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学管理研究

2015-03-01魏晓红石云霞

关键词:英语专业英语教学课程

魏晓红,石云霞

(邯郸学院,河北邯郸 05600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纲要》)指出:“深化教学改革。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业教育。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为深入贯彻《纲要》精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部分高校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胡开宝(2010)结合上海交通大学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提出秉承“以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为主”和“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着力构建以复合型、研究性和国际化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叶兴国(2011)认为英语英语专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基础和特色以及社会需求,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欧颖(2012)认为专业方向型、主辅修型、双专业型、复合专业型等是当前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各校应因校制宜、应专业制宜,灵活采用各种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针对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办学数量的攀升、英语专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现状以及当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柯宁立(2014)提出“英语(English)+方向”(简称“E+方向”)的培养模式,旨在探索适合地方院校特色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合理构建服务区域经济和地方发展的特色性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王艳艳(2014)通过调研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发现商务英语在校生和用人单位在商务英语毕业生工作岗位需求和商务知识重要性评价上存在较大差异,建议在完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关注学生工作岗位需求,重视英语基本功训练,加强普通用途商务英语教学,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选择时效性强和案例丰富的教材,采用案例教学法。

邯郸学院自2013年被河北大学教育厅评为高等学校“二级学院综合改革试点”以来,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1+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1+2+1”人才培养模式意旨学生在第一学年学习通识课和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在第二、三学年学习专业知识课程,在第四学年开展实习实训实践教学,旨在满足社会需求,益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1+2+1”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今一种新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缩短了高校与就业单位的距离,对教师和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以及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邯郸学院“二级学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的外国语学院,拥有结构合理、赤心奉业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9人,博士8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42人,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省先进个人2人,省师德标兵1人,省优秀德育工作者1人,邯郸市新长征突击手1人,市模范教师3人,市优秀教师3人,市青年专家2人,市“三育人”称号教师1人,市师能标兵1人,市新长征突击手1人,市青年之星2人,市优秀青年团干部1人,市优秀团务工作者1人。2010年英语教育主干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2012年英语专业被评为河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2年英语专业被邯郸市教育局评为特色专业,2013年成为河北省二级学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2014年被评为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同时,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相互支撑,省级课题34项,发表论文189篇,其中核心论文78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12部。此外,先后获得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外教杯”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1人,河北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1人,二等奖3人;河北省英语演讲大赛青年教师组一等奖3人,二等奖1人;河北省优秀翻译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2011年至2014年连续4年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优秀组织奖。这支“潜心养德、倾心修能、用心践行”的优秀教学与管理队伍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需要一个系统的、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系统结构和高效的管理策略的教学管理模式。

一、英语教学管理理念

首先,英语教学管理的理论依据要科学。“1+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学管理依据是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和克恩伯格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学习伙伴或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人本主义的核心是强调人的成长。马斯洛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倡导人的潜能的实现。罗杰斯强调人的自我表现、情感与主体性接纳。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创造一个积极的成长环境。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确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明确了教师和管理人员在教学与管理中的角色,为确定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英语教学管理的目的要明确。“1+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学管理是指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管理,它具有明确的目标性,是为了有效实施“1+2+1”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实施、监督、评价的活动。在英语教学管理中,学生、教师、管理者是构成教学管理的三大元素。学生需要一个自由发展、创新的空间,教师需要一个教学改革的平台,管理者需要一颗热忱服务的责任心,使整个管理融健康、和谐、进取为一体,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最后,英语教学管理的模式要有效。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基地建设是实现“1+2+1”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英语教学管理模式的3个内容、3个环节、3项任务(简称"333"英语教学管理模式)体现了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教师、管理者较强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英语专业教学与中小学教学以及与外企、酒店和导游等涉外行业的有效衔接,形成精细化管理体制和多元化评价体系,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333”英语教学管理模式的系统结构

“1+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333”英语教学管理模式系统结构由3个阶段构成,即“前培训阶段(Pre-Training)的3个内容”、“培训阶段中(Training)的3大环节”、“后培训阶段(Post-Training)的3项任务”。“333”英语教学管理模式,呈现形式多样化,结构因素多模态化,评价体系多元化,如图1所示:

图1 “1+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333”教学管理模式系统结构图

“前培训阶段”的3个内容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标准描述和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意指对“双师型”教师和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双师型”教师既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地实践经验;管理者包括中层干部、教研主任、教学秘书、学生工作秘书、辅导员等教学管理人员,他们不仅具备基本的专业和职业知识,还要拥有很强的服务意识;教师和管理者均具有“沟通”、“组织”、“合作”、“应用”和“创新”五种能力。根据“1+2+1”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英语专业课程标准含盖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材建设及其教材的选用和参考书目,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和主干课程标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中小学教育实习基地、外企、涉外旅游和酒店等实习基地的调研与沟通,建立实践教学与研究基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搭建平台。

