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聊天软件多样化时代人的碎片化交往——基于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分析

2015-03-01李晓光,张瑶芳

关键词:卢卡奇

试论聊天软件多样化时代人的碎片化交往——基于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分析

李晓光,张瑶芳

(北京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坚持总体性是人具有的本质特性。总体性是具体的总体;是主体的一种认识方法;在社会历史领域内主要体现为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与统一。在聊天软件多样化时代,人的碎片化交往加剧,交往内容的“碎片化”,导致具体与总体的脱离;交往思维的“碎片化”,导致总体性认识思维的弱化;交往圈的“碎片化”,导致主客体统一性的分割,从而导致人的总体性的整体弱化。

关键词: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碎片化交往;聊天软件

收稿日期:2015-04-07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FRF-BR-15-003B)

作者简介:李晓光(1967-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研究;张瑶芳(1993- ),女,江西赣州人,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B1文献标志码:A

一、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及“总体”的人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的重要理论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总体性思想是贯穿于这本“圣经”的一条重要线索,是卢卡奇坚持的一个重要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

(一)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主要内涵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是在继承先哲们有关总体性的论述,主要是在黑格尔概念整体性思想和马克思实践总体性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卢卡奇对总体性概念作了多种表述,使其总体性思想涵盖多层次的涵义,概括来说,其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总体性是具体的总体,强调总体对于部分的优先性

卢卡奇认为,总体是由各种不同的又具有连贯性的部分构成的总体,但不是各个部分简单、机械的相加,总体的作用和价值大于各个部分作用和价值之和相加的价值,总体对于部分具有优先性。“总体范畴,整体对各个部分的全面的、决定的统治地位,是马克思取自黑格尔并独到地改造成为一门全新科学的基础的方法的本质。”[1]79此外,部分是属于总体的构成部分,部分的性质、意义和发挥作用的程度是由总体决定的,“一架纺织机,其自身只是一种生产工具,只有置于资本主义社会总体之中,才能显示其资本的意义”[2]258。只有把部分置于总体的范围内,才能准确把握部分在总体中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形成对总体全面的掌握,而且部分只有放在总体的大框架内活动才能发挥其作用,实现其存在的价值。

2.总体性是主体的一种认识方法,主张从总体上把握事物

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导致工人成为机械系统的一个孤立的零件,进而影响工人认识社会的方法,使已“原子化”的工人形成一种“物化意识”,即只能孤立、片面地认识社会的某个现象,不能形成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认识[2]259。要打破这种被“物化”所影响的社会认识方法,就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总体性的主体认识方法,即“总体的观点,把所有局部现象都看作整体——被理解为思想和历史的统一的辩证过程——的因素”[1]80。总体性作为主体的一种认识方法,就是要求从总体上把握部分,把每一部分都放到总体之中,在总体的框架内,在总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相互联系中去认识。如果离开总体,把单个事物看作是孤立的、毫无联系的对象去认识,将无法真正认识事物、认识事物的本质,无法全面地掌握认识对象。

3.总体性体现为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与统一

卢卡奇认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总体性主要体现为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与统一,主客体失去统一,总体性都将不复存在[3]17。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劳动成为客观的、独立于自己的东西并借此控制着人的活动,成为人的劳动的对立物。人本是活动主体,却仅仅作为被控制的客体而存在,主体与客体相对立,主客体的统一性丧失了,人的总体性便也丧失了。此外,总体性还规定了认识主体必须对自身形成总体认识,进而从总体上把握客体。“只有当进行设定的主体本身是一个总体时,对象的总体才能加以设定;所以,为了进行自我思考,只有不得不把对象作为总体来思考,才能认识对象的总体。”[1]81主体只有对自身有总体认识,形成总体性思维意识,才能运用总体性方法去掌握客体,从而达到对主客体的一种全面认识。

(二)总体性是人具有的本质特性

卢卡奇强调:人不是作为孤立的、片面的、抽象的人而存在,而是属于总体的社会关系中的人,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具体的、现实的人,是作为总体而存在的人,总体性是人具有的本质特性。作为社会总体中的人,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现实性相统一的生产实践中,不断达到主客体的统一,使自己成为具体的总体,获得总体性意识,成为“总体的人”。

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性,但这并不是说人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完整、丰富的总体性,人的总体性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衰退。总体性涵盖多层次、多方面的内涵,人丰富的总体性体现在各个方面,是否作为具体的总体、有无运用总体性的认识方法及运用的程度、能否达到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与统一,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人的总体性的强化或衰退。

二、聊天软件多样化时代下人的碎片化交往

聊天软件即可以在两名或多名用户之间传递即时消息的网络软件,其主要代表有QQ、微信、MSN、陌陌、飞信等。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聊天软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普遍流行的社会交往工具。在这种大背景下,人的交往也随着聊天软件的普及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现象。

