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解读文本,有效展开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实践与反思
2015-02-28福建省仙游县榜头中心小学陈丽仙
□福建省仙游县榜头中心小学 陈丽仙
科学解读文本,有效展开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实践与反思
□福建省仙游县榜头中心小学陈丽仙
【摘要】教材是教与学的依据,只有正确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有效地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解读文本有效教学实践反思
2014年秋季在仙游县的教学评优活动中,笔者承担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教学,获得了一等奖。在与同事们不断的探讨交流和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对“如何处理教材”的问题有了一些新的思考,现就此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效改编教学情境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我抛开了课本中计算体育场看台有几个座位的情境,因为在本地没有体育场,却有闻名中外的红木产业——我们的学校就在红木小件一条街上。于是我紧扣本地产业特色来进行情境导入——
1.猜一猜:欣赏家乡,引出话题。我边演示家乡景观图片,边进行解说:“同学们,这是什么地方?……对,这是我们美丽的家乡、可爱的校园!这几年,家乡的红木产业发展迅速,闻名中外,我们的学校就在赤荷小件一条街上,听说你们的爸爸妈妈也有很多做佛珠小件的,请举手让老师瞧瞧。”
2.考一考:解决问题,引出课题。
师: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帮助你们的爸爸妈妈解决问题吗?
生:能!
师:是吗?那么老师今天就先来考考你们!
师:请看老师手中的手链,好看吗?考题和手链有关:一串紫檀的手链需要158元,6串这样的手链需要多少钱呢?
(学生练习;稍候,笔者问:谁来告诉老师你的答案,你是怎么计算的?)
师:都对了吗?你们真棒!刚才你们用前两天学过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算出了6串手链的价钱!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注意观察今天的知识和前两天的有什么不同。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导入新课,体现了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的教学理念。利用观看图片、猜一猜、考考你等环节,不仅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抛出了新的数学问题,为新授自然过渡。
二、深度对话教材文本,科学把握教学重点
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教材,正确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把握好计算教学的重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而不是利用“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去解决问题。教材中例题5的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呈现的是:“体育场的看台每个方阵有658个座位,6个方阵一共有几个座位?”多数老师认为在教学设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过程中,要有解决问题的教学步骤和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模式,也就是在教学中只出现已有的条件,问题让学生去提,这样才能体现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尝试按这种问题解决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学,却发现无法把算理和计算方法的教学重点充分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教学的重点不能突出。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我仔细对比了教材中所有的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的内容编排,发现了两点支撑我调整教学的理由:
1.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在内容编排上的风格完全不同。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中,教材有完整的思考过程和解题
过程,都有典型的三个问题:知道到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通过三问让孩子明白解决问题需要拥有完整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所有的问题解决的教学内容编排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完整的,有列式计算和“答”。在计算教学中,题目呈现虽然酷似问题解决,还有图文并茂的情境,却没有问题解决的详细过程,只有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提示,在编排中没有“答”。因此,我们有理由判断:图文并茂的呈现形式是为了给孩子们创设一个教学的情境,这样的题目只是计算教学的辅助形式,不需要按照解决问题的完整步骤进行解答。
2.对比教材的前后知识,我发现在计算教学时,这个题目是一步的乘法计算,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已经充分理解乘法的意义。如果在本节课再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那就是无视学生的知识结构,徒然耗费时间。因此在教学中,我直接创设了情境,让孩子们欣赏老师手中的手链,告诉孩子们每串手链108颗,串6串这样的手链大约要多少颗?先让孩子们估一估。孩子们给出了两个答案,一种估法是把108颗看成110颗,6串大约需要660颗,另一种估法是把108颗看成100颗,6串大约需要600颗。两种估法都是对的,到底需要几颗呢?引发冲突,产生精算的需要,请大家帮助老师算一算,到底需要几颗珠子!
这个环节从不同的估算方法引出新知的教学需求,例题中的数字变小了,更好地服务于数形结合的直观教学,复习中158×6和新知中108×6的两组计算题,更有利于学生的对比观察,理解新知是“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迁移出“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有机渗透数学思想,精彩演绎学法指导
数学思想的“默会”属性众所周知,如何把数学思想这个内隐的知识外显出来?比较思想是小学阶段高频率出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本节课笔者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比较思想。“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本质上是多位数乘一位数,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新知的教学巧妙地建立在旧知的认知上,通过复习题的多位数乘一位数158×6和改编后的例题的算式108×6,引导学生发现两个题目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相同点理解它们都是多位数乘一位数,从而推导出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这样的学习方法叫迁移,也叫类推。从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今天学习的新知中间里有0,理解为什么要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放在单独的一课时中进行教学,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引导学生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即使多位数的中间是0,也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
在理解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法后,引导孩子们帮老师解决第二个问题,得出的算式是:102×3。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指名上黑板演算,然后让学生再次比对102×3和108×6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中间都有0,计算方法和前面的一样;不同点是108×6个位相乘时有进位,102×3个位相乘时没有进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个位相乘没有进位,应该如何?通过学生的比较思考得出:个位相乘不满十时,积的十位要用0占位。
通过对比,学生不仅理解了算理和计算方法,还明白了类推和比较的学习方法。
总之,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一定要多与教材对话,正确解读编者的编写意图,明确教学目标。只有真正理解新理念、读透新教材,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