“培训阶段中”的3大环节亦即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英语专业是一个以实践为主体的专业,为此,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第一课堂的实践指专业课程设置中的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第二课堂的实践指学生参加课程设置以外的课外实践活动,第三课堂实践指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职业技能的学习与实践。在此阶段,学生是"3个课堂"活动的主角,而教师和管理人员则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又是学生的帮助者、督促者和评价者。

“后培训阶段”的3项任务是就业创业现状的分析、用人单位反馈意见的分析和实习生和毕业生自我评价。第三个阶段是对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对教学管理质量的检测。在本阶段,学生、教师、管理者是教学的评价者、反思者。通过对学生就业创业率的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的反馈以及对毕业生自我评价调查,反思英语专业的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课外活动的设置与实施以及学生在实习实训基地的实践效果,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对英语教学管理进行多元化评价,为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模式提出建议。

由此可见,“1+2+1”模式下的“333”教学管理模式明确了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角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深入挖掘师生的潜能,提升其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

三、“333”英语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策略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注重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学、工作环境。每年选派10%的教师去重点高校进修专业课程,20%的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和国家级的教学改革与专业发展研讨会,70%的教师参加短期职业技能和专业培训;实施以导师带青年教师一对一的"影子工程",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聘请重点大学知名专家和中小学教学名师以及企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对本专业教学管理的指导,同时选派10-15%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到中小学、同类学校、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增加教学与实践的密度,使英语专业的教学与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使教师和管理者不仅成为教学管理的领引者、组织者、实践者、评价者、研究者,而且成为既有高尚品德又有优秀职业素养、既有合作精神又有改革创新意识、既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又有丰富基层实践体验的"双师型"教师和多元素质的优秀管理者,“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为“1+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提供坚强的人力支撑。

深入探究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精心设计、组织大走访、大调研、大对接三大活动,走进中小学、合资企业等单位,深入调查研究,根据社会需求,撰写主干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改革课程内容,强化课程的实施和教材建设。此外,积极探究“三课堂”“多模态化”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第一课堂的实践教学以"活动链"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即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讲课、互动、小组讨论等系列实践活动。同时,网络学习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网络课堂等辅助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建立融辅教、辅学、共享功能为一体的微课网站,以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组织、合作、创新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以课外活动“工作坊”模式为中心的自主性学习实践活动,如参加模拟课堂、模拟谈判、英语角、话剧团、舞蹈队、书法社等集体活动以及英语专业基本功系列比赛和各类职业技能比赛。第三课堂实践教学以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每位学生在进入实习基地之前,必须通过校内职业技能的统一培训。培训教师按照实训案例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职业微技能进行逐一培训。培训合格后,学生分别参加校外实践基地实习与锻炼。此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导游、商务英语证书的学习与测试,获取更多的职业技能。在实践基地,采用“双导师制”,即学校教师和基地教师的共同指导,培养学生的应用、交流、合作、组织和创新能力,并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质量毕业论文。通过主干课程标准的制定和“三课堂”实践教学与管理的改革,为“1+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打造坚实的平台。

积极探讨多元化教学与管理评价体制,提高教学与管理的层次。首先,成立由课程负责人、指导教师、基地导师组成的评估小组,通过听课、说课、问卷、座谈、访谈等方式定期对英语专业的教学与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其次,评定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要做到“课堂即时性评价”、“真实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做到从考核“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转变,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次,建立教学与管理质量监控检查制度,课程团队成员和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课堂,定期召开座谈会,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和管理人员要及时征求学生及同仁的意见,不断反思教学与管理,找出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同时,管理人员要接受教师和学生的监督和每学期一次的评估。最后,建立毕业生跟踪档案,分析毕业生成长历程及其工作单位的评价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为“1+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多元化教学管理 评价体系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四、“333”英语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2014年,邯郸学院外国语学院自实施“1+2+1”模式下的“333”教学管理模式以来,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为本,遵循“注重应用,强化实践”的原则,在“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学习资源建设、“三课堂”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研究等方面的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第一,实施国内外教师职业培训和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影子工程"。2014年,选派2名教师分别去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脱产进修单科课程,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研究能力;暑期选派10名骨干教师到英国学习TESL课程,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师教育水平;65%的教师分别参加了全国语用学研讨会、网络资源建设研讨会、微课制作技术培训、暑期短期教学法专题培训。“多元化”培训与实践增加了教学与实践的密度,使英语专业的教学与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我们还选派了1名教师到外企为期1年的挂职锻炼,15名教师到校企实习基地参加实习锻炼,为培养既能教书育人又能实训育人的"双能型教师"奠定基础;同时,我们实施了以老教师带青年教师一对一的“影子工程”,具有高级职称、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对青年教师的爱岗敬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反思等进行指导,定期听课、评课,整体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

