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院校“三位一体、四维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为例

2015-03-01费美娟肖秋生隗元峰

关键词:文科创新能力学院

费美娟,俞 辉,肖秋生,隗元峰,于 婷

(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

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普遍存在这样的一种意识:文科大学生所需掌握的都是理论知识,基本不需要进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部最新公布,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749万,人数创历史新高,就业前景堪忧。另一数据则显示,大学生就业率前10名中理工科占7席,与此同时,文科类就业包揽就业率低的倒数10名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提升文科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文科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迫在眉睫。因此,需要打破社会不重视文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陈旧观念,凝聚文科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搭建实践创新能力锻炼平台,挖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潜力,帮助文科大学生占据就业制高点。

一、文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理论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总则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要求,高校要“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较之于理工科学生,文科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表现力强,潜在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更大的空间,着力提高文科大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也更加迫切。

(二)现实意义

当今社会的发展逐步将文科大学生推上改革、进步、创新的时代前沿,人文社科类的高级专门人才日益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培养文科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也是社会越来越强烈的呼声,具有如下现实意义。

1.避免素质发展单一,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其人文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科研素养等综合素质的体现[1]。经过科学的、高效的实践创新平台的演练,文科大学生综合素质会显著提高,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机会不断增多。

2.激发思维创造活力,增强创新创业使命感。文科大学生易于陷入学术压抑的氛围从而抑制创新思维的迸发,通过运用科学的实践创新育人机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有利于文科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到社会实践,边学习边实践边创造,创新性地服务于更广泛的社会实践当中。

3.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树立服务社会责任感。基于文科人才主要从事组织管理、人事安排、社会服务等工作现实,集体意识、大局观念、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更应摆到突出位置,在实践创新中培养、巩固社会所需的技能,发挥文科大学生的优势。

二、文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三位一体、四维互动”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

众所周知,实践创新能力是文科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其培养更是一项系统工程。与此同时,各类高校越来越重视文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探索并建立了较好的培养体系。立足学院实际,围绕文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展开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以期为我国高校文科大学生实践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依据。

(一)建立“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机制

搭建开放、自由、共享、由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基地,形成以夯实基础的教学实践,提升精度的社会实践,增强活力的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机制(见图1)。

图1 “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机制

1.教学实践全员参与,增强学生认知深度。实践教学是本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学院结合实际情况,动员校内外多方力量,全员参与,优化了实践育人环境,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一是搭建专业实践基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院根据学科特点,选择了一批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进行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应用实践场所及条件,这加强了学生的实践锻炼和适应能力,使其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较快地进入角色,更好地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二是实施导学制,加强教育指导。即大一设立班主任,负责引导和帮助新生夯实专业基础、制定学业规划。大二、大三设置学业导师,指导学生课程修读、教学实习、课外学术活动等。大四设置就业导师,指导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考研公考、求职择业等。三是借助文科综合实验室,开展形式多样的模式实践活动,如模拟面试大赛、招聘模拟大赛等,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又能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社会实践全程覆盖,扩大学生接触广度。学院一改传统“放羊式”的社会实践形式,在立足专业特色基础上,探索形成了“三段式”与“三位一体”相结合的“三三式”社会实践新模式。“三段式”即将大学前3年的寒暑假社会实践分为3个阶段:大一的社会认知实践阶段、大二的职业认知实践阶段和大三的创新创业实践阶段。“三位一体”即实践成果由社会实践记录鉴定表、社会实践日记及社会实践报告3部分组成。每年的寒暑假社会实践安排不同的主题,鼓励以个人、社团、班级等多种形式立项,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观察社会、获取知识、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达到社会实践与社会调研、专业学习、职业能力相结合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近3年,我院共组建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40余个、调研山东团队6个、省级重点团队2个以及多个三农调查团队,涌现出多个省级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个人。

3.创新创业全方位推进,提升学生发展高度。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在这样的背景下,我院贴近文科学生的实际,建立了“3S”(SRT、SIEG、SAF)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全面推进创新创业。(1)SRT,即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学院积极鼓励学生申报科研项目,配备指导老师,从申请书的撰写、实验的设计、课题的实施结题等方面给与指导,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培养和发展其团队精神,使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真实的科研过程,享受科研的乐趣和成就感。(2)SIEG,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引领计划,学院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形成了以专业驱动、项目驱动、平台驱动、机制驱动“四驱”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模式。通过完善组织结构、构建导师团队、搭建创业平台、加大资金支持,增强宣传力度等手段,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提升了创业能力。(3)SAF,即大学生学术大讲堂,学术大讲堂一改“专家一人讲、学生集群听”的传统讲座模式,将学生推上学术舞台,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促进优良学风。大讲堂自2010年10月开办至今,已经举办了53场,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军事等在内,真正的促进了学生的知识交流、思想碰撞和思维创新。

