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翻转课堂”理念优化应用文教学模式
2015-03-01鲁永进
鲁永进
以“翻转课堂”理念优化应用文教学模式
鲁永进
面对职业院校应用文教学的困境,应不断优化教学模式。用归纳法改变灌输写作知识的做法,用任务驱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吸收“翻转课堂”理念,将学习环节前置,以充分展开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交流环节。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实施“翻转课堂”,教师可以参与、督导学生课前学习环节,使应用文教学真正实现“翻转”,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自身应大力提升信息化素养。
职业院校;应用文教学;翻转课堂
应用文写作是职业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应用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教学内容枯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缺乏,教师上课吃力,训练质量不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长期的应用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对此有一些思考。
一、应用文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
(一)演绎法教学模式
演绎法教学模式,即以演绎思维方式安排教学流程的一种模式。应用文有别于文学作品,在教学中无需过多的感情渲染,思想熏陶,它有章可循。初教应用文往往是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讲解知识——分析例文——修改病文——写作训练——讲评修改。这套模式从“知识”到“技能”,从“例文”到“训练”,按部就班,操作简单。但学生听得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一潭死水。经过反思发现,这套模式看似结构严谨,条理清楚,但因为学生没有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被动的学习,所以该模式实际上是一套偷懒低效的方法。
(二)归纳法教学模式
为了使这一状况有所改变,笔者把“讲解知识——分析例文”这两个环节调整,变成“分析例文——归纳知识”。简单的顺序颠倒,带来的是思维方法的改变,由演绎法变为归纳法。在平行班做了归纳法教学的尝试,表明效果比原先灌输写作知识要好。在后来的教学中,笔者就常常运用归纳法。比如教“通知”这种应用文时,就先给学生出示例文,让他们自己归纳通知的写法,学生自己通过努力获得认知,有成就感,也有了兴趣。所以应用文教学模式虽然容易形成,但不能满足于既有模式,一成不变,要自我更新、有所变化,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避免教学方式的单调。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在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方面还是有所欠缺。
(三)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应用文有很强的实用性,为“用”而学。教师应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实用的情境,带着任务学习,增加学习动力。在布置写作任务时,要创设逼真的写作情境。比如可以实名化写作,如在写通知时,就布置学生写本校学生会的一则通知,地点都写本校的某个具体地点,不用“xxx”代替,这样学生更容易进入角色,更能感受到这门课的实用价值。再如教“规章制度”的写作时,一开始笔者向学生说明,本人在兼职管理机房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不文明的行为,想让同学为机房管理制定一份规章制度,张贴上墙。因为有这样一个现实背景下的任务,学生学习时表现得很认真,甚至有学生问:“老师,是不是我们写得好你真会采用啊?”笔者说:“会的。”很多学生听后,写“规章制度”时字斟句酌,特别慎重,训练效果不错。这说明,在应用文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逼真情境下的写作任务学习,有助于增加学习动力。至此,应用文教学模式又优化为:创设情境——布置任务——分析例文——归纳知识——修改病文——写作训练——讲评修改。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初步解决了学生学习应用文动力不足的问题。
二、应用文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文传统教学模式在不断优化中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还有两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一)课堂教学时间不能充分满足这种教学模式
“分析例文——归纳知识”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难以充分展开。以“合同”的写作为例,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看一份合同,推敲写法,至少需要15分钟,如果比较几份合同的写法,少则需要一节课时间。“写作训练”环节也是这样。课堂上认真写一份“求职信”,一般要安排两节课时间。而学校对应用文课程一般安排两节周课时(作为专业课程的除外),所以这些环节常常完成得很仓促。
(二)传统应用文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差别化的学习需求
在“分析例文——归纳知识”环节,学生悟性的高低决定了“归纳”的进度和层次有很大差异。“写作训练”环节,学生间的差别更大,以至于教师在课堂上无法进行后续的“讲评修改”。而“讲评修改”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的作业除了共性的问题,还有很多个性的问题,需要在讲评环节一一指出并加以修改,应用文写作规范性的特点要求师生必须这样去做,这在现有模式下也是难以完成的。
三、实施应用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翻转课堂的特征
“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的。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的,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1]传统模式和翻转模式各要素的对比情况见表1。
表1 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中各要素的对比
(二)以“翻转课堂”理念优化应用文教学的尝试
