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推理认知”阅读理解策略

2015-02-28班业会

学语文 2015年5期
关键词:意识文本文章

□班业会

浅谈“推理认知”阅读理解策略

□班业会

为体现课标有关阅读的要求,需要引导学生提高对文本的上下文意义的“连接性推理认知”意识和掌握“知人论世”的背景知识进行宏观推理的“阐释性推理认知”意识。

阅读理解策略;推理认知;连接推理;阐释推理

“推理”是阅读文本提供的信息和读者原有知识水平结构、逻辑思维相互作用的结果。“推理认知”阅读理解策略是指在具体的语言阅读环境中,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结合阅读文本所提供的信息,按一定的思维逻辑程序,创造出新语义信息的过程。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阅读文本时,最常用推理认知阅读理解策略的地方是对词语的未知信息推导,对言语的隐含信息推导及对篇章的脱落信息推导。推理性思维是阅读理解过程的核心。

结合实际要求,这一方面需要我们帮助学生提高对文本中的上下文意义的推理意识,另一方面更需要我们帮助学生提高通过掌握“知人论世”的背景知识进行宏观推理的意识。为此我们将“推理认知”阅读理解策略分成“连接性推理认知”和“阐释性推理认知”,以提高学生运用该策略的能力。

第一、连接推理

新课标“阅读与鉴赏”部分指出“阅读文学作品,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这需要学生在阅读理解中运用推理把文章中不同的内容联系起来。

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过程也就是把文本各个句子、各个部分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文章内容连贯的整体意象的过程。有时,文本的内容之间并没有明显而直接相连的信息,这时阅读者须运用推理策略,创造一些新的内容信息,把文章无直接关联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整体的意象。否则对文本的理解则会出现断裂的现象。譬如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中“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其中有大量的信息省略,作者在文中并没有提供直接而又明显联系的信息。“怎样对晋无礼,为何对楚国有贰心?”这一系列的信息都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推理策略进行联想,从而使文本的内容之间得到有机联系。

第二、阐释推理

新课标“阅读与鉴赏”部分指出“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对作品的影响评价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这需要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通过推理把文本内容中没有明说的信息内容阐释清楚,从而对文本中的内容理解更丰富、全面和深入。

有的文本中的部分语言内容微妙而隐晦,要充分理解这些含蓄、充满深意的语言,必须要进行阐释推理。如: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作者利用在民间出现的梅花盆景作为比喻对象,隐喻的说明了当时教育和选拔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上的戕害,每一句话都好象是对统治阶级的控诉,但文章极其含蓄,需要结合文章创作的背景知识,通过推理性策略深入思考才可以充分理解这些文句。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如何应用推理认知策略,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首先将两种推理认知阅读理解策略进行简要介绍,并加入一些关于文本知识的训练试题,帮助学生进行该策略的训练。

对于连接推理,我们用鲁迅的《拿来主义》内容进行提问,文章从闭关主义到送去主义再到拿来主义,作者在文中没有提供直接而明显的联系信息,这些联系信息必须靠读者凭借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文章的结构知识进行推理,使之得以有机的联系。

对于阐释推理,我们可以例举《装在套子里的人》,要求学生先来说说作者及作品的相关背景,再对文章内容进行推理认知。让学生结合19世纪沙俄背景,推理别里科夫的言论,进而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通过对推理认知阅读理解策略的针对性教学,有效地让学生建立了使用推理认知策略的意识,提高了阅读理解效率,收到了良好的阅读效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巢湖槐林中学)

[责编三好]

猜你喜欢

意识文本文章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