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育科研要指向实际

2015-02-28林卉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29期
关键词:金属钠课题学校

林卉

(吉林市第八中学 吉林吉林 132001)

中小学教育科研要指向实际

林卉

(吉林市第八中学 吉林吉林 132001)

当下,中小学教育科研得到高度重视。然而,科研与教学始终没融合,课题自上而下现象普遍存在,教育科研效果堪忧。作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实践的案例,从中小学教育科研要体现学校特点、要满足教师需求、要指向教学实践等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小学教育科研要指向教育实际。

中小学教育科研 教育实际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天,中小学教育科研确实已放下了身段,撩开了神秘的面纱。“飞入”是好事,但毕竟不是“融入”。对中小学一线教师而言,教学和科研始终像水与油、生活着装与表演时装,分离着,隔阂着。“本是同根生”,因为不沟通,因为没融合,教学与科研便形同陌路。对中小学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关怀,首要的不是“要求”,不是“给任务、下指标”。而是“相信和尊重”,是“唤醒、激励、鼓舞”。只有培植了科研意识,工作才能科研化;只有安装了科研驱动程序,一线教师才能自觉地走上科研之路。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要体现学校特点

中小学教育科研要根据学校现状,冷静地分析学校管理和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选择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或者是体现学校特色的,引领、提升学校,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问题。就是说,中小学教师要做自己的研究,更要研究自己。

我曾工作在一所铁路子弟中学,由于家长的工作多数在铁路沿线上,身为班主任,很难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有一天在课堂上,我发现两名学生在传递纸条,这件事给了我启示:和家长传条。怎样传更科学呢?再三斟酌之后,我开始创办“班级简报”,每周一期。内容包括:学校活动安排、班级好人好事、学生听课状况、作业上交情况、班主任建议、家长反馈信息等版块。经过一年的“鸿雁传书”,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我也能迅速掌握学生在家的状况。班主任与家长的教育均能有的放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家校合力”。

正是由于面对铁路子弟学校的特点,在工作中关注教育细节,发现问题,探索方法,实现了“问题即课题” 的科研时效性。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要满足教师需求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提出应该体现学校内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充分地发扬民主,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可采用由教师提出有价值的课题,再由学校成立本土专家组进行分析筛选,确定课题,或者由学校教科室提出几个备选课题,再由教师进行选择来确定等形式。让教师成为选题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选择,增强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

课堂教学处于变化之中。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上课时的情景等因素的不同,教学活动便有不顺利的时候。尤其是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遇到意想不到的学生提问、恶作剧已习以为常。教师该怎样扭转局面,摆脱窘境,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应变与控场的艺术探究”就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很有现实意义、急切需要的课题。

应变与控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彼此不可分割。应变能力与控场能力,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必须具备的能力。应变、控场的能力,来自教师的知识修养,来自教师的敏捷思维,更来自教师的实践研究。

有这样一则案例:一位老师上课,刚走到教室门口,里面就传来阵阵笑声。他没介意,面带笑容走上讲台说: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老舍的《小麻雀》。边说边习惯地打开粉笔盒,伸手拿粉笔。啊,毛茸茸的什么东西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这一惊恐,又引起了学生们咯咯的笑声。原来,粉笔盒里装着一只羽毛未丰的小麻雀。

这一来,老师的尊严受到损伤,教学的气氛也被破坏了。遇到这种事情,有的老师可能沉不住气了,大发雷霆,课的效果可想而知。而这位老师定了定神,沉默片刻后说:好有心计的同学啊!给这堂课找来了一只活标本。大家看看,小麻雀的眼睛是不是像老舍写的那样,小黑豆似的。大家传看着,不住地赞叹老舍先生观察仔细,比喻生动,也打心里佩服老师把问题处理得这样巧妙。下课后,又找到那位“恶作剧”的学生,亲切地说:你对教学很关心。不过,要是事先跟我打个招呼就更好了。那位学生听了又欣喜又很惭愧。

这是应变与控场的艺术,是教学的艺术,这样满足教师需求的课题,才能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主动性。

三、中小学教育科研要指向教学实践

面对学校的日常工作,真正有价值的教育科研,应该贴近教学实际,引导教师从日常教学工作中寻找、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调查研究、合作研讨,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只有扎根于课堂教学实际的教育科研,才是有生命力的。

在化学公开课上,实验前老师说道:当我们把燃烧着的金属钠伸到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时,将会看到钠剧烈燃烧并生成大量白烟。同学们专注看着集气瓶,然而集气瓶中出现的是黑烟!师生深感意外。思索片刻,老师带着微笑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没人敢回答呀!这是公开课呀!老师叫起了课代表,并一再鼓励他:实事求是!课代表鼓起勇气回答道:老师,我看到的是黑烟。你观察得很准确!那么,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储存方法。学生们的情绪放松了,思维活跃起来,抢着发言:金属钠性质活跃,不能裸露在空气中,应储存于煤油中。说对了!老师怀着歉疚的心情对大家说:由于我的疏忽,实验前没有将粘在金属钠上的煤油处理干净,结果发生了刚才的实验事故。为了揭示上述错误的原因,我打算将沾有煤油的金属钠继续烧下去,请大家想想,烧的过程中,烟的颜色将发生什么变化?黑烟之后将出现白烟!实验继续进行,结果正如学生们的预言一样。

这位老师在事故面前,坦诚承认自己的疏忽,并且巧妙地纠正错误,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学生从这节课中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一种态度——一种严谨、求实、务真的科学态度。

源于教学实践的课题,自然激发教师参与研究的热情、激情和真情!

不能不说,在教育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教育的功利性正被抬举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基础教育承载的不再是清纯的憧憬和美好的梦想。规模化、产业化,让教育如启动的工业流水线,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日常生活基本就是在课务、管理和考核中,裹挟着前进。教育与生活渐行渐远。在此境况中,一味要求教师走科研之路,也不是以人为本。教育要回归生活,教育科研要体现学校特点、满足教师需求、指向教学实践,才能植根,才能繁荣。

猜你喜欢

金属钠课题学校
金属钠保存试剂探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金属钠的性质与考查方式赏析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设计
从水说起学化学之盐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学校推介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