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鼓励·支持·引导——古代文学教学中如何应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015-03-02程晓菡

许昌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罗敷观点思维

程晓菡

(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法,[1]43思考问题时常打破常规,拓展思路,呈现出多维发散性特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与看法,得出新颖而丰富多彩的答案。当代大学生是思维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他们精力旺盛、视野开阔、不拘常理,敢于挑战传统,在古代文学授课过程中,他们往往能从某一个知识点出发,提出与以往传统学术评价不一样的观点,表现出强烈的发散性思维特点,甚至会打乱教师的课堂节奏。因此,如何应对当代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模式,是全体教师都需要面对也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鼓励标新立异,支持反对传统

大学阶段学生正处在少年与成年的转变期,他们积极性高,自尊心强,渴望鼓励,渴求认同。因此,其学习过程中情绪动力性变化显著,[2]357如果及时鼓励,学生会因此更加积极进取,并进而愿意学习,愿意思考。反之,一旦被否定,被批判,学生会很敏感地感觉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于是会快速转变态度,变得消极、懈怠,对这门课程抱着无所谓甚至是抵触的态度,这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的职业判断与抉择。“外在激励是指学生通过寻求外在奖赏或者诱因而获得的推动力。”[3]315所以一定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支持他们反抗传统、标新立异,肯定其思考热情,表扬其活跃的思维态度。

例如在讲授汉代诗歌名篇《陌上桑》之后,我们曾经组织学生讨论,这个故事的结局应该是什么?这次课堂讨论引起了学生浓烈的兴趣,大家在简单讨论之后,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有的中规中矩,有的匪夷所思,有的则逆经叛道。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求学生课后认真思考,查阅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用自己最喜欢的文体续写《陌上桑》。

因为有良好的课堂讨论基础,学生兴趣很高。其作业从表现形式上看,有白话小说、白话散文、文言小说、文言散文、古体诗、格律诗、现代诗等各种形式;从内容上看,有浪漫爱情版、残酷现实版、美女野兽版、君子励志版、人民群众战争版、女神奋斗版,甚至还有穿越时空版、耽美版、武侠版、虐恋情深版、玄幻版等,这个故事被学生们想象出了无数迥异的结局。

女神奋斗版就是典型的现代思维模式对古代故事的重构。罗敷美丽、聪慧,但在强权面前却是不自由的,回家后的罗敷,痛定思痛,开始聚拢人望,锻炼能力,最终奋斗成为一个吕雉、窦太后或者是武则天一样凌驾于权力之上的人物。人民战争版则认为,在太守准备强抢民女时,耕地锄地的农夫、挑担的挑夫、来往的行人看不过太守行为,一拥而上,将太守一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中,最终不仅解救了罗敷,还打跑了太守,保护了自己的美丽家园。耽美版认为,经过罗敷的夸耀后,太守开始仰慕罗敷的丈夫,并转而开始追求罗敷的丈夫……一个故事,无数个结局。从一点出发,四散开来,思维呈现放射状特征,正是这个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面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作为教师,无论学生的观点与自己的价值体系是否背道而驰,还是必须要肯定学生认真的态度,表扬他们大胆创新、敢于求异的勇气。而且,这种肯定与表扬必须态度诚恳。流于形式的、肤浅的肯定,不仅得不到学生的认同,他们还会认为教师在敷衍。所以,对其肯定与表扬,要内容充实、有理有据,这样才能赢得学生认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对耽美版,这种观点对传统教师而言是匪夷所思的,这种观点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取向,完全是学生自己的臆测与假设。但面对学生的这一观点,还是首先要肯定其创新的热情,赞赏其与众不同的勇气,在此基础上,推荐学生阅读《史记》、《汉书》等史书,找寻史料,来证明或驳难其观点。

二、深化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课程体系中,到处都闪耀着谜一样的色彩。那些难以理解的人物性格,难以描摹的诗情画意,难以言传的微妙意境,都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可以说,古代文学史课程本身是充满着魅力的。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典籍、诗词曲赋、人物形象、作家群体中让学生既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又鼓励学生在大胆发问的基础上,理性思考,并逐渐形成清晰的逻辑思路,需要任课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正确、深化引导学生。