前文已述,应用文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学习和作业评价在课堂上难以充分展开,而翻转课堂则将学习环节前置,课堂上主要进行交流探究,这恰恰可以让传统教学模式走出困境。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做了相应的调整。下面以“合同”的教学为例进行分析。(1)在上节内容学完之后,下课之前,先告知学生:“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合同’,先布置一项作业,如果你家中有一套闲置房准备出租,需与房客签订一份租房协议,父母草拟协议有困难,现交给你来完成这一任务。每人写份租房协议,下次上课前交。”(2)学生在课下通过自学教材,利用“百度”搜索相关网络资源,模仿别人的写法,写出“租房协议”。(3)教师收齐作业,在课堂上让同学上讲台交流自己写的“协议”,其他同学评价,教师再做指导。(4)同学根据师生的指导评价当堂修改作业。
效果:通过观察可见,在交流中,学生参与度高,教师适时指点、补充知识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当堂修改的情况也好于传统模式下的作业订正。不足之处是,学生课前通过“百度”搜索的资料庞杂,时间成本高;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不可控,有些自觉性差的同学对课前学习这一重要环节简单应付。
小结:“翻转课堂”中的课前学习不同于传统模式下的课前预习,它非常重要,需要信息技术的辅助,而简单的“百度”搜索是不够的。因此,严格来讲,这个阶段还不能称之为“翻转课堂”,只能说是借助了“翻转课堂”的理念对应用文教学模式做了一些优化。
(三)以“翻转课堂”模式进行应用文教学实践
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翻转课堂”所需的信息技术条件日益具备。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学校先后引进了“凤凰创壹”、“超星泛雅”两个信息化教学平台。笔者在“超星泛雅”平台建了“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现以“求职信”的教学为例,简要分析如何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在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文写作”课程中完善课程资源。添加有关“求职信”的文档、PPT,为了更直观,更有趣味性,可以用“Camtasia Studio”录频软件录制教学视频上传,可以将上届同学写的求职信贴出来供同学参考或改错。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比学生自己去“百度”获取相关知识更加精准。
2.学生通过终端(电脑、平板、手机)登录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学习环节不同之处是:首先,教学资源不是一次性呈现,学生可以回看,为同学的差别化学习提供了条件;其次,这是一个交互的系统,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讨论,可以向教师在线咨询或留言。同时,学生的学习痕迹可见,比如,“该文档已阅读60次”,这对还未阅读的同学是一种促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教师可以通过后台大数据统计随时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
3.学生带着学到的知识、遇到的问题及写好的求职信回到课堂,讨论交流。交流可以先分小组进行,再由组长把本组讨论情况向全班交流;也可以选择部分同学直接上台交流。交流围绕“学到的知识”、“遇到的问题”及写好的求职信等展开,讨论要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走过场。因为学生事先进行了充分的学习,交流的质量较高,所提问题也有一定深度。在此过程中,师生可以提问、答疑、评价。教师可在交流后稍作小结。
4.学生根据师生的意见修改写好的求职信,这可以作为课后作业来布置。同时教师要布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学习平台上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改变评价方式,即从注重学习结果转变为过程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教师既要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又要记录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的交流提问。这是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映,也是对学生课前学习、课堂交流的督促引导。
通过实践应用文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比以前有大幅提升,一改应用文教学枯燥乏味的特点。“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被赋予更多自由,但教师并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若说课堂是一座舞台,那么教师已经由原先的幕前主演转换成幕后导演,学生则由观众变成主演,在导演的掌控下,学生们在舞台尽情表演,尽情体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从中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从而真正实现学有所获。”[2]
当然,这种模式对学校的信息化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学生使用的终端设备也让人颇费脑筋。特别是在数字化教学资源方面,对教师建设网络课程的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不过,在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大势所趋,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信息化素养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1]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陈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26—28.
[责任编辑 陈国平]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刘国钧分院课题“以‘翻转课堂’理念优化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17)
鲁永进,男,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教育。
G712
A
1674—7747(2015)33—0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