓解可以缩短产程,减少对新生儿的伤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镇痛效果(疼痛自评分、宫缩痛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艾灸可缓解初产妇分娩疼痛。
3.2艾灸可减少产后出血分娩的疼痛程度仅次于烧灼伤痛,可引起产妇情绪焦虑、宫缩乏力、延长产程[6],而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良好的宫缩才能减少出血。中医认为产时损伤冲任胞脉,或产伤出血耗损元气,致气不摄血,冲任不顾,统摄无权,导致产后出血。治疗需益气固脱,祛瘀止血,顾摄冲任。而灸法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回阳固脱的作用[7]。本研究选取的3个腧穴均可作用于胞宫,故艾灸此3穴可以减少出血。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艾灸可减少产后出血。
3.3注意事项操作时注意充分预热温灸盒,注意艾灸温度,避免烫伤。随身灸带子绑在穴位上松紧合适,并随时调整,以保证随身灸位置准确,注意保护产妇的隐私。操作过程做好意外情况处理:如烫伤,应立即停止操作。
参考文献:
[1] 刘晓梅.感觉定量检测与分娩疼痛、分娩镇痛的关系[D].济南:山东大学,2006.
[2] 梁路容,黄丽华.导乐陪伴分娩8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5):55-56.
[3] 宋佳杉,刘玉祁,刘存志,等.电针三阴交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累积镇痛效应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J].针刺研究,2013,38(5):393-398.
[4] 周英栋,费新应.艾叶的药理作用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1):75-76.
[5] 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7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32-234.
[6] 吴兰,罗东.产程中镇痛方法的选择[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1):10-12.
[7] 张怡.电针三阴交对正常分娩产妇产程及宫缩痛影响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院内科研项目,编号:20130203
·护理管理·
收稿日期:2015-07-17
作者简介:候燕(1976-),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75(2015)12-11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