传统的古代文学评价,人们更多的是关注作家本人情感,关注作品本身的价值与意义。但是,生活在一个平等、仁爱的社会氛围中,当代大学生更愿意从“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去反思已成定论的文学史现象,去评价文学名家名著。

例如对陶渊明和曹雪芹这两位文学史上的大家,有学生提出,陶渊明和曹雪芹都是“不负责任的”、“自私”的人。学生认为,陶渊明也好,曹雪芹也罢,哪怕委屈自己,也要工作赚钱养家糊口,承担起为人父、为人夫的责任来。以二人的才华,穷困潦倒,连累妻儿,尤其曹雪芹,儿子还因病饿夭折,这样的男人,实在没资格为人父亲。女同学甚至还说“谁嫁给他们谁倒霉”。学生们站在“人”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把文学史上的名家如陶渊明、曹雪芹等人还原为生活中的一个普通人,还原他们的生活,从其家庭成员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并由此得出了一些不一样的结论。这样的人本关怀情结其实是站在一个极普通但又极高的立场上来观照文学史的。

因此,面对这样的观点,简单的肯定或者否定都不足以满足学生的探求精神。在肯定学生大胆设想之后,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整理相关史料,让他们了解陶渊明与曹雪芹生活的时代背景、人生遭际、性格特征等,并进而了解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思想特性,然后结合史料、作品去思考二人这种人生选择的痛苦经历。同时,引导学生转换角色,站在二人的角度,自我代入陶渊明和曹雪芹身份、思想、经历,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当然,也要肯定,伟大如陶渊明、曹雪芹,也都不是完人,他们是伟大的作家,但不一定是道德完善的神人、家庭至上的丈夫,他们也都有普通人的无措与彷徨。在此基础上,举行专题课堂讨论,讨论文学家人品、个性等优缺点,让学生用更理性、客观的立场来看待文学作品与作家人格,肯定其优点,批判其缺点,既不迷信,又不全盘否定,让伟大的作家走下神坛,还原为现实生活中复杂而无奈的普通人。

当然,在引导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自己读书、思辨是个重要途径。让学生自己去图书馆、网络空间查阅资料,通过大量的阅读来自我驳难,纠正自己的观点。“自我发现所带来的乐趣会对他们(学生)产生最大的激励作用。”[4]316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大量阅读之后,学生往往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时候,要率先示范,鼓励学生勇于自我批评、自我否定。一些学生在提出一个他自认为特别新鲜的观点后,往往非常得意。但是在进一步阅读的过程中,他们却又发现,其实自己提出的观点“也不是很新鲜”,历史上早已有过相关论证。这样的认识会让学生略有失望,此时,教师要及时表扬他们,要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求胜心,让他们认识到中国学术研究之博大精深,使其不再盲目自大。同时,鼓励他们俯身阅读、立学,并由此真正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进而养成踏实读书、认真求证的良好习惯。

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还是引导学生小心求证,最终目的,都是要让学生通过反复辩难、反复论证,提炼自己思想中的可贵创新点,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与看待问题的思路。因此,跳出窠臼,敢于创新,敢于反抗传统,仍是学生最难得、最宝贵的精神。作为教师,一定要学会保护学生的这种创新精神。其实,深化引导学生去阅读史料、小心求证,教会学生通过不断地自我驳难来否定自己、推翻自己,其目的都必须建立在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上。这种求证、驳难、否定、推翻与重组学生思路,都是为了让学生在不停深化自己思路的基础上,再次回到自己的创新点上来,让学生通过更深层次的思考、论证,再次凝练自己的创新点,形成既有思想火花,又有比较完整的论证与结论的全新而理性的观点与思路。因此,学生的自我否定、驳难,是纠偏,更是锤炼理性思维的重要过程。

