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传统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2015-02-28范乙女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意见

范乙女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传统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范乙女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改变了中国的新媒体环境,对新闻评论也产生了冲击。本文将重点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传统意义是什么,如何体现,如何消解,又将如何重建等问题。

新闻评论;传统意义;消解;重建;意见领袖

新闻评论在新闻传播中的权威地位不言而喻,可以说是旗帜和灵魂。它直接引导和影响着社会舆论,也反映着广大人民的心声。它不仅体现着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理解,也表现着与广大受众、整个社会的联系程度。对一家新闻媒体来说,新闻评论的水平是其媒体引导力、影响力、竞争力的体现。对每个新闻从业人员来说,新闻评论的水平是其人生阅历达到一定程度,理论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对事件有独到的观察和见解的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特别是在有着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派性的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中,新闻评论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转型与发展,公共话语的表达。

但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介在应用上的日趋成熟,新闻评论的形态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逐步囊括了网站评论、个人(专家)专栏评论、网络论坛评论、博客及微博客评论、网民跟帖等多种言论样式。[1]由于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参与主体的多层次、网络的开放化、意见表达的自由化等,从形式、内容等全方位深刻地影响了新闻评论传统意义与功能的发挥,使得新闻评论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使得观点碎片化、倾向娱乐化、社会责任担当减弱化、反映社会舆论非理性化等。

三大消解:

第一,网络的开放和自由导致新闻评论泡沫化、低质化。网络的开放和自由,使得在依托网络媒体的新闻评论从官方走向了民间,不仅社会观察家、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资深的媒体从业者、专栏评论家可以开展自己的评论活动,而且越来越多的网民也可以在微博、博客、微信、论坛等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到评论中来。但新媒体时代,网民的年龄构成、学历情况、文化程度、收入情况、城乡结构等变量导致了网民这一巨大的表达意见群体本身的参差不齐。

因此,如果把新闻评论比作一个市场意见表达者的增多表示市场容纳很大,但不是越大越好,其次意见容纳的知识内涵、视野宽度参差不齐,会出现放眼看到的皆是一片繁荣,细细品味却是泡沫的现象。长此以往,新闻评论的质量下降,不利于新闻评论追求的引导社会舆论的实在意义的发挥。

第二,碎片化、娱乐化、非理性化。新媒体手段的出现,使得新闻评论有了新的阵地,但也受到了冲击。以微博为例,微博的出现,打破了新闻评论既有的体裁类型,出现了140字以内的短评、改变了新闻评论的表达方式,理性议论批评夹带了主观情绪,同时言论有了碎片化特征。“由于字数的限制,微博上的言论多为观点的直接表达,新闻评论基本要素中用以佐证论点的论据和用以展开论点的论证因没有足够的表达空间被省略或压缩,这也使微博言论在观点的说服力上明显削弱。”[1]娱乐化倾向则体现在,一方面是娱乐圈的名人效应;另一方面是网民对某一事件的另类解读,如叶良辰不服,都带有了博人眼球的娱乐化色彩。非理性化则体现在个人情绪宣泄、道德绑架等。

第三,不成熟的新闻评论形式。新媒体环境下诞生的网络新闻评论具备了新的形式,但发展并不成熟。“相比于报纸的大、中型评论,网络评论更多以小型化的形态出现。小型评论快速反应的特征更好地适应了当前快餐文化下网民的阅读心理,能够给急于了解事件原委的人提供观点。”[2]小型评论这种新的形式满足了人们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有话题实、角度小、打动人、更加地贴近群众等优点,但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段子化”倾向严重,为了使文字引人注意,不得不对评论进行剪裁和加工,缺少了必要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另一方面,微评论这种形式极易走向情绪化、极端化。

两大重建:

第一,发挥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根据美国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的观点,“意见领袖”是在传播过程中积极地为传播对象提供信息和对信息加以主观评断的人,同时是对传播对象施加影响的“积极分子”,他们与媒介关系密切,频繁地接触报刊、广播、广告等媒体,并作为媒介信息和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对大众传播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意见的公开自由市场上,让真理愈辩愈明,需要发挥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通过他们提供更丰富全面的信息,消除普通民众的不确定性,从而引领正确的价值观,塑造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第二,紧贴社会脉搏、挖掘潜在议题、担当社会责任。随着新媒体融入人们的生活,以自媒体和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成为反映社会的晴雨表。通过新媒体发表出来的言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发表意见、宣泄不满、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的话语表达。新媒体的数字化、互动性使得信息的即时传播和意见的相互交流、碰撞成为可能,换言之,新媒体提供了一个公共领域和舆论发酵的载体,在就某一公共问题形成社会舆论的过程中,其背后隐藏的往往是某一类社会问题和社会情绪。而新闻评论从中挖掘出真正反映民意的潜在议题,将有利于新闻评论服务民众,担当社会责任的传统意义与功能的发挥。通过新闻评论的传统优势,形成原创内容,对事件进行全方位观察,发挥新闻评论特有的说服力,将推进事件的进展,引发传统媒体的关注和跟进,从而帮助社会问题的解决。近几年来出现的很多社会问题,便是这样的一种发酵过程,通常在自媒体或者某网站帖子中出现,再通过微博的迅速广泛传播,引起传统媒体的跟进和关注,使最初的问题得到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新闻评论环节的推进作用,这将是新闻评论传统意义与功能的另一种重建。

综上所述,新闻评论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但也要保持引导社会舆论,对社会负责的本色。由于新媒体平台的广泛运用,新闻评论主体在参与性极大的情况下,也要尽量注重新闻评论的质量,发表负责任的言论。

[1]涂光晋,吴惠凡.表达·交流·争论·整合——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变化与反思[J].国际新闻界,2011(05).

[2]郭学文,张敏.新媒体语境下电视评论员的网络素养塑造[J].东南传播,2011(8):175-176.

G206.2

A

1674-8883(2015)24-0083-01

范乙女,女,四川剑阁人,本科,西华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

猜你喜欢

意见
读者意见卡
读者意见卡
读者意见卡
读者意见卡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让人大审议意见“落地有声”
图解《意见》明晰要求
没意见了