(一)“人的碎片化交往”的内涵

所谓“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在20世纪80年代末常见于“后现代主义”研究文献中,之后常用于形容信息化时代人们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等领域呈现的一种状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各种产品的更新换代时间大大缩短,各个领域也呈现出更加专业化的趋势,人们的工作、学习、交往、时间和精力等被多样化和精细化的选择分割成碎块,整个生存状态呈现碎片化的特征[4]139-140。“人的碎片化交往”是指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人的交往对象、交往内容、交往思维等交往要素,由较完整的状态被分割成诸多零散的碎块,使交往呈现出碎片现象。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网络聊天软件如QQ、微信、飞信等也以极快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迅速普及的网络聊天软件在便利人们社会交往、丰富人们交往工具的同时,也不断分散着人们的注意力,阻碍着人们进行全面的社会交往,造成人在社会人际交往中的交往对象、交往内容、交往思维等受到客观网络聊天软件的限定而被分割成零散的部分,从而加剧了人的碎片化交往。

(二)人的碎片化交往的具体表现

1.人际交往圈被分割成“碎片”

人们的人际交往圈主要取决于各自的性格、职业、年龄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等,但在网络信息化加速发展的时代,多样化的聊天软件已经渗透在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的人们交往的各个方面,极大地影响了使用者的人际交往圈。比如说,QQ、微信是很多人交友的主要方式,人们跨区域的联系更加便利,也扩大了人们的交际圈。但因为QQ出现的年代比微信早许多,便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年轻人的QQ里面加的好友大部分是之前所接触的人,比如说小学、初中或高中同学,而微信里面加的大部分是微信出现之后所认识的人,比如说大学、研究生同学或是工作后认识的同事,导致常联系、互动较多的好友被分割成不同人群的交往圈。当然,也不排除有部分人只用早前熟悉的交往软件即QQ或是只用随后出现的微信作为自己的社交软件,还有少数人不使用网上聊天软件的情况。但出现前一种情况的人毕竟是多数,普遍出现一种现象是,使用QQ时是与QQ好友圈常联系,使用微信时是与微信好友圈有较多互动,两个交往圈由于社交软件的不同而被分割开来。所以,QQ好友圈、微信朋友圈的出现虽然体现出人际关系更加密切,但从侧面也暴露出人们的交往圈被无形地分割成“碎片”。

2.交往内容被分割成“碎片”

多样化的聊天软件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文字、图片、语音等信息的即时交流,也给人们提供了分享心情、经历和感想的平台,如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同样的内容可能被人们分享在不同的信息平台上,以达到被更多人所知的目的,但一般情况下,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在不同的聊天软件上分享不同的内容或者是只选择其中一个聊天软件作为平台来分享自己的心情、经历和感想。比如说,与QQ好友的共同经历或回忆过往的“动态”经常发表在QQ空间,达到与QQ好友圈分享心情的目的;而目前的状态、感悟则较多地分享在微信朋友圈,以便与当下往来较多的好友交流;或是习惯只在微信或QQ其中一个软件中发“动态”,其他的状态里则是“万年不变”。一部分交往内容限制在微信好友圈,只能被微信圈朋友所知,相对应的,与QQ好友的交往内容也被限定于分享在QQ空间里的内容,导致出现在每个聊天软件中的交往信息都不是使用者完整的交往内容,人们的交往内容也呈现“碎片化”现象。

3.交往思维被分割成“碎片”

交往对象和交往内容的“碎片化”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人们交往思维的“碎片化”。价值观、交往对象和内容以及关系亲密度等都会造成人际交往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互帮互助或是漠不关心、合作共赢或是独善其身等都可能成为同一个人在不同交往圈内表现出的不同交往思维。在不同的聊天软件中,所接触的交往对象不同,交往的内容不同,交往的深浅也各异,使用者采取的交往思维也有所不同。在多数好友是同学的聊天软件中,交往思维可能也更单纯,能不加掩饰地表达自己对人对事的真实态度;在多数好友是同事的聊天软件中,交往思维可能偏向于互帮互助、合作共赢型。此外,由于交往对象在某一聊天软件中表现出来的交往思维不是其完整的思维态度,因此对交往对象的了解也受到限制,不能从中完整把握交往对象,分析交往内容,只因交往对象在某一聊天软件中表现出的自我而决定对他采取的交往态度,这样一种孤立的、片面的思维方式也必然是有偏差的。因此,人的交往思维受到特定对象、特定内容和局部认识的限制,在不同聊天软件中呈现出孤立、片面的状态,完整的交往思维被分割成“碎片”。