第二,践行以“项目”推进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为推进综合改革进程,我校系统性设计了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内部治理与合作办学3个模块、下属4个级别的综合改革项目。英语专业的教师共申请到18个综合改革四级项目,即“人才培养标准的研究制定与描述”、“大类招生下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施”、“以学生为本的专业学习大纲的设计”、“课程学习大纲的研究与制订”、“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案例式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学生为本的考试模式与方法改革”、“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标准与机制的构建与实施”、“实习实训教学标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标准与机制的构建与实施”、“第一课堂实践教学的类型任务与现状研究”、“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科研工作向课堂教学延伸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管理教学与服务教学的职责范围和考核机制的设计与实践”、“合作办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办法的设计与实施”、“学生管理向教学延伸的内容与路径的设计与实施”和“大类招生学生管理机制改革与实践”。这些改革项目已经通过了学校组织的由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我校教育学博士构成的专家组答辩,日前正在按计划实施。

第三,强化学习资源与教学环境建设,丰富了学习资源。目前,英语专业的所有课程均采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开展教学。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网络课堂、自主学习平台、博客、邮箱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我校购买了20门网络自主学习课程,投入380多万为英语专业建立了商务谈判实训室和2个外语自主学习平台,升级了2个微格教室,优化了教学与学习环境,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

第四,构建实践教学与管理“多元化”评价体系。我们不仅成立了由课程负责人、指导教师、实习基地导师组成的评估小组,通过听课、说课、问卷、座谈、访谈等方式定期对英语专业的教学与管理工作进行评估,而且采用了“N+2”考核方式评定学生的课程学习,做到“课堂即时性评价”、“真实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N”指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诸如讲课、课堂发言、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小论文、话剧表演等;“2”中的一个“1”为学生的读书笔记和课堂笔记,另一个“1”为期末考试成绩,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此外,我们还建立了教学与管理质量监控检查制度,课程团队成员和管理人员经常深入课堂,定期召开座谈会,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和管理人员定期征求学生及同仁的意见,不断反思教学与管理,坚持写教学和工作日记,找出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同时,管理人员要接受教师和学生的监督和每学年1次的年终考评。

第五,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三课堂"的学习与实践,在协同创新精神、语言的综合用运能力、职业技能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2014年,英语专业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1名,一等奖8名,二等奖17名;河北省英语演讲大赛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河北省高等学校第二届英语写作大赛三等奖4名;,校级三笔字比赛一等奖5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5人;9篇毕业论文被学校评为优秀论文。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获得校级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48人通过了教师资格笔试。英语(非师范)专业学生获得BEC高级证3人,中级4人,上海中级口译证1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25人,国际单证员从业资格证1人,人力资源管理证1人,导游证1人,教师资格证书19人。上半年,英语专业的学生分别进入县镇中小学和外企进行为期4个月的实战锻炼,通过体验乡村教师和在企业职员的艰辛,不但践行了所学的英语基础知识、英语技能和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锤炼了他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攻坚克难的顽强精神,提高了其“抗压”能力和职业的真实理解。2010级学生就业率94.62%,在全校名列第五名,受到学校的奖励。

结束语

综上所述,“1+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333”教学管理模式具有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系统结构、有效的实施策略和显著的效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英语专业,邯郸学院外国语学院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标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需要,坚持立德树人,科学设计“333”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管理环节的“精细化”和管理体制机制的“系统化”,达到“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与管理的统一和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之间的和谐以及“育”、“教”、“学”、“企”的共赢,使"“333”英语教学管理模式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发挥其“可操作性”、“实效性”、“先进性”和“示范性”之功效。

[1 ]David Gardner,Lindsay Miller.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2]Fraida Dubin,Elite Olshtain.Course Desig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3]胡开宝.复合型、研究性和国际化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理念与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为例[J].中国外语,2010(6):8-16.

[4]孔保华等.“3+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3):5-7.

[5]柯宁立."E+方向"特色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2):55-57.

[6]欧颖,姜梅,杨丽华.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海外英语,2014(22):1-2.

[7]宋林珊.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8):99-101.

[8]王晓煜等.“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4):15-19.

[9]王艳艳,王光林,郑丽娜.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调查与启示[J].外语界,2014(2):34-41.

[10]徐义云.高师英语专业1+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4):98-100.

[11]叶兴国.关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几点思[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97-302.

[12]张林娜等.“3+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0(6):199.

(编辑:韩胜利)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英语教学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