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小明滚出去”看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2015-02-28濮维颢

学语文 2015年5期
关键词:邱少云标准答案开放性

□濮维颢

从“小明滚出去”看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濮维颢

“小明滚出去”,搞笑的背后,隐含着对于现今语文教学开放性不足的批评与思考。着重点在于开放性,老师要有包容心和学识,给予学生正确的思维思考方式,而不是单纯的标准答案。

开放性;包容;学识;方向

近日,有个网络段子“小明滚出去”系列比较火,说的是学生小明和他的老师(主要是语文老师)之间的一系列搞笑故事,虽只是博人一乐,背后却突出反映了当下的语文教学开放性不足的问题。

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首先是在于当下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样性,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其次,教师的惰性思维作怪,这一点值得警醒。

前者,时下社会信息量爆炸,学生获取信息的管道不再只是父母,老师那儿简单,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网络,电视等等处处耳熏目染。与此同时带来的是观念选择的多样性,这本来是件好事,但现在问题的重点在于,学生更倾向于那些违背主流价值观的内容,以彰显自己叛逆不羁的性格。比如老师:“同学们请用一往情深造句。”小明:“今天一网情深开业,全天免费,快抢机子去!”答非所问,是学生逆反心理的真实写照。

后者,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这和其它行业有着显著的区别,工作难度也相应的增加。对于“小明”这样的“刺儿头”,不少老师为了“图省事”更多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法。比如说,老师:“含有三点水的字和水有关。”小明:“那沙漠呢?”由于语文教学涉及面广,所以有许多老师被学生“将军”的情况。比如教学《邱少云》时,有学生问道,“老师,被火烧怎么可能一动不动呢,是不是邱少云一开始就已经牺牲了?”遇见这种情况,许多老师采用了单纯的类似“滚出去”的方法,简单而又粗暴。根源是部分老师只为了单纯的完成教学任务,“早早了事”的思想在作怪。

协调好这一矛盾,核心在于我们的语文老师要有包容的心态;渊博的学识;以及必要的引导,引导到正确的思维方式上,而不仅仅是标准的答案。

首先,“初生牛犊不怕虎”。好动、善辩是青少年阶段正常的生理和心理表现,如果用成人的眼光来对待和衡量,一味的指责,限定,“这是对的,那是错的”,“这样不行,那样不许”,反而会加重学生的逆反心态。学生偏激也罢,顶嘴也好,为人师者当以平常心待之,宽容心处之,讲究方式方法,真正体现教师的包容与爱心。如此,学生才有机会反思自己的不足,口服心也服。

其次,做一个教师应经常地补充点新鲜“血液”,给自己充充电,精神层面要升华,不要单纯为了生计而蝇营。多储存一些精神的食粮,往往可以“化险为夷”以免“挂黑板”难堪。毕竟,一个有才气的老师更可以让学生尊敬和崇仰。比如邱少云这课,可以介绍一段释广德自焚的事件,让学生了解到信仰的力量能有多么的伟大,军人的毅力让人敬畏,从而更深层次的升华文章的中心思想。

再者,多几许灵性,少一点匠气。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决定了其思维方式的发散性,并不能简单的以对错来衡量。教师所做的不是拿“标准答案”来对照,简单的打钩打叉而已,而是多种思维方式的培养。比如,有一则,老师:“为什么考试时,有的考的好,有的考的差?”小明:“因为监考老师不同。”不能说答案不对,但答案很明显的违背了“诚信”这一先决条件,思维的方向偏离轨道,因而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又比如一道题:“一个春天的夜晚,一个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想起故乡,于是吟起一首诗——”许多学生很快想起了“静夜思”。但这样思考很明显缺乏全方位的思考,因为本题有一先决条件:“春天的夜晚”,所以答案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而有的题则没有标准答案,不能强加一套,比如“《匆匆》这篇文章你最喜欢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学生完全可以各抒己见,关键在于能自圆其说。

(作者系安徽师大文学院2013级教育硕士马鞍山市丹阳联合小学教师)

[责编三好]

猜你喜欢

邱少云标准答案开放性
云的天庭,从不惧火
——电影《邱少云》观后
邱少云和他守望的城
烈火中永生
——献给邱少云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李耀进:没有标准答案,唯有用心用情
丢失了标准答案
“标准答案”阅卷实录
大多数的知识付费,其实就是卖给你一套标准答案
寻求开放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