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观视野下的“直播吃饭”现象盛行的原因
2015-02-28刘沁竹
刘沁竹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
仪式观视野下的“直播吃饭”现象盛行的原因
刘沁竹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
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提出传播的仪式观,即强调传播本身就是仪式和神话,是共同信仰的表征,不是空间上的信息传递,而是时间上对社会的维系,是创造、修改和转变一个共享文化的过程。[1]本研究从仪式观的角度分析网络在线“直播吃饭”这种现象盛行的原因,笔者认为其表层原因是希望有人可以与自己共进晚餐,深层原因其实是一种情感的共享和传递。
直播视频;直播吃饭;传播仪式观
根据《每日邮报》相关报道,韩国少年金成镇在Afreeca TV直播自己吃晚饭的过程,一晚平均可赚万元人民币,如今他已经拥有上千名粉丝,远程陪他吃饭聊天,这种看似毫无营养价值的直播内容其实反映出大多数现代人生活的现状,孤单和叛逆,这种情绪的共鸣和传染让“直播吃饭”像病毒一样流行开,如今不仅在韩国,中国也开始有大量网络主播在直播平台直播自己的生活琐事。本文就试图以“直播晚餐”这种现象为研究个案,将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相结合,分析其盛行的原因。
一、仪式空间的构建:私人事件进入公共空间
日常吃饭本身来说是一件私密的事情,在传统上其进行也局限在一个封闭的物理空间里面。而将自己日常饮食活动进行在线直播,使得网络这一公共媒介的介入,让原本私人的事件变成了公共领域内的话题。并且,由于视频网站上“弹幕”这一功能的使用,让过去的单向看视频,变成了可以一边看视频,一边与视屏另一边的人进行在线交流。“直播吃饭”这种网络在线视频其实有三个空间的存在,第一个空间是物理空间,也就是当事人吃饭的场所,这一空间给当事人和观众赋予了一种存在感,而且这种存在感会随着物理环境的变化而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第二个空间是当事人的心理空间,这是当事人披露个人隐私的一个心理安全阀,因为这是镜头无法监视到的领域。但当事人的情绪和心态的变化也会随着监视时间的顺延,而潜移默化地表露在观众的视线之下。第三个空间则是通过电视网络连接起来的更大的空间。这三个空间构成了一个越来越走向公共的空间序列,从而构建了一个具有表演性和公共性的仪式空间。
二、仪式的选择:吃饭
仪式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矛盾的象征性解决,以此缓解人们的焦虑和唤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从仪式观的角度来看,“直播吃饭”这种在线视频活动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直播吃饭”类活动从最初只是希望有人可以通过视频在线这种形式与自己共进晚餐,扩展到了全民一同分享美食的盛宴。发布者可以跟网友一起互动,从“吃什么”到“怎么吃”都可以全民一起参与。直播,无疑是现代媒体的最高形态。文字可以捏造,图片可以PS,就连视频,也能剪辑作秀,唯独直播,是最真实直接的。“直播吃饭”的盛行,其实反映的正是青少年这一代的孤独和叛逆。许多小孩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疏于对小孩的照顾,导致青少年这一代不得不通过这种远程一起吃饭的方式来寻求情感上的共鸣。在现代社会,传统的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文化已经受到冲击,家庭共同体变得日益脆弱。随着子代和父代之间代际关系的拉大,家庭这一集体在维系彼此感情功能日益减弱。许多的青少年不愿意与父母有太多交谈而选择一个人吃饭,但一个人吃饭又觉得太孤独,而直播平台恰恰把有着相似情况的青少年联系在一起,提供给他们彼此一个交流的平台,这就成为一种情绪共享,并且这种贡献非常具有传播性,通过唤起情感上的共鸣,让人们下意识地产生“共享行为”。
三、仪式网络主播的引导:情绪的调动
在宗教仪式中,主持人具有至高无上、不容置疑的权威地位,其权威性来自仪式的神圣性。而在直播视频类节目这一世俗化仪式中,网络主播的地位和引导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其权威性更多的来自自身的知识、经验、沟通能力等方面,事实上通过网友的点赞和评论情况也可以看出一个网络主播的引导水平的好坏。早期的“直播吃饭”活动主持人这一角色更多的是由普通百姓来担当,但随着这种直播活动的走红,让不少商家看到了商机。因此,诞生了一批专门以直播活动为职业的网络主播。这些网络主播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与观众一起互动,网友通过送虚拟鲜花等方式来表达对主播的喜欢。当主播把这种虚拟奖励方式转化为现金,便可以轻松的赚到薪酬。有的知名主播仅仅只是每天在镜头前工作几个小时就年收入上百万,其中有部分游戏主播的个人影响力甚至可以相当于独立游戏开发商。网络主播是直播活动的组织者,起着协调气氛、调动观众积极性的作用。有的网络主播擅长唱歌,有的擅长说段子,有的具有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有的颜值出众,通过主播与观众的实时聊天形成互相呼应,共同搭建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这些观众的评论和虚拟奖励也共同维护了仪式主持人的权威。
因而“直播晚饭”这种视频活动中,主持人通过一系列的引导方式,增强了主持人与粉丝之间的互动。情感是一切仪式成功的要素,在“直播吃饭”这一现代的、世俗化的仪式中,唤起情感的共鸣才是其盛行的关键所在,也是其长盛不衰的根本力量。网络主播只有成功地调动和激发观众心中对共享和群居的希冀,才能顺利地完成情感转化的仪式。
四、结语
在“直播晚饭”这种现实的、世俗的仪式中,吃饭被赋予了神圣的符号意义,它是维系观众与主持人情感的一种纽带。这种远程一起吃饭的仪式,消除了物理空间上的距离,在线取代了身体在场的功能。总之,“直播吃饭”对独自吃饭进行在线视频直播是非常富有象征意义的,生活也需要仪式感,就像古人“沐浴焚香、抚琴赏菊”一样,观众和当事人一起在仪式中经受洗礼,建立起对美好生活的信仰和信心。
[1]詹姆斯·W·凯瑞(美).作为文化的传播[M].丁未,译.华夏出版社,2005:28.
[2]刘胜枝.仪式观视野下的情感调解类节目——《谁再说》栏目的文化传播学分析[J].现代传播,2014.
G206
A
1674-8883(2015)24-0099-01
刘沁竹(1991—),女,江西萍乡人,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14级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