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云南出版的地方化

2015-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出版单位云南出版社

刘 焰

(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 昆明 650034)

浅谈云南出版的地方化

刘 焰

(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 昆明 650034)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拥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针对目前存在机制不够灵活,不能留住本地作者,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畅销书等问题,云南本地出版单位应立足云南,坚守地方化,挖掘本地历史、人文资源,保留濒临消失的民族文化,经营好本地作者,做出特色,做成品牌。

地方化;民族文化;畅销书;特色;品牌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人口在6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彝族、哈尼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等25个。其中,哈尼族、白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共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人口数均占全国该民族总人口的80%以上。[1]云南西部与缅甸唇齿相依,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老挝、越南接壤,共有陆地边境线4061千米。历史上,由于地理原因长期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于中原文化的影响较少,形成了具有云南特色的地方文化、少数民族文化。

云南的出版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初期,即1951年才成立云南省第一家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目前,有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云南科技出版社、晨光出版社、云南美术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云南民族出版社、德宏民族出版社等综合、教育、科技、少儿、美术、学术、民族等各类专业出版社共八家。

据《云南省新闻出版(版权)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统计,2010年,云南全省出版各类图书4500余种,从业人员703人,滇版图书销售收入5.76亿元。以2010年数据为例,全国出版图书328387种,而云南省出版图书4500种,仅仅占全国总数的1.37%。图书的数量和质量与全国比起来都悬殊。

“出版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又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有力工具,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出版是一项文化事业,出版的繁荣、活跃程度与区域文化发达、繁荣程度息息相关。

一、云南出版现状与问题

随着新世纪以来国家加强对文化体制的改革,出版单位也名列其中。云南省的出版事业发展较晚,且地处边疆,经济、文化都不够发达。随着国家改革浪潮,云南的出版业也被动地走入了市场。在事业制向企业制的转变中,在传统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过渡中,这一系列的变化给云南的出版单位及出版人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一)思想保守不适应市场的发展

2005年,云南省成立了云南出版集团,由以前传统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为有限公司的企业体制。通过十年的改革,一些人在思想观念上与文化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之处。出版过程中,注重出版业的意识形态属性,而忽略出版物的商品属性,对市场认识不足。只是习惯于传统的计划机制,好多人还停留在坐在办公室,等着别人上门“求”我们出书。而没有改变思想观念,主动“走出去”,调查市场、了解市场,策划读者、市场需要的书。

(二)机制不够灵活,改革不彻底

从上级管理单位到基层出版社,整个管理体制不够灵活。部分经营性出版单位改革不彻底,一部分老员工还保留着事业单位体制的身份,还有一张“护身符”,工作压力小,工作积极性不高;而新员工却是企业体制的身份,工资压力相对大,由此形成两种尴尬的同事关系,无法完全达到同工同酬的目标,从而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管理体制僵硬,图书出版周期长,且程序多而复杂,不能适应市场要求快、及时的需要。

(三)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

随着出版行业的改革,出版单位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型单位转变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型单位。由此,发展经济、创收利润成为领导和员工的共识。经济指标成为压在领导和员工身上最后一根稻草。正如出版行业流行的一句话“一流的编辑搞营销,二流的编辑搞策划,三流的编辑搞文字”。这从侧面反应了整个出版行业的部分现状与无奈。云南省作为全国出版行业的一部分,对于这种冲击在所难免。图书质量问题越来越凸显。

(四)出版经营方式粗放,质量效益亟待提高

云南图书出版结构失衡的问题非常明显,出版、发行业都严重依赖教材。滇版一般图书在全国图书市场的占有率偏低,缺乏富有生命力的原创精品和两个效益俱佳的力作,具有传承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传世之作更为罕见。出版社、新华书店利润的大部分来自中小学教材。由于产业发展过度依赖规模、数量的扩张和品种、定价、广告等的增长,云南出版业经营方式粗放,质量效益亟待提高。[3]

(五)没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畅销书

做畅销书是出版单位的目标之一,也是出版人的理想。一本畅销书可以使出版单位同时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出版单位还可以借此建立出版社的品牌,形成一种品牌效益,使出版单位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滇版图书这几年虽然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如唐似亮的《大道健行》,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鲁迅文学奖(如海男的《忧伤的黑麋鹿》,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等国家级的奖项,但是这只是行业内的肯定,没有受到更多读者的关注。查阅近年凤凰网好书排行榜、豆瓣最受关注图书榜以及京东、亚马逊、当当等网上书店热门图书榜上几乎没有见到滇版图书的踪影。滇版图书近年没有出现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图书。

(六)本地作者向外流失

作者与出版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著名的作者可以提升出版社的名气;另一方面,名牌出版社也可以无形中提升作者作品的高度,因为出版社的知名而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作为出版者,经营好作者是十分必要的。云南本地著名作家、诗人如于坚、海男、雷平阳等他们的作品大都在北京、上海等知名出版社出版。对于云南本地出版单位来说,这是一种长期的无形的损失。