三、聊天软件多样化时代下人的碎片化交往导致人的总体性的弱化

(一)交往内容的“碎片化”导致具体与总体的脱离

在聊天软件多样化时代,出现了以使用不同聊天软件作为分割线的人际交往圈,交往内容也呈“碎片化”状态,对某个人某件事的认识只局限于某一聊天软件中的内容,只认识各个孤立的具体,无法全面地认识某个人,整体上把握某件事,无法形成对总体的全面掌握,导致具体认识脱离总体内容。而且,由于具体的性质和发挥作用的程度是由总体决定的,所以即使是对部分的认识,由于是脱离总体形成的认识,也可能是非本质的、有偏差的。另外,我们通过某个聊天软件进行交往总是带有一定目的的,或是想更加了解某些人以培养更密切的关系,或是想丰富自己的社交圈等等,多样化的聊天软件确实便利了人们交往目的的实现,但同时也是一种社交阻碍。碎片化的交往只能形成碎片化的认识,通过某个聊天软件所认识的孤立的具体不能汇聚成总体,导致对总体的认识有所偏差,交往目的没能达成,有所偏差的总体脱离现实的具体。

(二)交往思维的“碎片化”导致总体性认识思维的弱化

在聊天软件多样化时代下,人们把交往的对象只局限于某个聊天软件内的部分人,交往内容也被聊天软件分割成小碎片,在这个过程中养成的交往思维也呈碎片化趋势,严重阻碍着人的总体性思维的养成和发展。网络聊天软件中养成的碎片化交往思维,即把不同聊天软件内的人和事当作孤立的、与其他人和事毫无联系的对象去认识,根据碎片化的交往内容采用片面的交往思维。这样的一种交往思维不仅被运用在网络聊天软件的交往中,而且也影响着人们日常面对面的社会交往。更有甚者,这种碎片化交往思维除了影响人们的人际交往,还会导致人们形成一种碎片化的思维方式,导致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都受这种碎片化思维的影响。比如把相互联系的部分当作独立的个体去认识,脱离整体认识部分,或是从某个部分片面地把握整体等,导致人的总体性思维逐渐弱化,失去从总体上、从相互联系中,认识、把握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三)交往圈的“碎片化”导致主客体统一性的分割

碎片化交往的人过分依赖作为客体的网络聊天软件,在网络信息上的人际交往圈被多样化的聊天软件深深影响,甚至是决定性影响。把与人的交往过分地寄托在某一个或某些聊天软件中,把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分割在不同的聊天软件中,形成一种碎片化的交往,人的交往逐渐地被作为客体的聊天软件所控制,交往的对象、交往的内容、交往的思维都被聊天软件这个客体所限制,看似主动的人际交往实际上却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多样化的聊天软件是人们交往的助力,但过分依赖聊天软件进行社会交往,多样化的聊天软件同样也会是人们交往的阻力。总体的人借助多样化的聊天软件进行广泛、便捷的社会交往,同样也因多样化的聊天软件使人的交往被分割成碎片,限制交往对象和交往内容,人在交往中的主体性弱化,逐渐被作为客体的交往工具所控制,主体被客体所控制,逐渐丧失主体性。总体性体现于主客体的统一性,主客体的统一性受到影响,交往中的人的总体性也随之弱化。

总之,多样化的网络聊天软件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迅速渗透在人的社会交往中,造成人的交往对象、交往内容、交往思维等被分割成零散的碎片,人的碎片化交往加剧。基于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对这种现象深入分析,聊天软件多样化时代下人出现的碎片化交往加剧现象,将导致人的总体性也出现弱化现象。但不可否认,迅速普及的多样化网络聊天软件也便利了人们的社会交往了丰富了人们的交往工具,成为人们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网络聊天软件多样化时代人的这种“碎片化”交往也不是毫无裨益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恶选择交往对象,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交往内容,培养适合自己的交往思维。不仅可以增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自主性,丰富人们的社会生活,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多样化思维的人才,形成各种极具不同特色的交往人群,使整个社会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陈学明.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张翼星,杨生平.试论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J].江淮论坛,1997(2).

[4]吉箐.碎片化生存与人的和谐发展[J].理论研讨,2011(48).

On the Fragmented Human Interaction in the Era of Diversified Chat Softwa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ukács' Totality Theory

LI Xiao-guang,ZHANG Yao-fang

(School of Marxism,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Lukács' Totality Theory insists that the totality is the essential nature of human as a kind of cognition method with manifest interaction and un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ield of social history.In the era of diversified chat software,the increased fragmentation among human interaction not only leads to the detachment of specification and totality in contents and weakening total cognition in thinking style,but also the segmentation to the unification of subject and object,which will result in the overall weakening of human totality.

Key words:Lukács; Totality Theory; fragmented interaction; Chat software

(责任编辑张彩霞)

猜你喜欢

卢卡奇
在布达佩斯“寻访”卢卡奇
浅析卢卡奇与马尔科维奇辩证法的异同
卢森堡思想对卢卡奇的影响研究综述
卢卡奇早期思想发展及其思想史效应:100年后的重访
布达佩斯学派与卢卡奇哲学再评价
卢卡奇的物化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卢卡奇与马克思“物化”“异化”理论的比较
关于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之我见
从阶级伦理到日常生活伦理
刍议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