(二)构筑“四维互动”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坚持以人文本的创新模式,重视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以制度创新提供切实保障,以课堂创新提升教学质量,以学术创新紧抓知识前沿,以文化创新激发培养活力。

1.加强制度建设,提供创新保障。制度创新是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和保障,加强制度建设,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文法学院先后出台了《文法学院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文法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文法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意见》及《文法学院学术报告制度》等规章制度,对实践教学、课堂评价、学术创新等提出了建设预期目标和实施方法与措施。这些制度的建设,对于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推进教学体制改革,增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针对性,推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提供了根本性保障。

2.创新课堂教学,夯实创新素养。传统的“填鸭式”式教学,造成了学生过渡依赖教师和书本,主体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精神[2]。因此,学院摒弃“开会式学习”的枯燥方式,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一方面通过开启院长示范课、导师公开课模式,让教师充当课堂教学的纽带,起着引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注重学思结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创新教学形式。课堂不拘泥于教室,可以是实验室,可以是村镇换届现场,也可以是法院的庭审现场等。通过师生的共同设计、实施和参与,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模拟法庭、现场观摩、模拟新闻发布会等,学生由教学中的“局外人”变成了“局内人”,由“被动”变“主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3.浓郁学术氛围,挖掘创新源泉。加强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对优良学风、教风和校风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科研与教学的结合以及将研究精神注入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师生科学素养,强化教学实践,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校园,经常开展学术交流,有助于增强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路、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提升专业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另一方面,有效依托学院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搭建科研平台,鼓励学生申请课题,配备导师指导,使学生掌握文献查阅、课题设计、调查研究及论文撰写等能力,这既能培养学生独立严谨的治学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强化,又促进了师生教与学的深化、拓展,为培养更高层次的专业人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凝练文化品牌,激发创新活力。校园文化品牌是学院自身底蕴的积淀,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赋予学院强大的生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立足专业特色和学生实际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不但是深化专业学习的重要渠道,也是强化和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的重要载体。正是专业学习和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机结合,才实现了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影响的良性融合。如我院开展的“新年新诗会”、“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经典诵读大赛、“我的学术我做主”大学生学术大讲堂等一系列融合专业与实践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综合能力,深化了学生的课堂专业学习,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的培养目标。

三、“三位一体、四维互动”培养模式的成效

通过提升教学实践、强化社会实践、注重创新创业,严控制度创新、紧抓课堂创新、优化学术创新、促进文化创新,学院构建文科大学生“三位一体,四维互动”培养创新模式,使得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1.学风建设进一步加强。通过“三位一体、四维互动”模式的推广应用,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热情不断高涨。近3年来,学生的学习成绩优良率逐年攀升,不及格率在2.5%以下,考研率稳中有升。

2.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不断增强。数据显示,学院参与创业实践的学生不断增加,由2009年的不足10人增至2015年的100余人,学院创业实践项目中有6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创业训练计划,并涌现出了多名以李青为代表的大学生创业标兵;近3年SRT立项突破70项,其中5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王锋同学的作品获得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高超、王锋、杨鲁等3名同学分别获得山东省大学生综合素质大赛一、二、三等奖。

3.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就业难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经过“三位一体、四维互动”模式的培养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等显著提高,就业层次和质量不断提升。近3年来,我院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0%以上,考取研究生的同学50%多被985、211学校录取,每年约20%的同学考取了国家、各省市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实现了高端就业。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有效地搭建并逐步完善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在整个“三位一体、四维互动”模式中,整合了校内外的教育资源,调动了全院师生的积极性,强化了独具特色的文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凝聚了文科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教学、社会、创新创业实践的相互协调,发挥了制度、课堂、学术、文化创新要素的协同作用,形成了一批批具有我院人才培养特色,坚定迈向高端就业的文科大学生生力军。

[1]张丽花.浅析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8):105-107.

[2]张义东.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6):218-219.

(编辑:刘伟霄)

猜你喜欢

文科创新能力学院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豆文科作品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孙文科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