二、云南出版业的发展方向:坚守地方化

邹韬奋在讲述做《生活》周刊的原则时说到,尾巴主义是成功的仇敌。刊物的内容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格式如果只是“亦步亦趋”,那刊物是尾巴主义。这种尾巴主义的刊物便无所谓个性或特色;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了。[4]这个道理作为出版社做图书同样适用。云南省要发展出版,不能与作者资源、文化资源丰富的北京、上海等城市比较,而要重点要坚守本土,挖掘本地资源,坚守地方化出版,做出地方特色。

(一)挖掘本土历史、人文资源

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挖掘云南丰富的人文、历史文化资源。从“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到21世纪的今天,云南从封闭的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状态已经发展到现如今面向我国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成为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桥梁。云南具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在39.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云南有丰富的自然地理风光,也是旅游资源富集的省份。做好地方这块牌子,深入挖掘本地资源是云南本地出版单位发展的一个方向。为适应旅游宣传、文化宣传、人文历史宣传的需要。例如,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昆明人文史穿越丛书”(即《街巷寻踪》《春城盛景》《非遗绝唱》《古城印痕》《时光筑城》《故居遗韵》)从人文、历史、建筑、民族风俗等不同侧面,以散文的风格讲述昆明几千年的历史。这套丛书一上市就受到外地旅游者、本地读者的喜爱。

云南的16个州(市),滇东北有历史悠久的秦朝时期始建的五尺道,滇西北具有藏域风情、被称为人间天堂的香格里拉,滇西有著名侨乡腾冲和顺镇、远征军战斗的历史遗迹,滇南有热带风情的傣家园等等,每一个州(市)以及每一个县(市、区)都有各自的特色和资源。作为云南的出版单位应该利用这种地理便利,充分挖掘资源,做有特色的图书。例如,从2013年开始,云南人民出版社对云南全省16个州(市)策划出版文化出书,以州(市)为主导,以各个县(区、市)为单位出版文化丛书,深度发掘云南的人文、历史、地理文化资源。已经出版的有“文化保山”(分别为《文化保山·综合卷》、《文化保山·隆阳区》、《文化保山·施甸》、《文化保山·昌宁》、《文化保山·龙陵》、《文化保山·腾冲》)、“文化曲靖”、“文化红河”、“文化文山”等。这套丛书是对云南历史、文化、地理、民风民俗的一个梳理,把一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景、美食、历史介绍给读者。

(二)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

云南省是我国文化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尤其是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表现出一种延伸性、多样性、包容性和厚重性的特质,使这块神秘的土地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和生机。许多少数民族因地处山区,生活环境闭塞,由此而保留了他们独特的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祭祀活动等等。这为云南出版业的发展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交通便利、信息的发达,少数民族的传统生产生活被现代性裹挟着,无形中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向着现代化靠拢。而一些富有传统特色少数民族宗教祭祀、民歌、语言等,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去世也濒临消失。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出版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收集、记录、整理、出版这些濒临消失的民族资源,向读者介绍云南的民族文化、民族历史、民族宗教等。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我们可以以严谨的学术书籍方式呈现,也可以以通俗的图文方式呈现,还可以以视频形式保留下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声音、手艺,传承民族、民间文化。

(三)经营好本土作者,形成名牌效应

云南虽然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但是拥有许多优秀的作家、诗人。出版单位应该积极与本地作者搞好关系,促成已经成名的作家、诗人在本地出版,借名人效应提升出版社的名气。同时,挖掘有潜力的现在还不知名的作者,支持他们出版作品。培养一批出版单位的作者群体,形成长期的品牌效应。在读者心目中留下印象,逐渐成为知名出版社。例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凭借大陆、香港、台湾知名人士,如画家陈丹青、词人林夕、影星林青霞、作家梁文道等作者,成功创造了的出版社的品牌——理想国,成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出版社。

(四)主动策划具有本土特色的畅销书

云南因高原地势,大部分地方都是四季如春。每到假期云南都是旅游者的首选。借助著名旅游地,如丽江、大理、香格里拉、腾冲和顺、西双版纳等,与当地政府合作,策划出版适合于不同层次读者的不同的旅游书籍。成为读者来此旅游的指南、动力,或者成为他们带回家送亲朋的礼物。作为本地出版单位,可以利用这天赐良机,策划关于旅游的畅销书。例如,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丽江的柔软时光》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使得丽江的旅游也火了一把,同时也拉动了《大理的游侠时光》《昆明的慵懒时光》的畅销。

三、结语

云南作为边疆省份、多民族省份,有许多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不具备的文化资源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资源、地方文化资源。这是其他任何地方都不会雷同的资源。作为云南地方出版单位应该对此有客观的认识,即我们要坚守地方化,做出本土特色,经营好本土作者,挖掘本地历史、人文资源,积极保存濒临消失的民族文化,做出特色,做成品牌。

[1]云南省人民政府网[DB/OL].

[2]中国编辑学会,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基础(初级)[M].武汉:崇文书局,2007:1.

[3]施维达.态与势:云南省文化产业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4]邹韬奋.编译的教训及办刊物的几个原则[A].吴波.编辑是一门消失的艺术[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42.

G239.27

A

1674-8883(2015)24-0174-02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云南出版社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我等待……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最美的书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