例如,在学习宋词的时候,我们曾经在课堂上让学生聆听“蒋勋说宋词”这一电台节目录音,蒋勋先生用向往不已的声音描述了很多文人宴饮、填词的美好场景,他高度赞美北宋文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所有这些描述都充满着诗情画意。蒋勋的讲述赢得了一部分同学的认同,但也有同学批评蒋勋过度赞美的心态,认为蒋勋先生显然在美化北宋社会。学生们自己搜集整理同时代甚至是同一作家的诗与散文来举例,认为文人也许在填词的时候有过瞬间的欢愉,但绝非永远诗情画意,他们仍旧有许多烦恼,例如仕途烦恼、人生终极思考带来的惶恐与无措等。至于北宋中后期,国家孱弱,强敌环伺,作为有责任心的一代文人兼政治家,更是“进亦忧退亦忧”。学生的这一认识,跳出了蒋勋所引导之意境,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思考意识。而且,学生并不是简单随意的反驳,而是在经过自己独立思考之后,在经过查阅大量第一手资料的独立论证之后形成了比较客观、理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始用更理性的态度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再单纯羡慕古人,而是学会了珍惜时代,珍惜时间,珍惜自己的求学生活。

三、以平等、开放心态,尊重学生

在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面对着思想活跃、复杂的当代大学生群体,古代文学教师应该积极调整心态,克服自身的思维惯性,调整自己的固有价值体系,与时俱进,以全新心态,学会尊重学生。

从知识层面上看,虽然教师的阅读面更广,知识更渊博,知识体系相对更完备,但教师没必要以此自骄自傲,更不必总是站在学术的制高点上俯视学生。而要以开放、平等的心态,发现学生思想中的闪光点。同时,教师也要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更要随时了解高等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认识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情感、价值取向等新特点。

从教师角色定位的角度看,教师要重新定位自我,视学生为平等独立之个体。在漫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教师是与“天”、“地”、“君”、“亲”并列的重要尊长者,所谓“事师之犹事父也”[5]199。因此,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教师自我角色定位就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这样的角色定位显然与当代社会思想已经脱节,不利于构建良好、正态的师生关系,更不利于学生真正地学习与提高。事实上,韩愈早就论述过师生关系的平等性,“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过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因此,为人师者,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就是心态的平等、平和与开放。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平等的社会,人们追求和谐、自由的人际关系。因此,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必拘泥传统,而是要学会用平等心态面对学生。

例如对中国古典文学名篇《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形象的评价问题,传统观点普遍认为这是一位美丽、善良、勤劳、坚贞不屈的女性。但在课堂讨论时,却有学生认为刘兰芝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学生抓住刘兰芝与焦仲卿相邀自杀这个关键点生发开来,责问刘兰芝为何不能放过“可怜的焦仲卿”,为何非要逼迫焦仲卿自杀殉情?为何不能放手嫁人?让焦仲卿对自己死心之后,接受母亲的安排,再娶罗敷女,说不定就可以生儿育女,长命百岁地活下去。这一观点大胆、新奇,完全颠覆了传统理论界对刘兰芝形象的定位。因此,教师在乍听到这样的观点时,不要急于反驳、蔑视,而是要认识到学生观点中的合理成分,表扬学生关爱生命的人本情怀。在此基础上,不给固定答案,鼓励自由讨论。同时,站在当代青年学生的立场上思考追求恒久的理想爱情观与当下各种爱情观的冲突与交融,切身体会、理解、尊重当代青年学生价值追求、取舍矛盾等现实问题。

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教师与学生的互相尊重,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教师调整自我角色定位,以平等、开放的心态面对学生,就是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是一种信赖,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6]338正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无论学生的思路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体系,只要这样的思考合法、合理,没有违反人类的道德底线,都应该尊重他们的思想、个性、观点,尊重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以及独立思考的成果。

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唱高调是容易的,在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做到这一点却贵在坚持。专业教师必须要坚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骄傲,不自满,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的思维挑战、理论挑战甚至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挑战,尊重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引导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打破、重建、升华自己,提高自己的眼界与视野。

[1]刘伟.吉尔福特关于创造性才能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5(3):41-48.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4]罗伯特·J·斯滕伯格、温迪·M·威廉姆斯著,张厚桀译.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5]吕不韦著,陈奇猷校译.吕氏春秋新校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6]肖爱芝.当代教育心理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罗敷观点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略谈罗敷之美——《陌上桑》罗敷形象浅析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观点
陌上桑
陌上桑
桑劫
业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